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土中国 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乡土中国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10分) 1.作者将中西方社会进行对比,将西方社会的类型称为“”: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把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之为“”,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 答案团体格局差序格局 2.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恕这些不是从出发的。 答案差序格局自我中心 3.在西洋家庭团体中,是
2、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 答案夫妇父子 4.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的性质。 答案维持秩序规范 5.乡土中国提到了四种性质的权力: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四是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的。 答案长老权力时势权力 二、选择题(12分) 6.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3、一项是(3分) A.不识字并不是愚,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B.乡下的孩子比教授的孩子善于捉蚂蚱,教授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善于认字,这并不能说明谁更聪明,或者谁更愚笨,只能说明孩子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不同。 C.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个例子说明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而文字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是多余的。 D.面对面社群在进行沟通时,固然能凭借彼此的熟悉,通过足声、声气,甚至气味来分辨人,然而语言和文字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表意更准确,更完善。 答案D 解析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文字”这
4、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因词不达意而引起误会。 7.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 B.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一个超于个人的“实在”,是有形的东西。 C.作者在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文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对“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和“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进行了比较。 D.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答案B 解析团体是一个超于个人的“实在”
5、,不是有形的东西,这种“实在”只能用有形的东西去象征它、表示它。 8.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的共同点是(3分) A.都是以同样的权力维持的 B.都是依靠某种力量维持的 C.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 D.都是依附于传统习惯的 答案B 解析礼治秩序中说“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说明“法”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是依靠传统来维持的。 9.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于费孝通所写
6、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的作品,乡土中国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 B.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收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对方分文不取,寄了过来,还为不能及早寄出感到抱歉。这是因为乡土社会对契约的重视。 C.作者认为,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的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的知识不及人。 D.在中国乡土社会,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所以,娶进来的媳妇和嫁出去的女儿也算是“家”的核心。 答案A 解析B项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源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因为对日常交际圈中的基本规矩的自觉遵守。C项说法不当,应是“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不
7、及城市里人多”。D项说法有误,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的核心是父系,它的扩大或缩小也是由父系而定,娶进来的媳妇和嫁出去的女儿都不能算是“家”的核心,都算是“外人”。 三、简答题(8分) 10.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 答案亲密感觉是由熟习引起的,他们彼此了解,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这种了解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激动性的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能够改变原有的关系。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亲密感觉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亲密感觉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11.说人土气是带有藐视意味的,但为什么又说“土
8、”字用得好?(4分) 答: 答案点明了农业社会的谋生特点,无论是历史缘起还是定格的时空,种地都是乡土社会最普通的谋生方式。点明土地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土地神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是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点明了乡土文化的特征。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对土地的黏着性和依附性,造成世代定居,流动性小,人们生活在熟人社会,文字不是必需品,形成差序格局,并不追求笼罩万有的真理。聚村而居产生了村与村之间的隔膜和孤立,产生了富有地方性的乡土生活。 四、重点章节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
9、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10、。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
11、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
12、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
13、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2.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 B.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地应
14、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 D.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答案C 解析A项模糊概念,作者指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B项说法绝对,“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于文无据。D项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通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B.第二段在阐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