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广东旅游资源概论》课件第七章.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8719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22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旅游资源概论》课件第七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东旅游资源概论 广东 旅游资源 概论 课件 第七
    资源描述:

    1、 第七章第七章 广东民俗广东民俗 与民间艺术旅游资源与民间艺术旅游资源第一节第一节 广东三大民系广东三大民系n从秦汉时期的“汉越杂处”开始,经过数次人口迁移高潮,广东逐渐形成了以地域和方言为主要特征的三大民系,即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三大民系各有自己的民俗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一、广府民系一、广府民系n广府民系是广东三大民系中广府民系是广东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最早形成的的一大民系,一大民系,最能代表广东的文化特征最能代表广东的文化特征。n(一)广府民系的形成(一)广府民系的形成n广府民系是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原移民是广府民系的主流。广东东南部珠

    2、三角一带、粤中、粤西、粤西南都是广府民系的分布区,珠江三角洲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地区,中心在广州,广府文化的特征和内涵在广州有典型的体现。n 秦军南下岭南时,主要驻扎于以番禺为中心的粤中一带。秦统一岭南后,番禺成为南海郡首府,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批中原人士开始南迁并定居在番禺周边地区。n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番禺成为王都,中原汉文化与南越文化进一步融合。n三国以后,番禺再次成为地方行政中心。n两宋时期,汉越基本融合,元、明两代,汉族已逐渐同化了零散的瑶人、越人。n(二)广州方言(二)广州方言n广府民系通行广州方言。广州方言也叫粤语,俗称“白话”。n粤语是长期的文化融合的结果。秦统

    3、一岭南以前,广东一带即流行属于壮侗语系的古越族语言。秦朝统一岭南后,大量中原人南迁,其语言与当地越人的语言相互影响和同化,到西汉初期,基本形成了以壮、侗语为主体,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古粤语方言。n唐宋之际,粤语已成独特语系。明代,粤语已与现代粤语基本相同。清代以后,随着与外国人交流的增加,粤语吸引了一些外来语成份。同时,粤语的影响也扩大至海外。n粤语在词汇、语法上有下列特点:n(1)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汇。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汇。粤语在外来词的数量上可谓是全国七大方言之最。这些外来词多数来源于英语,既有音译,也有意译。如的士(taxi出租汽车)、菲林(film胶卷)、贴士(tips小费)、泡打粉

    4、(powder发酵粉)、咪(话筒)、飞(票)、车厘子(樱桃)、按揭(银行抵押贷款)、夹万(保险箱)等等。n(2)保存大量古汉语词汇,且习惯于用单音保存大量古汉语词汇,且习惯于用单音词。词。如颈(脖子)、骨(骨头)、睇(看)、执(抓、握、拾)、于是乎(于是)、姑勿论(暂且不)、卒之(终于)等等。n(3)存在大量的方言字。存在大量的方言字。如阻滞(不好办)、唔该(谢谢)、恰(欺负)、家阵(现在)、交关(厉害)、牙烟(危险)等等。n(4)词序排列上存在很多与普通话颠倒的情况词序排列上存在很多与普通话颠倒的情况。如齐整(整齐)、挤拥(拥挤)、合符(符合)。n(5)修饰词经常置于中心词后面修饰词经常置于

    5、中心词后面。如鸡公(公鸡)、人客(客人)、菜干(干菜)等等。n(6)语音变化大语音变化大。粤语有9个声调,20个声母,59个韵母。n(7)讲究忌讳讲究忌讳,有意避开不雅、不详的词汇。如丝瓜(胜瓜)、舌头(利)、苦瓜(凉瓜)、空屋(吉屋)、猪肝(猪润)等等。n目前,广东有近4000万人使用粤语,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使用粤语。粤语当中,广州话最具权威,因此广州话有着粤方言中的“普通话”的地位。n【补充阅读】n据相关统计,广东纯粹讲粤语或以粤语为主的区域有40多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其中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都、

    6、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等。n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达,粤语的地位日见增长,许多原来讲其他方言的地区也开始盛行粤语。n【补充阅读】n一地的方言也往往会透着气候文化因素,粤语也不例外。粤语中有一个常用词“冲凉”,很多人都知道是“洗澡”的意思。但北方人说的洗澡为什么在广东人这里成了“冲凉”呢,这与广东的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关。广东人的洗澡不仅是洗去身上的污垢,还是降温去暑的一种方式,因此,广东人常常一日内数次“冲凉”,这的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洗澡。这也能说明为什么

    7、广东人居民住宅中一定要有冲凉房了。n粤语中“冰”、“雪”、“冻”的用法也很特别。如把“冰箱”说成“雪柜”,把“冰场”说成“雪场”,把“冰雹”说成“雪珠”,把“冰镇”说成“雪藏”,把“凉水”说成“冻水”,把“天气冷”说成“天气冻”等等。这些与众不同的用法,都与广东温暖的气候有关,在这种气候之下,冰、雪、冻这些天气现象在广东难得见到,因此,广东人要准确区别也就不那么容易,因此,混用也就不奇怪了。n(三)广府民系的文化特征(三)广府民系的文化特征n依托珠三角地区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广府人拼搏进取,亦农亦商,创造了“生猛鲜活”的广府文化。广府文化是广东文化集中而典型的代表。广东音乐、粤曲、粤剧、广

    8、州及佛山的民间工艺、建筑园林艺术、粤菜等都是广府文化的突出体现。n广府民系的主要特征有:n(1)生活上务实。广府人讲求实际,不好高骛远,不太说空话大话。要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就是精明能干,务实高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就是广府人务实精神的突出体现。n(2)开放与兼容。广府文化是在开放中不断建构起来的,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文化。加上广府文化不像中原文化那样有厚重辉煌的历史,使得广府文化没有强烈的正统优越感,反而增强了文化的兼容性,对外来文化容易接受。n(3)强烈的变革意识。广府人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广府人的变革意识较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n(4)平民性和市民意识

    9、。广东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元性经济和发达的商业贸易,使得广府人更多地具有平民意识和市民意识,轻快的广东音乐、春节的花市、奇特多样的美食等都是这种意识的体现。二、客家民系二、客家民系n(一)客家民系的形成(一)客家民系的形成n客家人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地区的汉民数次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客家人南迁后不忘故土,把历史的烙印和心中的情感倾注在自己的名字上客家。n在我国历史上,客家民系的大规模迁徙大概出现过五次。n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徙是在两晋时期,尤其是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时期,晋王室迁都建康(南京),许多中原地区的衣冠望族和

    10、朝廷命官随之迁至安徽和江西北部定居。n第二次大迁徙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直到唐末农民起义。由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至赣、闽、粤交界的山区。这一带地方崇山峻岭环抱,南迁的汉人基本上生活在以家族为核心的生活圈子中,基本不与当地居民交往接触。因此,仍然保持原有的语言和生活习惯。n第三次大迁移发生在南宋末期,移民们由北向南进入南岭东北部地区。这次移民,只能选择无人居住的荒僻山地进行开发,所以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这次迁徙也最终形成了客家人。n第四次大迁移发生在明末清初。当时因人口繁衍,居处又山多地少,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遂向川、湘、桂等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

    11、带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这次人口迁徙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人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n第五次大迁移发生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至沿海,有的移居海外。n目前,客家人总数约1亿,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中有三分之一是客家人,主要散居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国内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贵州、台湾、海南等地,其中,广东、江西、福建三省的客家人约占全国客家人总数的60。n广东全省有客家人的县市50多个,其中纯客家人或基本为客家人的县市15个(如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是全国客家民系居民最密集的省份。广东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粤东北地区,

    12、尤其以梅州市最集中,故而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以梅州为中心的十几个县被称为“客家腹地”。n(二)客家方言(二)客家方言n客家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中的一种。它是由客家先民在南迁过程中将唐宋的中原古汉语带入南方,并和其他方言相融合而形成的地方方言,是汉族方言中最具稳定性的方言,也是岭南三大方言中最接近北方方言的语言,被称为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n客家方言的存在是客家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体现。客家人走到哪,就把自己的方言带到哪。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之说。n客家方言在我国南部多有分布,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等地。但主要流行区域和代表话都在广东,主要流行于广东的东部和北部,

    13、以梅县话为主要代表。n【补充阅读】n广东省主要讲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区域有:梅县、韶关、惠州、兴宁、五华、蕉岭、大埔、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博罗、宝安、惠阳、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曲江、乳源、连南、英德等。n(三)客家民系的文化特征(三)客家民系的文化特征n客家文化是岭南最富中原特色的文化,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差异。n1、寻根念亲,崇先敬祖、寻根念亲,崇先敬祖n客家人多是被迫南迁,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使用祖宗说过的语言,不忘记祖宗的教诲和祖宗的文化传统。n祠堂和族谱是客家宗族文化的集中反

    14、映。每个客家自然村落的姓氏都有祠堂,有的姓氏除了建有总祠外,还建有分祠和支祠。这些祠堂规模宏大,文化内涵深厚,是研究古代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客家人大多保留族谱和家谱,具体记载祖先的家世、官职及南迁过程。n 客家人往往聚族而居。宗族中设有族正、族长、房长、户长,分层管理族务,对族内重大问题做出决定。n2、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吃苦耐劳,克勤克俭n漫长的迁徙之路和重建家园的艰辛,培养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精神。无论男女,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受人鄙视,勤劳的人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客家妇女,是勤劳能干和无私奉献的代表,她们不缠足,常常担负整个家庭的一切繁重的劳动,而自已的要求却极低,有“四

    15、头四尾”(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之说。n3、坚忍不拔、开拓创业、坚忍不拔、开拓创业 n客家人所居土地往往狭小而贫瘠,光靠农业难以为继。客家青壮年男性大都远走他乡谋生,形成了开拓创业的传统。n4、平等互助,团结对外、平等互助,团结对外n与旧时代其他地区人相比,客家人的男女地位相对平等。无论是下田耕耘、上山伐木、撑船摆渡还是民间祭祀、演戏对歌,都可男女同行,夫唱妇随。客家人的女孩子很少有被卖作奴隶或妾的。n由于客家人来自外乡,为免受当地人排挤,客家人在面对外人时表现出天然的合群意识,和睦相处,团结对外。n5、重视教育、崇尚读书、重视教育、崇尚读书n客家人重视教育,崇尚读书,具有很

    16、高的传统文化素质。客家人全社会支持教育,家庭再困难也会举全家之力供孩子读书,家族也会对本族子弟的读书给予支持。部分客家家族设有若干“学田”,学田收入用来补贴无力支付学费的家庭,奖励学业优异者,补贴赴京赶考的盘缠。三、潮汕民系三、潮汕民系n(一)潮汕民系的形成(一)潮汕民系的形成n潮汕民系主要分布于韩江三角洲地区,以潮州、汕头为中心。潮汕民系主要由当地土著居民和闽越族人以及迁移到该地的中原汉人长期融合而成。n潮州地处广东东部沿海,先秦时属闽越,因地方偏僻,与中原汉民族的交往要迟于广府民系,因此长期落后,直到汉代仍属荒芜之地。n东晋在此设立义安郡(郡治潮州),唐代设立潮州郡,开始了潮州文化的崛起进

    17、程。唐宋以后,潮州商业发展速度,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潮州古文化也在宋代开始兴盛,到明清时达到鼎盛。n汕头约只有200年历史。由于地震和韩江泥沙淤积,汕头所在地方在宋末元初时出现了一片陆地,汕头即在这片空地上兴起,到清代成为一个港口城市。改革开放以后,汕头成为我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n(二)潮汕方言(二)潮汕方言n潮汕方言也称为“潮州话”、“潮语”,是闽南方言中的一种。闽南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之一,潮汕方言则是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是我国最古老、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其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致是吴方言经福建传入潮州,闽南方言在此发生分化,加上受中原汉语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潮汕方言。n潮汕方言保留了较

    18、多的古音古词古义,形成了古朴典雅、词汇丰富的特点。目前,广东约有1000万人使用潮州方言,加上港澳同胞、华侨,使用潮州方言的人达到2500万以上。【补充阅读】广东省使用潮汕方言的地域主要有: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三)潮汕民系的文化特征(三)潮汕民系的文化特征n1、强烈的家乡、宗族观念、强烈的家乡、宗族观念n潮汕人的主干来自河南、山西的中原汉人,转道福建而至潮汕,他们往往聚族而居,有强烈的家乡、宗族观念。在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处过程中和克服自然灾害及山寇海盗带来的威胁的过程中,这种尊宗敬祖的观念更是得到增强。n在强烈宗族观念的支配下,潮汕人极为重

    19、视人生礼俗,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一般要经历催生、开腥、满月、四月、周岁、入学、成人(出花园)、结婚、祝寿、丧葬等礼俗。潮汕人还喜欢回家乡居住,注重“叶落归根”。无论潮汕人离家有多远、多久,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都将伴随潮汕人行走天涯。n2、善于经商,抱团乐群、善于经商,抱团乐群n潮汕地区自唐代以来就开始发展海外贸易,到清代成为广东除广州外的最重要的商埠,加上潮汕平原人多地少,自古以来,潮汕人形成了经商的传统。潮汕人善于经商,且抱团意识强烈。世界各地都有潮汕华侨,且多以经商为业。n3、勇于冒险,有开拓进取精神、勇于冒险,有开拓进取精神n潮汕人有去海外谋生的传统,由于官府的限制和打击,又受制于航海技

    20、术和船只,海外谋生之路充满艰险。这反而培养了潮汕人的冒险和开拓精神。许多人为筹钱出洋,不惜变卖家产,倾其所有,历经艰险。在经商上,潮汕人的冒险开拓精神同样明显。n4、吃苦耐劳,精巧灵活、吃苦耐劳,精巧灵活n潮汕地区人多地少,潮汕人往往因地制宜,精打细算,精耕细作,采取轮耕、间种、套种等方法,把一亩地当成几亩地来经营。能吃苦,崇尚“白手起家”,信誉为上,从小做起,通过点滴积累而取得较大成功。在商品生产和经营上,往往以精巧灵活取胜,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自古以来,潮汕地区的手工业和工艺品生产就十分发达,是主要的工艺美术品出口地,尤其以雕刻、瓷器和刺绣出名,充分体现了精巧繁复的特色。n5、竞争意识强、竞

    21、争意识强n潮汕人竞争意识强,不甘于落后。潮汕的许多民俗活动,如迎神赛会、斗锣鼓、赛英歌、赛戏、赛后棚、击鼓竞猜以及游艺中的赛猪、赛鸡、赛鸭等,都体现着这一竞争意识。n第二节第二节 广东部分少数民族民俗广东部分少数民族民俗n第三节第三节 广东节日民俗(略)广东节日民俗(略)第四节第四节 广东特色民间艺术广东特色民间艺术n一、广东音乐与民间歌谣一、广东音乐与民间歌谣n(一)广东音乐(一)广东音乐n广东音乐是产生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它形成于清朝末年,是在吸收中原古乐、昆曲、江南小调和西方音乐的某些元素的基础上,融合本地风俗习惯、语言和艺术而产生的。n广东音乐内涵丰富,节奏明

    22、快,旋律优美,短小精悍,博采众长,深受大众欢迎,被称为“东方民间音乐明珠”、“透明的音乐”。n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东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广东音乐成为“流行音乐”,风靡广东各地的大街小巷,也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聚居地区。当时也涌现了许多音乐名家,如被称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被称为广东音乐“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等。n广东音乐的优秀曲目有步步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平湖秋月、旱天雷、饿马摇铃、禅院钟声等。n(二)潮州音乐(二)潮州音乐n潮州音乐流行于潮汕及粤东北的一些地区,至今约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歌舞的基础上,吸收弋阳腔、昆曲、汉调、

    23、秦腔等形成的一种曲目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民间音乐,被称为“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珍品”。n(三)广东汉乐(三)广东汉乐n广东汉乐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同时也流行于赣南、闽西南及台湾等地,因源于中原汉族地区,故名“广东汉乐”,同时又称儒家音乐、外江弦、汉调音乐和客家音乐。n广东汉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格调朴实大方,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曲目及演奏形式。主要曲目有大乐、寒鸦戏水等。n(四)(四)客家山歌n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主要流行于梅州及紫金、博罗等客家人居住区。n题材广泛,旋律高亢悠长,善用比兴手法,反映了客家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劳动场景。n梅州有“山歌之乡”的美誉。二、广东的戏

    24、剧广东的戏剧n广东地方戏剧主要有粤剧、潮剧和广东汉剧。n(一)粤剧(一)粤剧n粤剧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戏剧剧种,是“岭南四大剧种”(粤剧、潮剧、广东汉剧、琼剧)当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n粤剧发源于广东民间,至今约有300多年。清雍正年间,广东“本地班”以西皮(陕西)、二黄(安徽)为基本唱腔,保留部分弋阳腔(江西)、昆曲(江苏),吸收本地广腔、南音、粤讴等曲调,逐渐形成了粤剧。n(二)潮剧(二)潮剧n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使用潮州方言演唱,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闽南、台湾、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潮汕人聚居区。n潮剧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南戏,大概于明代中期形成潮剧。帮腔伴唱的形式是潮剧的突出特

    25、点,一曲中往往会一唱众和,或二三人合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是潮剧的主要表演特色,有“无丑不成戏”之说。主要剧目有荔镜记、苏六娘等。n(三)广东汉剧(三)广东汉剧n广东汉剧形成于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是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的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北客家方言区、潮汕地区和闽赣等地,又被称为“外江戏”、“兴梅汉戏”,其中梅州大埔县被称为“汉剧之乡”。n广东汉剧有生、旦、丑、公、婆、净六行,表演艺术分为唱、念、做、打、舞等,以唱功和文戏见长。代表剧目有辕门斩子、百里奚会妻等。n三、广东曲艺三、广东曲艺n曲艺是说唱音乐艺术的总称。广东曲艺历史悠久,主要有粤曲、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等类型。四、广东民

    26、间舞蹈四、广东民间舞蹈n(一一)舞龙舞龙n据说起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求雨活动。n广东舞龙种类繁多n湛江东海岛的人龙、中山和珠海一带的醉龙、粤东一带的板凳龙、丰顺的火龙、罗定的香火龙、四会的蕉叶龙、新会的纱龙、广州的榕叶龙、江门紫来的金龙、大埔的乌龙、五华的钱龙、清远的龙狮、佛山的草龙、阳江的鲤鱼化龙舞、乐东的龙头舞、陆丰的龙香舞等。n(二)醒狮(二)醒狮n中国民间向来存在舞狮的传统。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狮的记载是在唐朝,当时唐高祖登基后为接待各方宾客,曾安排了“五方狮舞”的表演。n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经长时间的演化,逐渐分为北狮、南狮两大类型。北狮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南狮则起源于广东佛山。

    27、目前多数舞狮的表演和比赛都是舞南狮。n北方的舞狮一般在舞台、广场等固定的地点进行,广东的醒狮舞则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有“采青”、“吃青”、“醉青”等程式。醒狮舞常与武术、杂技和娱乐结合,既是人们竞技娱乐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n广东醒狮以佛山醒狮最为有名。五、广东的群众性游艺活动五、广东的群众性游艺活动n(一)广东(一)广东“飘色飘色”n飘色是一种集戏剧、杂技、音乐、舞蹈、魔术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广东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目前依然流行于广东各地。n“飘”是指脱离地面,展现凌空之美。“色”的原意是“饰”,即伪装。所谓“飘色”是指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

    28、“色板”,色板上站立着扮成各种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年龄在7至9岁小孩,他们以一定姿式站立在用钢枝制成的支架(称为“色梗”)上,由于巧妙的伪装,人们通常难以看到色梗支撑,感觉支架上的演员凌空而立,从而有“飘”的效果。n(二)佛山(二)佛山“秋色秋色”n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的庆祝丰收游行,也叫“秋色赛会”、“秋色提灯会”,或统称为“出秋色”。n(三)潮汕新春(三)潮汕新春“赛大标赛大标”n逢正月初一,潮汕几乎每个地区都会举行春节民俗表演游行,以祈求来年过得风风火火,而“赛大标”则是当中场面最为壮观的表演之一。六、岭南画派六、岭南画派n岭南画派是清末民初在广东兴

    29、起的一种美术流派,由三位番禺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创立,他们也被称为“岭南三杰”。n岭南画派主张“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坚持“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以建立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现代国画为宗旨,对传统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为建立新国画开辟道路。n 岭南画派在技法上“兼工带笔,彩墨并重”,形成了三个特色:n(1)看重写生,师法然,题材多涉木棉、苍松、奔马、雄鹰等;n(2)手法上融会古今中外;n(3)赋色和谐明快。第五节第五节 广东特色工艺品广东特色工艺品n一、粤绣一、粤绣n(一)粤绣为四大名绣之一(一)粤绣为四大名绣之一n(二)粤绣的发展(二)粤绣的发展n(三)粤绣的特色(三)粤绣的特色n(四)粤绣名品(四)粤绣名品 n二、广东陶瓷n三、广雕n四、灰塑n五、端砚n六、佛山剪纸n七、新会葵艺n八、阳江漆器n九、岭南盆景n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是我国盆景五大流派(苏、扬、川、徽、岭南)之一。n岭南盆景尤其是广州盆景最突出。广州流花湖畔的西苑被誉为“岭南盆景之家”,而广州芳村是广东最早、最著名的岭南盆景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旅游资源概论》课件第七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8719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