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诗歌 鉴赏 思想 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 复习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诗歌鉴赏 矫正卷06思想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1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1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颈联写出了傍晚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 2诗人想象,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解析】 1颔联描绘的画面,扣住“月”“湖”“雁”“云”“夜”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可写为“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景物营造出凄清的氛围。颈联描绘的画面,扣住“管弦”“杨柳”,抓住“何处静”“绕津疏”等词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描绘,可写为“傍晚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景物营造出凄清的氛围。两联寄寓的情感,结合题目“泊凫矶江馆”,可知诗人羁旅途中。颔联写潮水退去后,诗人发现当轩就可以遥望月色,深夜当轩,多是难眠,而难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夜间初起时,听到断云里传来雁鸣之声。断云,就是断断续续的云,茫茫的夜空飘着一
3、朵或者几朵孤云,所谓“浮云游子意”,情感自不必说;而诗人初起之时,已经听到断云之中传来雁鸣,不管是深夜还是拂晓,急于赶路的大雁无疑也触发了诗人的旅愁与乡心。颈联写傍晓时分耳边又传来阵阵管弦,睡得迟而醒得早,想必是心情烦躁的,对羁旅漂泊之人来说,不管此季、此时、此地的音乐是哀是乐,只会让他有“何处静”的怨怼。杨柳柔弱,如何能抵御寒冷?所以在作者看来,遍绕江津的杨柳也就稀稀疏疏,长势萧条,命运凄凉。综合以上内容,可概括出“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 2尾联“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从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想象,以东溪之畔的“三间茅屋”这一简淡而充满烟火气的居所,点出“归去”后对物
4、化场景的期盼。从内容上,这两句不再写眼前景物,羁旅的困顿生活,他乡的凄凉场景,而取而代之的是“三间茅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生活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再以清静高雅的“竹与书”,点出自己精神层面的不懈追求,“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3-4题。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唐庚 (其一)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其二)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这两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惠州期间,“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 3第二首诗句句绘色,请具体说明。 4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 3第一句
5、湖面上烟雾笼罩,湖色浓郁;第二句湖面波光粼粼,泛着白光;第三句草色经雨后更青;第四句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二色。 4同:两首诗都抒发了栖禅山暮归欣赏山间美景时的喜悦之情。异:第一首还抒发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第二首更内隐了清新、温和的情愫。 【解析】 3“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
6、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
7、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4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还抒发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内隐了清新、温和的情愫。“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都抒发了栖禅山暮归欣赏山间美景时的喜悦之情。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
8、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欧阳修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己悽。 虽恐芳节谢,犹欣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注)本诗作于庆历二年(1042年),当时西夏入侵,宋军大败,而契丹则趁机勒索。苏子美,即苏舜钦,诗人好友。 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前十句的表达效果。 6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5以“庭树改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