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壮族少数民族壮族民俗风俗介绍专题教学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大溪地
  • 文档编号:448547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PPTX
  • 页数:23
  • 大小:17.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壮族少数民族壮族民俗风俗介绍专题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大溪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壮族 少数民族 民俗 风俗 介绍 专题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讲解人:XXX 20XX年X月X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教育壮族的名称及历史ZHUANG ZU DE MING CHENG JI LI SHI壮族人口的分布与经济发展ZHUANG ZU REN KOU DE FEN BU YU JING JI FA ZHAN壮族的文化与科技常识ZHUANG ZU DE WEN HUA YU KE JI CHANG SHI壮族的艺术形式及习俗ZHUANG ZU DE MING CHENG JI LI SHI目 录壮族的名称及历史壮、布壮,原是壮

    2、族自称。在汉文史书中译写为“撞”、“徸”等,读音“壮”,最早见于宋代文献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第一部分壮族旧称僮(zhu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布壮,原是壮族自称在汉文史书中译写为“撞”、“徸”等,读音“壮”,最早见于宋代文献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965年10月12日,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壮”字有健康的意思,也不会误读。从此以后,僮族一律改写为壮族。布壮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侬布央布曼布饶布傣“布”,在 壮 语 中 是“人”的 意 思,以 上 是.壮 族 人 的 自 称壮族壮族的历 史发 展壮族源

    3、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军岭南,在越城岭一带曾遇到西瓯人的强烈抵抗。到公元前214年,秦国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据考古资料和

    4、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西瓯、骆越人已经使用铜铁器,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大姓豪族为避乱而迁居岭南,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封建化的发展。唐五代时期宋代时期元明时期明清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

    5、定的地域性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壮族的内外抗争历史上,壮族人民为了反抗中央王朝和当地土官、流官的黑暗统治,曾经发动了无数次反封建、反压迫的起义斗争。唐代西原州(左江流域)黄乾曜、潘长安、黄少卿领导的起义宋代广源州首领侬智高领导的“南天国”大起义宋代宜州(宜山、南丹一带)的土兵起义、抚水州(环江县等)的农民暴动明代壮族农民韦银豹领导的古田县(永福县地)农民起义,以及府江起义、八寨起义等。壮族人们还曾经多次和各族人民一起奋起反击交趾(后称安南)封建统治者和倭寇的武装侵略,担负起了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的重任。壮族人口的分布与经济发展壮族在中国

    6、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第二部分壮族人口的分布壮族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共有1420.71万人(2000年),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主要聚居于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有98.1万人(2000年),

    7、散居在云南省其他地区的有12.9万人(2000年)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4.2万人(2000年),另有4000余人(2000年)居住在与连山毗邻的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有1.6万人(2000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有5000余人(2000年)。壮 族人口壮族是跨境民族,除中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与中国相邻的地区。壮族居住的地方,基本上连接成一片,大部分聚居,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杂居。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数为16926381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壮族的人口数为19568546人。根据在越

    8、南居住时间的不同,识别为岱依族和侬族,统称为岱侬族,语言为岱侬语,文化、习俗、语言与中国境内壮族基本相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相邀。同根生的民族有越南岱依族和侬族的相关记载。越南共有54个民族,其中岱侬族人口总共270万(2013年),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随着中越壮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诸如天琴等民族艺术形式逐渐在两国发扬光大。壮族的经济发展情况唐宋时期唐宋时候的壮族先民,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农业以稻田为主,已大量使用牛耕,耕作技术已发展到“深耕溉种,时耘时籽,却牛马之踏履,去螟螣之戕害,勤以朝夕,滋以粪土”的程度。明清时期到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又有所提高。稻田的耕作也

    9、较细致,播种育秧,中耕除草一二次,使上田每亩达到2石。坡地则开为畲地种植旱禾,种后也除草一二次,产量与水田不相上下。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猪、牛、羊、马的饲养很普遍,其发展水平,大致和相邻的汉族地区接近。壮族的文化与科技常识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第三部分壮 族的信仰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师公道公佛教其他宗教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

    10、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汉族道教的正一道和太一道在壮族地区也有所流行,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因其专事念经符咒而少解经文,故民间又称“喃嗼先生”。道公对道教的教义和教规虽有遵从,但也已经过壮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改造而具有方士性质。佛教由于其教义教规,如极乐世界、禁欲素食等,与壮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相牴牾,故对壮族社会的影响并不大。壮族地区虽有零星佛寺,但规模及住持僧尼人数均远在中原一般寺庙之下,其信徒也多是南居的汉族人。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天主教等也相继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地区的一些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

    11、堂,发展教徒,但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城镇居民。壮族的饮食文化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如果掺和其他材料,还可以制成许多更加味美营养的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饭”等。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今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壮 族的服饰壮

    12、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壮族古称之一)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今贵港市一带的妇女出嫁时要凿去一颗牙齿,古称“凿齿”。现在,这些风俗只在偏远的局部地区有零星流传。壮族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个大方言

    13、,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大体相同。南北两大方言大致以郁江和右江为分界线,延伸到云南省文山州的广南、砚山一带。北部方言约占壮族人口的2/3,划分为8个土语区,即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柳江土语、桂北土语、红水河土语、邱北土语、连山土语;南部方言约占壮族人口的1/3,划分为5个土语区,即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和文麻土语。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柳江土语桂北土语红水河土语邱北土语连山土语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文麻土语壮族的纺织技术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用各种彩色,织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壮锦色泽鲜艳、织工精巧、质地松软、

    14、结实耐用。壮族人民喜爱象征吉祥的凤,因此,“十件壮锦九件凤”,壮锦上的凤各个鲜活生动,别具特色。根据历史记载,唐、宋时已有生产。明、清时,壮族妇女曾因善于织锦而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壮锦作为极富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继续生产传统的花纹图案外,还创制了40多种新的花纹图案。壮族的铜鼓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仅广西出土和收藏的就有600多面,民间收藏和登记在册的有1400多面。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达1.63米。重量小者二三十公斤,大者近500公斤。铜鼓的用途历来说法不一,有军乐、民乐、祭乐,以及权力财富的象征等等说法。铜鼓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物,同时也是一种精美

    15、的艺术品。它既有浮雕式的花纹图案,又有立体塑物,是雕刻艺术和立塑的综合体,是综合的艺术品,体现了壮族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壮族的艺术形式及习俗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第四部分壮族的乐器与舞蹈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蜂鼓、铜鼓、大鼓、铜铙、铜锣及笙、箫、笛、马骨胡、天琴等。壮族的舞蹈有“舂堂舞”、“绣球舞”、“捞虾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等等。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龙州

    16、、宁明和防城一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妈勒访天边中,壮族先祖妈勒就是弹着天琴去天边寻找太阳的。舞蹈的特点是主题鲜明,舞步雄捷,诙谐活泼,感情逼真,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充分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倔强和爱憎分明的性格。壮族的戏剧壮剧是壮族舞台艺术形式,是壮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综合性艺术。壮剧大体上可分为师公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等六种。师公剧主要流传于河池、柳州等地的壮族地区,是在“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唐代就有了。传统剧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姑娘、顺知戽海等。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百色市北部的西林、田林、隆林、凌云、乐业一带,最

    17、早在西林旧州一带的壮歌及民间杂耍“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百色市北部的西林、田林、隆林、凌云、乐业一带,最早在西林旧州一带的壮歌及民间杂耍“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三种壮剧都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剧种,流行范围不广,分别流行于富宁、广南八宝、文山一带。壮族的节日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壮族每年有

    18、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讲解人:XXX 20XX年X月X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壮族少数民族壮族民俗风俗介绍专题教学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854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