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预处理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章-预处理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预处理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1 2.1 概述概述生物材料的预处理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生物材料的预处理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动物组织和器官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先除去结缔组织、脂要先除去结缔组织、脂肪等非活性部分,然后绞碎,选择适当的肪等非活性部分,然后绞碎,选择适当的溶剂形成细胞悬液。溶剂形成细胞悬液。植物组织和器官植物组织和器官要先去壳、除脂,再粉碎,要先去壳、除脂,再粉碎,选择适当的溶剂形成细胞悬液。选择适当的溶剂形成细胞悬液。发酵液、细胞培养液、组织分泌液以及发酵液、细胞培养液、组织分泌液以及制成的细胞制成的细胞悬液悬液等则根据目标产物所处位等则根据目标产物所处位置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置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发酵
2、液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 相对纯化。相对纯化。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目的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目的:*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包括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包括:改变发酵液改变发酵液(培养液培养液)的物理性质,以利于的物理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主要方法有加热、调整固液分离。主要方法有加热、调整pH、凝聚和絮凝。凝聚和絮凝。去除发酵液去除发酵液(培养液培养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中部分杂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继各工序的顺利进行。提取和精制后继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2.1 2.1 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 改变与相对纯化改变与相对纯化这些特性使得发酵液的
3、过滤与离心相当困难这些特性使得发酵液的过滤与离心相当困难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为: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为:发酵产物浓度较低,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发酵产物浓度较低,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成分复杂,杂质较多。成分复杂,杂质较多。一、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一、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
4、法:1.降低液体黏度降低液体黏度2.调整调整pH3.加入反应剂加入反应剂4.加入助滤剂加入助滤剂5.凝聚凝聚6.絮凝絮凝 常用的方法有加水稀释法和常用的方法有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加热法。加水。加水稀释法会加大后续过程的处理任务。稀释法会加大后续过程的处理任务。1.降低液体黏度降低液体黏度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首先,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首先,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变质的范围内;其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变质的范围内;其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会使细胞溶解,胞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
5、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此法是发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较常用的方此法是发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法之一,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如利用酸碱性来如利用酸碱性来调节调节pH值使蛋白质等两性值使蛋白质等两性物质达到等电点物质达到等电点得以除去。又如过滤中,发得以除去。又如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可减少堵塞和污染。2.调整调整pH3.加入反应剂加入反应剂加入反应剂可和某些
6、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加入反应剂可和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生成不溶性沉淀,如,如CaSO4、AlPO4等。等。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黏结,使菌丝具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黏结,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可作为助滤剂,并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可作为助滤剂,并且能使胶体物和悬浮物凝固,从而改善过且能使胶体物和悬浮物凝固,从而改善过滤性能。滤性能。助滤剂的微粒大小、粒度分布及添加量助滤剂的微粒大小、粒度分布及添加量对过滤速度影响很大。对过滤速度影响很大。4.加入助滤剂加入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不可压缩的的多孔多孔微粒,它能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7、常有的助滤剂有常有的助滤剂有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珍珠岩、白土、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珍珠岩、白土、炭粒、淀粉等,最常用的是硅藻土。炭粒、淀粉等,最常用的是硅藻土。助滤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过滤助滤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过滤介质表面预涂助滤剂,另一种是直接加入介质表面预涂助滤剂,另一种是直接加入发酵液,也可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发酵液,也可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在采用离子交换提取时,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在采用离子交换提取时,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交换容量。在常规过滤或膜过滤时,易使过滤介质堵塞或受在常规过滤或膜过滤时,易使过滤介质堵塞或受污染,影响过滤效率。污染,影响过滤效
8、率。因此,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因此,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二、二、发酵液的相对纯化发酵液的相对纯化1.高价无机离子(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2.杂蛋白杂蛋白在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法提取时会降低其交换容在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法提取时会降低其交换容量和吸附能力;量和吸附能力;在有机溶剂法或双水相萃取时,易产生乳化现象,在有机溶剂法或双水相萃取时,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分离不清;使两相分离不清;(一)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一)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2.Mg2+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Na5P3P10)形成形成 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1
9、.Ca2+草酸、草酸、草酸钠草酸钠形成草酸钙形成草酸钙沉淀沉淀(注意回收草酸)(注意回收草酸)3.Fe2+黄血盐黄血盐(K4Fe(CN)6)普鲁士蓝普鲁士蓝 沉淀沉淀(二)杂蛋白的去除方法(二)杂蛋白的去除方法1.沉淀法沉淀法2.变性法变性法 3.吸附法吸附法l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l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如如Ag+、Cu+、Zn+、Fe+和和Pb+等等形成沉淀。形成
10、沉淀。1.沉淀法沉淀法2.变性法变性法 加热,加热,大幅度调节大幅度调节pH值,值,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性剂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a.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b.极端极端pH值也会导致某些目的产物失活,且要值也会导致某些目的产物失活,且要消耗大量酸碱;消耗大量酸碱;c.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较少的场合。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协同作用生成亚铁
11、氰化锌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蛋白质;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两者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钠,两者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除去。其他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除去。3.吸附法吸附法n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分散状态,使其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便于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粘度大的发速率。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粘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酵液的预处理。第三节第
12、三节 凝聚与絮凝凝聚与絮凝n凝聚凝聚是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破是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一、凝聚一、凝聚概念概念n原理:原理:发酵液发酵液(培养液培养液)中细胞、菌体或蛋白质中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表面都带有同种等胶体粒子的表面都带有同种电荷电荷,使得这些,使得这些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互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互相凝聚。另外,这些胶体粒子和水有高度的亲相凝聚。另外,这些胶体粒子和水有高度的亲和性,其表面很容易吸住水分,形成一层和
13、性,其表面很容易吸住水分,形成一层水膜水膜,从而使胶体粒子呈分散状态。在发酵液从而使胶体粒子呈分散状态。在发酵液(培养培养液液)中加入电解质,就能中加入电解质,就能中和中和胶体粒子的胶体粒子的电性电性,夺取胶体粒子表面的水分子,夺取胶体粒子表面的水分子,破坏破坏其表面的其表面的水水膜膜,从而使胶体粒子能直接碰撞而聚集起来。,从而使胶体粒子能直接碰撞而聚集起来。一、凝聚一、凝聚n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凝胶凝聚能力的次序为: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凝胶凝聚能力的次序为:Al3+Fe 3+H+Ca2+Mg2+K+Na+Li+无机无机盐类盐类:金属氧金属氧化物类:化物类:Al2(SO4)3.18H2O(明矾明矾
14、)、AlCl3.6H2O、FeCl3、ZnSO4、MgCO3等等Al(OH)3、Fe3O4、Ca(OH)2或石灰等或石灰等(2)常用的凝聚剂常用的凝聚剂n絮凝絮凝指使用絮凝剂指使用絮凝剂(通常是天然或通常是天然或合成的大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合成的大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在悬浮,在悬浮离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离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大的絮凝团的过程。二、絮凝二、絮凝概念概念n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长链状结构
15、,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COOH)或阳离子(如或阳离子(如-NH2)基团以及不带电荷)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的非离子型基团。n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作用,强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当一个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上,产生的胶粒表面上,产生桥架连接桥架连接时,就形成时,就形成了较大的絮团,这就是絮凝作用。了较大的絮团,这就是絮凝作用。二、絮凝二、絮凝絮凝作用示意图絮凝作用示意图必须具有长链的线
16、性结构必须具有长链的线性结构,以便同时与多,以便同时与多个胶粒吸附形成较大的絮团,但相对分子个胶粒吸附形成较大的絮团,但相对分子质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以使其具有良好质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的溶解性。分子必须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分子必须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使之,使之能和胶粒表面相结合;能和胶粒表面相结合;2.对絮凝剂化学结构的一般要求对絮凝剂化学结构的一般要求1)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2)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聚合铁盐等;3)
17、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糖类,如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糖、脱乙酰壳多糖等。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3.常用的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类和聚乙烯亚胺衍生物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类和聚乙烯亚胺衍生物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为三类: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含有羧基)阴离子型(含有羧基)阳离子型(含有胺基)阳离子型(含有胺基)3.常用的絮凝
18、剂常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优点l用量少,一般以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计量;l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l絮凝速度快;絮凝速度快;l种类多,适用范围广。种类多,适用范围广。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缺点u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丙烯酰胺,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谨慎。4.絮凝的影响因素絮凝的影响因素l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初期高速,接着应初期高速,接着应延长搅拌时间,降低搅拌速度。延长搅拌时间,降低搅拌速度。l絮凝体的浓度:絮凝体的浓
19、度:最佳添加量往往需通最佳添加量往往需通过实验确定过实验确定l溶液的溶液的pH:通过实验确定通过实验确定l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要适当要适当淀粉酶发酵液中淀粉酶发酵液中n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要采用凝聚和絮凝双重机理才能提高过要采用凝聚和絮凝双重机理才能提高过滤效果,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滤效果,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程,称为混凝。三、混凝三、混凝n对于带负电荷的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采用对于带负电荷的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采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胶粒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胶粒双电层电位
20、和产生吸附桥架的双重机理;双电层电位和产生吸附桥架的双重机理;第四节第四节 细胞破碎细胞破碎一、细胞壁结构和特点一、细胞壁结构和特点二、细胞破碎率效果的检验二、细胞破碎率效果的检验三、细胞破碎的方法三、细胞破碎的方法四、选择破碎方法的依据四、选择破碎方法的依据五、破碎技术的发展方向五、破碎技术的发展方向细胞破碎就是细胞破碎就是采用物理、化学、酶或机采用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程度地释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程度地释放到液相中。放到液相中。概念概念微生物微生物革兰氏阳革兰氏阳性细菌性细菌革兰氏阴革兰氏阴性细
21、菌性细菌酵母菌酵母菌霉菌霉菌壁厚壁厚/nm/nm20-8020-8010-1310-13100-300100-300100-250100-250层次层次单层单层多层多层多层多层多层多层主要组主要组成成肽聚糖肽聚糖(40-90%)(40-90%)多糖多糖胞壁酸胞壁酸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1-4%)(1-4%)肽聚糖肽聚糖(5-10%)(5-10%)脂蛋白脂蛋白脂多糖脂多糖(11-22%)(11-22%)磷脂磷脂蛋白质蛋白质葡聚糖葡聚糖(30-40%30-40%)甘露聚糖甘露聚糖(30%30%)蛋白质蛋白质(6-8%(6-8%)脂类脂类(8.5-13.5%)(8.5-13.5%)多聚糖多聚糖(
22、80-90%80-90%)脂类脂类蛋白质蛋白质一、一、细胞壁的结构和特点细胞壁的结构和特点u由于霉菌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由于霉菌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纤维状结构,其强度比细菌和酵母菌的的纤维状结构,其强度比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有所提高。细胞壁有所提高。1.微生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微生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u细菌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细菌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越致密,破碎的难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越致密,破碎的难度越大;度越大;u酵母细胞壁破碎的阻力也主要决定于酵母细胞壁破碎的阻力也主要决定于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度;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
23、度;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u成熟的植物细胞壁分为初生壁和次生壁,次成熟的植物细胞壁分为初生壁和次生壁,次生壁是在初生壁上增厚的部分,次生壁形成时,生壁是在初生壁上增厚的部分,次生壁形成时,细胞不再增大。细胞不再增大。u初生壁与次生壁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纤维素。初生壁与次生壁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纤维素。纤维素分子又可进一步组装成微纤丝,微纤丝纤维素分子又可进一步组装成微纤丝,微纤丝再交织成网状,就构成细胞壁的基本骨架。再交织成网状,就构成细胞壁的基本骨架。u在使用酶法和化学法溶解细胞时,细胞在使用酶法和化学法溶解细胞时,细胞壁的组成最重要,其次是细胞壁的结构。壁的组
24、成最重要,其次是细胞壁的结构。3.细胞壁的结构与细胞的破碎细胞壁的结构与细胞的破碎u在机械破碎中,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细在机械破碎中,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细胞壁的厚度和聚合物的交联程度是影响破碎胞壁的厚度和聚合物的交联程度是影响破碎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细胞个体小、呈球形、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细胞个体小、呈球形、壁厚、聚合交联程度高则难破碎。壁厚、聚合交联程度高则难破碎。二、细胞破碎效果的检查二、细胞破碎效果的检查 破碎率定义破碎率定义:被破碎的细胞的数量占原被破碎的细胞的数量占原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数,即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数,即其中其中N0:原细胞数,:原细胞数,N:破碎后残存:破碎后残存的正常细胞
25、。的正常细胞。N0和和N的可通过的可通过直接测直接测定法、目的产物测定法和测定导电率定法、目的产物测定法和测定导电率得到。得到。1.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显微镜计数相对快速简单,采用染色的方法把显微镜计数相对快速简单,采用染色的方法把破碎的细胞与未破碎的细胞区别开来。破碎的细胞与未破碎的细胞区别开来。方法:样本适当稀释后,通过方法:样本适当稀释后,通过平板计数技术平板计数技术或或在血球计数板上用在血球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来实现染色细胞来实现染色细胞的技术。的技术。平板计数法计数时间长;只有活细胞才被计数,平板计数法计数时间长;只有活细胞才被计数,误差大;细胞聚集时,不利计数。误差大;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