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章概念逻辑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概念 逻辑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3)“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非本质属性”指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同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来反映,形成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内涵。(4)“思维形式”指“概念”是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2 2、“概念概念”的形成的形成: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逐步认识到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且用某一语词去表达该对象,就形成了概念。二、概念与语词、词项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1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二者紧密联系。
2、2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内容性质不同。概念的内容由认识对象决定,作为思维形式有全人类性;语词的内容与认识对象之间没有内在联系,作为语言形式有民族和地区差别,如何指称和表达是约定俗成的。(2)形式不完全对应。任何概念都借助语词来表达,但不是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表达不同概念。(3)发展状况不同。两者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概念的发展速度较快,语词的发展速度较慢。(因此出现了用旧语词表达新概念)3 3、什么是词项、什么是词项 词项特指概念在简单命题中充当主项和谓项的词或词组。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概念的
3、内涵和外延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具有的逻辑特征。1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对象“是什么”)外延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对象“是多少”或“是哪些”)2 2、内涵与对象属性和外延与对象范围之、内涵与对象属性和外延与对象范围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 对象属性和对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是被反映者,当人们认识到并将其反映在概念之中,就成为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是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者。如果两者都统一,就说明人们的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3 3、什么是类、子类、分子和空类、什么是类、子
4、类、分子和空类类(母类):由若干小类组成的一个大类。子类:组成同一大类对象中的每个小类。分子:组成同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空类:分子数量为零的类。4 4、怎样才算明确使用概念、怎样才算明确使用概念 使用概念时,既能说明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明确内涵),又能说明所指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外延);语言表达能够让接受者明白易懂。第二节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一、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进行划分。1 1、单独概念、单独概念(1)定义:对象数量是一个的概念。(2)语词形式:专有名词、摹状词 (摹状词是由时空序数词限制的词组、由指示词限制的词
5、组、由副词和形容词限制的词组。)2 2、普遍概念、普遍概念 (1)定义:对象数量是两个乃至无数个的某一类对象的概念。(2)有限外延与无限外延:有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可数的。无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难以统计或者不可数的。(3)语词形式:普通名词(词组)、形容词、动词等。(1)定义:对象数量为零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中不存在具体的分子,但是可能存在于某些人的意念之中。“零”也是数量,因此,空概念也有内涵和外延。(2)语词形式:迷信类语词;科幻类语词;内部存在逻辑矛盾的词组。3 3、空概念、空概念 4 4、注意问题:、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表达单独
6、概念,有时表达普遍概念。例:“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回来了。(2)作为命题中的词项,如果前面用数量词(量项)限制,成立的是普遍概念,不成立的是单独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群体进行划分。1 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1)定义:以事物的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适用情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表述某类事物总称的名词属于普遍集合概念,如:词汇、纸张、船只、马匹等)2 2、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1)定义: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适用情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例如:
7、词、纸、船、马 3 3、事物之间存在的两种联系、事物之间存在的两种联系 (1)类与分子的联系:类由分子组成,其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具有该类对象的属性。例: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2)群体与个体的联系:群体是由许多同类的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的个体不具有该群体的属性。例:篮球队某个篮球队员 4 4、注意问题:、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2)辨析的方法:把概念作为命题的主项,用“每一个”进行限制,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概念”;把概念作为命题的谓项,用一个与之搭配的单独概念作主项组成肯定句,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
8、概念”。三、三、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 1 1、正概念、正概念(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2 2、负概念、负概念(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3 3、负概念的论域:、负概念的论域:一对相应的正、负概念的外延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即它们共同的“邻近的属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进行划分。4 4、注意问题:、注意问题:(1)负概念的语词形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 (2)同一对象既可以反映为正概念,也可以反映为负概念。两种反映形式的外延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例如:“虚词”与“非实词”“资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第三节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
9、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重合)一、全同关系(同一、重合)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内涵不全同。例如:A、等角三角形(角的大小)B、等边三角形(边的长短)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除了做同位语);在一句话中,可以互为主语和宾语替换使用。2、图示(见教材115)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下属、被包含)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下属、被包含)1、特点:(种)概念A的外延小于并且被包含于(属)概念B的外延之中,内涵多于概念B。例如:A、棉花(种概念)B、经济作物(属概念)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使用时在属概念前面加“承前总括语”(如:等所有、等其他、等各种)。2、图示(见教材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