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短文 课时 精品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感受科学推理的思想理趣,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感受科学推理的思想理趣,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难点】感受科学推理的思想理趣,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恐龙灭绝应该是受到了巨大的外力撞击,两篇文章抽丝剥茧,用准确而不失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推理的思想理趣,这节课让我们深入感受这种理趣,并欣赏作者用语的精妙。设计意图:
2、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两篇短文都是难得的科普佳作,作者在进行说明的时候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两篇文章的语言又富有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加以赏析。2.探究过程(1)偶数组同学负责赏析第一篇短文,奇数组同学负责赏析第二篇短文。(2)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几个自然段,找出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并批注其作用,或勾画出自己认为富有特色的语句,将自己的赏析内容批注在书上相应语句旁边。(3)组内交流,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后形成小组共识。(4)选派1位代表,展示小组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 预设1: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方法:“例如,在
3、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真实准确地说明南极也有恐龙化石,恐龙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大陆漂移对地形地貌造成的影响。“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板块漂移与大陆位置变化的关系。“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大陆漂移历经时
4、间之久,以及距离现在时间久远。“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语言特色:逻辑性强,准确、简练;同时又有恰当的比方,使文章显得有理有趣,引人入胜。预设2: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方法: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引资料,准确权威地说明金属铱的发现,引出本文的话题恐龙灭绝的原因。“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举例子,具体
5、准确地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火山说”。“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作诠释,简洁明了地说明二氧化硅是什么,易于读者理解。“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突出地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高温下斯石英会很快变成普通沙子。“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举例子、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提供了依据。语言特色:严谨、准确;同时加入了许多直白的甚至带有玩笑口吻的解释,使文章显得幽默风趣。4.活动小结两篇短
6、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方面逻辑性强,简明精练,运用概念适切;一方面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两篇文章准确又不失风趣的语言特色,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过渡:虽然是科普文章,但是两篇短文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两篇文章共同诠释了一个道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阅读两篇短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理解。2.探究方法(1)自主朗读课文,结合上节课对两篇短文逻辑思路的梳理,自主体会这句话的含
7、义。(2)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领会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精神。(3)选出一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预设: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同时成为全篇的逻辑基石。恐龙无处不有一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使遍布全球、“无处不有”的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则从斯石英存在的条件出发,印证了火山喷发无法留下
8、大量斯石英,只有外力撞击才可以,进而证明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造成了恐龙灭绝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这个论断不仅是全文的起点,而且也是其科学精神的精华所在,值得深入体会。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间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4.活动小结 科学是建立在客观材料基础上的,在本课的两篇短文中,科学家们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