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5.2《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10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48558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PPTX
  • 页数:110
  • 大小:8.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5.2《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10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语文 15.2 司马 谏议书 ppt 课件 110 统编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代:韩愈(首)、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或王荆公。成就政治上:王安石变法军事上:熙河开边

    2、文学上:诗、词、文皆有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诗词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3、层。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n 王安石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

    4、北宋诗文革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瘦硬通神”的的独特风貌,如史论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5、文学成就文学成就n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位置。后期。后期创作创作“穷而后工穷而后工

    6、”,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王荆公体”。n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

    7、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一词,共开豪放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n 拗相公拗相公明末冯梦龙纂辑的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警世通言,有,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

    8、不转,人皆呼为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拗相公公。”轶事典故轶事典故三不足三不足n“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目效法,“人言不足恤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

    9、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清廉朴素清廉朴素n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

    10、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不迩声色不迩声色n 王安石任知制诰时

    11、,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王安石问:“你是谁?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有人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

    12、他正前面。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千锤百炼千锤百炼n 王安石作诗王安石作诗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觉得不好,后来改为后来改为“过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入”字,然后又改为字,然

    13、后又改为“满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绿”字,即字,即“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囚首丧面囚首丧面n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囚首丧面而谈诗书首丧面而谈诗书”。庆庆历五年(历五年(1045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

    14、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2 2、题解题解“答答”,解释为,解释为“答复答复”;“司马司马”,司马是复姓,指司马司马是复姓,指司马光;光;“谏议谏议”,官名,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官名,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

    15、);“书书”,书信。,书信。3 3、写作、写作背景背景 熙熙宁二年(宁二年(1069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有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有“布衣宰相布衣宰相”之美誉之美誉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上书批评王安石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上书批评王安石“掊克财利掊克财利”,舍,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尧舜知人安民之道”,世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世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天下必受其祸天下必受其祸”。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与(王)介甫书批评王安石变法(王)介甫书批评王安石变法“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批评,批评王安石排斥异己,党同伐

    16、异。他还列举实施新法王安石排斥异己,党同伐异。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侵官”、“生事生事”、“征利征利”、“拒谏拒谏”、“致怨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舍是取非,兴害除利不达政体,专用私见,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其实伤国。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

    17、学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

    18、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司马光,字君实君实,号迂叟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涑(ss)水先生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温国

    19、公,谥号文正文正。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知人 论世 名人佚事: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

    20、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补充文常】【补充文常】司马司马光(光(1019-1086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涑水乡人 ,世称世称涑水先生涑水先生。北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历仕仁宗、英

    21、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拜相后尽废王安石新法。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配享宋哲。拜相后尽废王安石新法。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配享宋哲宗庙廷,画像入昭勋阁国家功勋图;从祀于孔庙,称宗庙廷,画像入昭勋阁国家功勋图;从祀于孔庙,称 先儒司马子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从祀历代帝王庙。宋哲宗赐碑名为宋哲宗赐碑名为 忠清粹德忠清粹德。死后,哲宗将他葬於高陵。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的人。死后,哲宗将他葬於高陵。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

    22、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的声音。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祭祀他。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答答司马谏议司马谏议书

    23、书 答复、回复答复、回复 指司马光,因为当时指司马光,因为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夫,故称司马谏议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书信、文件讲,说明写给谁。如讲,说明写给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的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与妻书,苏辙上枢密,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此外还作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此外还作书写、书写、记载记载讲,如讲,如“明初四杰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解题解题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

    24、搜集建议和评论。谏院中设谏官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二、预习检测二、预习检测1 1、字音、字音游处游处 (ch ch )强聒(强聒(gugu)重(重(chngchng)念)念 难(难(nnnn)壬()壬(rnrn)人)人 胥(胥(xx)怨)怨 怨谤(怨谤(bngbng)2 2、成语积累、成语积累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三、

    25、初读课文,概括段意三、初读课文,概括段意第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以,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态度。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第第1 1段:写信缘由段:写信缘由为什么写这封信?为什么写这封信?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

    26、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 蒙蒙 君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某:古人在书信上用某:古人在书信上用“某某”来代替自己来代替自己的名。的名。见恕:谅解我。见恕:谅解我。“见见”用在动词前面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表示对我怎么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见背”“”“见见谅谅”。鄙人王安石敬曰:昨天承蒙您来鄙人王安石敬

    27、曰: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不一致,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不一致,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在您耳边唠叨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在您耳边唠叨不休,最终也必定不被谅解,所以只不休,最终也必定不被谅解,所以只是很简略地回复书信,不再逐是很简略地回复书信,不再逐替自替自己辩护。又想到承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己辩护。又想到承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鲁莽草率,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鲁莽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

    28、后或许能谅解我吧。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品读第一段品读第一段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和目的。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和目的。(因为二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因为二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第第2 2段:驳斥谬论段:驳斥谬论盖儒者所争,尤在于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也。/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

    29、所争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辩的,尤其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经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信用来如今您来信用来指教我指教我的,认为我的,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怨恨和诽谤。某则以谓受命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于人主,议法度而,议法度而修之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为wi侵官;

    30、举先王之政,以兴利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除弊,不为wi生事;为生事;为wi天下天下理财,不为理财,不为wi征利;辟邪说,难征利;辟邪说,难壬壬nn rnrn人,不为人,不为wi拒谏。至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商议和修订法命令,在朝堂上公开商议和修订法令制度,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令制度,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算是侵犯官权;施行先执行,这不算是侵犯官权;施行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31、;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批驳错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批驳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先知道会这样的。那本来预先知道会这样的。品读第二段品读第二段 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段层次提纲第二段层次提纲1 1、提供推理前提(原则)(论证的立足点)2 2、摆出对方观点3 3、逐一驳前四种说法4 4、指出无须驳“致怨谤”本段分析:如何驳论?开头先确立反驳的原则:“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之争;然

    32、后抓住对方的论点(以致天下怨谤也),树起反驳的标靶;再逐一反驳司马光加给自己的罪名,要言不烦,理直气壮,反驳有力。第第3 3段:分析原因段:分析原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之,则众何为wi而不而不汹汹然?汹汹然?/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变法?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念国家大事、附了。士大夫

    33、们多数把不顾念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皇上想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好事,皇上想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皇上来对抗他们,(这样的)力量来帮助皇上来对抗他们,(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吵大闹呢?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盘庚之迁,胥盘庚之迁,胥xx怨者民也,非特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wi怨

    34、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至!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反对而已;怨啊,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反对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抱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盘庚不因为有人抱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适宜就采取行动,认为的计

    35、划;考虑到适宜就采取行动,认为正确而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缘故啊。正确而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而施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而施恩惠给这些老百姓,那么我承认(自己恩惠给这些老百姓,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思考:引用思考:引用“盘庚迁都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作用:坚持变法的决心决

    36、不动摇。作用: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品读第三段品读第三段 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3.3.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第三段层次提纲第三段层次提纲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第4段:书信常规结尾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没有缘由。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翻译:翻译:没有缘由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没有缘由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思考:思考:作为作为“11“11世纪的改革家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

    37、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非凡的政治胆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改革前就已经将这种情况洞明于心,却敢于挑战,体现非凡的胆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直斥当时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不回避,不妥协,不遮掩,体现一种直言不讳的勇气。()明知寡不敌众,却“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在论辩中面对司马光这样的政敌,使用“何为而不汹汹然?”之类的强烈反诘语气。课堂课堂总结总结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第一,直接反驳一,直接反驳,如,如

    38、“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二,举出根据进行反驳第二,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如“某则以谓某则以谓”这里就举出这里就举出了有力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了有力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理合法的;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如“盘庚之迁盘庚之迁”这里以历史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谤的事实为例,表示自己不以流言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谤的事实为例,表示自己不以流言飞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有表达了

    39、自飞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有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文化常识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出自礼记儒行。诸葛亮出师表等均有相关记载。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

    40、主(不计太丁)。从河南商丘(亳)迁到河南安阳(殷)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名实不符名实不符儒家的观点要名实相符,儒家的观点要名实相符,论题的观点就被驳倒了。论题的观点就被驳倒了。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天下怨谤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以致天下怨谤 以授之于有司 以兴利除弊 以膏泽斯民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以以 【介词,介词,因为因为】【表结果关系,因而,因此表结果关系,因而,因此】【表顺承关系表顺承关系】【来,用来来,用来】【来来】【介词,把介词,把】【连词,来连词,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归纳文言知识归纳 不为侵官 未能助上大有为 为天下理财 同俗自

    41、媚于众为善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守前所为而已为为 【算作,是算作,是】【名词,作为名词,作为】【介词,替,给介词,替,给】【动词,当作动词,当作】【介词,因为介词,因为】【动词,做动词,做】为为 wi wi 作介词。替,给;表目的;表原因;对,向作介词。替,给;表目的;表原因;对,向 wi wi 作动词。做;当作;变成;是;治理,处理作动词。做;当作;变成;是;治理,处理 作介词。被,表示被动。作介词。被,表示被动。作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作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如:何以伐为?如:何以伐为?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某则以谓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事事 【名词,事情名词,事情】【动词,做,从事动词,做,从

    42、事】【那么那么】【却却】【那那】则则 而议事每不合而议事每不合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故故 【缘故,原因缘故,原因】【所以所以】【名词,名词,制度,法度制度,法度】【名词,计划,主张名词,计划,主张】【动词,考虑,揣度动词,考虑,揣度】度度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今具道所以故今具道所以一词多义 通假字: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通“辩”,辩解】2于反复不宜卤莽 【通“鲁”,鲁莽】3故今具道所以 【通“俱”,详尽或全面】古今异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古义:私下,谦词;今义:偷窃】

    43、2虽欲强聒【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表转折,虽然】3不复一一自辨【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4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小,谦辞,情意诚挚;今义:今常用作数量极少】古今异义 5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古义:只是;今义:特别,特殊】6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7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古义:又想到;今义:想念,思念】词类活用 1以膏泽斯民【名作动,施加恩惠】2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形容词作动词,谄媚,讨好】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作动,做,从事,办理】4以兴利除弊【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有害的事情】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文体: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

    44、,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学习活动一:阅读文本,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优化设计,完成上面的“基础知识巩固”【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集中提问:本文较短,学生疑难处应不多,可花少许时间提问和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

    45、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责难王安石。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创作背景】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但是

    46、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是简略地给您写了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课文翻译】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我却认为接受皇上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延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

    47、,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荒谬有害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天下对我对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啊,并不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如果您责备我在位时间很久,

    48、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老百姓受益,那么我知罪;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事,守着以前的成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无缘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请根据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的相关内容,判断此时两人的关系。【活动一】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才,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月之雅也。虽愧多闻,至于直、凉,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则固不敢为也。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答司马谏议书是古代驳论名篇之一。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反驳和

    49、反击的。【活动二】司马光的观点司马光的观点王安石的反驳王安石的反驳核心观点侵官具体理由生事具体理由征利具体理由拒谏具体理由怨谤具体理由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王安石的反击王安石的反击反击1反击2反击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0、。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变法一往无前的勇气?固执己见的偏执?【活动三】对比阅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和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相对应内容,你认为谁说的更有道理?司马光司马光的论述的论述支持谁?支持谁?王安石王安石的反驳的反驳 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5.2《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10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85589.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