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8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8篇).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课题 研究 报告 精选 18
- 资源描述:
-
1、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8篇)发布时间:2022-09-01 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8篇) 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篇1 摘要 本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安市20xx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当前西安市存在较大生态赤字,生态环境处在过度开发利用之下,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状态,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有必要从城市控制人口规模,保证耕地和绿化面积,倡行低碳生活方式这些层面来制定应对之策。 关键词:生态足迹 西安市 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1 1问题的提出.1 2研究目标.2 3研究意义.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内容.2 参考文献.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安市可持续
2、发展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决策,提出要力争早日把西安建成开放包容、产业高端、功能完备、宜居宜游、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实处,提出到20xx年西安市要建成为人口规模1000万国际化大都市,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难预料未来会有更多外来人口涌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态承载力能否接纳大量的外来人口,是关系到大西安战略,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大问题。不难预料,在未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承载力问题会成为西安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
3、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态瓶颈,以相对脆弱的生态承载力容纳既定的人口数量目标,实现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目标 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将生态足迹理论与城市人口规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态足迹模型,测算西安市生态承载力的强弱,分析西安市的适度人口规模并建立相应的人口-资源评估预警机制,为西安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这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在运用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区域适度人口规模这一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分别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贵州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适度人口规模,而对作为西部重要省会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这一理论
4、研究其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的适度人口规模,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程度。本课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理论空白。 2.实践意义:在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背景下我们不难预料未来会有更多外来人口涌入作为丝绸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态承载力能否接纳大量的外来人口,是关系到大西安战略,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大问题。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探讨其生态承载力的强弱,分析西安市的适度人口规模并建立相应的评估预警机制,以实现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况 3. 西安市20xx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5、4. 西安市20xx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生态安全分析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度量人类对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实际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间的差距,来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这些年来,由 于这一理论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理论的具体运用则是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模型来实现的。即:用生态足迹的大小来代表人类对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态承载力的大小来代表人类对生物物理量的供给,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
6、比较,就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当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称为生态盈余,则该地区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生态承载力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称为生态赤字,该地区人类生产消费活动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说明区域发展在空间或时间上是不可持续的。 (2)生态足迹指标的计算: 生态足迹(生态资源需求)为: EF=N_ef=N_ ∑rjAi= N ∑(ci/pi) 式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公顷);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公顷/人);rj为均衡因子,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Ai为第i种消费项
7、目折算的人均占有的生物生产面积(人均生态足迹); P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平均产量(公斤/公顷), 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生态承载力(生态资源供给)为: EC=N_ (ec)=N_aj_rj_yj 式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公顷);ec为人均生态资源供给(公顷/人);N为人口数;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现生态盈余,如果ef 2.西安市概况 (1)自然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
8、,南依秦岭。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 积1066平方公里。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
9、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 (2)社会概况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础设施优厚,交通条件发达,通讯便利,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xx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数806.93万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xx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运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依据20xx年西安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西安市20xx年的本地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别建立20xx年西安市生态足迹计算中生物
10、资源账户和化石能源账户(表1、表2),再根据均衡因子、产量因子,按生态生产性面积类型进行汇总,求出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和本地生态承载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产力选用WWF组织1999年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由于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面积最新数据难以获得,而且考虑到这些数据近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因此生态承载力数据采用20xx-20xx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中20xx年统计值。生态足迹的供给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即资源的有效供给。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建议,应留出1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计算江苏省生态足迹的供给时扣除了这12
11、%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表1 20xx年西安市生物资源消费生态足迹 注:数据摘于西安统计年鉴-20xx.单位为m3/ hm2;单位为m3. 大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篇2 摘要 本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安市20_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当前西安市存在较大生态赤字,生态环境处在过度开发利用之下,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状态,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有必要从城市控制人口规模,保证耕地和绿化面积,倡行低碳生活方式这些层面来制定应对之策。 关键词:生态足迹 西安市 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1 1问题的提出.1 2研究目标.2 3研究意义.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内容.2 参考
12、文献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决策,提出要力争早日把西安建成开放包容、产业高端、功能完备、宜居宜游、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实处,提出到20_年西安市要建成为人口规模1000万国际化大都市,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难预料未来会有更多外来人口涌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态承载力能否接纳大量的外来人口,是关系到大西安战略,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大问题。不难预料,在未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承载力问题会
13、成为西安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态瓶颈,以相对脆弱的生态承载力容纳既定的人口数量目标,实现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目标 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将生态足迹理论与城市人口规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态足迹模型,测算西安市生态承载力的强弱,分析西安市的适度人口规模并建立相应的人口资源评估预警机制,为西安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这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在运用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区域适度人口规模这一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分别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贵州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适度人口规模,而对作为西部重要
14、省会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这一理论研究其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的适度人口规模,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程度。本课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理论空白。 2.实践意义:在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背景下我们不难预料未来会有更多外来人口涌入作为丝绸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态承载力能否接纳大量的外来人口,是关系到大西安战略,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大问题。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探讨其生态承载力的强弱,分析西安市的适度人口规模并建立相应的评估预警机制,以实现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况 3. 西安市20_年
15、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4. 西安市20_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生态安全分析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度量人类对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实际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间的差距,来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这些年来,由 于这一理论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理论的具体运用则是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模型来实现的。即:用生态足迹的大小来代表人类对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态承载力的大小来代表人类对生物物理量的供给,将
16、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就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当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称为生态盈余,则该地区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生态承载力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称为生态赤字,该地区人类生产消费活动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说明区域发展在空间或时间上是不可持续的。 (2)生态足迹指标的计算: 生态足迹(生态资源需求)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公顷);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公顷/人);rj为均衡因子,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Ai为第i种消费项
17、目折算的人均占有的生物生产面积(人均生态足迹); P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平均产量(公斤/公顷), 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生态承载力(生态资源供给)为: EC=N (ec)=Najrjyj 式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公顷);ec为人均生态资源供给(公顷/人);N为人口数;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现生态盈余,如果ef<ec即出现生态赤字。< p=> 2.西安市概况 (1)自然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
18、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依秦岭。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 积1066平方公里。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
19、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 (2)社会概况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础设施优厚,交通条件发达,通讯便利,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_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数806.93万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_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运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依据20_年西安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西安市20_年的本地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别建立
20、20_年西安市生态足迹计算中生物资源账户和化石能源账户(表1、表2),再根据均衡因子、产量因子,按生态生产性面积类型进行汇总,求出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和本地生态承载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产力选用WWF组织1999年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由于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面积最新数据难以获得,而且考虑到这些数据近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因此生态承载力数据采用20_-20_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中20_年统计值。生态足迹的供给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即资源的有效供给。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建议,应留出1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计算江苏省生
21、态足迹的供给时扣除了这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表1 20_年西安市生物资源消费生态足迹 注:数据摘于西安统计年鉴20_.单位为m3/ hm2;单位为m3 表2 20_年西安市工业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 注:数据摘于西安统计年鉴20_8;计算中的折算系数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15; 单位为104m3 ,密度为0.5 kg/m3; ;单位为104kWh,折算标准煤系数为3.27 t/104kWh. 表3 20_年西安市人均本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状况 0.17221 0.00057 0.06381 0.07154 0.00053 0.30866 0.03704 0.27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