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真正走出中国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过去只是说通过丝绸之路,国外的文化、艺术、宗教、自然物产如何影响传播到中国。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走向世界。因此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 近代考古学问世以来,
2、在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文物。如在中亚和西亚地区的今阿富汗、哈萨克、乌兹别克,发现了汉唐时代的丝绸与中国文物;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等地发现了宋元时代的中国瓷器等;东北亚与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出土了青铜器、五铢钱、铜镜、印章、瓦当、丝绸、瓷器等中国古代文物。这些遗存是中国人走出国门带出去的,或外国人来华带回去的历史见证。这充分说明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使外部世界走近中国。草原丝绸之路使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使东南亚建立了与汉王朝及其以后历代王朝的密切关系,形成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汉文化圈或叫“儒家文化圈”。以往有一
3、种偏见:丝绸之路被描绘成中国“被”丝绸之路了,如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被认为主要是佛教寺院与石窟,袄教、摩尼教、景教等遗存。而从世界史角度来说,中国之外的世界是“被”丝绸之路的。 汉唐王朝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首先是西域地区“被”绸丝之路影响:天山廊道的古代农业经济与史前时代后期内地农业的东渐密切相关;西域古代城址中方形的城址、屯田的遗迹与遗存、众多汉唐烽燧遗址以及现存的坎儿井等等,都是丝绸之路影响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字成为西域的官方文字,以汉字为主的文献典籍、汉字印章、高级服装上的汉字、石碑上的汉字、货币上的汉字,这些发现说明汉文化的西传。佛教虽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传入中国后的佛教被汉
4、化,被融入儒家文化的佛教连同道教、儒学,发展为三教合一的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使佛教的中心从南亚转到东亚、中国。 汉唐与中古时代以后,随着沙漠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四周东西南北的域外文化大量传入有着“和合文化”基因的广袤中国。如东北亚的遣唐使、北宋开封城的犹太商人、宋元时代泉州的伊斯兰商人、京杭大运河上的东南亚国家来华元首与使者、北京的古代景教寺院、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他们来到中国,认识与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启迪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兴趣。 (节选自“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海上“
5、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 B. 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来的国外文化、艺术等对我国未真正产生影响。 C. 因为“丝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所以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D. 从世界史角度来说,相较而言,“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更为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中所起的作用。 B.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说明“让世界走近了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C. 文章举汉文化西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之外的世界是“被”丝绸之路的。 D. 文章思路清晰,论据详实,有对自己观点的论述,也有对
6、偏颇观点的纠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在中亚发现汉唐时代的丝绸、犹太商人到北宋,“丝绸之路”功不可没。 B. 在非洲发现了中国古代文物是“丝绸之路”使世界走近中国的有力证明。 C. 佛教融入了中华传统宗教文化是东亚、中国成为佛教中心的原因之一。 D. “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与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说法错误。首先除了海上“丝绸之路”还有沙漠“丝绸之路”,其次原文为“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
7、,真正走出中国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丝绸之路使外部世界走近中国”,选项中“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必由之路”一说也于文无据。 B.“对我国未真正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由“佛教虽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传入中国后的佛教被汉化,被融入儒家文化的佛教连同道教、儒学,发展为三教合一的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可知是有影响的。 C.“因为丝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所以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说法不全面。原文为“因此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所以原因有“丝
8、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让世界走近了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曲解文意,由原文“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走向世界”可知文章主要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是让中国走向世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是丝绸之路使世界走近中国的有力证明”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近代考古学问世以来,在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文物。这些遗存是中国人走出国门带出去的,或外国人来华带
9、回去的历史见证。这充分说明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可知应该是“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20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雾霾天气等现象表明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正严重影响着人类未来生存。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2019年创历史新高。2020年,受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
10、%。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2020年碳排放量同比增长0.6%,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7%。 (摘编自前瞻网)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见(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是长远的顶层设计。 方案针对碳达峰阶段,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涉及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等。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同时强调将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钢铁
11、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为15.9%,比2005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
12、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四: 近日,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北京市发改委印发通知,对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测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重庆市发布倡议书,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加强日常节电管理,减少照明、空调、电梯使用时间和数量;暂停城市灯光秀,压减夜间景观、广告照明用电时间;商业场所合理用电,推广使用节能型电器;家庭社区节约用电,倡导绿色出行;工业企业科学用电,合理安排生产班次等。 (摘编自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B.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
13、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 C. 2013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343.6亿吨,是历史最高记录。 D.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同时也表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普遍减少,我国碳排放量不降反升,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B.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方案,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C.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重点聚焦能源、交通运输、制
14、造业与建筑业等领域。 D. 材料三我国“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这一说法与材料一统计数据矛盾,表明两文侧重点不同。 6.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贡献?请依据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C6. 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同时也表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错误, 2020 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全球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不能说
15、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意识不够”错,我国碳排放量同比增长是因为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不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B.方案不是总体部署,原文为“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选项扩大了范围。 D.“矛盾”错。2020年碳排放量同比增长0.6%,“0.6%”这个数据符合“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的说法,即增长速度不快。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经济、
16、社会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概括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 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是长远的顶层设计”可概括出,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 由“近日,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可概括出,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