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精品教案设计.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508155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09.1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精品教案设计.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 语言 课时 精品 教案设计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第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物候学相关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农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

    2、谚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文,跟随作者一探究竟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农谚导入,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夯实基础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 1931 年的论新月令一文里,竺可桢在总结了我国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后,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在他的推动下,从 1934 年起,我国开始组织起比较系统的物候观测。1961 年,在竺可桢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

    3、他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1963 年出版、1973 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2.整体感知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理解词语,然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内容。(1)字词正音(1)字词正音萌发(mng)翩然(pin)孕育(yn)农谚(yn)海棠(tng)悬殊(xun sh)销(xio)声匿(n)迹 草长(zhng)莺(yng)飞 (2)词语解释(2)词语解释次第:指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

    4、个接一个地。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花香鸟语:形容景色优美。多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3)概括各段内容(3)概括各段内容第 1-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 4-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 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等。第 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等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借助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梳理文章内容。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这语言指的就是

    5、“物候”,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2.探究方法2.探究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信息,重点留意段落中心句及设问式语句。(2)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概括“物候”是什么,力求全面、准确。(3)举手分享自己的看法。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4.活动小结4.活动小结其实关于“物候”的定义文中有较为明确的表述,但是语言较为零散,需要同学们把有用信息找到并串联起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二)合作探究一(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既然“物候”是由许许多多自然现象组成的,那么你能把文中提到的自然

    6、现象梳理一下,并说说它们透露了怎样的物候信息吗?2.探究过程2.探究过程(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一人负责几个段落。(2)小组成员分别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及其相关物候信息。(3)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梳理,查漏补缺,组织语言。(4)选派 1 位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

    7、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草木枯荣、虫鸟变迁预示着天气变化、季节更迭。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物候现象有年度差异,它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影响。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

    8、。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物候现象有纬度差异。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物候现象有经度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物候现象也有高下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

    9、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现象还有古今差异。4.活动小结4.活动小结我们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可以通过寻找概括性语句,准确筛选并适当整合信息。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为理清说明顺序做准备。(三)合作探究二(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经过梳理,我们对全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你能看出作者是如何组织行文思路的吗?请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要求在方格中填写四字词语。描述 作出 阐述2.探究过程2.探究过程(1)小组成员分别尝试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行文思路。(2)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梳理,查漏补缺,组织语言。(3)选派 1 位代表

    10、分享小组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描述 作出 阐述本文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4.活动小结4.活动小结我们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梳理说明顺序:(1)把握说明对象(2)概括说明内容(3)划分段落层次(4)统观行文思路(5)把握说明顺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为理清说明顺序做准备。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物候,梳理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作者由生活场景出发逐步深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大门。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领悟科学探索的妙趣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

    11、学习新课的兴趣。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纬度越低,物候越早。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山西长治,北纬 36 度)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安,北纬 34 度)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成都,北纬 31 度)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北纬 31 度)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北纬 24 度)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堂作

    12、业(1)第 1-3 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 7-10 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物候现象科学解释研究意义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明确:(1)在第 1-3 段中,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在列举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文章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给人以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感受,十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2)第 7-10 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运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四个标志性词语,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分别为: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这里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同时,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2.课后作业2.课后作业查阅资料,搜集更多与物候有关的知识,制作自己的“物候知识手册”,与朋友们分享。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定的准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第 1-3 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第 4-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 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 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精品教案设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81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