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部分 文言文 阅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2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研究真题明确考向研究真题明确考向(2018江苏卷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阅读材料,完成13题。题。(10分分)书汤海秋诗集后书汤海秋诗集后龚自珍龚自珍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
2、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巩3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完。”何以谓之完也?何以谓之完也?海海 秋秋 心迹心迹 尽尽 在在 是是 所所 欲欲 言言 者者 在在 是是 所所 不不 欲欲 言言 而而 卒卒 不不 能能 不不 言言 在在 是是 所所 不不 欲欲 言言 而而 竟竟 不不 言言 于于 所所 不不 言言 求求 其其 言言 亦亦 在在 是。是。要不肯要不肯挦撦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篇,
3、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注】【注】挦撦挦撦:摘取。:摘取。4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1.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4处处)(4分分)解析解析要求断句的内容是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由要求断句的内容是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由“在是在是”构成,因此构成,因此有有“在是在是”的地方,后面都要相应地断开。而的地方,后面都要相应地断开。而“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言亦在是”,因句子较长,故中间再根据句意断开。,因句子较长,故中间再根据句意断开。答案答案海秋心迹尽在是海秋心迹尽
4、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所不欲言而竟不言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5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2分分)解析解析李贺,我们学过他的诗雁门太守行,知道其祖居昌谷,世称李昌谷。李李贺,我们学过他的诗雁门太守行,知道其祖居昌谷,世称李昌谷。李商隐,我们学过他的锦瑟,根据所学文学常识,知道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商隐,我们学过他的锦瑟,根据所学文学常识,知道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山,号玉溪生。答案答案李贺李商隐李贺李商隐3.
5、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4分分)解析解析根据画线内容,作者列举海秋诗时指出根据画线内容,作者列举海秋诗时指出“海秋心亦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海秋心亦尽在是,所欲言者在其言亦在是其言亦在是”,可见言为心声,诗如其人。最后作者又指出,可见言为心声,诗如其人。最后作者又指出“要不肯要不肯挦撦挦撦他人之言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以为己言”,可概括出不沿袭他人之言这一要点。,可概括出不沿袭他人之言这一要点。答案答案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6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诗人靠着他的
6、诗出名,诗更是靠了作诗的人而出名。唐代大诗人像李白、杜甫、诗人靠着他的诗出名,诗更是靠了作诗的人而出名。唐代大诗人像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李贺、李商隐,还有宋代、元代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吴伟业,韩愈以及李贺、李商隐,还有宋代、元代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吴伟业,全都是诗和人合为一体。没有他们的人就没有他们的诗,没有他们的诗也就没有他们全都是诗和人合为一体。没有他们的人就没有他们的诗,没有他们的诗也就没有他们的人,他们诗作的精神面貌是完整的。益阳人汤鹏,海秋是他的字,有三千多首诗,的人,他们诗作的精神面貌是完整的。益阳人汤鹏,海秋是他的字,有三千多首诗,经过删减保存下二千多首,评论
7、者大概有几十位,最后他嘱咐我说一说意见,我也只经过删减保存下二千多首,评论者大概有几十位,最后他嘱咐我说一说意见,我也只有一句话而已,叫作:有一句话而已,叫作:“完整无缺。完整无缺。”为什么说它是完整无缺呢?海秋的思想言行全为什么说它是完整无缺呢?海秋的思想言行全都在这些诗里,他所打算说的在这里面,不打算说而最终不能不说的在这里面,不打都在这些诗里,他所打算说的在这里面,不打算说而最终不能不说的在这里面,不打算说也到底没说,从他没说出来的地方能体会到他说的话也在这里面。总之不肯摘取算说也到底没说,从他没说出来的地方能体会到他说的话也在这里面。总之不肯摘取别人的诗句当作自己的诗,所以任意举出一首
8、来读,无论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说:别人的诗句当作自己的诗,所以任意举出一首来读,无论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就是汤益阳的诗。这就是汤益阳的诗。7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江苏高考江苏高考5年考情分析年考情分析年份年份选文内容选文内容题干情境题干情境考点考向考点考向2018书汤海秋书汤海秋诗集后序诗集后序言言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4处处)(4分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2分分)识记文学常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
9、诗作的特点。点。(4分分)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8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2017吴澄临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川王文公集序序言序序言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4分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2分分)识记文学识记文学常识常识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的命运。(4分分)归纳内容归纳内容要点要点9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2016马端临文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献通考序序言序言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
10、线部分断句。(4分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除陈寿外,除陈寿外,“前四史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3分分)识记文学常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部什么样的书。(3分分)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2015掖今世说业掖今世说业序序言序序言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5处处)(5分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世说新语的作者是世说新语的作者是_。(1分分)识记文学常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分)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
11、10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2014题蔡琰传题蔡琰传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3处处)(3分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作为地名,文中作为地名,文中“东京东京”即今天的即今天的_。(限限填城市名填城市名)识记文化识记文化常识常识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_(3分分)A.史记史记B.汉书汉书C.后汉书后汉书D.宋史宋史识记文学识记文学常识常识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括。(不超过不超过20个字个字)归纳内容归纳内容要点要点11创新设计创新设
12、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考查考查形式形式从题型上看,除从题型上看,除2014外,都是由三道试题组成,分别考查文言断外,都是由三道试题组成,分别考查文言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归纳内容要点。句、文学文化常识、归纳内容要点。备考备考建议建议要注重培养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要注重培养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析文本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内涵;准确筛选、归纳、概括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的内涵;准确筛选、归纳、概括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态度。12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
13、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13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考点详解核心突破考点详解核心突破考点解读考点解读考查内容考查内容文言文文言文断句断句主要考查对完整句子的断句,内容相对完整。主要考查对完整句子的断句,内容相对完整。20082013,断句题的分值一直为,断句题的分值一直为6分,但分,但2014年变成年变成3分,分,2015年又增加到了年又增加到了5分,分,20162018年又变为年又变为4分。文言文分。文言文断句的材料大多为评论性的话,这样可以适当增加区分度,又可以与文言文阅读断句的材料大多为评论性的话,这样可以适当增加区分度,又可以与文言文阅读的记叙类文字相区别。的记叙类文字相区别。文
14、言文文言文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查一些与文段中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的文学、文化常识;主要考查一些与文段中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的文学、文化常识;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句段的理解归纳;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的信息的归纳分析。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句段的理解归纳;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的信息的归纳分析。14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一、一、(2017江苏卷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阅读材料,完成13题。题。(10分分)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
15、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而 后后 来来 卑卑 陋陋 之之 士士 不不 满满 其其 相相 业业 因因 并并 废废 其其 文文 此此 公公 生生 平平 所所 谓谓 流流 俗俗 胡胡 于于 公公 死死 后后 而而 犹犹 然然 也也?(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15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1.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
16、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4处处)(4分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句子结构和内容之间联系断句。此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句子结构和内容之间联系断句。“不满不满其相业其相业”“”“并废其文并废其文”都是动宾短语,前后是顺承关系,它们的后面应断开。都是动宾短语,前后是顺承关系,它们的后面应断开。“胡胡也也”是固定结构,表疑问,前面应断开。是固定结构,表疑问,前面应断开。答案答案而后来卑陋之士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然也?16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2.文中的老苏、
17、大苏是指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2分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号老泉,字明允)和他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才识记载
18、:“苏氏文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三苏”的称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
19、要地位。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答案答案苏洵苏轼苏洵苏轼17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文本材料要点归纳的能力。抓住原文中的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此题考查文本材料要点归纳的能力。抓住原文中的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一是宋政和间官局编书,括即可。一是宋政和间官局编书,“独临川集得预其列独临川集得预其列”;二是靖康之祸后,;二是靖康之祸后,“私集竟无完善之本私集竟无完善之本”;三是后来的卑陋之士出于对王安石相业的不满,;三是后来的卑陋之士出于对王安石相业的不满,“并废其
20、并废其文文”。答案答案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18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宋政和年间官局编书,诸位大臣的文章,唯独临川集能够放入其列。靖康之宋政和年间官局编书,诸位大臣的文章,唯独临川集能够放入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然没有完善的集本,不像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盛行于一时。祸,官书散失,私集竟然没有完善的集本,不像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盛行于一时。王公是超出同类的英才,正气所产生。同时代的文人,虽然有的意见向来与之不同,王公是超出同类的英才,正气所产生。同时代的文人,虽然有的意见向来与之不同,尚且推崇王
21、公的文章,口中赞许心中佩服,经常是到了极点。而后来一些品质恶劣之尚且推崇王公的文章,口中赞许心中佩服,经常是到了极点。而后来一些品质恶劣之人,不满王公的宰相的功业,于是一并废止他的文章,这是王公生平所说的世俗。为人,不满王公的宰相的功业,于是一并废止他的文章,这是王公生平所说的世俗。为什么在王公死后还是这样呢?什么在王公死后还是这样呢?19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二、二、阅读材料,完成题目。阅读材料,完成题目。(10分分)昔江淹有言: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
22、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穷老尽气刿目目 心心亦何所发明?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4.用斜线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限4处处)(4分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大意,然本题
23、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断句。句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断句。句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虽虽”“”“亦亦”等可以作为断句等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的依据。答案答案而欲以末学陋识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虽复穷老尽气/刿刿目目 心心/亦何所发明?亦何所发明?20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5.除陈寿外,除陈寿外,“前四史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3分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前四史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是指司马迁的史
24、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答案答案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迁班固范晔6.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联系文中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联系文中“诚以志者,宪章之所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系”“”“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窜定其间窜定其间”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就可以了。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就可以了。答案答案一部系统地记载历史一部系统地记载历史(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25、。典章制度的书。21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高考考什么课堂学什么【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从前江淹说:从前江淹说:“修史的难处莫过于志。修史的难处莫过于志。”实在是因为志关系到典章制度,实在是因为志关系到典章制度,不是精通典章制度的人根本就做不来。陈寿号称善于叙述,李延寿也号称研究熟悉史不是精通典章制度的人根本就做不来。陈寿号称善于叙述,李延寿也号称研究熟悉史事,然而他们所著的两部史书,都有纪、传而独独没有作志,他们重视史事。何事,然而他们所著的两部史书,都有纪、传而独独没有作志,他们重视史事。何况上下几千年,贯穿二十五代,却想要凭借微末的学问粗陋的见识进行写作删改订正况上下几千年,贯穿二十五代,却想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