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典文献学全套精品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22251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PPT
  • 页数:469
  • 大小:1.6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典文献学全套精品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典 文献 全套 精品 课件
    资源描述:

    1、古典文献学全套精品课件“文献文献”一词最早见于一词最早见于论语论语八佾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此处的此处的“文献文献”不外乎两层含义。按不外乎两层含义。按照郑玄的解释,照郑玄的解释,“文文”指文章,指文章,“献献”指指“贤才贤才”。宋末元初马端临的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明,明代编成的代编成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初名,初名文献文献大成大成,这里的,这里的“文献文献”一词完全是一词完全是指典籍和文字材料。指典籍和文字

    2、材料。“文献文献”一词随着历史的演变,到元代一词随着历史的演变,到元代以后越来越侧重于指代文字资料。以后越来越侧重于指代文字资料。到到今天,我们提到今天,我们提到“文献文献”,已经基本,已经基本上是指古代的上是指古代的“文文”了。中国古典文了。中国古典文献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及考古发献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及考古发现的一切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现的一切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二、文献学二、文献学 为了能够用较少的时间网罗最必要的为了能够用较少的时间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在鉴别的基础上确定文献资料,同时在鉴别的基础上确定较早而可靠的版本,并尽可能对原始较早而可靠的版本,并尽可能对原始文献进行整理

    3、加工,以便利更多的人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便利更多的人使用,就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使用,就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文献学。文献学。我国古代,虽有我国古代,虽有“文献文献”一说,但无一说,但无所谓文献学,只有从事于研究、整理所谓文献学,只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过去称为校雠学家。历史文献的学者,过去称为校雠学家。古典文献学是一门讲如何对文献进行古典文献学是一门讲如何对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的学问,它既是一门学科,整理与研究的学问,它既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古同时又是一门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古典文献。典文献。我国古代并无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文献学”之名,却有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

    4、这个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实”,就是把目,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校勘学校勘学)三者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这门学问开创于西融为一体的学问。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事实上,目录、版本、校雠三者既有事实上,目录、版本、校雠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王欣夫区别,又有联系。王欣夫(1901-1966)在在文献学讲义文献学讲义中指出,编目录是中指出,编目录是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检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检择可靠的材料,校雠是整理材料的方择可靠的材料,校雠是整理材料的方法。法。目录、版本、校雠是古典文献学的三目录、版本、校雠是古典

    5、文献学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不等于说文献学仅限个主要内容,并不等于说文献学仅限于这三项内容。于这三项内容。正式以正式以“文献学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直到命名的著作,直到20世纪世纪20年代才出现。年代才出现。1928年,郑鹤年,郑鹤声、郑鹤春完成了声、郑鹤春完成了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的撰写。一书的撰写。8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部古典文献学年代以来,出版了多部古典文献学著作,如张舜徽著作,如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国文献学(1982),吴枫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1982),王欣,王欣夫夫文献学讲义文献学讲义(1986年)孙钦善年)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1994),张三夕,

    6、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4年),牟年),牟玉亭玉亭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年),年),孙钦善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2006年年)。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代古籍,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代古籍,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研究古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研究古典文献的形态、整理方法、鉴别、分典文献的形态、整理方法、鉴别、分类与编目、收藏、形成发展的历史、类与编目、收藏、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

    7、与用途及其检索等等。特点与用途及其检索等等。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献学本身也有一些重独立的学科,文献学本身也有一些重要的分支,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要的分支,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向来被称为古典文献学的三大支柱。向来被称为古典文献学的三大支柱。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在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半功倍”。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率,还会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严重后

    8、果。学习古典文献学有助于培养精品文献学习古典文献学有助于培养精品文献的意识,树立出精品的观念,从而使的意识,树立出精品的观念,从而使我们整个我们社会不断产生可靠的文我们整个我们社会不断产生可靠的文献,为后人留下可靠的历史资料。献,为后人留下可靠的历史资料。无论研究古代学问还是近代现代学问,无论研究古代学问还是近代现代学问,都离不开文献知识,没有文献知识,我都离不开文献知识,没有文献知识,我们就无法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看起来们就无法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看起来了无用处,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了无用处,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1981年年8月月24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北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北京京 “平生三

    9、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褦襶子,触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pnc,皱着眉头)奈此何!谓当起行去,安皱着眉头)奈此何!谓当起行去,安坐正跘(坐正跘(bn)跨。所说无一急,沓唅)跨。所说无一急,沓唅一何多。一何多。”温家宝在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会,引用温家宝在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会,引用了林则徐的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福避趋之”。“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

    10、无穷填海心!”忆秦娥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今迈步从头越。”屈原屈原离骚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下而求索。”“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行.”“七月流火七月流火”是是诗经诗经七月七月里的诗里的诗句,是说句,是说“天要凉了天要凉了”,而不是说,而不是说“天真热天真热”。四、怎样学习古典文献学?四、怎样学习古典文献学?1、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理论密切联

    11、系实际;2、要学好古典文献学还必须努力学习、要学好古典文献学还必须努力学习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文字学、音韵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属于古代汉语的范围;学、训诂学,属于古代汉语的范围;另一块是年代学、历史地理学、职官另一块是年代学、历史地理学、职官学、避讳学等,属于典章制度的范围。学、避讳学等,属于典章制度的范围。第第二二章章文文 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就叫做文献的载体。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就叫做文献的载体。从古至今的文献载体大致可归为四类:从古至今的文献载体大致可归为四类:刻铸型载体、书写型载体、书写兼印刷刻铸型载体

    12、、书写型载体、书写兼印刷型载体和感应性载体。型载体和感应性载体。一、甲骨一、甲骨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称,刻在上面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称,刻在上面的文字称甲骨文。的文字称甲骨文。我国商代用甲骨刻记占卜我国商代用甲骨刻记占卜 文字为世界所独有。迄今发现的文字为世界所独有。迄今发现的10余余万片殷墟甲骨文中,记事年代从盘庚万片殷墟甲骨文中,记事年代从盘庚到纣王末期(前到纣王末期(前13001028年)。年)。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病、灾害、天象、农业、畜牧业、疾病、灾害、天象、

    13、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重要文献,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商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商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我国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早的有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最先在光绪二十五(甲骨文最先在光绪二十五(1899年)出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王懿荣偶然发现。王懿荣偶然发现。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1058片,于片,于1903年拓印成年拓

    14、印成铁云藏龟铁云藏龟。1904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开始。其后罗振玉、王国维继续收集、研究其后罗振玉、王国维继续收集、研究编印了编印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殷墟书契菁华华、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殷墟书契后编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殷墟书契续编等书。等书。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本大型的甲骨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本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共,共13册册。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性论著已超过迄今为止,相关的

    15、研究性论著已超过1400余种。余种。继继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商代甲骨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商代甲骨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发现了周代甲骨文,尤其是北京等地发现了周代甲骨文,尤其是1977年在陕西年在陕西“周原周原”遗址出土的西遗址出土的西周甲骨周甲骨17000片,其中共有单字片,其中共有单字600多多个。个。二、金石二、金石 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在商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常常铸上或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这就是常说的刻上文字,这就是常说的“金文金文”。其盛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周其盛

    16、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周代为最多。代为最多。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几种:1、礼器。、礼器。2、乐器。、乐器。3、兵器。、兵器。4、农器。、农器。5、度量衡。、度量衡。6、钱币。、钱币。7、符玺。符玺。8、日用器。、日用器。陕西郿县出土的大 铭文最长的首推毛公鼎,共铭文最长的首推毛公鼎,共497字,内字,内容与容与尚书尚书文侯之命文侯之命相近。相近。毛公鼎,通高毛公鼎,通高53.8厘米,重厘米,重34.7公斤。公斤。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后人

    17、取以考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后人取以考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秦始皇四方巡行,每到一处,都要把秦始皇四方巡行,每到一处,都要把统一天下的功绩刻在石头上以晓喻百统一天下的功绩刻在石头上以晓喻百姓,共有峄山、泰山、琅琊、芝罘、姓,共有峄山、泰山、琅琊、芝罘、东观、碣石、会稽等七处石刻东观、碣石、会稽等七处石刻。石刻文字极为丰富,现存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极为丰富,现存已知最早的秦石刻文字秦石刻文字“石鼓文石鼓文”,即在,即在10块鼓块鼓形石头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所刻字体,形石头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所刻字体,为秦统一前的大篆。出土于唐代初年为秦统一前的大篆。出土于唐代初年天兴天兴(今陕西

    18、宝鸡)。(今陕西宝鸡)。我国最早的石经出现于汉灵帝熹平四年我国最早的石经出现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当时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年)。当时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书书写,将周易周易、尚书尚书等儒家经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唐文宗太和七年至开成二年间,用楷书刻唐文宗太和七年至开成二年间,用楷书刻了了12部儒家经典,称为部儒家经典,称为“唐石经唐石经”、“开开成石经成石经”、“太和石经太和石经”,是我国、也是,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石经丛书。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石经丛书。乾隆石经乾隆石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是我国古代规

    19、模最大的石经丛书。西安碑林还保存着我国现石经丛书。西安碑林还保存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历史地图存最古老的石刻历史地图禹迹禹迹图图和和华夷图华夷图。碑除了大量用于丧葬外,还用于纪功纪碑除了大量用于丧葬外,还用于纪功纪事,表彰功德。修桥、修路、建庙、修事,表彰功德。修桥、修路、建庙、修观,都有相应的碑纪其事。还有刻诗文观,都有相应的碑纪其事。还有刻诗文法书、名人手迹的。唐代开始出现进士法书、名人手迹的。唐代开始出现进士题名碑。题名碑。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源很早,到了宋代则形成了一个专门源很早,到了宋代则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的学问“金石学金石学”。如欧阳修

    20、的。如欧阳修的集集古录古录、赵明诚的、赵明诚的金石录金石录,都是,都是至今为人参考的学术名著。至今为人参考的学术名著。三、简牍三、简牍 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为古代重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为古代重要的文献载体。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要的文献载体。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木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叫竹简;木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成较宽的木板者,叫木牍。将木简,做成较宽的木板者,叫木牍。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早。关于简牍的制作方法,东汉王充关于简牍的制作方法,东汉王充论论衡衡量知量知篇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篇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21、简的简的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简牍检署简牍检署考考,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汉尺一尺约为寸、六寸等规格(汉尺一尺约为23.3厘厘米)。米)。竹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首先把竹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首先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作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作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也称为像出汗一样,也称为“汗青汗青”,这道,这道工序叫工序叫“杀青杀青”。木牍主要用来上奏,木牍主要用来上奏,史记史记滑稽列滑稽列传传东方朔传东方朔传:“至公车上书,用三千至公

    22、车上书,用三千奏牍。奏牍。”其中的奏牍指的就是板牍。写其中的奏牍指的就是板牍。写信也用板牍,一般一尺长,故称信也用板牍,一般一尺长,故称“尺尺牍牍”,后成为信的代称。,后成为信的代称。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刀刀”和和“笔笔”配合使用,于是有了配合使用,于是有了“刀笔刀笔”一一词。词。古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近代,古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近代,自自1899年至年至1949年,共计出土竹木简年,共计出土竹木简牍一万多枚。其中以牍一万多枚。其中以1914年发现的敦年发现的敦煌汉简、煌汉简、1930年发现的居延汉简影响年发现的居延汉简影响最大。最大。1972年在山东

    23、银雀山西汉墓出年在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土竹简4900多枚多枚。四、缣帛四、缣帛 缣帛是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古缣帛是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古人在纸发明以前,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人在纸发明以前,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材料是竹帛并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材料是竹帛并用的。缣帛用于书写材料,在汉代相当流行。缣帛用于书写材料,在汉代相当流行。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用于绘图。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用于绘图。1942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一件驰名世界的战国帛书一件驰名世界的战国帛书缯缯书书。是目前已经发现我国最早的帛。是目前已经发现我国最早

    24、的帛写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藏耶鲁写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藏耶鲁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五、莎草纸五、莎草纸 又叫又叫“纸草纸纸草纸”、“埃及纸埃及纸”。是古埃。是古埃及人以尼罗河流域生长的一种纸草为原及人以尼罗河流域生长的一种纸草为原料制成。草纸发明很早,考古发现,公料制成。草纸发明很早,考古发现,公元前元前3500年埃及木乃伊的陪葬品中已有年埃及木乃伊的陪葬品中已有莎草纸卷。莎草纸卷。六、羊皮纸六、羊皮纸 羊皮纸据说最初盛行于小亚细亚佩尔羊皮纸据说最初盛行于小亚细亚佩尔加蒙国。这种羊皮纸在公元加蒙国。这种羊皮纸在公元4世纪以前世纪以前成为欧洲最通行的书写材料。成为欧洲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25、七、贝叶七、贝叶 贝叶是古代印度及其周边的尼泊尔、贝叶是古代印度及其周边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国使用的一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国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种书写材料。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及南亚诸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及南亚诸国才渐渐废弃了贝叶这种书写材料。国才渐渐废弃了贝叶这种书写材料。八、纸八、纸 据据后汉书后汉书蔡伦传蔡伦传记载,蔡伦于东记载,蔡伦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了年)发明了纸,时称纸,时称“蔡侯纸蔡侯纸”。至东晋元兴三年(至东晋元兴三年(404年)后,纸基本年)后,纸基本取代了简牍。取代了简牍。九、胶片、磁带等九、胶片、磁带等 随着社会

    26、生产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进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胶片与磁带逐渐在某些领域取代步,胶片与磁带逐渐在某些领域取代了纸张,成为新一代的文献载体。了纸张,成为新一代的文献载体。软盘和光盘等电子载体。特点是无形、软盘和光盘等电子载体。特点是无形、存储量大。存储量大。第第三三章章文文 一、目录的含义一、目录的含义 1、目、目 目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引申为逐一称述目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2、录、录 录,许慎录,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录部录部:“录,刻木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属皆从录。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属皆从

    27、录。”因此因此录字为刻木之声,亦为刻木之形,故成为录字为刻木之声,亦为刻木之形,故成为刻木之意引申为记录、整理次第,详细说刻木之意引申为记录、整理次第,详细说明之意。明之意。3、目录、目录学、目录、目录学 目、录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目、录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是叙录(也称书录),后篇目或书名;录是叙录(也称书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作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作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

    28、形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目录学:研究目录工作的形成和发展,探目录学:研究目录工作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规律的科学,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括和总结。“目录目录”一词现存文献以一词现存文献以汉书汉书为最早,为最早,汉书汉书叙传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述鸿烈。爰著目录,略述鸿烈。”二、目录学的创始二、目录学的创始 刘

    29、向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他受汉成帝之刘向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他受汉成帝之命对图书进行系统整理,订正讹误,补脱命对图书进行系统整理,订正讹误,补脱删衍,剔其重复,整理成定本。删衍,剔其重复,整理成定本。三、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三、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 1、一书目录、一书目录 就是对其中一本书进行编目和内容介绍。就是对其中一本书进行编目和内容介绍。诗诗、书书之序、之序、周易周易之之序卦序卦传传,就可以看作最早的一书目录;,就可以看作最早的一书目录;最典型的是最典型的是史记史记的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汉书汉书的的叙传叙传。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是史记史记的最末一篇。此文前半部分是司的最末一篇。此文前半部

    30、分是司马迁的自述,叙述家世、生平及马迁的自述,叙述家世、生平及史记史记写作背景、规模体例等;后半部分则一次写作背景、规模体例等;后半部分则一次叙列了全书各篇的篇名、篇次和写作意图。叙列了全书各篇的篇名、篇次和写作意图。如:如:秦失其道,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秦失其道,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下非之。作项羽本纪项羽本纪第七。第七。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高祖本纪第八。第八。勇于当敌,

    31、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第四十九。2、群书目录、群书目录 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和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群书的目录有三类:官修、私修、汉时期。群书的目录有三类:官修、私修、史志目录。史志目录。四、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四、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1、甲骨的记号、甲骨的记号 2、易易、书书、诗诗的小序的小序 3、史记史记自序与自序与别录别录、七略七略的的

    32、完成完成 五、目录的类型五、目录的类型(一)国家图书目录(官修书目)(一)国家图书目录(官修书目)官府藏书目录始于官府藏书目录始于七略七略。封建王朝。封建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目录,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目录,其中其中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最突出的代表作。1949年以后,有年以后,有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善本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善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书目、上海市历史文

    33、献图书馆藏书目录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书目录、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简目初编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简目初编、四四川省图书馆古籍目录川省图书馆古籍目录、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善本书目善本书目、毛春翔、毛春翔浙江图书馆特藏书浙江图书馆特藏书目目(甲编、乙编、续编)等。(甲编、乙编、续编)等。台湾有台湾有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故宫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中央研究院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等。等。大型联合目录如大型联合目录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中国丛书综录书综录事实上也都是公藏目录。事实

    34、上也都是公藏目录。(二)史志目录(二)史志目录 即所谓史家目录,是由史家编入史书的目录。即所谓史家目录,是由史家编入史书的目录。它包括历代它包括历代“正史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艺文志(或称经籍(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国史经籍志”,某些政,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第一部史志目录是班固编撰的第一部史志目录是班固编撰的汉书汉书艺文艺文志志。其后有。其后有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经籍志、新唐书新唐书 艺文志艺文志、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明史明史艺文志艺文志、清史稿清

    35、史稿艺艺文志文志。其他正。其他正 史则缺少艺文志。史则缺少艺文志。(三)私家目录(三)私家目录 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私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私人藏书目录六朝时已有,史载任昉富藏书,人藏书目录六朝时已有,史载任昉富藏书,殁后沈约奉命就任昉书目核对,凡朝廷所无,殁后沈约奉命就任昉书目核对,凡朝廷所无,就昉家取之。但其目不传。现存宋代著名私就昉家取之。但其目不传。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三家:晁公武人藏书目录有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陈振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尤袤、尤袤遂初堂书遂初堂书目目。(四)其他目录(四)其他目录 1、丛书目录。最早的丛书目

    36、录当是清嘉庆、丛书目录。最早的丛书目录当是清嘉庆中顾修的中顾修的汇刻书目初编汇刻书目初编。目前常用的。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上海图书馆编主要有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阳海清编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中国丛书广录、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编编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2、地方文献目录。以某一地区有关的图书、地方文献目录。以某一地区有关的图书为对象而编制成的目录书。如明代祁承煠为对象而编制成的目录书。如明代祁承煠两浙著作考两浙著作考,清孙诒让,清孙诒让温州经籍温州经籍志志,今人朱士嘉,今人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综录等。等。3 3、推荐书目录、推荐书目录 它是针对一定的读者

    37、对象,带有指导性质它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带有指导性质的读书目录。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著的读书目录。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则是张之洞的作则是张之洞的书目问答书目问答。4 4、专科目录、专科目录 5 5、禁毁书目录、禁毁书目录 6 6、目录之目录、目录之目录 六、目录的主要内容六、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内容主要包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内容主要包括书名、叙录、类序三项。括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一)(一)书名书名 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作者、附录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作者、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二)(二)叙录(解题、

    38、提要)叙录(解题、提要)叙录(解题、提要)列于书名之后,是用叙录(解题、提要)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本、校勘、流传情况等。(三)类叙(三)类叙 类序包括各大类之序(总序)和小类之序。类序包括各大类之序(总序)和小类之序。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类图书的学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

    39、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传统。七、目录的意义及功用七、目录的意义及功用 1、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是读书治学之门径)学术的盛衰(是读书治学之门径)张之洞曾将张之洞曾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为誉为“良师良师”,他说:,他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或地域。书即师也。章、或经济、或天算、或地域。书即师也。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四库全书总

    40、目提要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也矣。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也矣。”2、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 章学诚名著章学诚名著校雠通义校雠通义将校雠的崇高境将校雠的崇高境界论述得最为充分。他所说的校雠之学大界论述得最为充分。他所说的校雠之学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目录之学。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目录之学。校雠通校雠通义序义序说:说:“校雠之意,盖自刘向父子部校雠之意,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此。”3、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

    41、的整理、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必须借助目录学的知识,查阅有关的目录、必须借助目录学的知识,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文摘等,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索引、文摘等,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目录与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目录与我们整理文献的其它很多工作有密切关系,我们整理文献的其它很多工作有密切关系,与辨伪,辑佚,考订鉴别文献的版本以及校与辨伪,辑佚,考订鉴别文献的版本以及校勘等等这些重要的文献整理工作联系十分密勘等等这些重要的文献整理工作联系十分密切。切。八、目录的分类沿革八、目录的分类沿革(一)古典目录的分类起源(一)古典目录的分类起源 A、七略七略

    42、的六分法的六分法 全书虽分为七部分,但全书虽分为七部分,但“辑略辑略”是叙述学是叙述学术源流的,所以实际登录书名的门类,只术源流的,所以实际登录书名的门类,只有六略。有六略。六艺略(九种)六艺略(九种)诸子略(十种)诸子略(十种)诗赋略(五种)诗赋略(五种)兵书略(四种)兵书略(四种)数术略(六种)数术略(六种)方技略(四种)方技略(四种)在在1900年前,能够编出这样纲举目张的系年前,能够编出这样纲举目张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诚然是一件大的创举,统的图书分类法,诚然是一件大的创举,虽有小疵,但无伤于大体。虽有小疵,但无伤于大体。B、荀勖、荀勖中经新簿中经新簿的四分法的四分法 中经新簿中经新簿又

    43、称又称晋中经簿晋中经簿。按照按照隋隋书经籍志书经籍志序序的记载,荀勖的记载,荀勖中经新簿中经新簿类类目如下:目如下:甲部:六艺、小学甲部:六艺、小学 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术数 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以上共收四部书以上共收四部书1885种,种,20935卷卷 新簿新簿在分类和解题上的不足:在分类和解题上的不足:1、分类不尽合理。、分类不尽合理。2、新簿新簿没能继承刘向撰写叙录的传统,没能继承刘向撰写叙录的传统,对图书的内容和特点,少有论辩。对图书的

    44、内容和特点,少有论辩。新簿新簿甲、乙、丙、丁内容相当于后来的甲、乙、丙、丁内容相当于后来的经、史、子、集,但次序上稍有不同。而后经、史、子、集,但次序上稍有不同。而后者次序直到东晋李充编者次序直到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晋元帝四部书目时才基本确立,后一直被沿用。时才基本确立,后一直被沿用。开始确立四部顺序,在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史开始确立四部顺序,在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上产生了较大影响。C、王俭王俭七志七志、阮孝绪、阮孝绪七录七录的七分的七分法及新旧分类法的更替法及新旧分类法的更替 自东晋李充之后,四部分类法在南北朝至自东晋李充之后,四部分类法在南北朝至隋,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政府藏

    45、书目录都隋,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政府藏书目录都使用四部分类法,如南北朝时殷淳使用四部分类法,如南北朝时殷淳大四大四部目部目;谢灵运;谢灵运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录;王亮、谢胐;王亮、谢胐四部书目四部书目;王俭;王俭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元徽元年四部书目等等。在四部分类法逐步占据统治地位但尚不完善在四部分类法逐步占据统治地位但尚不完善的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效法的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效法七略七略的的分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俭分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俭七志七志和和阮孝绪阮孝绪七录七录。王俭是南朝宋秘书丞,元王俭是南朝宋秘书丞,元徽元年(徽元年(473)编成政府藏书目录)编成政府藏

    46、书目录元徽元年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四部书目。后来,。后来,“俭又依俭又依别录别录之体,之体,撰为撰为七志七志。”七录七录分类体系:阮孝绪,南朝齐梁间目分类体系:阮孝绪,南朝齐梁间目录学家。他收集宋、齐以来各家目录,并校录学家。他收集宋、齐以来各家目录,并校以官修目录,编成以官修目录,编成七录七录。七录七录早已早已亡佚,但其序、目录、引用书目存于亡佚,但其序、目录、引用书目存于广弘广弘明集明集中。其分类体系包括内篇五录(经典、中。其分类体系包括内篇五录(经典、纪传、子兵、文集和术技)和外篇二录(佛纪传、子兵、文集和术技)和外篇二录(佛法、仙道),共分为七大类、五十五小类,法、仙道),共分为七大类、五

    47、十五小类,著录图书著录图书6288种,种,44526卷。卷。(二)目录分类的逐步完善(二)目录分类的逐步完善 现存的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目录书,现存的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目录书,以以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为最古。作为中国书目分为最古。作为中国书目分类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四部分类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四部分类法的定型。类法的定型。A、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 唐初编纂的唐初编纂的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是继,是继汉汉书书艺文志艺文志以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它主以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它主要依据隋唐时国家藏书,并参考以前的有关要依据隋唐时国家藏书,并参考以前的有关目录编成。目

    48、录编成。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分经、史、子、集分经、史、子、集4部部40类,类,收录存书收录存书3127部,部,36708卷;佚书卷;佚书1064部,部,12759卷,总计著录四部书籍卷,总计著录四部书籍4191部,部,49467卷。另附道经卷。另附道经4类、佛经类、佛经11类,仅据类,仅据道佛专目,道佛专目,“录其大纲,附于四部之末录其大纲,附于四部之末”,不列具体书目。不列具体书目。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继承了荀勖、李充以来四部继承了荀勖、李充以来四部分类法的体系构建框架,但较之前者,至少分类法的体系构建框架,但较之前者,至少在两个方面更为完善。在两个方面更为完善。其一,前者四部仅以其一,前者

    49、四部仅以甲、乙、丙、丁为序,无正式类名,甲、乙、丙、丁为序,无正式类名,隋隋书书经籍志经籍志将甲、乙、丙、丁四部命名为经、将甲、乙、丙、丁四部命名为经、史、子、集,更为明确和清晰;史、子、集,更为明确和清晰;其二,前者其二,前者在四部之下多无小类,造成在四部之下多无小类,造成“四部悬立四部悬立”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则在细目的厘定上充分吸收则在细目的厘定上充分吸收了了七略七略系统之分类法,特别是阮孝绪系统之分类法,特别是阮孝绪七录七录的精髓。的精髓。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是继是继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之后,之后,第二部现存完整的古典综合性图书目录。第二部现存完整的古典综合性图书目录。自自隋书隋书经籍

    50、志经籍志出现,四部分类基本定型。出现,四部分类基本定型。此后一些史书的经籍志、艺文志都采用四部此后一些史书的经籍志、艺文志都采用四部分类法,直到近代。分类法,直到近代。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取取七略七略系统分类法之系统分类法之长,补荀勖四部分类法之短,确立了四部长,补荀勖四部分类法之短,确立了四部分类法在我国古代书目分类史上的正统地分类法在我国古代书目分类史上的正统地位。位。完成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史上完成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史上七略七略分类法向四部分类法的转变分类法向四部分类法的转变。B、宋代四部书目分类法、宋代四部书目分类法 1、崇文总目崇文总目 宋代官修书目,王尧臣等编撰,书名御赐。宋代官修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典文献学全套精品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2225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