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北京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唯其如此,
2、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
3、用的。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至今日,“三个面向”依然
4、是中国教育的正确方向。站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央一再重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要义是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 材料二: 在近期教育治理中,教育部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而过去几十年,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的做法沿用已久,而这种惯例被冠以“因材施救”之类的理由广为人们接受。但这样真的合理吗? 埃里克哈努谢克和卢德格尔沃斯曼因在国家的知识资本一书中讨论了对教育公平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政策,其中就包括学校分级,“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是有争议的”。 他们介绍,在第一次将孩子分到不同级别学校的年龄
5、方面,各个国家的安排差别很大。在大多数OECD(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学校分级发生在学生15岁或16岁期间,九年级或十年级之前没有分级。而在对比了不同国家的教育数据之后,他们表示,根据假定的同伴效应,同质学伴的学习状况可能会达到最优,不过,弱势组学生如果过早与优势组学生分开,他们的情况会系统性变差。因此,他们认为推迟学校分级的年龄也许可以提高公平性。 上面讨论的是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在不同学校间分级。那么,是否需要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分班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吗?这些问题困扰着国内外教育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众口难调。 从国际上看,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而大多数英国
6、中小学会在不同科目上根据学生对应的科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在印度,伯乐林(注:一个非政府组织)也倡导“按实际水平施教”,其基本思想是在某个时期,根据孩子掌握的知识将之分组,然后让教学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匹配。可见,按照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并不是中国特色。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通过教育治理,对这种习惯做法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纠正。比如,北京市2010年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都必须承担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任务,取消重点校不接受电脑派位生的特权,强调必须平均分班。但直至教育部最近的新政出台,根据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教学的做法一直难以根除。 许多人反对分校或分班教学做法的一大理由,是这必然对重点班落选者的
7、心理产生不好的暗示。而重点班入选者也可能因“鸡头变凤尾”而承受一定心理压力。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斯特迪弗洛与迈克尔克雷默等人于2005年在肯尼亚开展的一项早期多干预实验显示,分班教育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所有样本学生都获得收益。其中,快班里垫底的学生和慢班里拔尖的学生从分班教育中获得的收益相当。 总之,在是否按成绩分级教学中,人们意见不一,各国选择不同,似乎均有其理据,而选择的最终效果可能需要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现。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曾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B. 教育过度商业化,是教育部门
8、采取教育治理举措的根本原因。 C. 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德国保障了本国的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D. 为打造社会新格局,中国应阻止尖端人才流动到其他的国家。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教育治理”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应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B. 过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做法,在新时代应被取消和禁止。 C. 为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昔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都需要调整。 D. 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开放之门应继续开放。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分校、分班”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们广泛接受按成
9、绩分校或分班,其中一个原因是因材施教。 B. 数据对比表明,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 C. 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分班,分班教学是中国特色。 D. 国内不少地方不同程度纠正过义务教育“分校、分班”的做法。 4. 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左支右绌B. 革故鼎新 C. 众口难调D. 假以时日 5.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中国近期为什么采取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请分条简要概括。(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象贤传 元虞集 李象贤,讳崇德,长沙醴陵人,世以儒名家,自其父兄以上,多称乡先生。大德中,
10、象贤独以材学辟湖南宪府史。湖南宣慰使和尚者,故丞相楚公阿里海牙之子也,楚公取长沙有功,和尚自幼时总父兵镇长沙,及为帅,颇骄肆。郡有织官,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和尚辄私取之。廉访佥事李栋以职事将劾治之,和尚惧,使人告李栋于朝,曰“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实不予直,明年,责民以质取田”。又遣间激怒朝贵故人以事闻。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使者至,和尚召田主若证佐吓之曰:“不如制使指意,祸且不测!”至庭,皆符告者言。栋分必死,无口可自解。象贤在证中,会迁广东宪史,不得其辞,狱弗具,立遣遽逮至,即具对,使者徒待一语成之,象贤乃直视田主曰:“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天其可欺邪!”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
11、贤。象贤曰:“古人有言,名义至重,鬼神难欺,我终不以附会置李公死!”辞气明辨,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众色变,言益错愕,使者乃得其情,栋不死。湖湘之间,人人言象贤,而风纪之司,益憎其人矣。象贤今积官至第六品,所至严而能恕,宽而有制,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好贤者固深敬,而忮忌者亦无间言。历官皆在州县,未尝有纤介吏责,又为难能焉。 史官虞集曰:予在国史,执笔论大人君子,勋伐德业甚盛,而世有卓行奇迹,或以微远不见书,悲夫!栋予故人,身佐宪府,乃质所部民田,虽实与直,犹非是,予不能谓栋说也。呜呼!世之畏威显,诬成人之罪,冤死者何限?奸虐者不足论,彼巽懦不自立,卒自陷于罔人之列,观象贤之护,亦可以少自振乎
12、?悲夫! (有删改) 6. 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象贤独以材学辟湖南宪府史 辟:(被)征召 象贤在证中,会迁广东宪史 迁:调动官职 B. 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 杂问:会审 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 讯鞠:审讯 C. 吏畏民爱,廉不自矜 自矜:自夸 勋伐德业甚盛 勋伐:夸耀 D. 而忮忌者亦无间言 枝忌者:嫉(贤)妒(能)的人 卒自陷于罔人之列 罔人:不正直的人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廉访佥事李栋以职事将劾治之 责民以质取田 B. 不如制使指意,祸且不测 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 C. 天其可欺
13、邪 益憎其人矣 D. 使者乃得其情 栋予故人,身佐宪府,乃质所部民田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象贤家族世代以儒学扬名,他的父兄长辈受人尊敬。 B. 李象贤凭真才实学,官至州县,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C. 在李栋一案中,李象贤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同流合污。 D. 虞集为李象贤作传,旨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提振人心。 9. 李象贤推崇“名义至重”这一古训,请结合他的言行对“名义至重”加以阐释。(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其二) 顾炎武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
14、。 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麋,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注】本诗作于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南明苏州等地,当地军民奋起反抗,惨遭掠屠。天狗:不祥之星宿,主灾难。元、脰(du):皆指头颈。据左传:吴军占领楚之麋城,楚人子期说:“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岂惮焚之?”楚人遂焚麋城以战,吴师败绩。 10.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秋山”两句:以景物烘托肃杀气氛,侧面写战争导致人间凄惨。 B. “天狗”两句:灾星降临、异象出现,暗指苏州等地兵灾 降临。 C. “楚人”两句:楚人固
15、执地焚城,死者再也难以享受后人的祭祀。 D. “叹息”两句:从历史回到现实,鉴古知今,生死关头就在今日。 11.顾炎武此诗沉郁悲怆。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条简析诗歌所蕴含情感。(6分) 12. 默写。(10分) 在顾炎武所作的秋山中,我们会发现:“史”是一部包罗万象、蕴含深厚的文化宝库。在观“史”中,我们可以视己正身,亦能以史为鉴。在谏太宗十思疏里,魏征以“(1)_,(2)_”劝谏唐太宗要重视百姓的力量:他们就像水一样,可以浮起船,也可以使船倾翻,应该慎重地对待;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结尾以“(3)_,(4)_”来告诫唐代君主:如果不以秦为鉴,那么唐代终将走向灭亡。在游“史”中,我们能够在游览古迹中
16、欣赏别样的风景。姚鼐在登泰山的过程中描绘了日出的曼妙景色:“日上,(5)_,(6)_”,令人神往。不仅如此,在游“史”中亦能生发人生感悟,正如苏轼在游赤壁之时所感“(7)_,(8)_”,由此抒发人生之于天地、沧海的渺小;又如杜甫在游览武侯祠时所慨叹“(9)_,(10)_”,以此赞扬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忠心耿耿!由此观之,“史”既是一面可以的正身黜恶的镜子,又是一座包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宝库!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1315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