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03-经学.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传统文化》-03-经学.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03 经学
- 资源描述:
-
1、经 学经 学Jngxu第三章目录壹贰经典解读经学概述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第节壹经经 学学 概概 述述Jngxu gish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1773部20427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先秦时代就有用“经”作为书名的著作或篇章。非儒家的著作被称为经的有道德经墨
2、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但所有的这些都不属于经学范围的“经”,并未取得统治思想的地位。一、经学释义一、经学释义一、经学释义一、经学释义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确立了儒家经典经的地位,诏书、奏议、言谈、议论“莫不援引经义以为据依”,同时把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从经生中选拔官吏,儒家经典自此正式确立了经的地位。此后,经的地位更加神圣,其他任何书籍都不可比拟,这是这些儒家经典在汉代以前不可能享有的待遇。专名说专名说。经是孔子著作的专称,此外的书均不能称为经。龚自珍、皮锡瑞等主张此说。通名说。经是一切书籍的通称。“经者,编丝缀属之称也”。章太炎也主此论(
3、见其国故论衡文学总论)。常道说常道说。经就是常,常就是永恒的意思。经学之道就是永恒不变的。此说见于白虎通卷四:“经所以有五者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也;书,义也;礼,礼也;易,智也;诗,信也。”文言说文言说。此说以为经书大抵是广义的骈体文,所以老子离骚也可以称为经,阮元、刘师培主此论(见于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二、经学发展简史二、经学发展简史随着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随着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经的范围不断扩大,于是就有所谓五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等说法。大体上说,西汉的说法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后汉书刘典传三国志蜀书秦宓传都有“七经”之说,但未列举经名,一般认为是西
4、汉的“五经”加上论语孝经。唐朝发展为唐朝发展为“九经九经”,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诗、书。唐朝的科举专考“九经”,并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大经、中经、小经。大经是指左传礼记,中经是指诗周礼仪礼,小经是指易书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小经最短,一般不用来取试。宋朝发展为宋朝发展为“十三经十三经”,即唐“九经”加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此外还有“十四经”,指“十三经”加上大戴礼记;“二十一经”是指“十四经”加上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但是通常的说法以“十三经”为限,保留到今天可见的有中华书局影印的、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
5、籍选介周易周易是上古时期一部占卜的书,具体的作者已经不能详细考证了。传统的说法认为有“周易三圣”,即伏羲创制了八卦的符号,周文王做了卦辞,周公做了爻辞,孔子做了易传。其中,周文王、周公父子被当成了一体。周易全书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周易周易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组成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周易的基本符号是“”和“-”,分别被称为阳爻和阴爻。三根爻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而这八卦再进行两两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由六根爻组成,阳爻叫九,阴爻叫六,从下至上的位置为初、二、三、四、五、上。比如,泰卦的六根爻分别是初九、
6、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一)周易(一)周易另一部分叫另一部分叫“爻辞爻辞”,爻辞其实是由孔子进行注解的易传,是孔子对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个爻的专门讨论与解释。当我们求得变卦后,可以参考该爻辞来辅助分析卦象。例如,“火水未济”卦,求得第六爻为“变爻”,一方面可以参考由“火水未济”变为“雷水解”的卦辞,同时亦可以参考“火水未济”卦中第六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贞吉。无悔。君子之光。一部分叫一部分叫“卦辞卦辞”,是专门,是专门讨论卦的意思讨论卦的意思。例如,“火水未济”卦的卦辞就是“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意思是几乎。“濡”是沾湿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未济即是未完成,如
7、果能行之有方,最终都能成功。辞中以小狐狸做比喻:小狐狸过河,虽然勇敢,不过缺乏经验,故而沾湿了尾巴,还未能到达彼岸;可是当小狐狸有了周详的计划与经验,就会成功。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周易周易原文里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原文里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尚书尚书是我国夏、商、周三代部分历史文献的汇编是我国夏、商、周三代部分历史文献的汇编,又称书,其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尚书又称书经。流传到今天的尚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今文尚书,二是古文尚书。其中的古文尚书多被学术界
8、认为是一部伪书。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本来有本来有2828篇,今本分为篇,今本分为3333篇篇,可以分为四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今天我们所看到的28篇的尚书很可能是在战国末年或秦朝定型的。就内容而言就内容而言,我国上古时期历史的基本框架就是由尚书建立起来的。包括了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汤伐桀、武王伐纣等内容。尚书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的源流所在。(二)(二)尚书尚书(三)(三)诗经诗经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有305篇,因而也被称为诗三百。它具体的作者大多已经不可考,而且是谁编的也已经不清楚。相传原来有3000多首诗,孔子把它删节成305篇。这是不可信
9、的,因为从左传来看,在孔子少年时期,诗经就已经大体完备了,因此它的最后定型可能是在战国末期。但是孔子可能对诗经有过整理,孔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用诗经做教材来教育弟子的情况在论语中还多有记载。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1 1)风。)风。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合称十五国风。首先,这部分主要是民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爱情诗歌。爱情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描写爱情和婚姻,二是讲了各种单恋的心态,三是讲了恋爱中的两情相悦,四是描写失恋后的心情,五是描
10、写因恋爱失去自由而发泄不满,六是描写婚后感情的忠贞。有些诗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些诗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的控诉人民所受到的沉重剥削,比如魏风中的伐檀和硕鼠。有的则是在远方服役的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比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另外,春秋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国破家亡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有一些诗就表达这样的故国之思。比如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三)诗经诗经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2 2)雅。)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11、,这部分诗歌主要是贵族的作品。大雅是朝会时演奏的乐歌,而小雅则主要是贵族宴享时演奏的乐歌。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周人的开国史诗、政治讽喻诗和怨刺诗。(三)(三)诗经诗经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3 3)颂。)颂。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它们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庙堂文学,不过其中也保留了一部分史实和神话传说。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比”就是比喻,是借客观景物做比喻,使要说明的事物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具体、形象;“兴”是用眼前景物为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颂的本事。儒家从孔子
12、开始就十分重视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诗经诗经,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在儒家看来,学习诗经是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风范的重要手段。诗经被看成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三)(三)诗经诗经礼记礼记。礼记是一部先秦至西汉时期儒家关于各种礼仪的论著以及礼学文献的汇编。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9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
13、、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周礼周礼。周礼是一部讲儒家所设想的政治制度的典籍。因为主要是讲儒家所设想的官制,所以周礼又称周官。传统的说法认为周礼是周公所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又把它说成西汉末年刘歆的伪造。仪礼仪礼。仪礼是一些重要礼仪的汇编。因为它主要记录了士阶层的礼,所以又被称作士礼。其在汉代被立为经典,所以又被称作礼经。过去认为它的创作者是周公,由孔子整理成书。孔子是十分重视礼的,少年时期就经常以习礼为游戏,后来在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中也不忘习礼。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
14、典籍选介(四)(四)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和和礼记礼记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是孔子所著。春秋用16000字记载了242年的历史,所以非常简略,最长的一条44个字,而最短的只有1个字。仅凭春秋来理解当时的历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于是,后来有了解释春秋的书。这样的书一共有过五部,不过有两部已经失传了,流传到今天的就只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五)春秋三传(五)春秋三传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或左氏春秋,它长期被认为是春秋末期左丘明的作品。自唐朝起,人们开
15、始怀疑它的作者。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至于作者则已经不可详考。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经书,着重在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过去的说法认为公羊传的作者是子夏的弟子公羊高,不过公羊高并没有把它写成文字,到了西汉景帝的时候,公羊高的后人公羊寿和他的弟子胡毋生都把它整理成了文字。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也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经书。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谷梁子,鲁人。”谷梁传的作者很可能是荀子的弟子浮丘伯。谷梁传最大的风格是平实,它对春秋的解释重在强调儒家所提倡的亲亲尊尊之义。论思想性,谷梁传不如公羊传丰富,论叙事又不如左传,所以
16、它虽然在西汉时曾经被汉宣帝提倡,但始终都不十分受重视,在“三传”中处于陪衬的地位。(五)春秋三传(五)春秋三传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论语论语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说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论语以记言为主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我们考察孔子思想的最直接的材料
17、。它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六)(六)论语论语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六)(六)论语论语仁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与标准,也反映出他的哲学观点,对于后世影响也很深远。义义原指“宜”,即行动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动的道德原则。礼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和伦理范畴。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生活准则,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育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愈来愈成为约束人们思想、行动的绳索,
18、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智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晓得、了解、见解、知识、聪慧、智慧等。内涵主要触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涵盖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包含仁、义、礼、智、信、涵盖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包含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恕、忠、孝、悌。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六)(六)论语论语信信信是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首要体现,认为其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只要在言
19、论与行动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誉,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恕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觉得忠表现在和人交往中的虔诚老实。孝孝孔子觉得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限于对于父母的供养,还应侧重对于父母与尊长的尊敬;他觉得如缺少孝敬之心,供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觉得父母可能有差错,儿女应当婉言规劝,力求其矫正,而并不是对于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恰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但是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堪称孝矣”,表现了其历史的局限性。悌悌悌是指对于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
20、品德,其弟子有若依据他的思想,把悌和孝并称,作之“为仁之本”。三、经学典籍选介三、经学典籍选介孝经孝经是专门讨论孝道的一部书是专门讨论孝道的一部书。说它是一部书,其实篇幅只有1799个字。过去认为它是孔子或者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今人考证认为它应该是战国末期的作品。孝经分为18章,分别讲了从天子、诸侯到庶民的孝,论述了孝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孝转化为对帝王的忠。因为专制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所以孝经很快就被尊为经典。孝经孝经也是士人的必读书也是士人的必读书,统治阶级更是大力支持孝经的传授。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学校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21、。”由此可见孝经的普及程度了。唐玄宗亲自给孝经做了注,今天保留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孝经注疏就是唐玄宗做的注。统治者之所以大力普及孝经,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提倡孝道,而是要培养专制统治下的顺民。(七)(七)孝经孝经尔雅尔雅一共19篇,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解释不同的词语和方言等内容。二是解释亲属宗族的称谓。三是解释建筑器物的名称。四是解释自然天地山川的名词。五是解说动植物的名称。尔雅的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以及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尔雅尔雅是一部训诂学著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部同义词辞典,历来被认为是一部研究经学的重要工具书。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