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教育 研究 主题 方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比较教育学自成立以来,其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认识比较教育这门学科的价值、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类型和主要研究方法,掌握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学会具体运用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研究主题,指研究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比较教育研究的视野、研究的领域以及所涉及的研究论题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来折射着研究人员的兴趣所在,反映出人们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轨迹。一、比较教育的研究视野?由单一国家研究转向多个国家比较
2、 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艾萨克?康德尔在他的名著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和其它著作中,探讨了比较教育学的定义、对象和方法,并对英、法、德、意、苏、美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由区域研究扩展到世界范围研究 研究的单位不再是以单个国家、单一民族为单位,而是以某一共同体作为比较研究的“个体”。这个“个体”既可以是以经济或政治为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也可以是包含若干国家的地理空间(如欧盟、东南亚、南美等)和文化圈(伊斯兰教圈、儒家文化圈等)。由少数发达国家转移到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国家 1975-1985年间国际教育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3、刊登的 55 篇论文,其中对发达国家的研究的文章为 23篇,占 42%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论文为22 篇,占 40%;另外 10篇论文是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论题?1、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论题?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波斯特莱萨维特(Potletwaite)教授将80年代比较教育学者的研究领域概括为10大论题,它们是:教育经济学;教育规划与政策;学前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课程;教育统计;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成人教育;人类教育。?英国比较教育学者霍尔斯同样对比较教育研究论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他认为今后比较教育研究论题将集中在以下重要论题:对不同层次和类
4、型的教育研究、教育改革和革新、评估技术及心理测量学的比较研究、成人和非正规教育及农村教育、师范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统计量化运用和规划与管理以及经费问题、国际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哲学、妇女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和特殊地区教育的研究。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形势渐渐趋于缓和,比较教育研究尤其要为本国服务的职能突出出来。其重点继而由宏观的国际教育政策研究转向跨文化研究,从而适应民族国家的国际化趋势。2、不同国家、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论题?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徐小洲教授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育层次的研究?教育改革研究?评估技术?各类教育的研究?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文化?特殊问题的研究 3、中国比较教
5、育研究的主要论题?教育层次的研究-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90年代高等教育扩张。?研究的对象国-80年代研究的对象国主要集中于苏联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美国、苏联俄罗斯、日本等国依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国,研究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研究的专题-80、90年代关于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实践活动为主,90 年代,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也就增多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呈现攀升势头。第二节第二节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思考1:什么是方法?方法与方法论有何区别?思考2: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方 法具有什么明显的特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经历了
6、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从感性到理性,从一元到多元的演变过程!一、观察描述法一、观察描述法?主要时间:19世纪比较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库森、贺拉斯.曼、巴纳德等?主要特征:实地考察、客观描述、定性分析等?学科意义:促进了比较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分析法?产生背景:20世纪初比较教育研究的转变?代表人物:萨德勒、施奈德、康德尔、汉斯等?主要特征:历史分析、关系分析、定性分析等?学科意义:学科意义:开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新时代 三、社会科学方法三、社会科学方法?产生背景:社会变革、社会科学发展?代表人物:贝雷迪、霍姆斯、诺亚、阿诺夫等?主要特征:大量引入社会科学方法,促进了比
7、较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学科意义: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思考1:教育研究中有哪些研究方法??思考2:比较研究方法与这些研究方法相比 有哪些主要的特点?一、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一、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方法?1、描述研究法?描述就是对具体研究现象或过程的形象详尽的揭示。?1.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足够的文献和资料;?2.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核实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3.认真阅读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4.通过描写、叙述的写作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形象详尽的概括、评价和比较。2、历史研究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发
8、生发展的沿革、发展的原因及阶段的比较,阐述教育发展的动力,探求教育现象的本质,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康德尔把历史法的操作程序概括为描述、解释、比较和抽象四个阶段。?把各国的教育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再逐一进行描述和介绍。?解释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历史研究不仅要描述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解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比较分析,目的是找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抽象作为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把研究的结果提炼、深化,试图总结出一般规律,为改革本国教育,促进世界教育发展服务。3、因素分析法?20
9、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以萨德勒为先驱,汉斯、施奈德和马林森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比较教育学家,认为各国或各地区的教育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要受到教育内部和外界各种条件的背景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他们在比较教育研究中重视对影响制约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倡导因素分析法。?采用历史分析、因素分析、关系分析、定性或定量分析等等方法。从描述到分析-从表层到深层?因素分析法的出现,不仅使比较教育学者从宏观背景上综合地透视世界各国的教育,而且使科学方法进入比较教育学科成为可能,使研究进入了微观领域;促使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完成了从“描述”到“分析”的转变,实现了由“表层”到“深层”的飞跃,
10、创造了6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昌盛时代。因素分析法的局限?1.因素分析法是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为什么是那样”的理由和原因,因此,它是一个宏观性质的研究,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所以很难把握。?2.因素分析法特别重视对影响教育的思想、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分析,对经济、生产力、政治制度的研究重视不够,所以,在研究中很难从本质上深刻认识、理解各种教育现象。?3.因素分析法虽引入一定的科学方法,但对量的分析是非常少的,所以,对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及相互影响的分析,缺乏有说服力的分析和探索。4.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教育统计技术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是进行教育比较研究时所
11、采用的一种量化研究方法?1.描述统计法。即对教育调查要或教育实验中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大概的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计算数据资料的特征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量数。?2.推断统计法。建立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的推断统计,是概率原理,利用样本的数据资料对总体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分析。总体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假设检验则包含有Z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一些非参数检验。推断统计法的目的是,从特殊去推断一般,使研究的结论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并达到一定的预测效果。5.阶段分析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关注教育现象与现象的广泛联
12、系,主张把其它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更为准确的研究技术,设计更为精密的分析程序和模型来研究比较教育问题。提倡和使用阶段分析法并为其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是希尔克和贝雷迪两位。?比较分析的第一阶段是描述阶段描述阶段。首先应以阅读开始,研究者要了解各种文献资料,阅读现有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资料,同时,为了证实现有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收集掌握其它的教育资料,研究者还需要对对象国进行实际考察、调查和研究。其次,对各种有用的资料,采取统计分析的图表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作出客观地、详细地描述。?比较分析的第二阶段是解释阶
13、段。即对所描述的事实,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观点进行充分研究,对影响对象国教育发展的原因与有关因素作出解释和评判。由此可见,描述和解释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但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前者提供了全面的教育事实材料,描绘了教育发展的面貌;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注重对各种事实产生、发展的原因和各种作用因素作出准确的说明、解释和评价。所以,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较分析的第三阶段是并置阶段。并置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它是按可比性原则,把前两阶段收集的资料系统化,在归并在同一类目的资料中确定统一的标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形成某种分析假说,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在并置阶段,要设计众多的比较
14、项目,来保证各国的教育事实进行充分的比较,同时还要确定进行比较分析的假说。?比较分析的最后阶段是比较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通过“同时比较”和“阐释比较”,来证明并置阶段的分析假说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要将第三阶段形成的“假说”或“统一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推敲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客观的、前后一致的结论。阶段分析法的局限?在比较教育研究中,阶段分析法首次使比较研究过程和顺序明确起来,把比较研究的目的确定为证明假说是否正确,在一定程度上使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阶段分析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第三阶段才有分析假说的出现,使得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缺乏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