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1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7674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PPT
  • 页数:60
  • 大小:2.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1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犯罪心理学第2版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1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 课件 第一章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第一章犯罪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导论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犯罪什么是犯罪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犯罪的视角认识犯罪的视角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p教学目标 学习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构成,明确犯罪是一种法律行为的内涵 建立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义、学科价值的认识 了解如何将法律上的犯罪行为转换为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可操作概念的路径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发展明确该学科的价值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p学习重点如何认识理解犯罪犯罪行为的基本形态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认识犯罪的不同视角章节导引2011年6月7日,21岁的

    2、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因犯有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2010年10月20日深夜,他驾车撞人,逃离现场不久又返回,连刺八刀致伤者张妙死亡,此后驾车逃逸时再次撞伤行人,被附近群众抓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人,是他的人格有什么与其他大学生不同的特质吗?他是生来残暴还是后天环境造就,日常生活中他是个经常不遵守规则的人吗?是被害人的恐吓或者高额索赔令他产生了杀机吗?他为何做出以一个更大的错误去掩盖较小错误的非理性选择?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犯罪什么是犯罪第一节什么是犯罪刑法对犯罪的认定犯罪是法律行为犯罪构成一、刑法对犯罪的认定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2013年9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

    3、一审宣判,法院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王某(成年人)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魏某某(兄)有期徒刑4年;张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魏某某(弟)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2013年11月27日,北京市一中院对李某某等五人强奸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二审裁定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而在此之前,关于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讨论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相左观点针锋相对,几近媒体审判。然而,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最终还是要以法院的判决为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明确了被贴上犯罪标签的行为只能是法定的,一个行为的性质是否属于犯罪的标准是由刑法规定的。

    4、犯罪行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行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二、犯罪是法律行为按照我国法律适用的状况,可以将法律行为主要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等,而犯罪是属于刑事法律行为。法学探讨社会的规范与秩序 重点于应该是什么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重点于客观上是什么三、犯罪构成 在刑法中,犯罪构成分为四个维度(要件)和众多的具体因子(特征)。(一)犯罪客体指刑法所保护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利益法律的目的在于建立某种秩序,任何犯罪都事实上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这种统治者所希望建构的秩序是犯罪客体的核心内容。例如,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中,其侵害的客体表现为受法律保

    5、护的人的生命权利。(二)犯罪主体 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首先要明确的是关于“人”的概念。其次要注意的是自然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未必都构成犯罪,要视行为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论。最后要领会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内容和认定标准。(三)犯罪客观方面 指刑法规定的,能够表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条件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四)犯罪主观方面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表达了刑法学中一个关键词罪过的内涵

    6、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学科定义学科价值一、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 关注三基本问题: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犯罪人 是什么?为什么?谁所为?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一)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指某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犯罪数量、类型、特点、原因和趋势 (二)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行为人所实施的具有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依据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指犯罪心理以外的一切犯罪要件 狭义:指有意识的行为(二)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学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要把握这个行为必定具有社会危害性这一前提要把握实施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惩罚这一主题(二)犯罪行为可观察行为的具体形态:攻击性行为 杀人、伤

    7、害、纵火侵占性行为 盗窃、贪污、诈骗破坏性行为 分裂国家、擅自设立金融机构、伪证控制性行为 行贿、强迫卖淫、伪证(三)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过程犯罪心理精神过程包括两个层面:导致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决策过程)影响该决策的原有行为人个性本身(三)犯罪心理理解犯罪心理概念的两个基本路径 刑法学角度:专指犯罪当时的心理态度(罪过、动机、目的、情绪情感和认知加工)心理学角度:主要指行为人实施社会危害性时的决策过程和已经具有的认知、人格、需要特点。表达犯罪当时的心理过程表达犯罪当时的心理过程反映影响这一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影响这一心理过程的行为人的人格和社会适应

    8、性特点人的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特点(四)犯罪人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可以包括以下类型:可能性作案人 已然性作案人指已往犯罪指已往犯罪统计数据说统计数据说明存在较高明存在较高犯罪风险的犯罪风险的个人个人指已经实施指已经实施完成具有危完成具有危害行为并足害行为并足已构成犯罪已构成犯罪的作案人的作案人(四)犯罪人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可以包括以下类型:法律性犯罪人和 实质性犯罪人指经审判被指经审判被法院确定为法院确定为有罪的被告有罪的被告人人未被审判的未被审判的作案人作案人案例分析 1994年1月2日,湖北省京山县人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因与丈夫争吵而离家出走,随后失踪。同年4月,邻村水塘发现了一具女尸

    9、,并被张在玉的亲属确认为失踪已久的张在玉。立即,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经多次审理,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但是多年之后,早已“浮尸水塘”的张在玉居然又回到了京山县!“死人复活”让京山县人民法院两周后便迅速重新审理了此案,宣判佘祥林无罪。然而,此时的佘祥林已在牢狱之中捱过了人生的整整7个年头。学术前沿 千万不要认为精神病型犯罪人就是患有精神病的犯罪人!因为精神病型犯罪人是龙勃罗梭对一类特定的犯罪人的概括。这个意大利医生原本以为所有的罪犯都是天生反社会的,但在与大量罪犯接触之后,他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转而认为罪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职业型、司法型、激情型、倾向型、精神病型和竭斯底里型。其中

    10、精神病型与现在常常提到的精神病态者相似,突出的特点是无罪责感和责任感、情感肤浅、极度自我中心、冲动、冷酷、以及对疼痛高度耐受。二、学科定义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精神过程发生、发展、变化与组合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应用性、交叉性学科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科学犯罪科学心理科学心理科学二、学科定义狭义狭义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行为的一门学科狭义狭义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

    11、学科行为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主要区主要区别:别:有有无犯罪无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应用和应用和对策内对策内容容二、学科定义 台湾学者马传镇提出狭义犯罪心理学的主要内涵(1)犯罪行为之性质与心理历程;(2)犯罪行为之相关因素;(3)个人特质、环境因素、情境互动对犯罪行为之影响;(4)动机、情绪、潜意识历程与犯罪;(5)性格、智能与犯罪:(6)各类精神疾病与犯罪;(7)犯罪心理学理论、公式与理论模型;(8)各类型犯罪行为与心理特质;(9)犯罪预测与犯罪预防对策;(10)罪犯之处遇与感化。学术前沿 刑事司法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为主要理论与方法,研究刑事诉讼过程中各种法律行为及其精神过程发

    12、生、发展及规律,以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实现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科。在法律心理学范畴内,犯罪心理学具有基础性学科的性质,重点于揭示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而刑事司法心理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重点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学术前沿 法律心理学(legal psychologylegal psychology)以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法律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整合性学科,是研究法律行为中心理现象的各门学科的统称。法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所实施的、受法律调整、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是法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构成法律心理学整合体系的分支学科包括:立法

    13、心理学、守法心理学、司法与执法心理学(通称司法心理学)、违法犯罪心理学(通称犯罪心理学)4个板块。研究最为集中并且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始终局限在司法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两大分支的范围内,在司法心理学领域占据绝对份额的研究又以刑事司法心理学为主,由此出现将法律心理学狭义为司法心理学或两个概念互用的情况。而立法心理学、守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很少。三、学科价值(一)描述犯罪行为 宏观水平 对犯罪现象进行观察,通过对犯罪率、犯罪类型的描述,掌握犯罪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的数据。中观水平 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对已经实施犯罪的个体进行描述,重点在于观察他们的秉性变量在社会适应中的内容与特点。微观水平

    14、使用实验等方法,对犯罪行为的基本形态攻击、侵占等进行观察,获得相关数据。(二)解释犯罪行为综合层面 想发现其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秉性层面 想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情境层面 想知道他遭遇了什么样的经历或挫折 经典回顾早期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会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智力、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酒瘾和犯罪行为。第一项考察遗传与犯罪的研究出现在慕尼黑内科医生Lange(1929)的著作犯罪宿命中,他发现犯罪行为的一致率(一致率是遗传学术语,指双生子的特定行为或生理状况的相似程度)在13对成年同卵双生子中是77%,在17对异卵双生子中是12%。虽然这种小样本研究可能会高估遗传的作用,但之

    15、后的诸多研究即使添加了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仍不断发现同卵双生子在犯罪行为上不容忽视的一致性。(三)预测犯罪行为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对具有某些社会身份特征的假设群体实施犯罪可能性的预测对某一具体个人犯罪可能性的预测对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回溯性预测 经典回顾 风险评估(亦称危险评估),是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辅助措施,就是利用科学方法得到数据,为罪犯是否释放、如何矫治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的方法已经从第一代仅仅依靠专家主观意见发展到了现在的第四代综合评估手段,不但包含静态因子的测量,也重视动态因子的考察。第五代再犯风险评估(加拿大)主要是加入了生理水平的检测,更加全面与

    16、科学化,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仍在发展之中。(四)控制犯罪行为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具有递进关系,后者总以前者的成果为基础。在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两个或多个变量(即现象)的相互关系,揭示一个变量是否会受到其他变量影响,影响程度和性质如何,进而用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也可通过控制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五)提升社会和谐揭示犯罪心揭示犯罪心里形成与作里形成与作用规律,解用规律,解析犯罪行为析犯罪行为发生机制发生机制提高司法与提高司法与执法的公正执法的公正与效率与效率预测、矫治犯预测、矫治犯罪心理,控制罪心理,控制犯罪现象,减犯罪现象,减少犯罪对社会少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的负面影响提升社提升社会

    17、和谐会和谐第三节认识犯罪的视角历史与社会层面的研究个体层面的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一、历史与社会层面的研究(一)进化的视角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说作为生物物种的人类的进化过程也可以表述为通过适应环境而被环境接受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通过斗争和大自然的选择而进化。进化心理学侵犯是演化形成的对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法。侵犯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二)社会生物学的类比社会生物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将人归类于动物,进而通过对动物的观察解释人类行为。从物种进化角度对适应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从心理与环境层面进行拓展 学术前沿心理学

    18、研究者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安全距离的。通常来说就是一只手臂伸直的距离,也有研究者提出1.2米。如果不是特别亲密的人逾越了这个安全距离,就会让人处在警惕、压力,种种不舒服的状态。安全距离与人际间的亲密关系成反比:3.6米到7.5米是公共距离,用于公共场合,或非正式的聚会;1.2米到3.6米是社会距离,也称礼貌距离,用于一般社交活动;0.45米到1.2米是私人距离,用于家人、亲密朋友间的距离;0到0.45米为亲密距离,主要用于特别亲密的场合,如夫妻、情侣间。(三)犯罪学的价值探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探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提供对犯罪原因的宏观与中观解释

    19、二、个体层面的研究(一)人性的善恶休谟:“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一)人性的善恶人性之善恶争辩一是从善说;二是从恶说;三是认为善恶参半;四是人性非恶非善(二)从生物与遗传角度认识犯罪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从基因、遗传等人类学、生物学、医学角度所开展的犯罪研究 学术前沿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詹姆斯法隆,研究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3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2005年,他对正常人群和异常人群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意外发现自己的大脑扫描图与心理变态的大脑扫描图在某些指标上吻合,由此进行家族史、基因

    20、与大脑扫描图的探索与研究。结果发现其家族父系分支有多个杀妻、弑母案例,每隔一两代就有心理变态者,他进一步提出Mao基因在其中的作用。于此同时,也从个人成长史的角度尝试解释,为何他有着变态杀人狂的大脑,却成为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的大学教授。2008年,詹姆斯法隆应ted邀请进行演讲,而声名大作,著有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旅一书。三、犯罪心理学的发展(一)缘起于经验与众多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样,对犯罪行为的研究也经历了由哲学思辨到科学探讨的历程。(一)缘起于经验标志性事件德国人明希(Mnch):1790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Ebing):1872年出版

    21、的基于德国和奥地利刑事立法的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供法学家使用 奥地利法哲学家汉斯格罗斯(HGross):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 (二)发展于实证直到20世纪倡导科学主义,采用实证方法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才初现端倪。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更侧重于从司法心理学的角度拓展。二战以后,心理学对犯罪的研究更加广泛,各国学者根据本国的犯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研究,并逐步将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扩展为刑事司法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三)犯罪心理学在中国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陈大齐教授1923年秋季在北京大学开设“陈述心理学”课程1926年翻译了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的审判心理学大意一书(三)犯罪心理学在中国1978年,结

    22、合当时社会实际,司法部、公安部做出在政法、公安院校中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编写犯罪心理学教材的决定。来自国内政法、公安类院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罗大华、何为民、方强、邵道生、林崇德、赤光20多位研究者,开始在各类青少年犯罪和司法问题讲习班上传授科研成果。(三)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罗大华老师主持编著、群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第一本适用于政法、公安院校的犯罪心理学教材1983年6月,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在无锡成立,正式拉开了中国法律心理学的序幕。当前,全国政法、公安类院校均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国政法大学还设有犯罪心理学硕士专业。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际以专门性技术

    23、的形态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罗大华(1936-2015),新中国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1936年8月15日出生于福建武平,2015年11月11日卒于北京。1955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长汀师范学校,1956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0年8月到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3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15年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先后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罗大华老师的学术思想包括三方面:一,倡导广义犯罪心理学学科结构。二,罪综合动因论。三,他认为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24、立的分支学科,应当有自己的范畴、概念和理论体系,而犯罪心理结构对犯罪行为心理原因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决定了其应成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复习思考题1你能用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什么是罪过吗。2有什么方法将犯罪心理转换为操作性定义。3解释犯罪的学科林林总总,你怎么看待心理学在其中的价值。推荐阅读书目 1罗大华主编: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十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罗大华主编: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罗大华、马皑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5【美】George B.Vold等:理论犯罪学,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推荐阅读书目6曲新久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7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马皑、林振林主编: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1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767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