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第6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23561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PPTX
  • 页数:49
  • 大小:600.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第6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新高 历史 人教版 一轮 课件 甲午 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辛亥革命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第6 6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侵华与辛亥革命新高考单科命题备考导航素养解读1.187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义和团运动。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和影响;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及意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亥革命的过程及主要事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的文献史料,解读近代列强侵华不断深入的特点及影响,

    2、认识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及影响。4.从“家国情怀”角度出发,认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概念阐释概念阐释日本的“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方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

    3、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2.过程过程(1)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之战: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

    4、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a.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占领台湾,获得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日

    5、本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英、俄在远东地区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教材补遗教材补遗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有:争做中国债主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抢夺路权矿权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

    6、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这也成为帝国主义抢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争相开厂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俄、法、英、德、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因美西战争错过了瓜分中国的机会,美西战争后,美国立即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

    7、条约的签订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1.原因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2.经过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2)1900年7月占领天津。(3)1900年8月攻陷北京。3.结果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9月。(2)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8、部。(3)危害:赔款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危机(1)背景: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2)内容:清廷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

    9、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参战国达成协议,不向列强开战。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这一互保章程虽未正式签字,但却在实际中得到了执行。史称“东南互保”。(3)影响:该协议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同时它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在北方陷入空前危机的情况下,使南方各省减少受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保持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少受战乱影响;但也使地方督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清廷的威信严重下降。探究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探究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史料史料1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

    10、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宗骞持不可。无何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诸将推英员浩威作降书日军受降。史料史料2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

    11、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解读导引解读导引史料1表明威海卫之战的特点,从而说明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据史料中的“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威海卫之战时是敌攻我守,据史料中“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无何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得出威海卫之战是海陆交织史料2表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据史料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据“中国复乖于

    12、应付”“中国乃不国矣”得出列强的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据“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史料运用史料运用(1)据材料1,概括指出威海卫之战战争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提示提示特点:敌攻我守;海陆交织。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根据史料2,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提示提示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史论归纳史论归纳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列强侵华特

    13、征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特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社会力量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等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考点二辛亥革命考点二辛亥革命1.背景背景(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3)革命党人的

    14、准备a.组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b.思想: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c.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教材补遗教材补遗晚清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还宣布以九年为期完成立宪的筹备工作。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新

    15、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贵族占9人,其中皇族有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机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2.经过经过: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经过: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3)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促进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3.高潮高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时间:1

    16、912年3月。b.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国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c.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d.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构图解史构图解史图中把“國”写成“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则,也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结果结果(1)结局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意义意义a.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思维拓展思维拓展辛亥革命期间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1)清政府:

    17、镇压革命。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2)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3)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4)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探究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影响探究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影响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史料史料1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

    18、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史料史料2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象而已。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解读导引解读导引史料1主要围绕对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理解,抓住史料中“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来理解。该史料主要说明了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权转移,实现了由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史料2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评价了辛亥革命史料运用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1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

    19、移有何价值?提示提示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程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如何理解史料2中的观点?提示提示“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象而已”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提示提示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20、。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史论归纳史论归纳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妥协的政治智慧1.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必然性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军事基础:中国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2)偶然性清政府调湖北

    21、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2.辛亥革命中妥协的政治智慧辛亥革命中妥协的政治智慧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彼此间利益让渡的方式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方式,使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1)辛亥革命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2)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3)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本讲小结本讲小结记知

    22、识结构记知识结构背史论术语背史论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2.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

    23、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2018课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C)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素养引领情境命题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

    24、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策略和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日本将中国“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而清政府对此却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A、B、D三项,均排除。2.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在外国人“被虐”“遇害”地区,“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D)A.列强结成侵华同盟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答案答案D

    25、“清政府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在外国人被虐遇害地区,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说明该条约是辛丑条约。列强结成侵华同盟是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并不能说明救亡运动彻底失败,故B项错误;留学风潮日益泛滥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考点二辛亥革命考点二辛亥革命3.(2016课标)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D)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

    26、的意识形态答案答案D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4.(2018江苏单科)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B)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

    27、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答案B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筹办铁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朝政府垮台。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5.(2020山东潍坊诊断)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事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和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D)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答案答案D根据材料“条约之事终和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可知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第6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23561.html
    晟晟文业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