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4509323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0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高频 考点 二轮 强化 训练 诗歌 鉴赏 语言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2 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三年真题】 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2、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

    3、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1D 2A 3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

    4、,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1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2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A项,正确。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

    5、,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B项,“赤壁矶头千古浪”,错在“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项,错在“表达对友人的担忧”。D项,错在“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3题干是“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

    6、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

    7、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宛而深厚,见情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

    8、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释: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2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

    9、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3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答案】1C 2D 3(1)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 (2)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

    10、诗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风格流派的能力。 花间集是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

    11、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1)“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意思是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

    12、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 (2)“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此二句借陆游、李广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 (3)“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意思是自己现在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

    13、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显然,词人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6题。 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 黄大临(2)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3)。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4)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2)黄大临:黄庭坚之兄。(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4)罍:li,古代的一种酒器。 4下列

    1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 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 C“已断离肠能几许”和“断肠人在天涯”中所抒发的“断肠”的情感是一致的。 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5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没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D旧时茅店社

    15、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C 5D 6“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尽”字有完结、达到极限之意,别后的词人夜尽无眠,思绪难排,只得以不停歇地听那滴到空阶上的雨声、直至把那雨声听尽来苦挨时光,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雨声听尽情难已,长夜熬尽意难平,“尽”字确实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

    16、和赏析能力。 C. “情感是一致的”错。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的解答一般要先解释字义,再联系句子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有手法,应判断出手法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和效果;如没有手法则分析该字表达的思想情感。 “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意思是“完结、达到极限”;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一夜无眠,听着阶前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直到雨过天晴,雨声结束”; 此句是想象兄弟离别

    17、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属于从对方起笔生情的写法。词人想象别后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只能听着那一声声雨打空阶之声挨到天明。别后的词人同样夜尽无眠,思绪难排,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 一个“尽”字语极沉痛,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三、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7-9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7电视台的诗词鉴赏栏

    18、目打算将这首词上阕的意境实景拍摄出来,第一个镜头脚本已经写出,请补写第二个镜头的脚本。 (地点)江西上饶带湖 (时间)暮春时节 (人物)辛弃疾 镜头一:青年时期的辛弃疾风华正茂,头上插着春花,与朋友们饮酒作乐,趁着酒兴,策马 游春。 镜头二: 8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从词作风格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这首定风波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 B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鹅鸠天) C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鹅鸠天) D可惜流年,忧愁

    19、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振英雄泪?(水龙吟) 9鉴赏栏目短片讲解本首词末两句时,引用了黄庭坚清平乐词中的名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唠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7示例:年老的辛弃疾十分慵懒,倚靠着窗户,喝着茶来消磨时光,案上香烟袅袅升起。 8C 9示例:两首词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离开无迹可寻,顿生惜春之感;分别想象春天与飞燕和黄鹂相逢,构思巧妙,给人以新奇的想象与启发,言虽尽而意未穷。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第二个镜头对应的诗句是“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

    20、篆小帘栊”,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据此内容,重点抓住“老”“茶瓯”“香篆”进行概括,要有有画面感、形象感。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本首定风波中“休恨”“来时相遇夕阳中”启发读者追寻春天的踪迹,有积极的情怀。 C. 笔调清新明快,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生机盎然的图画,风格朴素清丽、生机盎然,与本诗风格相似。其余选项为悲壮的风格。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本诗末两句“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意思是: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

    21、?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试问春归谁得见?” 有惜春之感,“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运用拟人手法,写离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词人却独辟蹊径,循循善诱,启发读者追寻春天的踪迹,角度独特。 黄庭坚词中“唤取归来同住” 也表达了词人惜春之感,“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作者不知春归何处,向鸟儿请教,然而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运用拟人手法,想象黄鹏遇到春风,知道春风的去处,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两首词都构思巧妙,给人以新奇的想象与启发,言虽尽而意未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

    22、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不写“叶落”而写“木落”,凸显了落叶的枯黄衰萎,更显出秋景萧瑟。 B第二句写江上北风呼啸,为叶落雁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起到了点题的效果。 C“乡泪客中尽”写诗人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 D尾联借用孔子问津的典故,揭示了作者思家难归的原因,情感表达深沉含蓄。 11“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写作者联想到远在楚地襄水之滨的家乡,以虚映实,抒发内心情感。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

    2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12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这两个字表达效果的异同。 【答案】10C 11D 12“孤”字和“归”字都能表达思乡之情。“孤”字自况处境,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归”字则想象家人盼望自己遥望天际归帆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

    24、”错误,“乡泪客中尽”是说诗人自己客居他乡,因为思念家乡而留下思乡之泪,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是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这是实写眼前之景,没有以虚映实。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归”是“归来”的意思,“归帆天际看”,意思是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作者不仅自己思乡, 而且说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归”字含蓄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孤”是“单独”

    25、的意思,“孤帆天际看”,意思是遥看天际孤舟,作者以“孤帆”自况,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就像“孤帆”一样,“孤”字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由此可见,无论是“归”字还是“孤”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 李叔同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注释)本词写于1905年作者

    26、赴日留学之时淞波溜:淞江水泻注不止。苍龙:指宝剑。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暮鸦”“衰柳”营造萧瑟悲凉的离别氛围,写出了东渡求学的迫切心情。 B“破碎山河谁收拾”一句,是对国家现状的叩问,也是“离人消瘦”的深层原因。 C“恨年年”两句,化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悲叹往事不堪回首。 D“长夜凄风眠不得”两句,形象写出内心的痛苦挣扎,也表达出诗人远大的理想。 14“愁黯黯,浓于酒”一句,以酒写愁,化虚为实。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

    27、端居) C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蝶恋花) D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孝友更漏子) 15本词对爱国情感的抒发兼具缠绵与豪放,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3A 14B 15本词在抒发爱国情感时,既深婉动人,又豪迈奔放。如用“刻骨双红豆”形容自己对祖国的依恋相思之情与刻骨铭心之爱,以香草美人、比兴寄托的手法表达爱国情思,读来真挚感人。再如写苍龙于匣底狂吼,生动表现出诗人的不甘、愤懑以及蓄力待发之势,其慷慨悲歌与雄心壮志,读来震撼人心。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A“写出了东渡求学的迫切心情”错。应是抒发眼见祖国山河破碎的伤感之情。 故选

    28、A。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实景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最后直接点出了悲伤、孤寂的思亲“愁”。这两句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愁”,并非化虚为实。 A把“别恨”化为实景“落花”描写,是化虚为实。 C把“春愁”比喻成“柳絮”,是化虚为实。 D把“春愁离恨”说的成“重于山”“马儿驮不动”,表明在诗人眼中,“春愁离恨”都有重量,这是化虚为实。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回答时要抓住本词对爱国情感的抒发缠绵与豪放这两大特点。 (1)爱国情感的抒发深婉动人。

    29、“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中用“刻骨双红豆”形容自己对祖国的依恋相思之情与刻骨铭心之爱。游子就要远行了,面对江流禁不住一次次深深叹息,他将自己对濒危祖国的无比依恋喻作刻骨铭心的男女相思,香草美人、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使爱国情思愈加真挚感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王维的这首相思诗意在此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爱国情思,表现了李叔同爱国情感抒发“缠绵”的一面。 (2)爱国情感的抒情豪迈奔放。 “听匣底、苍龙狂吼”中的“苍龙”是指剑,写苍龙于匣底狂吼,生动表现出诗人的不甘、愤懑以及蓄力待发之势,其慷慨悲歌与雄心壮志,读来震撼人心。这便是这位青年志士报效祖国的雄心

    30、壮志的生动写照。“度群生、那惜心肝剖”,重申凌云壮志,最后以“是祖国,忍孤负”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极往复曲折、慷慨悲歌之致,读来回肠荡气,表现了李叔同爱国情感的抒发“豪放”的一面。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8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作者的友人。吴潜: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

    31、密使,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倭,却受谗被贬。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垂虹: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 1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玉阶前”的一“问”,表明了作者対友人辞官的疑惑和关切。 B“空自怨”的“空”,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意思相同。 C“留君”又“送君”,表明作者内心欲留而又不敢留的胆怯心理。 D“一笑问青天”,既有内心的不平,又有早知结果的自嘲与豁达。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垂虹”“堪煮”,表达了对江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 B“世事悠悠”“年光冉冉”显示出

    32、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 C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上的激切与愤懑相应。 D这首词,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 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 【答案】16C 17C 18湖海之上,满汀鸥鹭,自由自在;远处烟雨中露出一半远帆,空阔、自然,写出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烟雨茫茫,也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C“表明作者内心欲留而又不敢留的胆怯心理”错。从全词看

    33、,作者并没有想留却胆怯而不敢留的矛盾。“留”是为了给朋友饯行。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语言、情感的能力。 A“表达了对江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错。“过垂虹”“堪煮”,用晋代吴江人张翰典故,以张翰“人生适志”之语安慰友人。“堪”字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B“世事悠悠浑未了”是指世上还有很多未了之事,“年光冉冉今如许”,意思是岁月匆匆今天我们已经这样了。全句加起来是对年华已逝,事业未竟的慨叹,选项说“美好岁月”欠准确。 D“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错,这首词并非主客问答形式。上阕用设问,开篇以“问”写送别,问友人因何事隐去,引出后文“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回答。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自由自在。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语言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93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