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7第七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50064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2.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7第七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犯罪心理学第2版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7第七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 课件 第七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概述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与特点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环境因素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 教学目标 掌握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了解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学习领会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关系 学习掌握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背景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 学习重点青少年犯罪类型的多样化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微观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背景章节导读 1999年4月14日,日本的山口县光市发生著名的福田孝行凶杀案。当时23岁的本村洋先生下班返家,四处不见妻子和

    2、女儿的踪影,家里一片凌乱。他在柜子里发现妻子的尸体。报警后,警察在收纳柜最上层发现才11个月大的夕夏的尸体。4月18日,警方逮捕一名18岁的少年。据犯人供述,他于4月14日当天下午两点左右,乔装成排水管检查的工人,按门铃顺利进入被害人家中,目的是强奸被害人。犯罪人将被害人压在身体下面,遭到被害人激烈的反抗,于是动手掐死被害人,被害人窒息死亡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胶带将被害人双手捆绑,并在口鼻处也黏上胶带,防止苏醒,对死去的被害人进行尸奸。当时11的月的婴儿夕夏一直在妈妈的旁边哭泣不休,犯罪人将婴儿抛往别处,可是婴儿还是挣扎着,哭着往已死去的母亲遗体处爬去。犯罪人怕婴儿的哭声引起邻居的注意,于是将

    3、哭闹不止的夕夏从母亲遗体旁边拉开,重摔地面数次之后再用绳索勒毙。由于日本的法律以20岁认定为成年,一审的判决结果是无期徒刑,由于有多条少年保护法,如果犯罪人表现良好,七八年便可出狱,被告代理律师在听到法庭宣判时,比了胜利的手势。福田孝行在入狱后写给友人的信件中,充满了侮辱被害人以及其家属的言论,其中还有藐视司法的部分。最终,由于被害人家属本村洋不断的上诉和检察官等努力,最终在案发后的第九年福田孝行被判处死刑。第一节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概述青少年犯罪概述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述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历史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的概念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包括:

    4、Juvenile(少年):指青少年犯罪的人 Minor(未成年人):指法律上不负责任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狭义概念 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概念 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有学者提出,年龄下限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经典回顾:经典回顾:很多犯了罪的未成年人被认为是品行障碍(很多犯了罪的未成年人被认为是品行障碍(CD)患)患者。品行障碍是一个诊断术语,在者。品行障碍是一个诊断术语,在DSM-中有详细介绍中有详细介绍,指的是那些习惯化的品行不端行为(有的是

    5、违法的,指的是那些习惯化的品行不端行为(有的是违法的,有的不是),如偷盗、纵火、离家出走、逃学、破坏公有的不是),如偷盗、纵火、离家出走、逃学、破坏公物、打架、虐待动物、频繁说谎等。物、打架、虐待动物、频繁说谎等。DSM-根据初次肇根据初次肇事年龄的不同把事年龄的不同把CD分为两类:分为两类:10岁以前开始肇事的是岁以前开始肇事的是“儿童品行障碍儿童品行障碍”,预后较差;青少年时期发作的是,预后较差;青少年时期发作的是“青青少年品行障碍少年品行障碍”,预后较好。,预后较好。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历史 公元前2270年,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已经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与成人的犯罪行为区别开来。16世

    6、纪,荷兰、意大利等国的慈善团体,纷纷设立不良少年感化院。1704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设立圣米迦尔教养院,收容感化20岁以下的犯罪及不良青少年。9世纪末20世纪初,学者们开始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进行比较科学的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历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代表性研究(部分)年代年代研究者研究者代表作代表作1896年年W.D.莫里森莫里森少年犯罪人少年犯罪人1929年年F.M.思雷舍思雷舍帮伙帮伙1929年年C.R.肖肖少年犯罪区少年犯罪区1931年年C.R.肖肖H.D.麦凯麦凯少年犯罪与城市地区少年犯罪与城市地区1921年年H.H.戈达德戈达德少年犯罪少年犯罪1929年年J.朗格朗格命运的犯罪:

    7、犯罪孪生子研究命运的犯罪:犯罪孪生子研究1938年年T.塞林塞林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1939年年E.H.萨瑟兰萨瑟兰犯罪学原理第犯罪学原理第3版版20世纪世纪40年代后年代后W.H.希尔顿希尔顿青少年犯罪者的种类青少年犯罪者的种类1955年年A.K.科恩科恩少年犯罪人:帮伙文化少年犯罪人:帮伙文化1972年年J.B.科蒂斯科蒂斯少年犯罪与犯罪:生物社会心理学的探讨少年犯罪与犯罪:生物社会心理学的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经典回顾:经典回顾:H.C.H.C.奎伊对少年犯罪人的心理学分类奎伊对少年犯罪人的心理学分类 1964年,美国学者年,美国学者H.C.奎伊从心理学角度对少年犯罪人进行分奎伊从

    8、心理学角度对少年犯罪人进行分类。他从矫正角度出发,将少年犯罪人分为类。他从矫正角度出发,将少年犯罪人分为5类:类:(1)能力不足能力不足未成熟型未成熟型。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被动、沉默寡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被动、沉默寡言,容易受到别人的愚弄,精神能力未充分发育,行为举止幼稚,言,容易受到别人的愚弄,精神能力未充分发育,行为举止幼稚,能力不足,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能力不足,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2)神经症神经症冲突型冲突型。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焦虑、郁郁寡欢,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焦虑、郁郁寡欢,自卑感和罪恶感较深,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服从权威,攻自卑感和罪恶感较深,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9、,服从权威,攻击怯弱,不会像其他类型的人那样一犯再犯击怯弱,不会像其他类型的人那样一犯再犯;(3)未社会化未社会化攻击型或精神病态型攻击型或精神病态型。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蔑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蔑视权威,富于攻击性视权威,富于攻击性;(4)已被社会化或亚文化犯罪型已被社会化或亚文化犯罪型。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参加帮伙。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参加帮伙活动,容易受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活动,容易受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5)亚文化亚文化不成熟型不成熟型。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不适应社会要。这种犯罪少年的特征是,不适应社会要求,缺乏能力,往往通过隶属帮伙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求,缺乏能力,往往通过隶属帮伙

    10、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青少年犯罪及其心理的研究趋势 青少年犯罪及其心理的研究趋势特点综合性实用性广泛性新颖性精神病学化倾向第第二二节节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与特点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与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经典回顾:经典回顾:关于少年犯罪分类的体型理论关于少年犯罪分类的体型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希尔顿提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希尔顿提出,并由格卢克夫妇加以发展。认为少年犯罪的产生与其具出,并由格卢克夫妇加以发展。认为少年犯罪的产生与其具有一定的体型及其相适应的性格有关。希尔顿将人的体型分有一定的体型及其相

    11、适应的性格有关。希尔顿将人的体型分为为4种类型,并认为每种体型都有相对应的性格特征:种类型,并认为每种体型都有相对应的性格特征:(1)内胚层体型内胚层体型。这种人身体圆润肥胖,其性格特征为喜。这种人身体圆润肥胖,其性格特征为喜爱娱乐,外向,柔顺,几乎对任何体育活动和冒险活动都不爱娱乐,外向,柔顺,几乎对任何体育活动和冒险活动都不感兴趣感兴趣(2)中胚层体型中胚层体型。这种人骨骼发达,肌肉健壮,其性格特。这种人骨骼发达,肌肉健壮,其性格特征为喜欢冒险,爱好运动,专断大胆,争强好胜征为喜欢冒险,爱好运动,专断大胆,争强好胜(3)外胚层体型外胚层体型。这种人身体单薄,身材瘦长,其性格特。这种人身体单

    12、薄,身材瘦长,其性格特征为精神抑郁,沉思内向征为精神抑郁,沉思内向(4)均衡型均衡型。这是一种综合型体型,没有任何单一类型的。这是一种综合型体型,没有任何单一类型的突出持征突出持征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国外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 利用现金自动支付机或金钱自动出纳机进行的犯罪 利用信用卡进行的犯罪 少年交通肇事等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目前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通常以刑法典中的犯罪分类为基础 当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暴力犯罪倾向明显“温和型”犯罪 暴力性犯罪 绑架、毒品犯罪逐渐增多 为抢劫而杀人、碎尸等行为时有发生团伙犯罪特征突出 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

    13、罪有增加趋势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009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793名未成年犯中,文化程度如下:“小学没毕业”的占13.78%“小学毕业”的占14.73%“初中没毕业”的占43.37%“初中毕业”的占17.07%“高中或中专没毕业”的占5.46%“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占1.5%“大专以上”的占0.05%总结:初中以下学历者占9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突发性犯罪和无明确动机的犯罪较多 有的只是因小事一时焦躁,动怒动武 有的一时逞强,难以忍受“羞辱”,出气报复,坠入犯罪深渊 有的因一时意气,不顾后果,引发犯罪行为 再犯罪率高 20002006年判刑的未成年犯在刑满释放

    14、后重新犯罪情况调查 结果如下:3年内再犯75.8%1年内再犯25.8%第第三三节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环境因素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社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家庭结构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结构缺陷:因死亡、离婚、分居、遗弃等原因,缺损父母一方或双方 危害: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被破坏,家庭功能受到削弱 与犯罪的关系:24.1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生活在破损家庭中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对青少年的影响 溺爱型 粗暴型 放任型 矛盾型

    15、奢望型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学校教育内容的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学校“重智轻德”差生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易被引诱加入犯罪团伙 一批知识、智力上的高能者,但在人格上、品德上却是低下者,容易犯罪 学校法制教育存在误区 没有形成与法律规范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 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 不能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学校教育方法和态度上的偏差对青少年的影响 不适当的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给成绩差的学生贴“标签”,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视“差生”为包袱,动辄训斥、打骂体罚,甚至逼学生离开学校 不正确的教育

    16、态度“优等生”倍加爱护“差生”则敷衍了事、讽刺挖苦学校管理工作上的失误对青少年的影响 学校对不良行为放任自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家庭的依恋和依赖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对于同伴、朋友的依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到了青春期阶段,同伴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开始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部分个体,其作用甚至超过家庭因素。同伴关系包括三种水平:友谊、朋党、团伙。社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社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不良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复杂、恶劣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 成分复杂的大院,容易成为犯罪分子隐蔽、销赃的窝点,犯罪人员甚至还可能明目张胆地教唆、拉拢、腐蚀青少年 流动

    17、人口聚集区,人员复杂而且素质较低,为青少年犯罪提供有利条件 歪风邪气盛行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赌博 迷信 盗窃 不正当经营社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影响“交友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则变,其色亦变,五人则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对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195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经常与“坏朋友”有交往关系的占96.68 因坏朋友引诱而直接犯罪的占61.17 因支援同伙而犯罪的占32.93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传媒对于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青少年群体相比成年人,更易受到外界的影响。1

    18、961年班杜拉观察学习实验早在1961年,心理学家班杜拉就用实验说明了观察到暴力行为,对于儿童后续行为的影响。班杜拉将儿童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儿童都与一个成年呆在一个有充气不倒翁娃娃的屋内。成人先装配其他玩具,然后实验组的成人开始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嘴里不时有“揍你脸”,“打倒你”的叫喊,控制组则由成人装配玩具而不侵犯娃娃。孩子目睹了全过程。结果,实验组儿童表现出许多成人侵犯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这些攻击要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儿童。第第四四节节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 第四节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易受暗示心理性困惑心理从众心理显众心理嫉妒心理戏谑心理逆反心

    19、理 真正意义上的逆反心理是态度引导的结果,表现为对于应该接受的立场和观点却持怀疑、厌烦、抵触等态度,其直接的诱因是引导者(教育者)及其引导内容、形式、引导情境的相关特征,如:由于对引导者的反感而导致的平衡逆反 对简单禁止而导致的禁果逆反 因付诸压力而导致的自主逆反 对过量反复而导致的超限逆反 因时机不符而导致的情境逆反等模仿心理 模仿是指仿照一定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其发生均以榜样的存在为必要前提和重要起因。青少年容易模仿的对象主要有:感到新奇的对象 最初接触的对象 经常接触、耳濡目染的对象 钦佩、羡慕的对象 有艺术魅力的对象 类似境遇中类似人物的行为易受暗示心理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

    20、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定意见、观点或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对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对同一作者的同一作者的2件件作品作品进行评价。进行评价。指导语:指导语:“第一段作品是英国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作品是一第一段作品是英国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作品是一个普通作家写的个普通作家写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两段作品两段作品获得了获得了悬殊的评价:第一段作品获得了宽厚悬殊的评价:第一段作品获得了宽厚而又崇敬的赞扬,第二段作品却得到苛刻而又严厉的挑剔。两段作品而又崇敬的赞扬,第二段作

    21、品却得到苛刻而又严厉的挑剔。两段作品出自同一作者,只不过受到的暗示不同,就得到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出自同一作者,只不过受到的暗示不同,就得到了迥然不同的评价。性困惑心理相关链接:相关链接:2004年,一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书悄然摆上了广州年,一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书悄然摆上了广州不少书店的显眼位置。这是一本由不少书店的显眼位置。这是一本由2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对北京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对北京13个有过性行为的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报告。作者对这些学生发生性个有过性行为的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报告。作者对这些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原因与过程逐一做了剖析后,发现了至少行为的原因与过程逐一做了剖析后,发现了至少

    22、5个事实:个事实:(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2)三分之一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三分之一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3)他们初次性行为时)他们初次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不用安全套;(4)父母与老师对他们有过性生活经历的事实)父母与老师对他们有过性生活经历的事实100%不知道;不知道;(5)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不满意。从众心理 在社会认知和社会气氛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意志比较薄弱,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众多人一致的

    23、行为。显重心理 青少年精力充沛、体力旺盛,喜欢在同伴中显示自己的能耐,逞强好胜,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这就是显众心理。F 往往因为一件自认为有损自己权益、情面或尊严的小事,如一句不顺耳的话、一个看不惯的动作、一句轻微的批评和指责等等,都可以大打出手,造成杀人、伤人的严重后果。嫉妒心理 看到别人某方面取得成功,或某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既羡慕又不甘心,并为此而迁怒别人的狭窄而卑劣的心理。嫉妒心理 青少年阶段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教养方式不当,缺乏起码的宽容心和必要的道德修养 青少年好胜心强,但人生阅历浅,自我控制能力差 青少年相互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比较多,双方条件的相似或接近 我国社会长

    24、期以来形成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戏谑心理 当前有不少青少年因缺乏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加上道德水平低下,精神生活贫乏,往往会觉得生活空虚,穷极无聊。他们出于追求刺激的需要,会产生戏谑动机。因缺乏自控力,又常常不计后果,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他们很容易由制造“恶作剧”而演变为违法犯罪。应用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调查 国内有研究者在上世纪90年代曾对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1050名犯罪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归纳出8种比较明确的动机。根据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在行为动机方面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1)动机内容涉及较广,其中较为集中的是“贪图享受”,占57%;(2)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复杂。一种动机可以驱使

    25、多种犯罪行为,如贪图享受驱使未成年人产生盗窃、抢劫、性犯罪,甚至斗殴、凶杀等严重行为。一种行为也可以由多种动机所引起,如盗窃行为,动机涉及贪图享受、害怕困难,还有江湖义气、争强好胜、虚荣好奇、出气报复、模仿等。复习思考题 1.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对青少年犯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通过查阅最新资料,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通过查阅最新资料,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行为特点。4.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关系。5.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有何意义?推荐阅读书目 1.罗大华、马皑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严圭、吴宁编著:犯罪心理学阅读材料,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版。3.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4.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赵秉志,张远煌著:未成年人犯罪专题整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6.顾军著: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7第七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00646.html
    momomo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