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资料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12668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15.1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8 城乡 规划 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绪论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二、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位置第一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一、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一、住区的概念与类型(P485)住区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1.1.住区的类型住区的类型(1 1)按)按城乡区域范围城乡区域范围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2 2)按)按建设条件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

    2、住区;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3 3)按)按住宅层数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不同划分:低层住区低层住区、多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或混建住区高层住区或混建住区。2.2.住区规模住区规模(1)影响住区规模主要因素)影响住区规模主要因素住区的规模包含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住区的规模包含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为主为主要标志。要标志。住区规模受以下因素影响:住区规模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居住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居住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

    3、响,如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其他影响,如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大的影响。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米。米。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在一般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米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间用地一般在36100公顷,成为大型居住区用地开发的基本公顷,成为大型居住区用地开发的基本规模。规模。(2)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中住区规模的划分:版

    4、)中住区规模的划分:城市住区:城市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3个基本层次。个基本层次。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组团户户数1 11.61.6万万300030005000500030030010001000人口人口3 35 5万万1 11.51.5万万1000100030003000二、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 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 3确定规模:人口数量或户数及用地大小;确定规模:人口数量或户数及用地大小;4 4拟订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

    5、量、布置方式;拟订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5 5拟订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订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 6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车量和停泊方式;7 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8 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 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1010进行必要

    6、的公共参与和专家咨询。进行必要的公共参与和专家咨询。一、住区的组成 1.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 2.组成内容:根据工程类型可分为两类: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及建筑小品等 室外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及挡土墙、护坡等 第二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3.用地组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201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本标准将住宅和相应服务配套设施看作一个整体,本标准将住宅和相应服务配套设施看作一个整体,共同归为共同归为“居住用地居住用地”(R)大类,包括单位内的职工)大类,包括单位内的职工生活

    7、区(含有住宅、服务设施等用地)。为加强民生保生活区(含有住宅、服务设施等用地)。为加强民生保障、便于行政管理,本标准将中小学用地划入障、便于行政管理,本标准将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教育科研用地研用地”(A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2011 本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居住用地(本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居住用地(R)按设施水)按设施水平、环境质量和建筑层数等综合因素细分为平、环境质量和建筑层数等综合因素细分为3个中类,满个中类,满足城市(镇)对不同类型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及足城市(镇)对不同类型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要求。其中:规划管理要求

    8、。其中:“一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R1)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四合院等。“二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强调了保障性住宅,进一步体现)强调了保障性住宅,进一步体现国家关注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要求。国家关注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要求。三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在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在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以便于制定相应的旧区更新政策。以便于制定相应的旧区更新政策。二、住区的功能二、住区的功能居住功能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

    9、社会互动功能社会互动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对多样性的包容1、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和街巷制、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和街巷制三、住区规划理论三、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的发展 空间秩序空间秩序物质秩序物质秩序社会秩序社会秩序里坊制内向型整体结构配合社会秩序 是自给自足的计划型坊主、贵族家族统治街巷制里坊被打破外向开放市场交换的外向结构保甲等制度 2、最初的街坊、最初的街坊 目的:目的:早期工业革命后,二十世纪初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将居住早期工业革命后,二十世纪初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将居住空间与其混杂的空间分离开空间与其混杂的空间分离开 型制:型制:由街道划分构成街坊由街道划分构成街坊 周围建筑规整围合,中间有公共建筑周围

    10、建筑规整围合,中间有公共建筑 其间为公共场地其间为公共场地 (100米见方)米见方)3、“邻里单位邻里单位”理论理论 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A.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基础和出发点: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的安宁。同时他认为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同时他认为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以利于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以利于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

    11、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人;(4)邻里单位的中

    12、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实例:哈罗新城实例:哈罗新城邻里单位对我国的影响 邻里单位理论:邻里单位理论: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不再强调血缘社会,要形成地缘社会不再强调血缘社会

    13、,要形成地缘社会 不同阶层的人应住在一起不同阶层的人应住在一起 物质秩序:物质秩序:内向聚合:内部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内向聚合:内部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 空间秩序:空间秩序:对外封闭,内部自成系统对外封闭,内部自成系统 4、扩大街坊(苏联)、扩大街坊(苏联)空间秩序:提高道路间距以保持行车速度,几个小坊合并空间秩序:提高道路间距以保持行车速度,几个小坊合并在一起,周围空间多做绿化活动用地在一起,周围空间多做绿化活动用地 物质秩序:公建设施水平提高,满足人们增长的公共活动物质秩序:公建设施水平提高,满足人们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需求 社会秩序:导致人的意识观念和人际观念的彻底变化社会秩序:导致人的意识观

    14、念和人际观念的彻底变化5、居住区与居住小区、居住区与居住小区20世纪世纪50年代,各国在居住区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又进一步年代,各国在居住区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组织形式,居住小区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组织形式,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为:的基本特征为:(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设施;(3)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小区

    15、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规模上限的依据。我国从我国从20世纪世纪50年代末开始按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先年代末开始按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先后建成了不少居住小区,至今仍沿用这种组织形式,并对后建成了不少居住小区,至今仍沿用这种组织形式,并对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各项用地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及公共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各项用地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及公共服务设施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服务设施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住区的组织形式住区的组织形式 将四五个或更多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

    16、将四五个或更多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它是一个城市中住宅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它是一个城市中住宅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地区,是一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常生活服务的社区。6、扩大小区、扩大小区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公顷)公顷)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

    17、组织形式。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7、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如:马赛公寓、前苏联在如:马赛公寓、前苏联在20世纪世纪7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作为试点的齐廖摩什卡新生活大楼等。作为试点的齐廖摩什卡新生活大楼等。8、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式。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

    18、居住与文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9 9、美国的新城市主义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公共交通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新生活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度和亲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新生活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近行人的建筑空间。新城市主义的产

    19、生背景新城市主义的产生背景二战后,美国城市中心区在二战后,美国城市中心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城市城市病病”。在私人小汽车急剧增加。在私人小汽车急剧增加的带动下,大量城市人口向郊的带动下,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迁徙。区迁徙。美国郊区化带来了相应问题美国郊区化带来了相应问题1、城市中心衰退、城市中心衰退2、传统的郊区生活模式存在的、传统的郊区生活模式存在的问题问题1)过于依赖汽车)过于依赖汽车2)缺少邻里观念)缺少邻里观念3)通勤距离过长)通勤距离过长3、郊区蔓延、郊区蔓延城市中心化城市中心化 (UrbanismUrbanism)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SuburbanismS

    20、uburbanism)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New Urbanism)“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的两种模式的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两种模式 “传统邻里开发传统邻里开发”模式(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Development,简称,简称TNDTND模式)模式)提出者:安德雷斯提出者:安德雷斯杜安尼(杜安尼(Andres Duany)Andres Duany)和伊丽莎和伊丽莎白白普拉特(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Elizabeth PlaterZyberkZyber

    21、k)(DPZDPZ)“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模式(TransitTransitoriented oriented developmentdevelopment,简称,简称TODTOD模式)模式)提出者:彼得提出者:彼得卡尔索普(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Peter Calthorpe)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阐述了新城市主义的思想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阐述了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四、相关概念 1、社区与住区、社区与住区社区一词近十年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它既指居住地社区一词近十年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它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社区界也包含社区文化

    22、与社区管理。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社区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社会关系指一定地域内居民之间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社会关系指一定地域内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与协作;公共服务设

    23、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有相互交往与协作;公共服务设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示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的物质基础;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示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和宗教信仰;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它没有明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它没有明确的规模大小,既可以是居住区,也可以是居住单元或其确的规模大小,既可以是居住区,也可以是居住单元或其他居住组织形式。他居住组织形

    24、式。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成的统称。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成的统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要求居住的组织形式应具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要求居住的组织形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把居住区、居住小有更大的灵活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把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式统称为住区。2、居住区与社区含义解释、居住区与社区含义解释 比较社区的概念及其要素可知,社区具有物质形态空间与比较社区的概念及其要素可知,社区具有物质形态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内涵。社会空间的双重内涵。居住区、

    25、居住小区主要强调了物质、地域空间,而忽略了居住区、居住小区主要强调了物质、地域空间,而忽略了建立在主体间交往互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及地域归属感内建立在主体间交往互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及地域归属感内涵。但人是社会的人,城市中的一切活动均有其社会背景涵。但人是社会的人,城市中的一切活动均有其社会背景,人们的居住空间必然也是一个以社会成员为元素、社会,人们的居住空间必然也是一个以社会成员为元素、社会活动为内容、社会关系为纽带的盛会空间与物质形态空间活动为内容、社会关系为纽带的盛会空间与物质形态空间的复合体。一些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物的复合体。一些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物质形态属

    26、性的片面关注,忽视其社会空间内涵,使得以居质形态属性的片面关注,忽视其社会空间内涵,使得以居住区规划理论方法为指导而建构的居住空间与社会人群的住区规划理论方法为指导而建构的居住空间与社会人群的多层次社会需求相脱离,从而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多层次社会需求相脱离,从而产生各种社会问题。五、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组团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第三节 住区的规划设计一、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一、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规划布置前首先要合理选择和确定住宅的类型规

    27、划布置前首先要合理选择和确定住宅的类型(一)住宅类型的选择(一)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的类型和特点、住宅的类型和特点 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编号编号住宅类型住宅类型用地特点用地特点123独院式独院式并联式并联式联排式联排式每户一般都由独用院落,层数每户一般都由独用院落,层数13层,占地较多层,占地较多456梯间式梯间式内廊式内廊式外廊式外廊式一般多用于多层和高层,特别是梯间式用得较多一般多用于多层和高层,特别是梯间式用得较多7内天井式内天井式是第是第4、5类型住宅的变化形式,由于增加了内天井,住宅进类型住宅的变化形式,由于增加了内天井,住宅进深加大,对节约用地有利,

    28、一般多用于层数较低的多层住宅深加大,对节约用地有利,一般多用于层数较低的多层住宅8点式(塔式)点式(塔式)是第是第4类型住宅独立式单元的变化形成,适用于多层和高层住类型住宅独立式单元的变化形成,适用于多层和高层住宅,由于体型短而活泼,进深大,故具有布置灵活和能丰富宅,由于体型短而活泼,进深大,故具有布置灵活和能丰富群体空间组合的特点,但有些套型的日照条件可能比较差群体空间组合的特点,但有些套型的日照条件可能比较差9跃廊式跃廊式是第是第5、6类型的变化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类型的变化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 2、住宅建筑经济与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建筑经济与用地经济的关系 相关因素分析:住宅层数、进

    29、深、长度、层高相关因素分析: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 3、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合理选择住宅类型 1)住宅标准:面积标准,质量标准)住宅标准:面积标准,质量标准 2)套型和套型比)套型和套型比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6)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二)住宅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的基础是户外居住空间的构筑,以便为居民的户外生活活住宅群体组合的基础是户外居住空间的构筑,以便为居

    30、民的户外生活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动提供良好的环境。1、平面组合基本型式、平面组合基本型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和自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和自由式由式五种。行列式行列式 基本形式基本形式(1)山墙错落,前后交)山墙错落,前后交错错山墙错落,左右交错山墙错落,左右交错山墙错落,前后左右交错山墙错落,前后左右交错行列式行列式 (2)单元错开拼接)单元错开拼接不等长拼接不等长拼接不等长拼接不等长拼接等长拼接等长拼接(3)成组改变朝向)成组改变朝向成组改变朝向成组改变朝向 行列式的布置手法行列式的布置手法平行排列平行排列交错排列交错排列单元错接单元错接变化间

    31、距变化间距行列式行列式 (4)扇形)扇形(5)曲线型)曲线型(6)折线性)折线性扇形排列扇形排列漕溪北路高层漕溪北路高层曹杨新村曹杨新村三林苑三林苑周边式周边式 (1)单周边)单周边()双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自由周边点群式点群式规则布置规则布置自由布置自由布置混合式混合式 鞍山新村鞍山新村玉田新村玉田新村自由式自由式 (1)散立散立(2)曲线形曲线形(3)曲尺形曲尺形平面组合形式间的优缺点比较优优 点点缺缺 点点行列式行列式便于施工便于施工构图强烈构图强烈结构经济结构经济易获得良好日照、易获得良好日照、通风通风空间易单调、呆板空间易单调、呆板容易形成穿越交通容易形成穿越交通周边式周边式形成院

    32、落形成院落防寒保暖防寒保暖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日照通风日照通风难以适应地形难以适应地形施工复杂、结构不施工复杂、结构不经济经济点群式点群式便于结合地形变化便于结合地形变化空间丰富空间丰富不利于节能和结构不利于节能和结构的经济性的经济性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上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上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空间形状的变化;空间形状的变化;围合程度的变化;围合程度的变化;布置形式的变化;布置形式的变化;住宅平面外型的变化。住宅平面外型的变化。住宅平面外形的变化可考虑除了利用不同型住宅单体自身住宅平面外形的变化可考虑除了利用不同型住宅单体自身的差别外,还可以通过相同住宅单体

    33、的不同拼接形式,如的差别外,还可以通过相同住宅单体的不同拼接形式,如长短拼接、错接、折线和曲线拼接等。长短拼接、错接、折线和曲线拼接等。上海嘉定桃园新村采用五种不同的住宅类型各上海嘉定桃园新村采用五种不同的住宅类型各种构成五种不同特征的住宅群,北部住宅群采种构成五种不同特征的住宅群,北部住宅群采用四栋东西向跌落住宅构成一个院落,充分利用四栋东西向跌落住宅构成一个院落,充分利用日照间距形成尺度适宜的院落空间用日照间距形成尺度适宜的院落空间.立体组合方面 在住宅群体的立体组合上,多样化在平面组合在住宅群体的立体组合上,多样化在平面组合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住宅高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住宅高度(层数层数)的不

    34、同进行组的不同进行组合。如低层与多层、高层的组合,台阶式住宅与合。如低层与多层、高层的组合,台阶式住宅与非台阶式住宅的组合。非台阶式住宅的组合。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的组合方式基本组合单元(组团)基本组合单元(组团)规模受到层数、公建配置、自然地形、现状条件等的规模受到层数、公建配置、自然地形、现状条件等的影响。影响。组团间分隔组团间分隔绿地、道路、公共建筑、自然地形(河流、高差)绿地、道路、公共建筑、自然地形(河流、高差)成街成坊的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的组合方式 成街成街住宅沿街组合方式住宅沿街组合方式成成 坊坊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住宅以街坊

    35、作为一个整体用于规模不大、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区改造地段用于规模不大、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区改造地段整体组合方式整体组合方式 住宅用连廊、高架平台等两成一体的布置住宅用连廊、高架平台等两成一体的布置方式方式3 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即运用建筑构图的规律及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即运用建筑构图的规律及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建筑小品。

    36、对比对比大大小小 长长短短 高高低低 虚虚实实简单简单复杂复杂点条的对比点条的对比 长短的对比长短的对比 高低的对比高低的对比 韵律与节奏韵律与节奏 简单重复简单重复vs复杂重复复杂重复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生的空间效果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 比例比例长、宽、高长、宽、高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周围环境整体与周围环境尺度尺度与建筑的性质、使用对象与建筑的性质、使用对象单体单体群体群体图解城市设计图解城市设计色彩色彩 整体色调统一整体色调统一古典古典现代现代居住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工业建筑地域等地域等绿化绿化 品种

    37、搭配、与建筑的结合品种搭配、与建筑的结合北方的绿色景观北方的绿色景观道路道路 建筑小品建筑小品 直线型、曲线型直线型、曲线型花架、连廊、座椅等花架、连廊、座椅等二、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公服设施的分类和内容:(一)居住区公服设施的分类和内容:1、按使用性质分:、按使用性质分:2、按使用频率程度分:、按使用频率程度分:3、按是否营利分、按是否营利分 (二)公服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二)公服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 定额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额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有条件的可根据国家标准制订适合本地的定额指标。定,有条件的可根据

    38、国家标准制订适合本地的定额指标。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千人指标千人指标”、“千户指标千户指标”、“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综合指标”等。等。(三)规划布置的要求与方式:(三)规划布置的要求与方式:应按分级(根据使用频率程度),对口(人口规模)配应按分级(根据使用频率程度),对口(人口规模)配套(成套配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相适应。套(成套配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相适应。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便于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便于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800-1000m,小区级,小区级400-500m,组团级组团级150-200m。(2)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

    39、,并考虑职工上下班走)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并考虑职工上下班走向;向;(3)对于独立公矿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应在考虑附近地对于独立公矿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需保持区内的安宁。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需保持区内的安宁。(4)各级公服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临布置)各级公服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临布置 2、布置方式、布置方式(1)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结合)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结合 集中布置(形成住区中心)集中布置(形成住区中心)1)布置在主出入口沿街两侧)布置在主出入口沿街两侧 2)布置在小区主要空间、绿地、广场周围)布置在小区主要空间、绿地、广场周围(2

    40、)分级布置:按二级或三级布置)分级布置:按二级或三级布置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包括: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包括:各种路径各种路径(包括小径、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包括小径、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和停车系统和停车系统(含地上和地下)(含地上和地下)。1、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选择 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分: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三、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三、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2、居住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居住区的交通特征

    41、与类型 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应急性交通。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应急性交通。前两项前两项交通均为居民自身发生的交通,应最大限度地达交通均为居民自身发生的交通,应最大限度地达到到安全、便捷、便利和舒适的要求安全、便捷、便利和舒适的要求。服务型交通有必须性、定时性和定量性的特征;应急性服务型交通有必须性、定时性和定量性的特征;应急性交通则有必要性和偶遇性特征交通则有必要性和偶遇性特征,这两类交通,这两类交通应该在满足其基本应该在满足其基本通行要求的提下,保证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居民日常生活通行要求的提下,保证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的干扰。3、交通组织

    42、与路网布局、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主要有人车分行、人车混行和人车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主要有人车分行、人车混行和人车共存三种。共存三种。4、居住区路网布局原则居住区路网布局原则n 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n 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n 因地制宜,使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因地制宜,使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n 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接到空间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接到空间n 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

    43、、系统、丰富和整体的居住区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居住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n 避免影响城市交通避免影响城市交通5、居住区、居住区道路分级:道路分级:(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2)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3)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4)宅间小路)宅间小路6、居住区道路的组织方式居住区道路的组织方式主要可以分为:贯通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贯通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7、道路尽端道路尽端 居住区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居住区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回车场的面积不小于回车场的面积不小于12m 12m。“L”型型“T

    44、”型型“O”型型 8、道路与住区景观、道路与住区景观9、居住区道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居住区道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n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出入口;n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米;n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大于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大于80米;米;n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大于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大于120米,并且应该设置面积为米,并且应该设置面积为1212米以上的回车场;米以上的回车场;n居民汽车停车场停车率不应小于居民汽车停车场停车率不应小于10%;n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易超过居住区内地

    45、面停车率不易超过10%;n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路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路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纵坡要求;n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米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4米米的消防车通道;的消防车通道;n建筑物长度超过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米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住区规划的布局形式 1、集中式、集中式 2、组群式、组群式 3、组团式、组团式 4、轴线式、轴线式 5、围合式、围合式 6、集约式、集约式 四、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绿

    46、地的功能(一)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遮荫、隔声、防风、防尘、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遮荫、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等。杀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等。(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标准(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标准 1、绿地系统的组成、绿地系统的组成 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院绿地,街道绿地。2、指标: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指标: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1、公共绿地、公共绿地 1)居

    47、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2)小区游园小区游园 3)小块公共绿地小块公共绿地 2、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 4、道路绿地、道路绿地五、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1.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包括建筑的外部色彩)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包括建筑的外部色彩)2.绿地的设计绿地的设计 3.道路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道路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 4.各类场地与设施的设计各类场地与设施的设计 5.竖向设计竖向设计 6.室外照明设计室外照明设计 7.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计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

    48、计第四节 住区规划的综合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住户数(户)、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居住人数(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平均层数(层)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m2/公顷)、住宅建公顷)、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筑面积净密度(m2/公顷)、公顷)、人口净密度(人人口净密度(人/公顷)、人口毛密度(人公顷)、人口毛密度(人/公顷)、公顷)、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改建拆迁比、改建拆迁比、每公顷土地开发量、每公顷土地开发量、单方综合投资。单方综合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126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