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4509393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表现手法 抒怀 训练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考点: 1. 李绅忆放鹤 2. 郑觉斋扬州慢琼花 3. (宋)王溥咏牡丹与(清)袁枚苔 4. 柳宗元红蕉 5. (元)鲜于必仁(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 6. (宋)刘克庄落梅 【考点研究】 一、诗歌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序号类型解析 1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2、、 借代、对偶等。 3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广义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 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三、诗歌表现手法技

    3、巧答题步骤 1.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2.明确诗中使用

    4、了什么表现手法。 3.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用典的好处 1.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 2.用典含蓄,秃婉抒情; 3.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 【考题对接】 一、李绅忆放鹤 忆放鹤 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注释】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摩:接近。 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濆:水边,岸边。 1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一、李绅忆放鹤【答案】 1以翱翔碧空的白鹤与老死江边的凫鹭对比,表达了对志存高远的白鹤的喜爱和赞美,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以展翅凌云的白鹤来托物言志,寄寓诗人高远的志向(不甘平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 “凌励

    6、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作者以白鹤与凫鹭进行对比,一个翱翔碧空,一个老死江边,“凌励”“坐看”,表明作者白鹤的喜爱和赞美,“更怜”“老”,表现了作者对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凌励坐看空碧外”,白鹤乘风展翅高飞,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志存高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C【解析】C.“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分析错误,应是“展现自己的高远志向,奋勇向上”。 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 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7、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注释】弄玉,传说中的仙女。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1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数语,人与花合写,互相映衬。前五句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姿态、颜色、气味,并未绘形画状,而是着力写琼花的风貌神情。 B“记晓”三句,追怀琼花被快马送至行宫供隋炀帝赏玩之事,与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异曲同工,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 C“尊前”三句,由“吹梦南州”一语发出新意。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琼花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词人顿

    8、生“踪迹萍浮”之感。 D全词在咏琼花中兼写情事,花中隐有人在,不即不离,有着较为深永的情味。琼花似佳人,往事悠悠,春愁无限,慨叹交加,伤感无限。 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答案】 1想像仙女下楼、隋炀帝赏花,回忆无双亭旧游,是虚写;尊前赏花、凭阑无语,是实写;整首词虚实结合,古今相接,异地相通,拓展了表现时空,花事、人事、史事交织,扩大了词作意境。 【解析】题目要求对虚实结合的手法做出判断,以及明确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和作用。所谓虚写,指想象、回忆的内容,可从词中“忆”“记”“欲”“梦”等字判断。实写指眼前景物的真实描写。 依据“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得出诗人在江南的酒筵上见到了琼花,这是实写,

    9、“凭阑无语”是实写,写出了诗人独倚栏杆,默默无语的情态,因赏花而触发了怀念扬州旧事。 词的上片全是虚写,前五句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着力写出琼花的风韵。“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虚写,写出诗人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隋炀帝观赏的盛事。 依据“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得出虚写,是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虚实结合表达作用:现实与回忆、想象相结合,诗中提到隋炀帝赏琼花之心切,古今相接;琼花喻仙女,花美莹洁,

    10、而诗人孤独惆怅,花与人相互映衬,拓展了时空,丰富了意境。 2B【解析】B“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错误,依据“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得出诗人以写隋炀帝赏花的心切,侧面衬托琼花的出众不凡。没有表达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 【注释】 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 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 袜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迷楼”,点出扬州。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楼。 香毬:一种铜制的薰香用的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叮放置在被褥中问,其香烟不灭。 晓剪:清晨将琼花剪下。 缇骑:古代当朝贵官的前

    11、导和随从的骑士。 星流:流星快马。 天中月色:形容琼花淡黄的色彩。 南州:指临安。临安在扬州之南,故称之为“南州”。 尊前:酒杯前。 无双亭:亭名在扬州后土祠旁,北宋诗人宋郊建。 缠腰骑鹤:指重游扬州。 烟花三月:指阳春三月。 【译文】 盛开的琼花就像衣装素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步履轻盈的走下楼来。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清晨将琼花剪下,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此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 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如今到了江南竟能在酒筵前相见。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

    12、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阳春三月,只有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赏析】 在我国的名花中,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 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既是琼花之莹洁,又是女子轻盈体态。女子新妆试

    13、罢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慢一词为证。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虽然词人未作工细的描绘,但却传出了琼花的精神。 “记晓”三句,承上“迷楼”,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炀帝观赏的盛事。“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对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华不复的感伤。赵以夫原唱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缇骑星流”,写出炀帝赏花心情之切,从侧面烘托出琼花之出众不凡。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

    14、。“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词言琼花“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有梦魂。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由“吹梦南州”一语点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似羞人、踪迹萍浮”。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了。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秦观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我欲”二句,写词人

    15、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缠腰骑鹤”,这里使用的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说,话说一个人很贪婪,他既要腰缠万贯,又要长生不老,而且还要到风景秀美的扬州去玩儿;熟语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而在此词里,作者谓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移

    16、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 三、(宋)王溥咏牡丹与(清)袁枚苔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这两首诗除了托物言志之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

    17、,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两首诗都写到了牡丹,但表达的目的不同,王诗突出其硕大,袁诗则侧重写它开放的美。 三、(宋)王溥咏牡丹与(清)袁枚苔【答案】 1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牡丹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出果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鄙视。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的精神的赞美。 【解析】咏牡丹“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从实用的角度上赞美枣花和桑叶。“堪笑牡丹如斗大

    18、,不成一事又空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批判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这样形成实用与外表的强烈对比,突显对牡丹的鄙视。 苔“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苔花人的性情、品质,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2D【解析】D.“王诗突出其硕大”错误。王诗的目的并非突出牡丹的硕大,而是突出其“不成一事”。 【注释】(宋)王溥咏牡丹 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

    19、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译文】(宋)王溥咏牡丹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赏析】(宋)王溥咏牡丹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

    20、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

    21、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注释】(清)袁枚苔 白日:太阳。 【译文】(清)袁枚苔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赏析】(清)袁枚苔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

    22、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四、柳宗元红蕉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

    23、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 【注释】红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红艳。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其花“春夏开,至岁寒犹芳”。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槭槭:拟声词,落叶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其花,交代红蕉开花的时间和色彩,“穷节”指岁末时节,此时万花纷谢,百草凋零,一个“值”字,便显出红蕉精神。 B颔联一个“凌”字,将红蕉无畏的精神、勇敢的品格和摇曳生姿的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C颈联“远物”指红蕉,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世”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世之人”。 D“旅人”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旅人

    24、”的伤心和“远物”的被重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自认为被统治者遗忘的苦闷心情。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3.这首诗的尾联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分析鉴赏。 4. 本诗的尾联堪称精妙,请简要赏析。 四、柳宗元红蕉【答案】 1B【解析】B.“摇曳生姿的风貌”说法错误。“窈窕凌

    25、清霜”中的“窈窕”是“美好”的意思,“凌”是“乘、凌驾”的意思。这句是写红蕉以娇小美好的风姿,不惧天气寒冷,迎寒斗霜;“凌”字表现出红蕉无畏的精神、勇敢的品格和超然洒脱的风貌,没有写出红蕉的“摇曳生姿”。“摇曳生姿”意思是姿态闲雅、婀娜多姿的样子,不合语境。 2C【解析】C.“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错误。“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到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 3.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尾联描绘了冷清萧条的秋冬景色。尾联运用以景结情、对比的手法,将百花的萧条与红蕉的“窈窕凌清霜”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红蕉顽强、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托物言

    26、志,群芳已经消逝,红蕉性命难保,诗人的命运可想而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之情。 【解析】从内容上看,“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中的“回晖”是夕照之意;“眺”是远望之意;“槭槭”是拟声词,意为落叶声。尾联中,诗人远望夕照下的山林,在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是一幅秋冬的景象:夕阳余晖,山林落叶,百花凋零。画面冷清萧条,寒肃清寂。 从表达技巧上看,尾联采用了以景结情和对比的手法。诗人眼中是一片“槭槭无遗芳”的萧条冷清,这就和红蕉在“穷节”仍姿态美好、娇艳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百花凋零的“槭槭无遗芳”,一边是红蕉的“窈窕凌清霜”,表达了诗人对红蕉不惧寒冷,勇敢开放的肯定,对红蕉这种

    27、顽强、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 从思想感情上看,结合诗歌的注释“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将诗人的现实遭遇与诗歌内容相联系,诗人吟咏的是红蕉,实则是在借红蕉寄托抒发情怀:虽然红蕉现在“绿润含朱光”,还是那么娇艳的“正阳色”,还能顽强不屈地“凌清霜”,可事实上已经时值“穷节”。群芳已经消失,满目所见已是“槭槭无遗芳”,那么红蕉也始终难逃这凋零的命运。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无人关照的“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尾联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诗人借对红蕉命运的感伤,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之情。 4. 结构上,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内容上,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

    28、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尾联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情感上,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解析】尾联“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意思是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 从结构上看:“无遗芳”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两联对红蕉外在美貌和内在精神的描写。 从内容上看:这本是秋冬之景,在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29、 从情感上看:群芳已经消失,最后只剩下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注释】 红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红艳。 晚英:秋冬之花,此指红蕉。 穷节:岁末时节。 绿润:指红蕉叶的鲜绿。 朱光:指红蕉花的红艳。 以兹:凭此用此。 正阳:指农历的四月。 正阳色:指红蕉至秋冬仍保持春夏时的颜色。 窈窕:(yo tio):美好的样子。凌:乘,凌驾。 清霜:寒霜。 远物:边远地区的事物,此指红蕉。 旅人:客居在外的人,被流放的人,此诗人自指。 回晖:夕照。 槭槭(q):拟声词,落叶声。

    30、 【译文】 红蕉岁未犹吐芳,绿叶红花含春光。 凭此春夏鲜艳色,娇柔美好斗寒霜。 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 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 【赏析】 元的咏物诗,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论道:“短章咏物,简淡高古,都能于古人陈语脱化生新也”。对于红蕉,古人亦多陈语,关键在柳宗元如何“脱化”,怎样“生新”。 宋祁在他的红蕉花赞中,称颂红蕉“叶小而花鲜明可喜”,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则对红蕉的花“端各有一点鲜绿”倍加喜爱。大抵红蕉后人径直称其为“美人蕉”,都是着眼于其花的艳丽动人吧。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第一联直写其花。虽也对其外表予以描写,但却更突出其精神。“晚英”,指秋冬之花,王勃曾用来写梅花,刘禹锡曾用来写菊花。而将红蕉也称之为晚英者,柳宗元当为第一人。又因为红蕉“春夏开,至岁寒犹芳”,这样称呼,也是恰如其分的,这便是“脱化”。 “穷节”是指岁未时节,此时万花纷谢,百草调零。一个“值”字,便显出红蕉精神。然而,这还不是它的全部。“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第二联才抓住了红蕉本色。红蕉不同于菊之清冷,更不同梅之寒瘦,它以春夏盛开的百花仙子之一的面貌,以娇小美好的风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93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