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技术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透皮技术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透皮贴敷疗法-绿色健康疗法1 2 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市场的需求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异常激烈,特别是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务人员难度更大,大家都非常清楚医疗市场的现状: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治不好的才会试着找我们看,而且病人和病人家属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特色特效的治疗技术和绝招的话就会眼睁睁看着病人跑掉,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知难而进,付出成本,借助别人的思维来改造自己,以“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创”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和壮大自己,这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透 皮 贴 敷 疗 法3 透皮技术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在基层,儿科用药还是一个弱势,不论是口
2、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时,部分患儿如果第一针或第二针打不上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家长也会心疼的跟着小苦,有时还会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的场景。透皮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带来的弊端。透 皮 贴 敷 疗 法4 患者易于接受,特别适用于老人和儿童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 24小时不间断持续给药,血药浓度恒定 给药不受肝和肠胃“首过效应”的影响 超越一般的给药方式,避免胃肠反应 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疗效更确切透 皮 贴 敷 疗 法 避免药物对肝、肾的损伤及胃肠道刺激5载体 中药控释腧穴、皮肤 透皮促渗技术透 皮 疗 法中药制剂 药物不经过肝脏和胃肠吸收,安全无
3、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免除患病时打针输液的痛苦,是治疗疾病的首选。6 一、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及生活中,逐渐发现用植物外敷可止痛、止血、消肿,甚至可加快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的起源。二、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出土,其中即有大量的外治法记载。三、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总结和记载了当时盛行的诸种外治法。7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灵枢经脉篇经脉篇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五、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华佗的神医秘传记述了多种外治法。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孙真人海上方都有关于外治法的大量记载。六、唐、宋、元、明、清中医外治法
4、代有继承、发展和创新,清代医学家吴师机的理论拼文可谓中医外治法发展的标志之一。8 七、吴师机的理论拼文,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的配以点、敷、熨、洗、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范围推广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药治百病”的理论。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造膏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9药物要穿透皮肤,并且有一定的透皮速率才能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透皮促渗控释技术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型领域10No.2(六)适宜人群No.3 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No.1 不能口服、注射药物者 局部疾病如:前列腺、盆腔疾病、骨关节
5、疾病等No.2No.31112一、制备中药粉剂 根据诊断结果中药配好处方,用中药粉碎机将中药粉碎为极细粉末备用1314一、感冒药物:1.风寒感冒:麻黄、桂枝、杏仁各10,甘草6 2.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黄芩各10,甘草6 3.暑湿感冒:藿香、佩兰各15,桂枝6、甘草、黄芩、栀子各10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肺 俞,暑湿感冒加用中脘,每次任选1-2穴。风寒感冒:恶寒发热,痰涕色白清稀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痰涕色黄粘稠暑湿感冒:发热呕吐,腹泻舌苔厚腻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药 末用透皮促渗剂调和如 膏状,置于炎痛苗贴上,敷于腧穴处。15选穴:膻中、大椎、天突、肺俞、定喘,每次任 选1-2穴。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