(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20 世纪 50 年代 70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实践 社会生活 变迁
- 资源描述:
-
1、第第2 2讲讲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年代至7070年代探索社会主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1)2017全国全国卷卷,41:从矿业政策考查从矿业政策考查“一五一五”计划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2)2016全国全国卷卷,31:“一五一五”计划计划(3)2016海南卷海南卷,24:新中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新中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传制度(4)
2、2015全国全国卷卷,31:“一五一五”计划计划(工业化工业化)(5)2015海南卷海南卷,24:“大跃进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中大办工矿企业(6)2014全国全国卷卷,31:“一五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计划、计划经济体制(7)2014全国全国卷卷,31: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8)2014海南卷海南卷,24: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工业化建设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的进行而建立(9)2013海南卷海南卷,23:“一五一五”计划工业布局计划工业布局(10)2012海南卷海南卷,25:三年经济困难三年经济困难(11)2011课标卷课标卷,33: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3、12)2011海南卷海南卷,24: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人民公社化的影响1.高频考点高频考点:“一五一五”计划特点、成就及计划特点、成就及“大跃大跃进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备考策略备考策略:(1)新中国建立到新中国建立到“一五一五”计划完计划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对于本阶段对于本阶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从生产力的角第一、从生产力的角度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工业化)的成的成就。第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就。第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认识计认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划经济体制
4、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2)“20世纪世纪50年代至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从总结历史经验主要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分析教训的角度分析,能够认识按经济规律办事能够认识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3)社会生活的变迁重点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重点关注与政治、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与政治、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比如比如,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等。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抓主干抓主干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
5、经济恢复(19491952年年)(1)背景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经济全面崩溃。交通落后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人民生活十分困苦。(2)措施措施城市城市:没收官僚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统一财经,打击投机商人。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打击投机商人。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理调整合理调整工商业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动私营工
6、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农村农村:1950年夏年夏,颁布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3)意义意义:到到1952年底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建设准备了条件。2.“一五一五”计划计划(19531957年年)(1)条件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以苏联
7、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2)任务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特点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4)成就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5)意义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
8、础。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年底)(1)内容内容农业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义轨道。1956年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实质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9、。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二、探索与失误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中共八大(1956年年)(1)背景背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2)内容内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10、工业国。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探索失误(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大跃进大跃进”: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1、违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背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建立以“一大二公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3.政策调整政策调整(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的方针。从1962年起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
1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出现国民经济的复苏。年出现国民经济的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三、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三、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总体生活水平低。(2)社会风尚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2.交通事业的起步交通事业的起步(1)铁路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
13、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地区的沟通。(2)公路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公路大桥。(3)航空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民航发展有限。3.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报刊: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除了创办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红旗红旗等党报党刊等党报党刊,还有还有光光明日报明日报文汇报文汇报等等,内容比较丰富。内容比较丰富。(2)电影电影: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
14、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3)电视电视:1958年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重理解重理解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从苏联影响看,
15、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年)我国社会的特点我国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
16、成分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3)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4)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
17、产力之间的矛盾。间的矛盾。(5)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特点规模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有化程度高,强调强调“一大二公一大二公”。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
18、结合的分配制度。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2)实质实质:试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试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这只是一种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空想会。但这只是一种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空想,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消极影响。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消极影响。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探究重点探究重点主题一主题一 工业化的奠基工业化的奠基“一五一五”计划的开展计划的开展材料一材料一195219
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年我国工业比重图【问题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第第(1)问问“变化变化”,要通过分析表格变化得出结论。要通过分析表格变化得出结论。“原原因因”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针和规划回答。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针和规划回答。“影响影响”要从对经济要从对经济发展变化特别是对工
20、业发展的影响思考。第发展变化特别是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思考。第(2)问问“特点特点”结合材料的内容分析即可。结合材料的内容分析即可。(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突出了社会主突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方针义工业化的建设方针,1953年制定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年制定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一五”计划。计划。(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图片显示重工业比重上升图片显示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下降。根据信息根据信息“1956年、改造基本完成年、改造基本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21、”以及重工业发展的具体以及重工业发展的具体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答案答案】(1)变化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一五”计划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奠定初步的基础。(2)特点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突出。【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一五一五”计划的特点计划的特点1.“一五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计划确定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2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