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5第五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50068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3.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5第五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犯罪心理学第2版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5第五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 课件 第五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犯罪行为与动机第五章犯罪行为与动机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第二节 侵占性行为第三节 控制性行为第四节 破坏性行为第五章犯罪行为与动机 教学目标掌握攻击性行为的内涵、类型,了解关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理论观点。掌握侵占性行为的内涵,领会侵占性犯罪行为的决策过程。掌握控制性行为的内涵及其动机特点,了解邪教犯罪及其心理行为控制的心理原理。掌握破坏性行为的内涵及其动机特点,领会恐怖犯罪及其心理行为特征。了解纵火犯罪及其动机类型。第五章犯罪行为与动机 学习重点犯罪行为的类型攻击的主要类型和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理论侵占性行为的犯罪决策过程邪教犯罪及其心理行为控制问题恐怖犯罪和纵火犯罪及其心理行为特征章节导读 包

    2、工头张某拖欠农民工刘某等人工资,刘某带人多次催要属于自己的合法收入未果,由此找到老乡王某帮忙。王某提出“文的不行就来武的”,干脆绑架张某的宝贝儿子以要挟,但回报是一旦要到钱,自己要从中收取百分之五十的好处费。王、刘达成合意并着手准备。在策划过程中,为了解张家的生活规律,他们与张家保姆齐某某交流,发现齐某某因经常受张妻羞辱,不仅对张家不满,甚至有私下投毒报复张家的念头。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三人就绑架之行为一拍即合。第一节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第一节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 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攻击性行为与攻击性情绪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含义 攻击行为一种以直接的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方

    3、式,而被伤害者会试图避免这种对待方式。攻击是人们能看到的外显行为攻击是一种社会行为(包括被害人与加害人)攻击是一种故意伤害含义 暴力行为攻击时以外在的身体伤害为目标,诸如导致损伤或死亡。包含关系;递进关系 攻击行为 暴力行为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与关系攻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与关系攻击 身体攻击,指攻击他人的身体 如拳打脚踢 ,刀枪砍击等 言语攻击,指使用言语伤害他人 如叫嚷、尖叫、辱骂他人等 关系攻击,又称社会攻击,指故意伤害他人的社会关系,简介对他人进行伤害的行为 如背后说人坏话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和替代攻击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和替代攻击 直接攻击,指现场有被

    4、害人身体 如打某人的脸 间接攻击,则被害人是不出现在现场 如破坏某人财产 替代攻击,指攻击者会用一个替代品作为攻击目标 如被老板痛骂后回家冲妻子大吼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反社会攻击与亲社会攻击反社会攻击与亲社会攻击 违反社会规范 攻攻击击反社会攻击反社会攻击亲社会攻击亲社会攻击符合社会规范符合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工具性攻击和表达性攻击(敌意型攻击)工具性攻击和表达性攻击(敌意型攻击)工具性攻击 动机不是伤害他人,而是其他目的表达性攻击动机是损害或伤害被害人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外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外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外显性攻击直接的身体伤害,愤怒情绪 攻击者多数有敌意性归因偏差和认知缺陷

    5、內隐性攻击隐蔽的、秘密地攻击,看不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内隐性攻击者既没有表现出敌意归因偏差,也没有表现出认知缺陷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热血”的攻击,它往往是在挫折下的一种反应主动性攻击一种“冷血”的行为,它通常是一种趋向于获利的攻击行为,是一种有预谋、有目标导向的,用以影响或者威胁他人的行为,包括欺凌、控制、胁迫、威胁等行为。攻击性行为与攻击性情绪攻击性情绪可预测攻击行为,包括愤怒、敌意等。攻击性情绪的来源:遭受他人袭击或侵犯 挫折 报复的期望 竞争性的环境 归因或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 攻击行为的本能论 主要观点 攻击行为不是

    6、趋乐避苦,而是一种进化适应,这种适应能够使人生存得更好些。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死本能洛伦兹:“液压”模型弗洛伊德:死本能洛伦兹:“液压”模型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 挫折攻击理论 代表人物:多拉德 代表著作:挫折与攻击 主要观点:挫折 攻击(因果关系)挫折引起攻击的影响因素:反应受阻引起的驱力水平 挫折的程度 挫折的累积效应 攻击反应可能受到的惩罚程度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 攻击的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条件学习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 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 攻击的认知理论 关注焦点:社会信息过程对攻击或暴力可能性的重要作用。主要观点:攻击行为的

    7、出现和维持有赖于认知评估和其他内部过程。信息过程模型: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是根据认知活动的序列分析出来的,包括六个过程:编码 表达 目标澄清 构建反应 下定决心 设定反应 第二节第二节 侵占性行为侵占性行为第二节侵占性行为 侵占性行为的内涵 侵占性犯罪的风险觉知 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侵占性行为的内涵 侵占 广义理解 狭义理解 侵占性行为 即非法占有国家、集体、他人财产的一切行为 含义社会治安状况在犯罪人头脑中的投射侵占性犯罪的风险知觉风险的风险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风险风险认知认知风险风险偏好偏好侵占性犯罪的风险知觉 风险认知 定义:个体评估情境有多大的风险性 评估情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概率估计 不确定性有

    8、多少可控制性 对这些估计的信心度 侵占行为的风险:被抓带来的刑罚风险 高估风险:减少犯罪 低谷风险:增加犯罪侵占性犯罪的风险知觉 风险偏好 定义:指犯罪人所偏爱的风险程度,是影响其行为决策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风险偏好者 风险厌恶者 风险中性者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侵占性犯罪行为的成本现实成本 直接成本 时间机会成本 心理成本或道德与痛苦成本预期成本 预期惩罚成本 预期羞辱成本 预期机会成本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案例分析(羞辱成本):2002年3月,广州冼村村委会和冼村街派出所在村里公告栏张贴出一则“嫖娼公示”,不但有抓嫖现场的照片、卖淫女和嫖客的大头照、现场避孕套照片,还有对涉黄者的处罚措施,及对容留

    9、卖淫女的出租屋主的处罚决定。此招效果奇好,不但村中“站街女”被吓跑不少,连治安状况也大为好转。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耻辱刑的抬头?我们该如何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与惩罚不道德行为甚至是犯罪之间权衡?但不管如何,耻辱感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侵占性犯罪行为的收益物质收益精神收益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以盗窃为例)理性“经济人”的角度 用公式来表明盗窃犯罪行为决策中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并体现其与犯罪发生率的关系.预期收益:ER=P1R+P20+P30=P1R P1:成功的概率 R:得到的收益 P2:盗窃被发现但没被抓住的概率为 P3:盗窃被发现并且被抓住的概率

    10、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犯罪成本:EC=C1P1+C1P2+C2P3 =C1(P1+P2)+C2P3 =C1(1-P3)+C2P3 C1:现实成本 C2:预期成本结论:当EREC时,窃贼就会进行偷窃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以盗窃为例)有限理性的角度 盗窃犯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存在有限理性的特点经典回顾:经典回顾:最后通牒博弈是最常使用的经济学实验范式之一:由一名提议者最后通牒博弈是最常使用的经济学实验范式之一:由一名提议者向另一名响应者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响应者同意这一方案向另一名响应者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响应者同意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

    11、源分配;如果不同意,则两人就会什么都得,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如果不同意,则两人就会什么都得不到。按照理性人假设,无论提议者将多少资源分给响应者,响应者不到。按照理性人假设,无论提议者将多少资源分给响应者,响应者都应该接受,因为这总比什么都得不到好。但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都应该接受,因为这总比什么都得不到好。但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提议者肯拿出足够多的资源时,响应者才会同意。因此,这个实验被提议者肯拿出足够多的资源时,响应者才会同意。因此,这个实验被认为证明了人的有限理性。认为证明了人的有限理性。第第三三节节 控制性行为控制性行为第三节控制性行为 控制性行为及其动机 邪教与邪教犯罪 邪教犯

    12、罪中的心理行为控制控制性行为及其动机 含义 控制性行为指以诈骗、贿赂、绑架、拘押、禁闭等强制措施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或控制他人心理行为自由的犯罪行为。典型罪名: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动机:多种多样 近年关注重点:邪教犯罪邪教与邪教犯罪背景信息世界:一万多个邪教组织,教徒数亿美国:2500个教派欧洲:1000多个教派我国典型邪教组织:“法轮功”什么是邪教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的定义用“邪教关系”一词来描述我国研究者从政治学和法学视角定义邪教与邪教犯罪邪教犯罪含义:利用邪教犯罪具体内涵: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利用邪教

    13、组织进行的其他犯罪邪教犯罪中的心理行为控制心理行为控制 也称为“洗脑”“痴迷”“思想管制”“精神控制”等四个主要阶段网罗教众网罗教众教化教化转变转变教徒形成教徒形成邪教与邪教犯罪网罗教众 基本方法: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或某种迫切需要为诱饵 主要方式:套近乎、讲交情 推荐各类活动和培训班 目标目标人群人群邪教邪教成员成员给以爱护、关怀给以爱护、关怀提供帮助、指导提供帮助、指导邪教与邪教犯罪教化 基本方法:通过演讲、建议、奖惩和其他手段使信徒对过去的行为和选择感到不安。主要手段:感觉剥夺 反复强化 邪教与邪教犯罪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哈利曾参过军,哈利曾参过军,3030岁以前他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但是当

    14、他加入了岁以前他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但是当他加入了一种一种圣经圣经邪教组织以后,领导者反复告诫他话不能说得太快,这邪教组织以后,领导者反复告诫他话不能说得太快,这是他过去邪恶的象征。他就这样被告知、被教诲。不久,哈利似乎失是他过去邪恶的象征。他就这样被告知、被教诲。不久,哈利似乎失去了自信,甚至对自己在部队中所得战绩的记忆都感到怀疑。这样,去了自信,甚至对自己在部队中所得战绩的记忆都感到怀疑。这样,他以前对自己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都已经被解冻、剥除了。他以前对自己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都已经被解冻、剥除了。许多邪教组织利用许多邪教组织利用“困境困境”的技巧或者其他的批评手法达到动摇的技巧或者其他的批评

    15、手法达到动摇教徒已有观念和行为的目的。教徒已有观念和行为的目的。邪教与邪教犯罪转变 主要表现:信徒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规、使用教派思维减少了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基本方法:给信徒制造无力感 剪断以往的友情和亲情网 剥夺人的主要职业和财富来源 主要手段:感觉剥夺 结果:信徒自信心削弱,常常感到沮丧,更广泛地采纳邪教的建议邪教与邪教犯罪教徒形成伴随着邪教痴迷的生理反应,最终在心理和行为上彻底转化为“忠诚”于教主和教规的邪教徒。最终产生一批始终微笑不抵抗又勤劳的教徒。第第四四节节 破坏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第四节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及其动机 恐怖犯罪及其心理行为特征 纵火犯罪及其行为动机控制性行为及其动机

    16、含义 破坏性行为,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典型罪名 破坏生产经营罪、破坏财产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监管秩序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耕地罪、破坏选举罪等。主要类别 对物的破坏,如纵火罪 对关系的破坏,如破坏军婚罪 对特别规定或秩序的破坏,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恐怖犯罪及其心理行为特征 含义 恐怖犯罪,是指个人或组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系统采取暗杀、劫持、绑架人质等暴力行为或其他危险方法,制造恐怖气氛、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主要特点 手段具有暴力性、破坏性毁灭性 以高科技及其成果为工具 典型事件 美国“911”事件 我国新疆“715”事件恐怖犯罪的行为人心理特征认知特

    17、征 认知方式的偏执性 思想意识的歪曲性 蔑视法律 归因偏见情绪、情感特征 自卑的超越性 愤怒的易燃性 仇恨体验的深刻性恐怖犯罪的行为人心理特征意志特征意志特征坚韧性坚韧性残忍性残忍性F人格特征人格特征v有较高的智能有较高的智能v有较强的压抑感有较强的压抑感v冒险敢为冒险敢为v狂热性狂热性纵火犯罪及其行为动机 含义 纵火犯罪,就是故意放火或放任火灾发生、以损害他人生命、财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纵火犯罪的行为动机 报复动机 谋杀;恐吓与威胁;破坏;宣泄 财物动机 欺诈牟利;伪造财产损失;商业竞争而纵火;受雇而纵火纵火犯罪及其行为动机在纵火犯罪行为模式和动机上,坎特和福莱森的分类最具影响力,将纵火罪分

    18、为四类:指向人的表达性模式指向物的表达性模式 指向人的工具性模式 指向物的工具性模式 案例分析: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复习思考题1风险知觉和权衡存在于所有犯罪行为中吗?2邪教对人的心理控制与从众和服从有何区别或联系?3 攻击性行为与暴力行为有什么关系?4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理论”关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观点。复习思考题6.通过案例,分析某种侵占性犯罪行为的风险知觉及其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过程。7.分析邪教犯罪对心理行为控制的机制。8.举例分析恐怖犯罪及其心理行为特征。9.纵火犯罪的动机类型有哪些?推荐阅读书目 1.章恩友、宋胜尊主编:犯罪心理学,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2.(英)詹姆斯.马吉尔著:解读心理学与犯罪-透视理论与实践,张广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3.(美)巴特尔等著:犯罪心理学,杨波、李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英)理查德道金斯著: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推荐阅读书目 5.(美)乔治B沃尔德,托马斯J伯纳德,杰弗里B斯奈普斯著:理论犯罪学,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6.(美)布莱克著:犯罪行为心理学,吴宗宪、刘邦惠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俄)库德里亚采夫著:犯罪的动机,刘兆祺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5第五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06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