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心理学学习与创新思维-Read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专题心理学学习与创新思维-Read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专题 心理学 学习 创新 思维 Read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2-12-122022-12-121 1第一专题第一专题 心理学学习与创新思心理学学习与创新思维维主讲人:张庆林教授主讲人:张庆林教授心理学导论:创新思维训练第一章 绪论2022-12-122“创造性的教学”与“创造性教学”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称之为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本辅助教材力图紧密配合主导教材心理学导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022-12-123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 1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思维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思维 在在2006年国家科
2、技大会上,国务院发布了年国家科技大会上,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确定了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的指导方针,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重大战略。2 2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创造性的系统观来看,创造性是一个非常从创造性的系统观来看,创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开放系统。除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复杂的开放系统。除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意识、领域性知识之外,还涉及到物质环境创造意识、领域性知
3、识之外,还涉及到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环境的影响。2022-12-124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然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的然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而不是仅培养是创造性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而不是仅仅以创造性产品为主要目的。仅以创造性产品为主要目的。虽然多数心理学家在定义创造性的时候,都虽然多数心理学家在定义创造性的时候,都是以产品为取向,强调能够产生新颖的、有社是以产品为取向,强调能够产生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会价值的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然而张庆林,
4、然而张庆林,Sternberg(2002)从人的培养)从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创造性定义为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创造性定义为“人类所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2022-12-125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之所以将创造性视为一种心理素质,原因之所以将创造性视为一种心理素质,原因有两点:有两点:第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外部条件的限制,多数人的创造性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所以用产品来衡量创造性就会低估人的创造性的潜在素质。把创造性看成是一种潜在素质,即可以防止低估人
5、的创造性,也有利于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创造性人力资源的开发。第二,把创造性看成是一种素质,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在学科学习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2022-12-126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1 1张力观张力观 张力观可以说是传统的关于知识和创造性关张力观可以说是传统的关于知识和创造性关系看法的典型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和创造系看法的典型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和创造性的关系被看作是一种倒性的关系被看作是一种倒U U型的关系。太多的知型的关系。太多的知识会限制个体的思维,从而阻碍其创造性的发识会限制个体的思维,从而阻碍其创造性的发挥。其中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先前的知识经验挥。其中
6、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先前的知识经验纯害无益,个体只有打破原有知识的束缚,才纯害无益,个体只有打破原有知识的束缚,才会有所创新。会有所创新。2022-12-127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典型证据:典型证据:西蒙顿(Simonton,1990)曾分析了个体的创造成就和其所受的正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他考查了出生于1450至1850年间的300多位著名人士,这些人曾是早期“天才之源”研究中的被试,其中包括伽利略、莫扎特、贝多芬等人。西蒙顿考查了这些人所受的正规教育的水平。结果发现图形呈倒“U”型曲线,并且杰出程度的最高点处在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中等受教育程度段上,高于(包括研究生)或低
7、于此水平则杰出程度较低。2022-12-128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2 2地基观地基观 地基观和张力观截然不同,它认为知识和地基观和张力观截然不同,它认为知识和创造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越丰富,创造创造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越丰富,创造性就越强。知识就如同地基一样,地基越扎实,性就越强。知识就如同地基一样,地基越扎实,建起的高楼大厦就越牢固。建起的高楼大厦就越牢固。2022-12-129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典型证据:典型证据:威斯伯格(Weisberg,1999)和希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1996)对几个需要创造性的领
8、域进行了研究,结果提出了达到专家级水平所应遵循的“十年定律”的观点:从接触某领域到第一件有意义的作品问世,个体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十年”。并由此间接说明要有所创造就要掌握该领域的大量知识和各种技能,为创新打下基础。而且,有迹象表明,个体在有所成就前所进行的专门练习几乎需要达到最大量,而不是象张力观所认为的那样只需达到中等水平就行了。研究者对多种领域的研究都说明了这一点。2022-12-1210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我国学者提出了知识和创造性关系的质量并我国学者提出了知识和创造性关系的质量并重观,认为掌握大量知识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必要重观,认为掌握大量知识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必要
9、条件,但一个人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了创造性,条件,但一个人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了创造性,创造性的高低还受制于知识掌握的质的状况。创造性的高低还受制于知识掌握的质的状况。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只有在一个领域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只有在一个领域中掌握了全部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和最前沿的中掌握了全部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和最前沿的新知识与动态,才有可能在相关领域创新知识;新知识与动态,才有可能在相关领域创新知识;其次,要对已有的知识不迷信,持批判和开其次,要对已有的知识不迷信,持批判和开放的态度。放的态度。两者结合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结合专两者结合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提
10、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心理学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心理学领域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领域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3 3质量并重观质量并重观2022-12-1211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二、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从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来看,学从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来看,学力目标的定位也不再是力目标的定位也不再是“以量取胜以量取胜”,而是,而是“以质取胜以质取胜”。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课。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已经终结,正在实现从程价值取向的时代已经终结,正在实现从“囊囊括式括式”选择课程内容向选择课程内容向“精选式精选式”选择课程内选择课程内容的
11、转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发展容的转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发展“2121世纪社世纪社会所需求的能力会所需求的能力”,即,即“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框架的能力知识框架的能力”。2121世纪的学力目标主要定位于对方法论知世纪的学力目标主要定位于对方法论知识、工具性知识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识、工具性知识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2022-12-1212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科研题目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的能力(提出实验假设的能力);在实践检验中真正解决问题
12、的能力(通过实验或实践来检验假设的能力);理论创新的能力(依据实验结果来校正或发展自己的假设并上升为新理论的能力)。虽然我们还很难界定创新思维能力虽然我们还很难界定创新思维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思维方法或技巧,但是从究竟包括哪些思维方法或技巧,但是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我们可以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是科学研究能力的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是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核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2022-12-1213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当然,这当然,这4 4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3、的,往往是在螺旋式重复中不断上升的。相互作用的,往往是在螺旋式重复中不断上升的。针对发现问题能力、提出假设能力、设计实针对发现问题能力、提出假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发展理论能力等验能力、发展理论能力等4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辅导教材提出了相应的本辅导教材提出了相应的4种创新思维技巧:种创新思维技巧:批批判性思维、模糊性思维、实验逻辑思维、判性思维、模糊性思维、实验逻辑思维、整合性思维整合性思维。2022-12-1214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1 1问题发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发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
14、问题往往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进步。”2022-12-1215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真正的智者不再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真正的智者不再是那些知道更多知识的那些知道更多知识的“博学者博学者”,而是那些能,而是那些能够提
15、出全新而丰富的问题系统的人。在问题的够提出全新而丰富的问题系统的人。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以表达,形成过程中,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以表达,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或在象中或在“经典经典”论述中发现新的问题,而有论述中发现新的问题,而有的人却视而不见?从创新思维能力的角度看,的人却视而不见?从创新思维能力的角度看,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上的问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上的问题。2022-12-1216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已有观点的
16、证据从是指:对已有观点的证据从新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已有观点的局限新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已有观点的局限或错误。或错误。在学习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时候,都要在学习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时候,都要思考两个问题: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个理论的实验证据是充分的吗?第一,这个理论的实验证据是充分的吗?观点和证据之间是否有观点和证据之间是否有“牵强附会牵强附会”的嫌疑?的嫌疑?第二,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某种现象是此理第二,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某种现象是此理论不能解释的?有没有与此理论相悖的证据?论不能解释的?有没有与此理论相悖的证据?有没有某种实验证据能够证明此理论是错误的?有没有某种实验证据能够证明此理论
17、是错误的?2022-12-1217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是“问题教问题教学法学法”“以问题为引导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在本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设计了在本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设计了6 6种激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验证性问题、批判性问题、拓展性验证性问题、批判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归纳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应用问题、归纳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性问题。这这6 6种问题对应于种问题对应于6 6种不同性质的研究:种不同性质的研究:2022-12-1218三、心理学学
18、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验证性研究验证性研究 对于由各理论派别的不同观点引发的不同实验假设和实验范式,在写出理论思考性的“评论文章”的基础上,设计出可以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和鉴别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各理论派别的优点和局限提出自己的意见。批判性研究批判性研究 对于已有的理论观点及其实验假设和实验范式,提出质疑,提出该理论不能够解释的某种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并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虽然自己不能够提出新的理论,但是这种批判是理论创新的第一步。2022-12-1219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拓展性研究拓展性研究 对于已有的著名理论观点及其实验
19、假设和实验范式,提出其没有考虑到的某个(或某些)因素或条件,提出这个(或这些)因素或条件影响实验结果的假设,并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归纳性研究归纳性研究 对于各理论派别的不同观点及其不同实验假设和实验范式,在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上进行归纳,用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包容性来克服“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尝试写出理论思考性的“评论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能够检验自己观点的实验。2022-12-1220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一个新的概念的提出可能引发大量的实验,例如“元认知”、“内隐记忆”引发了大量研究,甚至一个开创性的实验也会引发大量实
20、验,例如,“Stroop效应”的被引用次数在国际上已达到数千次。因此,成功发现一个原创性的新课题,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高目标。而这种原创性新课题的提出,是在一个领域已有知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在平时学习和研究中的自我内省体验或日常生活中的直觉发展出来。2022-12-1221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发现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规律改造世界。将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绝对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过程,而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应用研究也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导论:创新思维训练心理学导论:创新思维训练的各章,的各章,努力将努力
21、将2 23 3个专题领域的个专题领域的“专题探讨专题探讨”和这和这6 6种研究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体现种研究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既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思维传授知识又发展思维”的教学思想。的教学思想。2022-12-1222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2 2假设形成能力与模糊性思维假设形成能力与模糊性思维 提出问题之后,还必须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提出问题之后,还必须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在对已有理论与其证据之间的关设想,例如,在对已有理论与其证据之间的关系进行质疑之后,就要大胆设想在某种情境之系进行质疑之后,就要大胆设想在某种情境之下,就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证
22、据。下,就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证据。也就是说,大胆提出一个也就是说,大胆提出一个“假设假设”:在某:在某种条件下,就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实验证据,种条件下,就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实验证据,该理论的局限或错误就会显现出来。该理论的局限或错误就会显现出来。2022-12-1223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对于刚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来说,最容对于刚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来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他们在努力理解一个新接触易出现的问题是,他们在努力理解一个新接触的理论的时候,往往发现不了这个理论和其证的理论的时候,往往发现不了这个理论和其证据之间的问题,或直觉上觉得有问题但是设
23、想据之间的问题,或直觉上觉得有问题但是设想不出在何种情境之下才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不出在何种情境之下才会出现与该理论相悖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们需要灵感或顿证据。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们需要灵感或顿悟。悟。但是,灵感或顿悟往往是在孜孜不倦的长但是,灵感或顿悟往往是在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中突然出现的,那么,我们这样才能够期思索中突然出现的,那么,我们这样才能够促进灵感或顿悟的突然光临呢?答案只有一个:促进灵感或顿悟的突然光临呢?答案只有一个: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2022-12-1224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习惯然
24、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于“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不习惯于长时间地苦,不习惯于长时间地苦苦思索一个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有尽快了苦思索一个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有尽快了结一个问题的需要。结一个问题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自己对一个值得苦苦思那么,如何培养自己对一个值得苦苦思索的创新性问题进行索的创新性问题进行“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呢?答案之一是发展自己的呢?答案之一是发展自己的“模糊思维模糊思维”能能力、降低自己的力、降低自己的“了解需要了解需要”。2022-12-1225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的思
25、维。这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的思维。这里所说的模糊,就是不能够精确归类或定义的里所说的模糊,就是不能够精确归类或定义的一种问题情境。一种问题情境。模糊思维不像抽象思维那样,通过概念、模糊思维不像抽象思维那样,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对事物做出结论,因此不能很快判断、推理来对事物做出结论,因此不能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模糊思维能够在很长的一段得到问题的答案。模糊思维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容忍问题的模棱两可状态,不急于下结时间里容忍问题的模棱两可状态,不急于下结论,不急于结束问题的思考。论,不急于结束问题的思考。2022-12-1226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三、心理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1)适应性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