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第十七章-社会指标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社会学第十七章-社会指标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社会学 第十七 社会 指标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 1社会指标是社会学中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RA鲍尔编辑出版了社会指标的论文集,第一次使用了“社会指标”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曾掀起了一个社会指标运动。由此,社会指标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学概念。社会指标作为一种量化的社会学研究工具,是社会调查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衡量、鉴定社会发展状况、预测某项发展利弊得失、评价社会后果是非曲直的重要依据。2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例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工业废水处理率、每万人口犯罪人数、职业满意程度、社会安
2、全感等等,都是社会调查中经常是使用的社会指标。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指标的特点、类型及功能社会指标的特点、类型及功能一、社会指标的概念与特点一、社会指标的概念与特点3(一)具体性或可感知性社会指标不能是抽象的、一般的概念,而必须是具体的或可直接被感知的项目。例如,“人口”、“产值”、“人均收入”、“每万人口犯罪人数”等反映客观社会现象的指标,都是非常具体的项目。“职业满意度”、“社会安全感”等反映主观社会社会现象的指标,虽不十分具体,但却是可直接被感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小康生活水平”等概念就不同了,它们既不具体,又无法直接被感知,因而它们就不能成为社会指标,只能用一组社会指标来说明。如“
3、小康生活水平”必须用营养、住房、闲暇、安全、环境等一系列具体标准来说明。社会指标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上的仅凭演绎推理等方式进行研究和决策的缺陷。4(二)计量性或可量度性社会指标不能是数量不清、界限不明的概念,而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可用数字、符号进行量度的项目。例如,“人口”、“产值”、“人均收入”、“每万人口犯罪人数”等指标,是可直接计量的项目;对心理状态、主观态度等不易定量的项目,也必须设计出测量方法,使之转变为数量,如:“职业满意程度”,则可以用:很满意;基本满意;无所谓;不满意;很不满意等数字或符号来量度。当然,量度的尺度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类别尺度(即将事物分类),也可以是等级尺
4、度(即将事物分成等级顺序),也可以是等距尺度(即等间隔、等距离)。5(三)重要性或代表性社会指标不能是次要的、说明不了问题的概念,而必须是对反映社会现象具有关键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例如,对于反映人口素质的状况来说,平均寿命、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比重、每万人口中医生比重等项目,就具有关键意义或代表性,而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密度的大小,以及身高、体重等则是次要的,不足以说明人口素质的项目。6(四)替代性由于社会状况、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变迁等现象难以直接进行衡量,它们必须借用社会指标才具有可测性,因此,替代性是社会指标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用“
5、社会负担系数”来说明人口的年龄构成对社会形成的压力;用“恩格尔系数”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社会指标只是社会现象部分属性特征的替代,它只能反映该社会现象某一个或几个侧面,而不可能是该社会现象的全部。例如,为了表现某地区人口的营养状态,一般采用“卡摄取量/必需量”这一指标。7(五)时间性社会指标不能是没有时间界限的概念,而必须是有明确时间规定的项目。例如,“人口总数”这一指标,就必须明确是年初数、年中数还是年末数,因为这三个时点的人数是不一样的。又如,“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就应明确是哪一个年度或哪一个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至于“职业满意度”、“社会安全感”等反映主观社会
6、现象的指标,一般都应明确规定是调查时的情况,因为这些主观现象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指标的数据都是暂时的,都只是对社会某一时期,甚至是某一点的状况的反映。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必须不断获得新的社会指标。8(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社会指标不是理论,但是,它往往是人们根据某种理论而设计出来的,如恩格尔系数、生活质量指数等。因此,社会指标常常把一定的理论包含于自身之中。另一方面,社会指标虽不等于客观社会现象本身,但是,它是对社会的最直接的反映。有些社会现象无法直接变为社会指标,而是用折射的方法反映,但即使这些社会指标与一般的思想概念理论相比,距社会实际也最近。因此,社会指标既具有理论的特
7、点,也具有实际的特点,它是两者的结合。9二、社会指标的类型二、社会指标的类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按照不同标准,人们通常将社会指标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一)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是指反映客观社会现象的指标。如:人口总数、人均居住面积、义务教育普及率等等;主观指标也称感觉指标,它是指反映人们对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感受、愿望、态度、评价等心理状态的指标。如: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期望、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等等。简而言之,客观指标主要反映民情,主观指标主要反映民意。10(二)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情况的指标。如:国民收入、资金利税率
8、、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值、人均国民收入等等;非经济指标,是指反映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生活情况的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人均居住面积、每千人工伤事故死亡率等等。11(三)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描述性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实际情况的指标。如:城镇人口数、居民拥有电视机台数、财政收入总额、生活消费品支出、食品支出等等;评价性指标,也称分析性指标或诊断性指标,它是指反映社会发展、社会效果在某些方面利弊得失的指标。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数、人均财政收入、食品支出生活消费品的支出的比重等等。12(四)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肯定指标也称正指标,是指反映社会进
9、步或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指标。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例等等;否定指标也称逆指标或问题性指标,如:物价上涨率、每万人口犯罪人数、城镇人口失业率等等;中性指标,是指反映与社会进步或发展没有直接联系的社会现象的指标。如:国土面积、人口总数、老年人口比重等等。13(五)投入指标、活动量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是指反映投向某一社会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指标。如:投向教育过程的教育经费、教师人数、教学仪器和设备,投向公关工作的活动经费、工作人员、车辆、器材等等;活动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过程的工作量、活动频率、承担次数等状况的指标。如:每一教师负担的学生人数,学生每周学习的时数,
10、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开展公关活动的次数、周期等等;产出指标,是指反映社会过程的结果的指标。如:义务教育普及率、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产品的销售量、产值利税率等等。14三、社会指标的功能三、社会指标的功能社会指标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映功能它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与一般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社会指标对社会现象的反映总是以一定的研究假设为指导的,而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浓缩性,即选择那些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侧面来反映社会现象,力求把复杂的社会现象浓缩在有限的几个社会指标之内。15(二)监测功能它是反映功能的延伸,是动态中的反映功能。监测功能可分为两类,
11、一是对社会状态的监测,即指人们通过对社会指标的比较、分析而定期随时监视社会或某一方面的运行。如果运行有问题,人们就可以通过指标而得到警告,从而迅速采取对策。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减、物价指数的升降等等;二是对社会目标的监测,即通过社会指标对社会政策、社会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如: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九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等等。前者是对社会自然状态的监测,后者则是对有组织、有目的社会目标的监测。16(三)比较功能当社会指标被用来衡量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识对象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比较功能。比较功能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横向比较,即在同一时间序列上对不同认识对象进行比较。如:同一时间的个人
12、与个人的比较、家庭与家庭的比较、地区与地区的比较、国家与国家的比较等等;二是纵向比较,即对同一认识对象的不同时期发展状况的比较。如:对居民生活状态作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对工业企业作实行股份制改革前后的比较等等。横向比较有利于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位置,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纵向比较有利于认识自己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明确自己是在前进、后退或停滞。它们都有利于对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17(四)评价功能它是反映功能、监测功能和比较功能的深化与发展。这是因为,反映、监测、比较本身并不能说明社会现象,只有对反映、监测和比较的结果作出评价,即对它们的客观状况作出评论,对它们的前因后果作出解释,对它们的利弊得失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