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第18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第18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ptx》由用户(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第18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高 2023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18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诞生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目标定位明考向素养考向素养考向概念聚焦概念聚焦1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五四运动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2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3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家家国情国情怀怀”角度认识中
2、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4掌握国民革命的史实,从掌握国民革命的史实,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五四运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早期组命;共产党早期组织、织、“红船精神红船精神”;革命统一战线、新三革命统一战线、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主义、三大政策、国民革命、广州国民国民革命、广州国民政府、东征、北伐政府、东征、北伐主干梳理理思路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背景背景北洋
3、军阀的黑暗统治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剧国内阶级矛盾。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导火索)(2)过程过程开始时间开始时间中心中心主力主力方式方式口号口号影响影响第一第一阶段阶段5月月4日日北京北京学生学生罢课游行罢课游行示威示威“外争外争国权,国权,内除国内除国贼贼”学生爱国运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动迅速推向全国全国第二第二阶段阶段6月月5日日上海上海工人工人工
4、人罢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运动。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而掀起的伟
5、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运动运动。爱国爱国革命革命思想思想启蒙启蒙(5)意义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部上的准备。它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它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
6、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概念阐释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范畴,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是因为五四运动标。中
7、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是因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础。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广泛传播:从十月革命后开始。广泛传播:从十月革命后开始。(2)宣传中心:宣传中心:_与上海。与上海。(3)表现表现 在 新 青 年 在 新 青 年 “马 克 思 研 究 专 号马 克 思 研 究 专 号”上,李 大 钊 发 表 了上,李 大 钊 发 表 了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北京北京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年3月,李大
8、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1920年年5月,月,_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_、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4)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陈独秀陈独秀陈望陈望道道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条件(1)思想基
9、础:思想基础:_的广泛传播。的广泛传播。(2)阶级基础:中国阶级基础:中国_的持续发展。的持续发展。(3)国际条件:国际条件:_的帮助。的帮助。(4)组织条件:组织条件:1920年后共产党年后共产党_的建立。的建立。2诞生:诞生:_年年7月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_一艘游船上进行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早期早期组织组织1921上海上海南南湖湖3诞生的标志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1)首先确定了党的名称:首先确定了党的名称:
10、_。(2)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专政,实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4意义意义(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3)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1、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4)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概念阐释概念阐释“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图解历史图解历史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条件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经历了革命挫折的孙中山期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经历了革命挫折的孙中山期望和中国
12、共产党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共产国际的帮助。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2)过程过程1923年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实现的标志:实现的标志:_年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 广 州 主 持 召 开 了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提 出 了在 广 州 主 持 召 开 了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提 出 了_的主张,实际上通过了的主张,实际上通过了_、联共、联共、_三大政三大
13、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4新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联联俄俄扶助扶助农工农工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正确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3)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14、这并不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2国民革命国民革命(1)条件:以条件:以_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目标: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3)发展:发展:1925年,年,_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_消灭了陈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4)高潮:高潮: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_,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域发
15、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年2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界。国共两国共两党党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东东征征北伐北伐(5)成就:基本推翻了成就:基本推翻了_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侵略势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6)结局:失败结局:失败标志:标志:1927年年4月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
16、的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原因原因A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_篡夺领导权。篡夺领导权。B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了“右右”倾错误。倾错误。(7)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右派概念阐释概念阐释国民革命,是指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7、运动,又称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大革命”。其高潮是。其高潮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考点探究释难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主题主题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克思主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时间时间人物人物载体载体内容或发行情况内容或发行情况1898年年上海广学会上海广学会泰西民法志泰西民法志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1899年年 传教士李提摩太传教士李提摩太 万国公报万国公报 提到
18、马克思的名字提到马克思的名字1903年年马君武马君武译书汇编译书汇编以唯物论解释历史、以阶级以唯物论解释历史、以阶级斗争为例斗争为例1906年年朱执信朱执信民报民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和学说时间时间人物人物载体载体内容或发行情况内容或发行情况1912年年同盟会会员同盟会会员民生日报民生日报 全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全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1918年年李大钊李大钊言治季刊言治季刊 介绍歌颂十月革命介绍歌颂十月革命1918年年 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 每周评论每周评论 第一次刊载共产党宣言摘译第一次刊载共产党宣言摘译1919年年李大钊李大钊晨报晨报副刊副刊
19、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1919李大钊李大钊新青年新青年编辑了马克思研究专号编辑了马克思研究专号1919年年李大钊李大钊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开设讲坛介绍马克思主义开设讲坛介绍马克思主义节选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节选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近代卷)问题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加以解释。加以解释。提示提示(从背景、特点、影响三方面加以解释从背景、特点、影响三方面加以解释)背景:背景: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运动高涨;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运动高涨;“西学东渐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