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9551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3.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东省 中考 语文 第二 部分 阅读 第四 文学 文本 复习 课件 下载 _中考其它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 第四章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说明考纲说明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回眸中考回眸中考 知识提要知识提要备考秘诀备考秘诀 模拟突模拟突破破考纲说明考纲说明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从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文学类作品阅读每年必考,为阅读考查的重点。阅读文章主要是叙事性散文和小说,所选材料主要是名家之作,全都来自课

    2、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能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美。2.题量分值设置上。题量为4题,分值过去为15分,2014年为17分。题型以主观问答题为主,2012和2013年将第一道题设置为客观选择题,全面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写作方法等的理解,2014年不再考查选择题,回归4道主观问答题题型结构。3考查内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对叙事散文情感线索的把握和理解;对描写方法和作用的分析;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对文学作品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对文学作品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4常见考题:散文中的常见题目有词句的理解与欣赏、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方法探究、作品思想情感

    3、的把握等;小说中的常见题目有关键词句的理解、情节的概括、照应与伏笔等写作方法的探究、人物个性特征的归纳;作品思想意义等。一、复习策略。一、复习策略。牢记文学类作品阅读考查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要点,归纳出其答题策略、规范表述模式。再有针对性的通过相应练习对每一知识点进行突破落实,待各个知识点逐一突破后,最后将各知识点综合复习,通过各地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来对各知识点的综合掌握运用能力进行巩固提高。二、备考策略。二、备考策略。1要有整体把握的观念,要始终立足文本。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关键在于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只有整体把握准确清楚了,才能确保局部理解感悟准确,像词句理解、要

    4、点概括、语言品析等才能够理解得更全面、深入。备考秘诀备考秘诀 2培养清晰的解题思路。(1)快速浏览题目,圈点出题目中的关键词。(2)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3)再读题,注意题目里的每一个信息。(4)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圈点勾画出相应的词句。(5)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6)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应该注意: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组织答案时,尽量摘取文中的词句综合整理

    5、。知识提要知识提要文学类作品阅读的知识要点文学类作品阅读的知识要点(一一)记叙文的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和小说和小说“三要素三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二)记叙文的线索和作用。记叙文的线索和作用。记叙文的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记叙文的线索分类:人线(核心人物)、事线(核心事件)、地线(地点转换)、时线(时间推移)、物线(核心事物)、情线(人物情感变化)。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并推动情节发展。文章的线索的寻找主要看:1文章的标题。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

    6、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三三)记叙的顺序和作用。记叙的顺序和作用。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最高潮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先的叙述,插入一部分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可以丰富、衬托人物形象,突出中心,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四四)记叙的人称及其

    7、作用。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作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名xxx),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起来比较自由开阔。3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五五)记叙文主旨的归纳

    8、。记叙文主旨的归纳。记叙文的主旨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的归纳的具体方法是: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2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3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主旨,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的内容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4(小说)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六六)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主要类型和作用。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主要类型和作用。1表达方式的类型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2各表达

    9、方式的作用。(1)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2)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刻画。作用是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3)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叙的人和事物直接发表意见。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画龙点睛的作用。(4)抒情:在记叙文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直接抒情);另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

    10、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间接抒情)。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记叙文中的说明,为的是把事情讲得更清楚。(七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描写的分类及作用。1.描写方法的分类:描写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其中中考考查较多的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的类型及作用。(1)人物描写的类型:按描写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按描写的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肖像

    11、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神情姿态的描写。作用是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12、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和其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作用是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以上5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归纳来说主要是: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一般从此项分析);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细节描写: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细节描写能突出地表现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

    13、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是:侧面烘托出主要描写对象的特征。3.环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1)环境描写类型: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2)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展现社会风俗,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类别特点作用答题模式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1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表现、突出、衬托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心理等,使对象特点更鲜明,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运用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地再现(表现、刻画)特点(性格、心理),使更鲜明,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描写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描写性质概括描写、细节描写附表:常用描写方法及答题模式附表:常用描写方法及答题模式(八八)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表达效果表达效果)。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某事物的某特点。2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某事物的某特点。

    15、3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音乐美。抒发某种强烈的情感。4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5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强调某种意思。6设问:自问自答,设置悬念或强调问题,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7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8对比:突出某事物(描写对象)的某特点。9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10引用:引用诗句使文章语言更优美,增强文化内涵;引用名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引用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九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整体把握:全文运用了什么手法,可供答案:象征

    16、、联想想象、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物)抒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对比、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等。2局部揣摩:段(部分、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方法),可供答案:衬托(反衬)、对比、照应(与前一处呼应)、细节描写、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及所有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反语、反问、排比等)。3.表现手法及作用。(1)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前有伏笔,后面必有照应。(2)铺垫:为了衬托、突出主要人物、事件、情节,有意先对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

    17、作基础性的描写。(3)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4)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5)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18、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8)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前后文形成对比。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突出主题。(10)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1)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赏析叙事性(记叙类)作品常用写作(表现)手法1.伏笔:文章先

    19、写,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先写,为下文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运用象征,抓住与的相似点,通过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5.对比:把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6.抑扬: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抑扬之法,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动7.悬念: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释疑”,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照应: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9.托物言志:

    20、借对的描写,表达了的道理或情感,把道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十十)特殊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特殊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1.开头段: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3结尾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与想象。文学类文本阅读重要考点、题型及答题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重要考点、题型及答题策略考点一:考点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1(2013广东中考)“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4分)答案:(1)指低能儿葵葵。(2)商未央夫妇待葵葵如亲生儿子,在他们心中葵葵就是天使。(

    21、3)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就像天使。(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2(2011广东中考)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2分)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2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1.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都会用到比喻、双关、象征、反语等手法,所以既要理解标题在文中的具体(表面)含义,即其在文中具体所指的人、事、物;又要联系全文结合文章中心理解其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往往跟文章的主旨有关,它的表述往往在文章结尾处会有提示性的关键语句的,一定要留心。答题模式可为:既指(表层

    22、含义:文中具体的人、事、物),又指(深层含义:文章主旨句)。2.标题的作用或好处:标题的作用有: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明晰思路;含蓄或形象地暗示或揭示中心。交代或凸显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人、物、情)的特点、性格品质、精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别致等)。考点二:考点二:把握文章内容。(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4广东中考)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北京)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发展(“话吧”)(1)高潮(礼堂)(2)答案:(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陈叶与同在北京的父亲

    23、只通过一次电话)。关注点:陈叶与父亲通电话(1分),第一次(或“唯有一次”)通话(1分)。(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关注点:陈叶看见父亲(或“父亲就在眼前”)(1分),陈叶没与父亲相认(1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得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就得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人,他有哪些主要表现;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得弄清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三:考点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品质。(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1(2013广东中考)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4分)答案:(1)善良、有爱心:收养了

    24、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2)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解。(3)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4分)2(2011广东中考)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4分)答案:安乐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2分)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取。(2分)(人物特点也可以是:倔强叛逆/追求时尚/做事执着认真/有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心灵手巧。评价:他敢想敢干,为了自己的愿望(或理想),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阻力,并获得了成功,在这一点上是

    25、可取的。(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解答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3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的品读,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答题格式:交代了人物的,写出了人物,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考点四:考点四: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1(2012广东中考)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案:在送行

    26、时,儿子在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松;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无意流下;成家结婚后,母亲的询问,儿子恍然大悟;取得一点成就,对母亲的爱感到震惊,心情激动,热泪盈眶。(3分,扣住三个阶段的变化,每点1分)2(2011广东中考)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囗囗囗囗囗囗答案: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每点1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解答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聚焦点。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关键性语

    27、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主旨,从而也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文章对景物描写,有时也能帮助我们分析情感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4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文中人物的语言,看似与作者思想感情无关,其实却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要结合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考点五:考点五:体会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1(2014广东中考)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1)那

    28、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答案:(1)(2分)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1分),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1分),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1分)。本小题最多得2分。(2)(2分)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1分),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1分),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1分)。本小题最多得2分。2(2013广东中考)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

    29、家时,他惊呆了。(2)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答案:(1)惊呆:生动地表现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画作的感染力。(2分)(2)公平:准确地表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映了他们的妒忌(狭隘自私)心理。(2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分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1词语本身的含义;2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5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6近义词辨析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根据词语的属性和文体特点,首先确定分析的角度,然后再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深入分析。答题格式:1动词:生动表现出人(事)

    30、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考点六:考点六:理解词语的含义。(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2广东中考)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2分)答案:“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言行表现(1分);“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1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

    31、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解答此类题目要做到“词不离句”,要与词语所在具体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思考,必要时还要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结合起来思考,切忌望文生义。答题格式:的意思是,这里指,写出(表现、表达)了考点七:考点七:语句赏析。(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1(2010广东中考)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答案:(1)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

    32、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2)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2(2009广东中考)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4分)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答案:A.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B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

    33、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1找出或选定符合要求的语句、语段。(1)从分析修辞的作用入手品析语言表达效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夸张: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感情。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设问:引起读者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2)从品味动词、形容词入手分析语言表达效果。(3)从赏析描写语句入手分

    34、析语言表达效果。3描写手法的作用。(1)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衬托文章主题。(2)人物描写的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深化了主题。(3)细节描写的作用:详细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深化的主题。考点八:考点八: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2广东中考)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的淡淡的深情。或既收束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2分)(比喻或首尾呼应或照应1分;分析1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句子在

    35、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一是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句子在内容方面的作用,要考虑文体特点。在记叙类文章中,重点语句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行文线索、伏笔铺垫等;在散文中,重点句的作用有表达作者独特感悟、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等。从结构方面分析句子的作用,要参考语句所在的位置。如:总起句:文章开头的语句,有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话题或说明对象等作用。过渡句:文章中间的语句,有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句:文章结尾的语句,有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题目等作用。线索句:多次出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穿全文的作用。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作用,有

    36、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点九:考点九: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心理描写。(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0广东中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答案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派出所,反而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1描摹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2注意题目的要求,要用对人称,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用概述性语言。考点十:考点十:分析概括文章的行文线索(行文思路、顺序)(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2广东中考)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

    37、事情串连在一起?(1分)答案:以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就是文章的“线索”,它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文学类作品构思的线索,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考点十一:考点十一:对文章结局的探究理解。(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4广东中考)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分)。妙

    38、处: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分),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分)。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本题最多得5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故事结局如何。记叙类文章的结局就是事件发展的结果。主要从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和中心主旨(主题)两方面考虑其作用。考点十二:考点十二:文章表现手法。(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14广东中考)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

    39、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2分),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2分)。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2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父的怯懦(2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首先要准确判断所用表现手法,如伏笔、衬托、铺垫、象征、反语、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等。然后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见前面知识要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作

    40、分析。考点十三:考点十三: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启示。(一一)题型实例题型实例【例】(2006广东中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答案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保持“好奇与珍重”,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内容2分,语言1分)(二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住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2找出能揭示全篇主旨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写作缘由与目的。3探究写作内容的深层含义。4紧扣题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我”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

    41、人物、事件等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模拟突破模拟突破 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一)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详见金牌中考第188页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2分)发现“破烂”_被“教诲”_获“奖励”坚定“梦想”2结合语境,体会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不可回收:_ 偷“破烂”受“惩罚”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3分)_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3分)_5那个“每

    42、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2分)_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

    43、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六六)爸爸的白发不是老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详见金牌中考第194页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4分)_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_(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3)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情景交融,(1分)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的心情,(1分)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做铺垫。(1分)3请自选一个角度

    44、,简要赏析第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4分)_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4)_示例:把父亲比喻为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排比句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怜惜之情,有淡淡的忧伤。时间的流逝是无情和沧桑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是“雪中送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是“锦上之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6分)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甲_乙_ 作者看到爸爸满头白发,想到父亲一生的辛劳沧桑,对父亲充满着怜惜而流泪。“我”读了父亲的来信,想到了父亲的艰难和困顿,流的是伤心之泪,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55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