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统编 版高一 语文 必修 下册 西华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饥馑(jn)铿尔(kng) 哂之(shn)舞雩(y) B.胡龁(h)赴愬(s) 狗彘(zh)褊小(pin) C.便嬖(p)庠序(xing) 庖丁(po)肯綮(q) D.砉然(x)怵然(ch) 莫春(m)大郤(x) 解析B项,“褊”应读“bin”;C项,“嬖”应读“b”,“綮”应读“qng”;D项,“莫”同“暮”,应读“m”。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鼓瑟希,铿尔 B.行旅皆欲出
2、于王之涂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C.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D.是罔民也 批大郤,导大窾 解析A项,“以”同“已”,“希”同“稀”;B项,“涂”同“途”;C项,“盖”同“盍”,“采”同“彩”;D项,“罔”同“网”,“郤”同“隙”。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 C.臣之所好者道也D.臣未之闻也 解析C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子路、曾皙、冉有、公
3、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5)庖丁解牛依靠的是技术的熟练,而拥有熟练技术的原因是“,”。 解析理解性默写必须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准确判断所需填写的语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 答案(1)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5)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5.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个字) 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解析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要结合人物的处世态度进行分析。对孔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舍之则藏”上,对孟
5、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舍我其谁”上。 答案示例(1)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2)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千百年来的古老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寻常道理,。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
6、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也更向往“暖”的开心;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 解析第处横线后面列举孔子弟子的情况,并强调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由此推断,第一处应表达“寒门多出贤”的意思;第处前有“正因为”,横线处应与其相对应填写“所以”的句式;第处根据“自己被寒过”,和其后的“正是贤之思、贤之举”的内容,可推断横线处的意思是“也更愿意帮助别人脱寒”。 参考答案寒门多出贤所以更知“寒”的悲辛也更愿意帮助别人脱“寒”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7、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8、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 B.夫子哂之哂:微笑 C.吾与点也与:赞成 D.其言不让让:责备 解析D项,让:谦让。 答案D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
9、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加冠礼。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D.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解析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 答案C 9.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的对话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停止弹瑟,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
10、,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解析C项,曾皙没有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答案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居”“不吾知”“何以”。第(
11、2)句关键词为“方”“如”“比及”。 参考答案(1)(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1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前进 B.官知止而神欲行神欲:精神活动 C.批大郤,导大窾批:击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解析A项,进:超过。 答案A 12.对文中
13、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解析结合句中的语气词“也”“矣”以及对句意的理解断句。 答案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
14、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以”“官知”“神欲”。第(2)句中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