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学史 第二 上册 第一 先秦 文学 全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总绪论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唯物史观是文学研究的指南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三、文学史的任务 四、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是历史和美学的统一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一、唯物史观是文学研究的指南 由马克思创立、恩格斯完善表述的唯物史观,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述方式的审美文化形态。任何民族、国家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产生口传
2、的和文字书写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以及由之发生的创作、流传和影响情况,便构成各自己的文学的历史。文学的历史主体就是由历史上相继而出的文学作品构成,并体现着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和历史轨迹。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的研究自然要考察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影响,文学史的书写自然也要叙述到的,但却不能排挤、取代对作品的解析、评说。三、文学史的任务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古诗唐诗宋词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书的属性。
3、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学的历史书写。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型史。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六、元代:通俗文学
4、兴盛,戏曲最盛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尚书周易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论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孟子荀子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辞赋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文学脱离经史子学而自成一家,文学成为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文学的审美特性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中国古代诗歌在这种历史的迭变中,诗的内质和形态的审美特性,都获得了高度的提升。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唐代文学以诗最兴盛,接过六朝的格律声色,格律诗完美定
5、型。随着唐帝国经济文化繁荣,复大张汉魏乐府的旗帜,古体诗生发新活力,形成今古体并行多姿的态势,又奠定了后世千百年诗体的基本格式。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宋代文学是在唐五代文学既定的格局中展衍的,主体是诗、文、词。六、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社会动乱,传统文化失去了主导优势,文人地位降落,通俗的讲唱文艺的兴盛,产生了足称有元一代文学之胜的新诗体散曲和以曲为主体的戏剧杂剧,南戏也由民间走出。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以历史演义为主体的长篇小说成为明代文学盛行的文体,白话小说转向观照现实人生,开辟了小说创作直面社会人生的新局面。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创作,成为有明一代
6、文学的重要文体。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的新趋势。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久已衰落的词在清初出现了“中兴”,陈维崧极大地开拓了词体的境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国文言小说之绝唱。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
7、与新文学的呐喊清王朝后期由盛转衰,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社会性质和结构发生变化,作家身份和知识结构也发生变化。诗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忧患意识、爱国精神成为主调。龚自珍发扬了传统审美特性,黄遵宪大开诗的观照天地。白话小说兴盛,由对旧体制规范的救赎到对现实官场世情谴责,新旧杂陈,多声复义,与翻译文学的传播,一起加速了中国文学的大转型。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 二、诗歌最为富丽辉煌 三、戏曲、小说具有言志抒情的教化性能 四、儒家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五、中和蕴藉的审美特征 六、世界交流和影响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在这悠
8、久的历史里,中国文学伴随着社会文明一直在生生不息地生长,日益繁富,没有停滞,没有缺位,没有中断,不时地放出浩大亮丽的繁荣景像,相继蜂拥而出的作品浩如烟海,即便经过历史的筛迭、淘汰,流传至今的篇幅不同的文体之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不能比拟的。二、诗歌最为富丽辉煌一是诗体的因时而有因革二是作为诗的本质特征的比兴手的滥觞和内质化,感物吟诗,情景交融,自然景物都成为情志的诗性意象。三是对诗歌语言的感性因素韵的重视四是众多优秀的诗篇具有无限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后的今日依然为不止是中国人喜欢吟诵。三、戏曲、小说具有言志抒情的教化性能中国古代戏曲重曲文也就是重言志抒情,剧作家作剧不能没有叙事、没有情节,
9、但却重在写心,具有强烈的惩恶扬善的劝惩倾向和社会教化意旨。短篇的“小说”话本叙世间人事,长篇则是据史书演绎历代王朝的兴亡始末,以及当代名将战功、朝政时事,构成了世界绝无仅有完整系列的历史通俗演义小说,形成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关照国家兴亡、社会治乱、褒忠诛奸的主旋律。待到后来作者视野转向寻常社会人生,也还是有着关怀世道人生的人文精神,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都是以生动的生活图像映射出更高更新的历史诉求。四、儒家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文道合一”、情理协和的观念一直是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根本原则。文学家关注的对象和释放的情志遍及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而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兴亡、民生的苦乐、伦理的向背,一
10、直成为文学叙写和咏叹的主题,承载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尚仁尚智尚义勇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独具的人文思想风貌。五、中和蕴藉的审美特征诗尚美善相兼,刚柔相济,“歌咏依违”,蕴藉含蓄;尚“主文而谲谏”,“不斥言”;不直陈而用比兴,不用嚣张语词。叙事则尚寓褒贬于真实叙写中的“春秋笔法”,“婉而多讽”,“戚而能谐”;结局亦多“曲终奏雅”,给人希望和慰藉。生民的苦难总是由贤明的清官、勇武的豪侠而得到消解,文人失志总是找到隐逸和入道式的适意的精神家园,男女钟情经历波折都是终成眷属,即便是被王国维推许为“置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赵氏孤儿,也还是添加了个解冤、报仇的“尾
11、声”,给观众以心理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六、世界交流和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与世界多个国家的文学是有交流的,既有引进、接纳,也有输出和相当的影响。引进、接纳最显著的是佛教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很早便流传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高丽。中国古代文学从17世纪开始传入欧美,逐渐受到文学家的重视总绪论完谢谢欣赏!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 论 副标题绪论第一节第一节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第二节第二节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第三节第三节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第一节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
12、学的起源 文学最初本与原始艺术难解难分,中外文艺理论家关于艺术起源已有模仿说、传情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不同见解。人类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朱狄:艺术的起源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作为史前时代的口头创作,其歌词大多不存,只是在后代文献中偶被提及。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候人歌:“候人兮猗。”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原始歌谣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上古
13、神话:女娲、简狄、姜嫄等神话的讲述,即应与母系氏族时代这些对女神和始母的祭拜相关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石砌祭坛 全裸孕妇陶塑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 彩塑女神头像上古神话 殷墟甲骨有“出入日”记载,可知直至殷商仍保留迎日、送日的太阳崇拜仪式。山海经中“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帝俊妻羲和生十日的故事等等,无疑与崇日活动互为因果。新石器时代桌子山岩画(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第二节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二、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三、周代礼乐与诗经周代礼乐与诗经 四、史官文化与历
14、史散文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荆楚文化与楚辞赋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氏族组织的第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 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 风伯、雨师的原型,女娲、简狄的初创,都应产生在这个时代仰韶人面鱼纹盆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大约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组织最终为父系氏族所取代 此时的宗教在自然神、图腾、女神之外又出现了英雄神、至上神崇拜等,权威和力量受到推崇。后羿射日、黄帝与蚩尤之战等神话,应该都是此时之作蚩尤图腾二、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具有国家性质的夏王朝在大禹联合各部落治理洪水后诞生。夏禹传位夏启,昭示着民主禅让的解体
15、和家天下一统国家的开启。取代夏的殷商,又向文明推进一步,其重要标志之一是甲骨系统文字的形成。二、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这是一个巫风盛行的时代,隆祭祀,重占卜,歌舞娱神。“巫”作为人神之间的媒介,担当的正是取悦神灵、探知神意的职责。此时的文学即与祭歌巫舞和卜筮占断相伴共存。巫祝文学留下书面文本的主要作品,是殷商时书于甲骨的占卜记录和刻于礼器的铜器铭文。三、周代礼乐与诗经 宗教方面,周人用天命观改造了殷人的至上神和祖帝崇拜,迈出了从神治走向人治的第一步。政治方面,周人以殷亡为鉴戒,以“蕃屏”周室、维系四方为旨归,通过大举分封,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体系,“其命维新”三、周代礼乐与诗经 文化方
16、面的制礼作乐正是为了配合这种需要而展开。周人之“礼”由祭祀之仪扩展为各种活动、交往的典礼仪节和日常服御,从而建立起周人所特有的礼制规范。礼乐文化决定了与歌乐舞蹈相伴的音乐文学的发达,诗经就是它的产物。周公制礼作乐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史官的职掌是记载、对记载的保存和据记载明辨法度,其初与巫职多相混同,殷商甲骨文中所见史官类官职,多从事占卜、祭祀等活动。周人有了明确的历史鉴戒意识,建立起十分完备的史官制度。四、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汉书艺文志:“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今见更多富于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太史董狐五、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著作是诸
17、子百家记录师说、表述观点的特有形式,其兴盛与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文化语境密不可分。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等“九流”“十家”,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老、庄、列,法家的申、慎、韩,墨家的墨子,名家的邓析、尹文、公孙龙和惠子,纵横家的苏子和张子,此外还有兵家的孙子等等六、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荆楚之地仍较多保留了巫觋文化的风俗习惯,汉书称楚“信巫鬼,重淫祀”。独特的南北文化碰撞,感性理性融会,原始文明交响,铸就了楚国辞赋的崛起和辉煌。第三节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第三节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先秦,中国文学尚处在孕育、萌芽与滋长阶段,其文学形态的总体特点
18、是尚与其它学科门类混沌交织,其活动和载体都还没有臻于独立。同时,先秦文学又是开源和奠基,中国文学无论是其基本形态、文学特征还是主流精神,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端倪。先秦文学的诸多特质,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传统打上了最初印记。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谣、祭歌、咒语,诗经更是辉煌的开端 先秦谣谚歌诗表达,如周易“潜龙”以表“勿用”,诗经“燕燕”以兴送别,离骚香草以况美德,九辩落叶以托愁思,皆属立象尽意,援物达意,借景抒情,这从本源上决定了中国古典创作对于意境、韵味、象外之旨的追求,并引出一条以心物、情景立说的诗学之路。史官文化的“记事”“传语”配合,决定了先秦史载与传说结合的历史散文的发达 左传国语琐语晏
19、子春秋战国策等,其中许多部分或篇目都十分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影响所及,直接导致了史记汉书吴越春秋等史传文学和历史小说的出现。由此中国叙事文学形成了偏重历史题材和追求情节性的传统。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定下基调 始于夏商强化于有周一代的宗法政治,为先秦文学注入了较强的担承精神、忧患意识和兴寄指归。吟诗为文作为文人学士抒发情怀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始终都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正宗位置。绪论完谢谢欣赏!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 第二节、神话形象和故事神话形象和故事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20、第一节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 一、神话及其产生一、神话及其产生 二、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二、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 三、山海经三、山海经一、神话及其产生 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马克思概括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一、神话及其产生 关于神话的产生,就思维而言,最初多应是基于“万物有灵”观。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21、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烛龙插图一、神话及其产生 与此相关的还有“图腾”观。原始人基于物我无别的万物有灵观,往往将某种动物、植物视为本氏族的来源、亲族、祖先神,并以此作为氏族名称。这一与氏族有亲缘关系的动物、植物即是该氏族的图腾。玛雅文化太阳神陶瓶二、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上古神话产生在史前时代,其传播方式除仪式表演或图像刻画之外,主要是口头讲述,书面记录要待文字出现之后。由于商周变迁,上古神话在可以被记述时遭遇到“神话历史化”和诸子的化用改动。今见保存上古神话较多的著作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山海经夔牛画像三、山海经山海经是今见唯一一部较多涉及上古时期怪闻异说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称“十
22、三篇”。该书所述离奇驳杂,涉及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等多种内容,颇难归属。实可视为四方之志,博物之志。关于山海经的归属,或将其归于“数术形法”类、“史部地理”类、“子部小说家”类。第二节神话形象和故事第二节 神话形象和故事 一、女娲与创生和再生神话一、女娲与创生和再生神话 二、夸父、精卫、嫦娥与二、夸父、精卫、嫦娥与“自然力被人格自然力被人格化化”三、射日、治水与英雄神话三、射日、治水与英雄神话 四、黄帝、蚩尤与战争神话四、黄帝、蚩尤与战争神话一、女娲与创生和再生神话 创生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太平
23、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一、女娲与创生和再生神话 再生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二、夸父、精卫、嫦娥与“自然力被人格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二、夸父、精卫、嫦娥与“自然力被人格化”有鸟焉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2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三、射日、治水与英雄神话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淮南子本经训彭庆峰手绘后羿射日三、射日、治水与英雄神话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四、黄帝、蚩尤与战争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大荒北经河南出土
25、画像砖“黄帝战蚩尤”第三节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一、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 二、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三、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一、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 首先,在人与自然这一最根本的神话主题中,中国上古神话大多凸显人的作为和主动精神。其次,就神话人物而言,无论是神性十足的自然神、天神还是被神化的人间英雄,都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再次,在面临困境、灾难、挫败中,坚韧不屈的精神被张扬。二、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形象创造,使它在表现形式方面更属于以超现实为其特征的浪漫文学范畴 首先表现在它赋予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