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法理学(第五版)》课件 - 副本 (14-16).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76796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44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法理学(第五版)》课件 - 副本 (14-16).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法理学第五版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 副本 14-16 法理学 第五 课件 14 16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立法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制定问题,是理解我国法制建设实践的重要方式。本章结合当代中国的立法实践,探讨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程 序、立法原则等立法的基本问题。本章概要本章概要第一节 法的制定概述一、法的制定(立法)的概念一、法的制定(立法)的概念法的制定,是法的创制的主要形式。法的制定,是指专门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修改及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法的

    2、制定通过国家权力的运用而创设新规范,是对社会关系主体行为的可能性范围和方式的正式认可。在我国,法的制定是构建法律体系的重要方式。第一节 法的制定概述二、法的制定的特点二、法的制定的特点法的制定作为国家的一种专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法的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2、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3、法的制定是创制、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第一节 法的制定概述三、立法制度三、立法制度立法制度,是一个国家中围绕着立法活动的重要制度,是该国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制度,主要包括立法的宗旨、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的划分、不同形式的立法及立法程序、不同立法的位阶和立法技术等内容。由于

    3、立法制度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国通常都在宪法和重要的法律中对立法制度加以规定。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一、立法体制的概念一、立法体制的概念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立法制度的核心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立法体制是由立法权分配、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构间之关系等所形成的体系化的制度结构。立法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二、新中国立法体制的发展二、新中国立法体制的发展新中国的立法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三、现行立法体制的基本架构三、现行立法体制的基本架构当前,我国的立法体制通常被概括为一种“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所谓“一元”是

    4、指,由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权力机关在 立法体制中居于中枢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所谓“两级”是指,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四、我国的立法机构及立法权限四、我国的立法机构及立法权限(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国家立法权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及划分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立法(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立法权(三)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法规立法权(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权(五)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六)国务院部门及地方政府等的规章立法权(七)其他机关的立法权第三节 当代中

    5、国的立法原则一、立法原则的内涵一、立法原则的内涵立法原则,即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在构建和发展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指引和准则,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活动中具体化运用所形成的基本准则。形成和遵循正确的立法工作原则,对于制定出良法、提高立法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二、党领导立法原则二、党领导立法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是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在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立法

    6、,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三、科学立法原则三、科学立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立法应立足基本国情2、立法应适应改革的实际需要3、立法应运用科学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立法方法中的科学思维、法条设计中的科学方法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四、民主立法原则四、民主立法原则(一)坚持以人民权益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二)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三)保障公民参与立法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五、依法立法原则五、依法立法原则依法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1、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本遵循2、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立法活动3、保障法制统一第四节 当代中国

    7、的立法程序一、立法程序的概念一、立法程序的概念立法程序,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在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手续和做法。狭义的立法程序,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议会)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程序。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一)法律案的提出1、法律案的议题2、法律案的提案主体3、法定性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二)法律案的审议1、法律案列入议程所需要的程序2、对法律案的审议和讨论3、法律草案的“三审制”4、法律案的统一审议制度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

    8、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三)法律案的通过1、法律案获得通过的法定票数2、法律案通过的方式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二、法律的制定程序(四)法律的公布1、公布是立法程序的一部分2、我国法律的公布机关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三、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三、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一)立项(二)起草1、坚持法治原则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行政立法工作的领导3、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4、坚持民主原则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三、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三、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三)审查1、审查的主要问题2、审查过程中的民主协商3、形成草案(四)决定与公布第十五章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

    9、威也在于实施。法的实施是把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转化为现实关系的过程,即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的动态过程。法的实施是依 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法的实施包括了行政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的适用和法律监 督作为法律实施中的国家机制,对于法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概要本章概要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一、法的实施的概念一、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实施,是指通过法的适用、国民守法等方式将法律的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关系或实际行为的过程,也就是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得到具体落实的过程。法的实施是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关系中的法”的动态过程。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二、法的实施方式二

    10、、法的实施方式(一)宪法的实施(二)法的适用1、法的适用的两种典型形式:行政机关的法律适用、司法机关的法律适用2、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合理(三)守法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三、法的实施效果三、法的实施效果(一)法的实施效果的概念法的实施效果,即法发挥作用所达到的法律结果和社会结果,可以通过法律起作用的实际 结果与颁布该规范时所要达到目的的对比关系来说明法律治理的实际状况、法律秩序巩固的程度。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三、法的实施效果三、法的实施效果(二)法的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1、法律规则效果性衡量2、立法目的效果性衡量3、法律的社会效果性衡量4、法律调整的成本收益性衡量5、法的总体有益

    11、性衡量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三、法的实施效果三、法的实施效果(三)影响法的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1、立法良善程度2、国家执法水平3、社会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一、行政执法的概念一、行政执法的概念二、行政执法的特点二、行政执法的特点1、内容的广泛性2、单方意志性3、主动性4、高效性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三、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三、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效率原则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一、司法的概念一、司法的概念(一)司法主体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二)司法活动是连接规范与事实的专门性活动(三)司法活动具有严

    12、格的法定程序性(四)司法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法律判断活动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二、司法的基本功能二、司法的基本功能(一)解决纠纷,巩固法的权威性(二)适用法律,发展规则(三)巩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四)维护社会正义,巩固国家合法性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三、司法的基本原则三、司法的基本原则(一)司法职权独立原则1、司法职权独立原则的要求2、司法职权独立行使与对司法的监督(二)司法平等原则平等对待,反对歧视;保障司法过程中权利和责任相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法外特权。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三、司法的基本原则三、司法的基本原则(三)司法人民性原则切实以司法保障基本人权;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司法的

    13、群众路线;提高司法公开性;司法尊重民意。(四)司法公正原则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一、守法的概念一、守法的概念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国民守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改革目标就是推进全民守法。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二、公民守法的内涵二、公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守法的第一即初级层次,是公民不敢违抗法律的“畏法”态度。2、守法的第二层次,是公民自觉其有服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从法”义务,因而其守 法。3、守法的第三层次,是公民积极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4、守法的第四层次,是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伦

    14、理,成为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观念。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三、培养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三、培养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一)法治意识与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治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是高水平法律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公民守法的一种高层次境界。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三、培养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三、培养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二)法治意识的培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尤其需要从制度与观念、实践与理论、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改革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法治意识的提升问题。这里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高

    15、水平法学教育,二是广泛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也就是说,既要提高专业人员、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也要培育国民大众的法治意识。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四、四、“官员守法官员守法”的示范表率作用的示范表率作用在法治建设中,应当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在守法方面的引 领、示范和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具体行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 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一、法律监督的概念一、法律监督的概念对法律监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监督,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

    16、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创制和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按照广义的法律监督概念,在我国,法律监督概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监督主体、被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二、法律监督的意义二、法律监督的意义1、法律监督在法的创制阶段的作用2、法律监督在法的实施阶段的作用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三、国家监督三、国家监督(一)人大监督对立法活动的监督;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监察机关活动的监督(二)行政监督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对行政活动的监督(三)司法监督(四)监察监督监察权体系内的监督;对各类公职

    17、人员的监察;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监察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统一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四、社会监督四、社会监督(一)民主协商监督(二)社会组织监督(三)媒体舆论监督(四)公民监督第十六章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人类迄今为驯服政治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所找到的最精巧而有力的武器之一。新中国经过艰辛探索,终于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 验将是对人类自由和进步事业的重要贡献,将是人类法律文明之树的又一个新的硕果。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18、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应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本章概要本章概要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一、法治的词义渊源和用法一、法治的词义渊源和用法法治理论和观念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法治理念首先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起来,同时也首先在近代以来的欧洲被落实为一种社会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政治法律文化和实践的发展。现代法治至少有两个渊源,并因此形成了两种法治观,即形式主义法治观和实质主义法治观。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二、现代法治的定义二、现代法治的定义(一)奉法律至上为基本方略的治国理念即依法治国(二)“良法”借助制度机制得以有效实施

    19、(三)基于法律治理的社会生活秩序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三、中国古代的三、中国古代的“德治德治”观和观和“法治法治”观观(一)古代儒家的“德治”观1、道德为治国之本2、圣君当政,施行王道3、以礼治行德治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三、中国古代的三、中国古代的“德治德治”观和观和“法治法治”观观(二)古代法家的“法治”观1、治国以法为本,垂法而治2、刑无等级,一断于法3、严刑峻法,厚赏重罚4、法、术、势紧密结合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四、法治与法制四、法治与法制(二)古代法家的“法治”观1、二者的所指及关注的重心不同2、二者与民主政体的联系不同3、二者的价值取向不同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丰富

    20、二、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4、坚持良法善治5、坚持法德并治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一)法治的形式要求1、法的一般性2、法的公开性3、法的明确性4、法的稳定性5、法的可循性6、法的可诉性7、法的体系性8、法律得到严格遵行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二)法治的价值内涵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要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人的尊严2、人民民主3、制约公权4、公平正义

    21、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二、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性和长期性(一)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法治中国建设的长期性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三、

    22、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环节三、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环节与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相关联,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环节或者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大任务,也正是整体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法治道路的核心理念:“三者有机统一”1、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2、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3、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二)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基本特点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一)构建法治理论的方法论原则(二)法治理论的核心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法理学(第五版)》课件 - 副本 (14-16).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767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