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92696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PPTX
  • 页数:312
  • 大小:9.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中 物理 复习 配套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板块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教材知识梳理第2 2课时声现象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传播(1)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1)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二、声音的特性1.三特性的比较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们感

    2、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 000 Hz。(2)人们把高于20 000 Hz的声叫作超声波,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3)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三、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等。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概念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等级: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0分贝是人们刚好能听到的最弱声音。(2)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3)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入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1.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答案:A解析: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说明其频率高,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则

    4、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2.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A.音色 B.音调C.响度D.速度答案:A解析: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3.下列事例,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答案:B解析:A、C中措施都是从传播过程中阻止噪声的传播;B中措施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D中措施是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知识梳理

    5、自主测试12345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答案:振动真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发生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在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也听不到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5.某空军基地附近频繁起降的战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干

    6、扰,有时还会把附近居民家的玻璃震碎,说明战机起降时产生的声音具有很强的,为此,当地居民建议将基地改迁他处,这是在控制噪声的体现。答案:能量声源处解析: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玻璃震碎,这是声音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当地居民建议将基地改迁他处,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梳理整合1231.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时,一般改变的是响度。(2)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音调和响度的描述,如“高奏凯歌”“高歌一曲”“低声呢喃”中的高低实际是指响度;而“低音炮”“男低音”“女高

    7、音”中的高低是指音调。(3)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和不同人的声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辨别西瓜的生熟、瓷器的好坏、机器运转是否良好等。考点梳理整合123【例1】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乐器所发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解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A。答案:A考点梳理整合123考点梳理整合123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C.“闻其

    8、声而知其人”的主要根据是响度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成语“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一定是340 m/s,故B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响度不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考点梳理整合1232.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考查声学知识的应用是声现象的重点问题,声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利用声音挑选商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如轻轻敲打瓷器,根

    9、据音色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等。(2)利用声音诊病,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从而诊断病情。(3)利用声音辨熟人,这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考点梳理整合123【例2】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解析:利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答案:A考点梳理整合123考点梳理整合123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答案:信息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汽车报

    10、警装置发出声音提醒人们汽车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梳理整合1233.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探究(1)利用“转换法”探究发声体在振动【例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解析:由题图可知,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B考点梳理整合123考点梳理整合12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答案

    11、: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任选其一即可)解析:由题意结合图示可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由于振动发声,右边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左边音叉振动使得泡沫塑料球不断跳动。考点梳理整合123 探究(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例4】为探究琴弦振动的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下表是2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考点梳理整合123解析:(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知,拉力、振幅、

    12、长短相同时,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与粗细有关,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细,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知,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声音的音调相同,受到的拉力不同,振幅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细,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考点梳理整合123考点梳理整合123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答案: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幅度(或振幅)控

    13、制变量解析: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时,要控制振动的振幅等其他因素相同,只是振动的频率不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第3 3课时物态变化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一、温度计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2.温度计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

    14、气态的过程。(2)特点:吸收热量。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3)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2.液化(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特点:放出热量。(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特点:吸收热量。(3)应用:生产中常用升华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2.凝华(1)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2)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的形成等。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1.如图所示,

    15、用温度计测杯中水的温度的4种方法,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图中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A选项错误;B图中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选项错误;C图中的温度计放置正确、读数方法规范,故C选项正确;D图中的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选项错误。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2.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答案:B解析:根据图象可知,A、C图象中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线段,所以A、C图象分别是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B图象表示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D图象表示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非晶体的

    16、凝固图象。沥青是非晶体,因此B图象符合沥青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的过程。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3.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在小孩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分升华吸热B.湿毛巾上的水分熔化放热C.湿毛巾上的水分液化放热D.湿毛巾上的水分蒸发吸热答案:D解析: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水蒸发吸热,使皮肤的温度降低,起到降温作用。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4.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右图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答案:A解析

    17、: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判断本实验是研究和哪个因素的关系,要看清控制不变的量和对比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树荫下,一个在阳光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选A。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min;第4 min时处于状态。答案:50温度4固液共存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解析: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

    18、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有一段温度是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且熔点为50。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该晶体第2 min开始熔化,到第6 min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4 min,在第4 min时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6.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6(2)C

    19、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且不断。答案:(1)质量(2)高于(3)保持不变吸热解析:(1)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2)观察题图可以看出,乙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3)由题图丙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考点梳理整合121.熔化和凝固图象问题透析熔化和凝固图象问题主要考查:(1)图象各段的物理意义;(2)图象每段的温度变化规律;(3)根据图象判断该物质的

    20、熔点、凝固点。【例1】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第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5 考点梳理整合12解析:由题图可知,从第3 min开始熔化,到第6 min熔化完毕,在t时=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项A正确;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选项B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 min,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选项C、D错误。答案:A考点梳理整合12考点梳理整合12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

    21、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答案:B解析:冰属于晶体,晶体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要吸收热量,当冰块低于0,它吸热升温,状态不变;当温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块全部熔化为水后,再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考点梳理整合122.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的判断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1)物态变化的识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只要弄清楚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规律,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可以把物质的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

    22、时要吸热,反之则放热。(2)题目中对物态的日常化用语“称呼”易导致我们判断错误。如“烟”“粉”一般由固体小颗粒组成,为固态。“雾”“白气”“汗”一般由小液滴组成,为液态。考点梳理整合12【例2】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右图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解析: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答案:A考

    23、点梳理整合12考点梳理整合12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答案:升华吸热液化解析: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该过程吸热;夏天的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第4 4课时光现象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一、光的直线传播1.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应用:站队看齐;判断木板是否平直;激光测距;激光准直;针孔照相。4.现象:影子形成;日

    24、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5.光速:真空中约为3108 m/s,空气中的速度与之接近,在透明介质中,一般v气v液v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光路是可逆的。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虚像。(2)大小:像和物大小相等。(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

    2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3.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四、光的折射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五、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在承接的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谱,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表明白光是复色光。2.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具有热效应,主要应用有: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烤箱

    26、、红外遥控等。(2)紫外线。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具有荧光效应,可以识别防伪标记。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1.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根据影子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到结论:题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2.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答

    27、案:C解析:小科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因此A错误,C正确;室外越亮像就越不清晰,因此B错误;小科通过玻璃看到的自己的像是虚像,与小科等大,且始终不变,D错误。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3.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面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S,即像点。连接SP,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O作水

    28、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确定入射角,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可以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A。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答案:(1)大小(2)前虚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解析:(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看未点燃的蜡烛跟已点燃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2)蜡烛

    29、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蜡烛A的光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形成的,即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形成的,说明平面镜成虚像。观察蜡烛A的像时,反射光线要进入眼睛,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考点梳理整合12341.正确区分光的三种现象对于三种光现象的区分,关键是抓住“介质”:(1)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反射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速不变;(3)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中发生的光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考点梳理整合1234【例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考点梳理整合1234解析: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空隙成的像

    30、,是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物体反射的光经密度不均匀的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不符合题意;露珠是圆形的,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较大,是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不符合题意;水中的“倒影”,是房子在水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考点梳理整合1234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海市蜃楼 B.镜花水月C.立竿见影D.油光可鉴答案:C解析: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镜花水月、油光可鉴是光的反射现象,只有立竿见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竿,在竿的后面形成一个光所不能到达的黑暗的影子,故选项C正确。考点梳理整合

    31、1234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平面镜成像是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其特点可归纳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可以理解为“大小相等,线面垂直,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像为虚像”。【例2】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涵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 m;小涵像的大小跟小涵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时,小涵的像大小不变。答案:0.5不变考点梳理整合1234考点梳理整合1234小明同学

    32、身高1.80 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A.30 cmB.60 cmC.90 cmD.120 cm答案:C考点梳理整合1234解析:如图所示,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因为OC=OC,所以OC=C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 ,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所以镜的长度最小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此人身高1.8 m,则镜长最小为0.9 m。考点梳理整合12343.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纵观近几年中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

    33、图是热门考点。【例3】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解析: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分析题图可知反射角的位置及折射光线的方向。考点梳理整合1234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梳理整合1234考点梳理整合1234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画图时首先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然后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考点梳理整合12344.巧用“转换法”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太阳光谱中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依次

    34、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去感知它们。不可见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光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无法用视觉去感知它们,但由于红外线和紫外线还有其他的效应,比如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我们可以用这些效应去感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转换法。考点梳理整合1234【例4】生命探测仪在地震救灾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B.是通过感知温度进行生命探测的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解析: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温度不同的

    35、物质对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温度越高辐射越强。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线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线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可见,红外线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感知温度进行生命探测的。答案:B考点梳理整合1234小明的妈妈常与验钞机打交道,使用验钞机可鉴别钞票的真伪,小明好奇地启动家里的一台验钞机,看到钞票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平时肉眼看不到的数字和字母,这是因为()A.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有光照射就发光B.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照射它的灯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涂有荧光物质的地方就发光C.灯光中含有大

    36、量红外线,能使钞票中的荧光物质感光D.灯光中含有大量的X射线,能穿透钞票中涂有荧光物质的部分答案:B解析:钞票的防伪措施中有一项是荧光防伪,在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写上“50”或“100”而人眼又无法见到,钞票放入验钞机中,开启紫光灯,紫光灯中发出的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会使涂有荧光物质的地方发光而显示“50”或“100”的数字,这时人眼就能看清“50”或“100”的字样了。第5 5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一、透镜1.透镜、主光轴和光心(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3)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

    37、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2.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3.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表示,该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叫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如图所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4.三条特殊光线透镜中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对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对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入射光线的延长线正对虚焦点,经折射

    38、后与主光轴平行。三条光线如图所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三、眼睛及视力矫正 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原理:凸透镜成像,两次放大。(2)物镜:成放大的实像。(3)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1)原理:二次成像。(2)物镜:焦距大,成像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目镜:焦距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1.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答案:C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解析: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39、,经凸透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故A选项错误;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故B选项错误;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凹透镜的虚焦点,故C选项正确;经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更发散,故D选项错误。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2.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答案:A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近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后成像在视网膜后,这是远视眼的特征,应戴凸透镜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选项正确。知

    40、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3.右图是无人售票车上安装的“车载电视监控器”,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选填“正”与“倒”)立的(选填“实”或“虚”)像,在人走近摄像头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答案:倒实变大解析: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在大于二倍焦距之外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在人走近摄像头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是变大的。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4.如图所示,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

    41、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考点梳理整合123451.透镜作图的关键抓住“三线”透镜作图是光学作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考查对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理解和运用。把凸透镜和凹透镜这三条光线的传播特点记熟练后,无论什么样的作图题都不会觉得困难。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第一条:穿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不改变方向;第二条: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过另一侧焦点,经过凹透镜时其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焦点;第三条:穿过凸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延长线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进一步探讨透镜作图的方法。考

    42、点梳理整合12345【例1】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答案:如图所示考点梳理整合12345考点梳理整合12345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跟主光轴平行。考点梳理整合123452.正确理解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两点:(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

    43、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加大了发散程度或减小了会聚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远离)主光轴。考点梳理整合12345(2)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如图甲是会聚作用,图乙是发散作用;图乙的出射光线是会聚光线,图甲的出射光线是发散光线。考点梳理整合12345【例2】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B.b、dC.cD.a、b、c、d考点梳理整合12345解析: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光路经透镜两次折射

    44、后都是向靠近主光轴方向(中心方向)偏折,所以它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是中心薄、边缘厚,光路经透镜两次折射后都是向远离主光轴方向(中心方向)偏折,所以它有发散作用。从a、b、c、d四个图可以看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只有c。答案:C考点梳理整合12345考点梳理整合12345请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答案:如图所示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一起,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考点梳理整合12345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2)成实像时,物、像位于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物、像位于凸透镜一侧;

    45、(3)在焦点以外,物体离焦点越远,则所成的实像越小,像距也越小,这个规律用于照相机和幻灯机的调节;(4)在焦点以内,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大,可用于放大镜的调节。考点梳理整合12345【例3】右图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 cm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为u=50 cm-2

    46、0 cm=30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3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 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 cm 处,此时物距为u=50 cm-40 cm=10 cm,u丙乙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答案:B解析:根据 可知,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题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m甲m乙m丙,所以 甲乙丙,故选项B正确。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答案:右71.2解析: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47、,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1 g,其示数为1.2 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0 g+20 g+1.2 g=71.2 g。考点梳理整合1231.如何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与温度和状态有关。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而变化。【例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考点梳理整合123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温度和状态不变时,某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48、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当物体所处的状态改变时,密度也改变,如水和冰的密度不同,所以选项C错误;由于温度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变,但物体的体积改变,所以物体的密度会改变,故选项D错误。答案:B考点梳理整合123杯中的蜡从液态变成固体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蜡的质量,蜡的密度。(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不变变大解析: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蜡的质量不变;由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 知,蜡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密度变大。考点梳理整合1232.巧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的测量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49、,通过对物体密度的测量过程考查天平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分析等有关知识。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公式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液体体积利用量筒直接测量,固体体积多利用“排水法”,通过等量代换间接测量。另外,在缺少量筒或量杯的条件下,利用空瓶(或空烧杯)的等容性或固体物质排水的等积性进行设计或创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考试的一大走向。考点梳理整合123【例2】小丽爸爸有一枚印章,小丽想知道印章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操作:考点梳理整合123(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处;(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印章的质量,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

    50、所示,印章的质量是 g;(3)用量筒测量印章的体积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印章的体积是 cm3;(4)通过计算,得出印章的密度是 kg/m3。考点梳理整合123解析:(1)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2)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 g,每一个小格代表0.2 g,游码对应的示数是3.6 g;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0 g+20 g+3.6 g=43.6 g。(3)印章的体积V=40 mL-20 mL=20 mL=20 cm3。(4)印章的密度答案:(1)零刻度线中央(2)43.6(3)20(4)2.18103考点梳理整合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926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