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劳动定额方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劳动定额方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劳动定额 方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劳动定额方法本章内容本章内容一、统计分析法一、统计分析法(如:时间序列法,动态回归如:时间序列法,动态回归法)法)二、技术测定法(如:测时、写实、效率评二、技术测定法(如:测时、写实、效率评定法、瞬间观察法、定法、瞬间观察法、PTS法)法)三、类推比较法(如标准资料法)三、类推比较法(如标准资料法)n劳动定额制定方法的体系构成传统体系现代体系1、经验估工法经验估计作业推定类1、估工法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算术平均2、统计分析法算术平均法概率统计推断法学习曲线法3、类推比较法依据多源于经验估工或统计数据3、类推比较法依据多源于作业测定4、技术定额法技术测定法测时作业测定类1、
2、直接测定法秒表测时法工作日写实工时抽样法写实技术计算法2、间接测定法标准资料法预定时间标准法劳动定额方法n统计分析法又称历史记录法,是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统计分析法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概率统计推断法学习曲线法动态回归法1.1 统计分析法时间序列法一、动态回归法(一)定义是以是以时间序数为自变量时间序数为自变量和以相应的单位产和以相应的单位产品品实际消耗时间为因变量实际消耗时间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计算执行期劳动定额的方法计算执行期劳动定额的方法在过去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在过去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无大无大的突然性
3、变化的突然性变化,但是随着,但是随着时间时间变化变化持持续变化续变化的趋势的趋势用动态回归进行预测用动态回归进行预测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二)采用动态回归法的条件时间消耗与时间消耗与序时时间密序时时间密切相关切相关条件条件较长时间的统计数是否密切相关需要是否密切相关需要观察观察一般以一般以510个执行个执行期为宜期为宜编表观察编表观察绘图观察绘图观察计算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观察方法观察方法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相关系数的计算及相关强度判断22)()()(ttxxttxxr相关系数时间序数值时间序数值的算数平均数不同时间的实际消耗时间值不同时间的实际消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问题:根
4、据相关系数对相关与否如何判断?问题:根据相关系数对相关与否如何判断?一般认为相关系数 0.8-1.0 极强相关,0.6-0.8 强相关,0.4-0.6 中等程度相关,0.2-0.4 弱相关,0.0-0.2 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三)动态回归的方法、步骤和实例n1、方法和步骤散点图相关度高否年份序号x实际消耗时间t(h/件)确定回归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图解法最小平方法半数平均法直线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劳动定额数值将时间序号代入方程即可将时间序号代入方程即可结束结束以年份序号以年份序号为横轴为横轴以实际消耗时间以实际消耗时间为纵轴为纵轴否是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2、动态
5、回归方法实例nA厂焊接厂焊接“三通三通”,近,近6年的单位产品实际消耗时间统年的单位产品实际消耗时间统计数如表所示计数如表所示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年份序号123456实际消耗工时t(h/件)2.001.801.751.601.501.20n根据以上资料制定根据以上资料制定2012年的劳动定额年的劳动定额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解法bxtTd1、画散点图年份序号x实际消耗时间t(h/件)2、根据散点图判断变化趋势本例为负相关线性下降趋势,动态回归趋势方程为3、确定动态回归趋势方程中的待定参数t和b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年份200620072
6、008200920102011年份序号123456实际消耗工时t(h/件)2.001.801.751.601.501.20用半数平均法233211x536542x85.1375.180.100.21t43.1320.150.160.12t211211xxxxtttt将x1和x2、t1和t2代入直线方程xTd14.013.2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序号123456实际消耗工时t(h/件)2.001.801.751.601.501.20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用最小平方法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2010 2011合计年份序号x12345621
7、t21.81.751.61.51.29.85实际消耗工时t(h/件)xt23.65.256.47.57.231.95x2149162536912xbxtxtxbnttbtbt912195.3121685.9144.0146.2btxTd144.0146.2从几何意义上讲,就是寻求与给定点 (i=0,1,m)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曲线用最小平方法用最小平方法1.1 统计分析法之动态回归法n学习曲线就是用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与连续(累计)生产总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x(累积产量)t(实际消耗时间)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法认为:1.单位实际消耗时间随着生产重复程度
8、增加而逐渐减少;2.实际消耗时间按照一定的递减率减少;3.学习递减率函数模型与企业产品结构状况、生产技术条件相联系。学习曲线的数学模型有多种表达方式,一般认为指数函数最能表示学习进步的现象,其函数关系式如下:n n式中:tx第x台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n t1第1台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n c生产这类产品的学习率;n n产品倍增次数n x累积生产数量 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nxctt1nxctt1nxctt1nxctt1nxctt1n某飞机制造公司的学习曲线模型某飞机制造公司的学习曲线模型n某飞机制造公司生产改号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与产品累积数量的数据见表4-22所示。求该飞机制造公司的学习
9、曲线模型和第300件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产品累积顺序号数x1000008000064000512004096032768262142097216777单位产品实际消耗时间 tx1248163264128256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n解:n(一)用EXCEL对以上数据进行拟合,求学习曲线模型。n画散点图。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二)添加趋势线。n1.假定为指数函数。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n2.假设为对数函数。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n3.假设为乘幂函数 显然,本例中,乘幂函数的R2最大,所以,本例的学习曲线为乘幂函数:y=100000 x-0.3219。1.1 统计
10、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n(二)求300件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n同样用EXCEL来计算。求第300件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即x=300。本例实际是要计算100000300-0.3219。n第一步:打开EXCEL。n第二步:在A1中输入100000,在B1中输入300,在C1中输入-0.3219,在D1中编辑输入计算公式:“=A1*B1C1”。(B1 C1表示B1C1)1.1 统计分析法之学习曲线法第三步:计算结果,敲回车键即可得到答案:15944.64(h)。n技术测定法现称作业测定法,包括:1.秒表测时法(测时法)2.工作抽样法3.工作日写实法4.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5.标准资料法(本课程将其列为类推比
11、较法)。n其中秒表测时法(测时法)、工作抽样法、工作日写实法属于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标准资料法属于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1.2 技术测定法n回顾:劳动定额制定方法的体系构成传统体系现代体系1、经验估工法经验估计作业推定类1、估工法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算术平均2、统计分析法算术平均法概率统计推断法学习曲线法3、类推比较法依据多源于经验估工或统计数据3、类推比较法依据多源于作业测定4、技术定额法技术测定法测时作业测定类1、直接测定法秒表测时法工作日写实公式抽样法写实技术计算法2、间接测定法标准资料法预定时间标准法1.2 技术测定法n引导案例n某企业计划大量锻造E
12、产品毛坯。nE产品系新产品,目前既没有劳动定额,也没有生产过类似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的统计资料。不过,车间里现在正在试生产该产品。n问:该怎样制定锻造E产品的毛坯的劳动定额?1.2 技术测定法一、传统技术测定法概述(一)传统技术测定法的定义是在分析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规程的基础上是在分析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规程的基础上,对定额各部分时间的组成进行分析计算和,对定额各部分时间的组成进行分析计算和测定来确定定额的方法。测定来确定定额的方法。改进的技术测定法传统的技术测定法写实测时抽样推断效率评定1.2 技术测定法(二)传统技术测定法的原理1.2 技术测定法选中等水平的操作者进行现场测定选中等水平的操作者
13、进行现场测定用测时和写实分别确定作业时间和时间规范用测时和写实分别确定作业时间和时间规范对实际操作进行改进以降低时间消耗对实际操作进行改进以降低时间消耗作业时间用测时作业时间用测时作业宽放、休息宽作业宽放、休息宽放、准备与结束时放、准备与结束时间用写实间用写实(三)对传统技术测定法的评价n问题:什么是影响传统技术测定法准确性的关键问题?测定对象的选择测定对象的选择谁是中等操作水平1.2 技术测定法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二、测时法(一)测时的定义全称为时间测定,是以全称为时间测定,是以工序工序为对象,按操作为对象,按操作顺序实地考察和测定作业时间的方法。顺序实地考察和测定作业时间的方法。走刀
14、时间操作时间工步时间 动作时间了解工序作业时间及其构成要素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二)测时的作用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工序作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工序作业时间数值业时间数值帮助后进者寻找工序作业时帮助后进者寻找工序作业时间长的原因间长的原因总结先进操作者工序作业时总结先进操作者工序作业时间短的经验间短的经验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连续测时连续测时法法按观测方按观测方法分类法分类反复反复测时法测时法循环循环测时法测时法又叫顺序测时法,就是连续对所有操作分别依次进行观测,由起始到终止不遗漏不遗漏任何操作。又叫重复测时法,它不是顺序地连续测定整个工序的每一个操作,而是在每一次工序过程中,只挑选个别操作
15、只挑选个别操作进行测定,在几次工序过程中测定所有操作。又叫移动测时法,它是将几个连续的操作或动作合并成一组进行观测,然后再用计算法求出各个操作或动作的延续时间。整体整体测时法测时法又叫全工序测时法,就是将作业的全部操作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笼统的记录其起始与终止时间。(三)按测时观测方法的不同分类循环测时法 例abcdefcdefabcd某工序中包括某工序中包括6 6个操作个操作a,b,c,d,e,fa,b,c,d,e,f。,可以将。,可以将5 5个操作结合为个操作结合为一组加以测定。(装夹,开机,进刀,退刀,停机,拆卸)一组加以测定。(装夹,开机,进刀,退刀,停机,拆卸)AedcbaBfed
16、cbCafedcDbafedEcbafeFdcbafSFEDCBAfedcba)(55sfedcba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Bsa5Csb5Dsc5Esd5Fse5Asf5AedcbaBfedcbCafedcDbafedEcbafeFdcbaf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采用循环测时法的注意事项n确定合并成一组操作的数目n必须与工序划分的操作数目N互为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一般取n=N-1)。工序划分操作项目数可取的组合操作数目工序划分操作项目数可取的组合操作数目3283、5、7、4392、4、5、7、852、3、4103、7、9
17、、65112、3、4、5、6、7、1072、3、4、5、6125、7、11常用操作数目与相应可取组合操作数目表常用操作数目与相应可取组合操作数目表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测时的方法与步骤测时的方法与步骤1.正确选择测时对象2.向测时对象讲清测时的目的3.详细了解测时对象和工作地的生产技术组织状况4.合理划分工序组成部分5.选择测时方法6.正确确定定时点7.确定观测次数n测时前的准备工测时前的准备工作作n进行观测进行观测n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测时材料测时材料观测的关键:n准确把握定时点n测时的时间最好在上班一小时后至下班一小时前结束1.检查核定测时记录2.计算延续时间3.计算稳定系数4.确定工
18、序作业时间标准或总结经验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大于0.1min,优先用连续测时法,小于0.1min,采用循环测时法,延续时间短,作业要素不易划分的,制作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整体测时法。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n1、测时准备工作观测次数的确定N某作业要素的应观测次数S给定测时数据的相对误差:在制定一般工时定额时,S取10%,在制定工时定额标准资料时,S取5%;n某作业要素的已观测次数Xi某作业要素的观测时间。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211122)(2niininiiiXXXnsNn例:对某一作业要素已做了10次观测,所得实测时间值依次为7s,5s,6s,8s,7s,6s,7s,6s,6s,7s
19、。该作业要素拟制定定额标准资料,还应观测多少次?N12345678910合计xi756876766765xi249253664493649363649429要做定额标准资料,所以S=0.05,且,已知 n=10,所以,还应观测25-10=15次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256.2465654291040)(222211122niininiiiXXXnsNn测时观察次数的经验值生产类型作业要素延续时间稳定系数Kw工序不同延续时间的观察次数N预定机动手动12510203040大批生产0.11.52.0302520150.10.31.31.7252015130.31.21.520161412中批生产
20、0.11.82.525201513100.10.31.52.02015121080.31.31.715131097小批生产0.31.72.515131210860.32.03.0108765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整理和分析测时材料1.检查核定测时记录2.计算延续时间3.计算稳定系数4.确定工序作业时间标准或总结经验稳定系数的计算minmaxttkw稳定系数测时数列中的最大值测时数列中的最小值注意:KW总是大于1,越接近1说明数列的波动性小,求出的延续时间平均值的可靠性越大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五、测时实例之一车加工n车工白杨反映,自己加工编号为175-15套以来,连续两月未完成劳动定额
21、。请求帮助。定额员崔涛决定用测时法查找原因。n在测时前,崔涛与白杨进行了交谈,并初步观测了其生产时的操作情况,确定了观测位置,根据初步观测结果,该工序分为7个操作,并将操作顺序、名称、定时点、标准稳定系数等填入表中。n根据初步观测,该工序消耗时间大约为1.7分钟,7个操作的平均时间消耗分别为0.15,0.05,0.08,0.09,1.05,0.2,0.07分钟,查表,得知必要测定次数分别为:20,25,25,25,16,20,25.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本例工序分为7个操作,初步观测工序消耗时间1.7min,7个操作消耗时间分别为:0.15,0.05,0.08,0.09,1.05,0.20
22、,0.07min。查表7-3(p115),看各自需要观测多少次。生产类型工序组成部分的平均时间min正常稳定系数工序时间(min)机床手工125102030必要观测次数大量0.11.52.030252015-0.10.31.31.725201513-0.31.21.520161412-分别为20,25,25,25,16,20,25次。为保证一次成功,最后定为30次。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测时那天,崔涛9点到达现场,用双针秒表进行测时。测时记录见表。测时记录表编号工序组成部分名称定时点理论测定次数时间类别实际观测次数及时间(min)稳定系数平均延续时间备注1 2 3 4 30标准 实际120
23、终止延续225终止延续325终止延续4725终止延续0.150.190.260.341.621.751.801.891.963.253.413.443.523.614.890.150.040.070.080.080.130.050.090.070.071.7 1.750.164n为了更好地帮助白杨寻找操作上的差距,将其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完全相同的郝虹进行对比,并对郝虹进行了测时。经过对比发现,白杨与郝虹消耗时间的差距主要在手动操作上。白杨在卸活时三爪卡盘开口过大,另外,在退刀时,刀架摇离床头太远,另外,郝虹还利用走刀时间,将毛坯拿到成品架旁n经过对比分析,白杨找到了差距,工序作业时间马上打到了
24、定额水平。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总结:步骤六、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相同,完成定额较好的同事对比。步骤五、数据计算与处理:剔除异常值,计算稳定系数平均延续时间等步骤四、测时步骤三、初步观测工序消耗时间值,查表确定观测次数步骤一、选择测时对象。本例:白杨两个月未完成任务步骤二、填制测时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表1.2 技术测定法之测时法三、写实(一)写实的定义与作用全称为工作日写实,就是对员工整个工作轮班的时间利用情况,按其时间消耗的顺序进行实地观测和记录,并进行研究的一种时间调查方法。描述和反映操作者在报告期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作轮班时间消耗状况。工作日写实记录方法有数字记录法、图表记录法和混合记录法三种
25、。1.2 技术测定法之写实法数字记录法1.2 技术测定法之写实法图表记录法1.2 技术测定法之写实法工作日写实观测记录表(图表数字记录法,即混合记录法)1.2 技术测定法之写实法横线表示作业延续时间(二)写实的种类n改进时间利用的写实工作重点放在作业宽放时间、休息与个人需要宽放时间同作业时间的交叉交叉上n制定时间规范的写实观测重点放在作业宽放时间、休息与个人需要宽放时间同作业时间的比例比例上n特殊写实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要而专门观察某类 时间消耗的写实方法1.2 技术测定法之写实法(三)个人写实1.准备工作了解有关情况:人、设备、物流、生产组织等向写实对象的所属者讲清目的划分项目、编写各类时间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