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449745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9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 版高二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第一 单元测试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姓名_学号_分数_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领域的高度发展,而且需要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来构建其物质成就基础上的精神或灵魂。但是,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只

    2、有在物质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才会得到高度的凝聚;但它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贯串于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支配力量。因此,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普遍的自信,一种普遍的精神力量,它从根基上全面地影响、提升并巩固我们的各种自信,从而成为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不仅高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而且是胸襟开阔、兼收并蓄的。今天,我们在吸收借鉴现代文明积极成果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的历史文化,曾经使哲学家黑格尔惊讶于中国国运的持久,曾经使历史学家汤因比赞叹

    3、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当前,我们要更加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尤其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即使在近代最艰难的时刻,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仍慷慨声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作为文化精神的“脊梁”,文化自信理应更加坚实挺拔。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全面地把握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来树立坚

    4、定的文化自信,并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编自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材料二: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关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为此,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文化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新的战略着力点) 材料三:运河文化是最具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文化名片。近年来,江苏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徐州规划建设运河梦华旅游景区、中运河风情旅游景区组织开展“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评选出40处最美运河地标;围绕培育运河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推出潜运文化研学游、名城名镇名村

    6、游、运河故事专题游等旅游线路,打造窑湾运河文化风情小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等一批富有文化气质的运河城镇大运河江苏段正日益成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江苏有界,江南无限。江苏是江南文脉的发源地与主要传承地。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江南文脉,江苏省于2016年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编纂总规模达3000册的江苏文库,将收录近1万种文献。,江苏文库首批成果86册图书正式发布。 (摘编自以文化自信激活文化创新创造彰显“江苏印象”) 材料四:首先,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挖

    7、掘。长期以来,我们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研究梳理工作各执一派,学贯中西、通古知今的新一代传统文化研究大家非常少。这必然带来很大问题。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范畴缺乏明确的界定,比如有国学、儒学、新儒家、儒教等称谓;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阐释不清,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对象不清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博大,究竟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需要明确界定。 其次,传承与弘扬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机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建设、文物、公安、工商、旅游、宗教等多个部门,具体工作也往往归属于多个部门

    8、。受部门职能分割和权限不同的影响,条块、区域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传承保护工作机制,相关监管工作不够有力。 再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牺牲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摘编自当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下列有关“文化自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文化自信属于上层建筑,需要在国家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够形成。 B文化自信全面影响我们的各种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和文化自信有关。 C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9、统,还来自中国近代的奋斗历程,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文化自信是推进我们事业的强大动力,只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运的持久和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兼收并蓄分不开。 B我们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食粮,才能真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C中西部及落后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是当下精神文化食粮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D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最主要手段是改造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

    10、设规划牺牲文物,是影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目标实现的原因之一。 B我们缺乏对新时代文化需求的认识,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C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所以政府部门要更多地参与其中,做好统一的协调管理,形成共同管理的传承保护机制。 D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助于加大对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三中江苏“运河文化”的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几条建议。 【答案】 1D 2D 3B

    11、 4首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与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然后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接下来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来源;最后指出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5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名片;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地规划,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以具体的形式得以传承下去。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D.“只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错误,“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只是说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条件之一,不能说明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12、“就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D.“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最主要手段是改造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只是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没有信息表明“改造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是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最主要手段。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错误,强加因果,材料四中说的“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

    13、科学、系统的挖掘”是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是这种问题的表现,二者非因果关系。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理解概括材料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出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材料一总共五段,由文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可知,第一段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建设,进而提出文化建设与繁荣离不开文化自信的观点; 由文中“因此,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它从根基上全面地影响、

    14、提升并巩固我们的各种自信,从而成为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可知,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即文化自信是其他自信的基础; 由文中“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不仅高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而且是胸襟开阔、兼收并蓄的”“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尤其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可知,三、四两段分别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来源; 由文中“这就要求我们,并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15、新创造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知,最后一段是总结段,指出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中江苏“运河文化”的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几条建议。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三提建议,所以不能从其他材料中寻找答案。材料三介绍了江苏的“运河文化”的发展,分析其发展特点、优势,即可从中总结出答案。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运河文化是最具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文化名片。近年来,江苏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

    16、弄堂”可知,各地具有各自的特点,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名片;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组织开展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评选出40处最美运河地标;围绕培育运河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推出运河故事专题游等旅游线路,打造窑湾运河文化风情小镇等一批富有文化气质的运河城镇”等可知,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依靠政府支持,科学合理地规划,将大运河江苏段发展成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江苏是江南文脉的发源地与主要传承地。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江南文脉,江苏省于2016年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

    17、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将收录近1万种文献”可知,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借助文献等资料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

    18、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19、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

    20、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

    21、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

    22、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6下列

    23、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

    24、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了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8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9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等特点,请据此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 6C 7C 8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

    25、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 9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没有主观的评价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26、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错。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说当时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其实只是“事后诸葛亮”,社会动荡,这样的损失是谁都难以预测的。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C“运用双关手法”错。“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这句话没有使用双关手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浏览全文,聚焦老通宝的情绪变化,筛选与老通宝情绪相关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概括提炼出某个阶段的心理状况,然后分析出心理变化过程。 根据第一段中“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

    27、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分析可知: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老通宝的内心是紧张而焦灼的。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等描写分析可知:因淋到蚕尿而快活。 总之,在“山棚”下爇了火后,老通宝在“蚕宝宝”生长情况不明朗时的心理状况:紧张而焦灼,患得患失,时而忧愁,时而快乐。 根据第二段,“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

    28、。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当四大娘看到“一片雪白”后,“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分析可知:老通宝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他的内心由原来的患得患失转而快乐起来。 根据“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分析可知:当老通宝他们看到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不由得忧愁、失望起来。 根据“原来那茧厂挑

    29、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分析可知:老通宝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他又气得生了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根据题干,这道题是要求学生结合这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它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从题干来看,就是要从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可考虑小说所讲故事是怎样反映现实的、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代表现实中的人物的、小说作者是如何用客观的方式从内容和情节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倾向的。 细节真实、形象典型、 (1)通过真实细节表现现实生活。 “老通宝和

    30、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由此概括: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 (2)通过典型形象表现生活本质。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

    31、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这篇小说叙述了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一村的人都有了春蚕丰收却丰收成灾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 (3)通过冷静描写和叙述方式隐蔽自己的思想

    32、倾向和感情。 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叙述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的情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生活艰难,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没有采用主观的评价的方式,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

    33、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74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