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优质课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灯笼》优质课教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灯笼 优质课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灯笼 设计思路说明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它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中心最后又非常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吴伯箫对民俗的思考,以及从民俗中升华出的家国情怀。学生应该摆脱概念化的散文阅读观念,要通过多读一些散文,探究不同风格作家不同写法的好处。 教材分析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这篇课文主要以灯笼切入,引发对民俗的思考,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娓娓道来中寄寓的情思,品味语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散文的自由笔法,融汇个人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的写作方法。2.梳理作者抒写的有关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
2、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梳理作者抒写的有关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你的家里有灯笼吗?过年时商店门前高挂的红灯笼?戏台上的布景?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二、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1.介绍吴伯箫吴伯箫(19061982)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2.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
3、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吴伯箫十分愤懑。吴伯箫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三、梳理内容1.(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2.(2)“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3.(3-12)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四、细读探究1.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分析: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