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统教学课件罗振璧朱耀祥等编著第一章制造系统工程基础汇总.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制造系统教学课件罗振璧朱耀祥等编著第一章制造系统工程基础汇总.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制造 系统 教学 课件 罗振璧朱耀祥 编著 第一章 系统工程 基础 汇总
- 资源描述:
-
1、在线教务辅导网: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现 代 制 造 系 统 主编罗振璧第一章制造系统工程基础第一节制造第二节制造系统及其发展第三节制造系统的柔性自动化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技术分析第四节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系统第五节集成制造系统分析和功能模型IDEFO第一节制造一、制造及其发展二、我国制造业面对的挑战三、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与关键技术一、制造及其发展1.制造的内涵2.制造是我国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3.制造是国家经济发动机的
2、强大支柱1.制造的内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定义现代制造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产品规划、销售和服务,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所应用的技术、流程过程以及人与技术结合的途径等。2002年,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定义制造:包括设计、物料选择、规划、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对离散顾客与耐用货物营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和运作作业。1.制造的内涵美国机械科学研究院(AMST)提出了一个由多层次技术群构成的体系如图11所示。图11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层次及其技术构成2.制造是我国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1)国家工业化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特征、国力、防务能力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3、的水平。(2)制造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转的强大支柱。(3)制造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防务能力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证。(4)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制造业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重视与振兴它。(5)制造业市场是世界最大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也是世界各国许多实业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最大竞争角斗场。(6)制造业的改造、革新与创造都不应该也不可能“靠买进来”或“照搬照抄”。3.制造是国家经济发动机的强大支柱 建立一个强大、先进、有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是我国不容轻视的长期战略任务。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诫我们,中国的防务能力、经济发展、国家防务与经济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只能依赖不断发展的经济和国家防
4、务能力,中国必须为此而发展中国制造,把中国建成世界制造大国与强国。二、我国制造业面对的挑战(一)企业成功的要素(二)制造企业面对的形势(三)未来制造面对的挑战(一)企业成功的要素(1)企业的市场定位、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与商务实践。(2)能否形成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3)建成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4)建立成功的制造战略。(5)建立诚信、合作、实干与创新的企业文化。(6)对企业或核心公司建立加盟企业群集(Enterprises Cluster)联盟,形成有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制造企业群集中心或地域制造中心,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企业成功的要素(7)熟悉WTO与
5、市场相关的法规、议定书与惯例,在遵守法律与法规的条件下,发扬中华文明悠久的谋略传统,在战略、战术或策略及方法上进行创新,“克敌制胜”。(8)认清我们的竞争优势,研究改进规避风险的战略、策略与措施,从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改进组织与管理,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独有的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二)制造企业面对的形势1.传统制造面对的困境2.新兴工业化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效益下滑4.产品的寿命周期迅速缩短1.传统制造面对的困境(1)现有产品饱和,现存的制造生产能力大量闲置。(2)产业与研究开发RD的转移迫使发达国家的低中技术产品、基础产业与部分研究开发向发展中国家
6、与地区转移。(3)制造企业的职业吸引力迅速下滑,一流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后继乏人。(4)由于过去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滥用,已经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危机。2.新兴工业化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加快信息高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并利用它们提高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3.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效益下滑造成传统制造业投资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现代制造业在战略性转变时期遇到了种种困难,传统制造业的管理不但不能即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强调“更多地做更少地想”,使制造企业成
7、为“苦、累、报酬低”的行业;二是制造产品与服务所创造的利润中相当多的部分被商业贸易和流通、证券、股市或期货等金融领域吸纳,留给制造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低;三是传统的制造技术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譬如由于长期很少研究与改进传统制造技术,使产品与制造系统不能利用快速实现重构(重组)技术而无法适应产品个性化与市场寿命周期迅速缩短的需求。4.产品的寿命周期迅速缩短表1-1主要制造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新产品开发周期(年)年代电 子 产 品发动机汽车机床机 械 制 造其 他 制 造19911325782014519132517320200187132513551388162013压缩比率()3348783
8、5633132368335(三)未来制造面对的挑战(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2)快速准确地捕捉与搜集竞争信息,并迅速地把它们转换成竞争情报与知识。(3)快速配置与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沟通与通信,为发展网络制造或群集制造建立良好的基础结构。(4)消除或控制污染,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5)发展可重构(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6)创新与改进了的流程过程。三、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与关键技术1.应对挑战的制造战略2.应对未来制造挑战的十个关键制造技术1.应对挑战的制造战略 制造战略所作出的选
9、择将长期影响企业的业绩与市场竞争力。为了获取最多的效益,制造战略应该在支持总体商务战略决策与提升竞争优势方面发挥作用。成功的制造战略使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要求剪裁和重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运作流程,产品、制造系统和商务活动,以及顾客服务,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所以,可以把制造战略理解为制造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行为与实施程序,它的重点放在企业系统的外部,侧重解决企业全局、全过程与全寿命的重大和长远问题。2.应对未来制造挑战的十个关键制造技术(1)可重构制造系统(RM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2)无损耗的处理(
10、Waste-free Processing)。(3)新的物料过程(New Material Process)。(4)制造用的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5)企业建模与仿真(Enterpri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6)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7)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Methods)。(8)增强了的机器人的接口(Enhanced Machine-Human Interfaces)。(9)教育与培训(Workforce Edu
11、cation and Training)。(10)智能合作系统软件(Software for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Systems)。表1-2未来的重大制造挑战与十项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间的相关关系优先技术挑战快速响应信息转变成知识人 技术资源的集成环境的适应性可重构企业创新的过程可重构制造系统YYYNYY无损耗的处理NNNYNY新的物料过程NNNNNY制造用生物技术NNNYNY企业建模与仿真YYYYYY信息技术YYYYYY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YNNYYY增强了的机器与人接口NYYYYY教育与培训NYYNNN智能合作系统软件YNNNYN图1-2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
12、概念模型第二节制造系统及其发展一、制造系统基础二、制造模式与社会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结 果三、现代制造系统存在的问题四、设计制造系统的基本要求五、制造系统的组成要素一、制造系统基础1.制造系统的概念2.从系统工程观点定义制造系统3.制造系统的发展4.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制造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1.制造系统的概念 “制造系统(ManufacturingSystem)”一词最早出现于1815年,其原意是“工厂系统”。1911年F.W.Taylor用“科学管理”表达制造与管理中系统的概念。2.从系统工程观点定义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结构定义。(2)制造系统的转换定义。(3)制造系
13、统的程序定义。(1)制造系统的结构定义。根据系统结构静态的定义,制造系统是由硬件(生产设施、机床、夹具等)、物料传送装置、工人和其他附属装置组成的统一集合体,由生产信息知识、技术、方法和软件支持它。(2)制造系统的转换定义。按照系统转换的定义,可以把它定义为,把生产资源,特别是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的变换转换过程。(3)制造系统的程序定义。从系统的程序(流程)角度可以把制造系统定义为,制造生产的运作程序,即制造的管理系统。它由规划、实施和控制组成的“管理循环”构成。3.制造系统的发展传统制造系统的不足(1)由通用机床组成的单件生产线主要特征是机群式组态,工序分散,要求公认的技艺高。(2)专用机床
14、或组合机床组成的自动化流水线其主要不足是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低。(3)现有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不足是冗余功能与生产线投资高昂。为了克服上述传统制造系统的不足,期望新一代的制造系统能够实现以下五个目标:(1)能根据商务运作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期望的产品品种与产量。(2)能降低因产品生产寿命期缩短和产品订货批量变化造成的制造系统建造与运行的高投资风险,保证企业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率ROI。(3)可以重复利用和便于技术改进、技术革新和升级的。(4)可诊断的,能保证系统组态快速变更的系统试运行时间最短、质量缺陷最少。(5)系统及其组元有高的可靠性、鲁棒性(容错能力)与确定性。3.制造系统的发展3.
15、制造系统的发展达到这些目标后可以满足以下制造业市场的要求:(1)可按顾客的订单与生产组织要求快速组成新产品或变换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2)能够实现无缝地“缩放”的制造系统生产规模和布局(组态)。(3)允许方便快捷地组织多品种产品的混流生产或并流生产。(4)能够达到低的系统重构与技术升级费用、高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传统制造系统高投资、高风险与低的投资回报率的现况。(5)短的制造系统试生产周期和稳定可靠的加工质量与产量。3.制造系统的发展图1-3制造系统的市场环境与技术特点图1-41.超高速加工方面 仍处于低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国内磨削砂轮的线速度一般
16、在4560m/s,尚未超过80 m/s。超高速切削/磨削技术和其机床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超精密加工方面 国内研发的超精密切削机床,无论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精度指标,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国外的商品化机床都配有精度补偿软件。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特种加工方面 国内在电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聚焦离子束和电子束加工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4.微纳加工方面 与国外相比,基础研究还很落后,高水平的装备和仪器大都依赖进口。5.自动化技术方面 我国目前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中使用。我国现代制造技
17、术的发展现状6.现代生产管理方面 国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中、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7.创新能力方面 我国在经费投入强度、技术水平、技术引进、生产能力等体现企业核心竟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8.完整的体系方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尚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缺乏一支精干、相对稳定的力量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4.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制造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近几年,由于制造企业信息管理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提高制造效率与效益的可喜成果。如:为制造系统集
18、成决策及其运作活动建模而开发的IDEFO方法,成为描述制造系统的工具。准时生产JIT/精益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对制造系统的设计和实际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约束理论的应用使制造系统的设计直接为企业的商务业绩目标服务。二、制造模式与社会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结果 大量生产方式的主要社会技术特征是:零件是全部、连贯的互换性;可实现装配线的生产,但它的主要生产特征不是以移动或连续流水方式装配,而是具有规模效应,产量增多后产品的成本下降;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可保证产品的互换性与质量的一致性;同一种产品的产量可以达到200万辆或更多;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显著的使用与维护方便性;三、现代制造
19、系统存在的问题1.现代制造系统发展方面的问题2.制造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1.现代制造系统发展方面的问题 有关制造系统发展方面应该汲取的教训有:制造系统创新改进的基础首先是顾客的需求、制造企业的承受力与可利用的资源,并得到强有力的现代设计科学与方法工具(例如,可重构系统与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与工业工程及供应保障的支持;制造系统的设计、建造与运行必须同过程技术与合理的管理匹配集成实施;制造系统只是为现在与将来企业的商务目标服务的,换言之它只能为企业实现“使顾客完全满意”与“使受益者完全满意”的目的与目标服务。2.制造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近期在制造系统领域
20、中的革新正在围绕着提高系统的设计能力进行,以此为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优势和业绩服务。四、设计制造系统的基本要求(1)必须把制造系统的设计建立在创新设计理论与公理设计理论等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发出有效、快速而可靠的设计技术与工具。(2)推式与拉式制造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下列设计定理:在通过制造系统加工处理相同的零件时,可以利用可控的排队功能退(解)偶器,把推式系统设计成生产率最高的系统;在不同零件及其要求的不同加工处理运作时拉式系统是最有效的系统。(3)推式制造系统的设计。(4)拉式制造系统。(5)可重构制造系统。五、制造系统的组成要素 制造(设备)系统总是企业制造生产系统中最
21、重要的子系统,是制造活动集合的子集。但是,制造企业的其他子系统与活动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制造系统,所以制造系统经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系统。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 产品/工艺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 工艺规程设计 系统工程基础 快速成型技术 并行工程制造工艺技术群 材料生产工艺 加工工艺 联接与装配 测试和检测 环保技术 维修技术 其他 信息技术 接口技术 集成技术 人工智能 数据库 软件工程 决策支持 标准和框架 数据标准 工艺标准 接口框架 产品定义和标准 检验标准 机床和工具技术 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质量管理 用户/供应商交互作用 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 全
22、国监督和基准评测 技术获取和利用主主体体技技术术群群支撑支撑技术群技术群制造基础制造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环境图1-5第三节制造系统的柔性自动化及一、柔性自动化二、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策略三、生产的数量指标四、制造自动化的策略与自动化方案的评价五、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和布局类型六、工件传输方法七、自动线设计与制造的考虑因素八、自动线的技术分析一、柔性自动化1.概述2.自动化与工程师的作用3.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实施程序1.概述表1-3制造系统的比较制造系统类型特征机械化机器(MM)机械自动化流水线(DML)柔性制造系统(FMS)可重组制造系统(RMS或RRMS)基本制造特征产品生产特征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单
23、一或少品种大量生产一组零件的批量生产多组零件变批量生产制 造 柔 性高极低或无中等按订货要求变化过程可变性大无或极小中等大功能可变性小无无或小大可缩放性中等无中等大成本效益低最高中等较高高投资回报率低较高较高中最高低中等或最高1.概述表1-3制造系统的比较系统特征系统组态能力以机器为模块可重组革新后可重组革新后可重组硬软件系统均可重组机床(器)结构固定式通用固定式专用固定式通用可重组机床(器)部件结构固定式固定式固定式可重组部件加工作业单刀为主多刀作业单刀为主可变2.自动化与工程师的作用表1-4机械工程师与工业工程师的职责机械工程师工业工程师装备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自动化装备的设计生产系统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