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越州赵公救灾记》课件(共54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越州赵公救灾记》课件(共54张).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越州赵公救灾记 苏教版 选修 唐宋八大家 散文 选读 越州赵公 救灾 课件 54
- 资源描述:
-
1、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 1、这节课学习、这节课学习越州赵公救灾记越州赵公救灾记,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课文。2 2、准备、准备笔记本、双色笔笔记本、双色笔。20192019年年1212月,爆月,爆发了一场由新型冠状发了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疫病毒引起的疫情。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各种形式投入到防以各种形式投入到防疫工作中疫工作中谱写了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一曲曲爱的赞歌。导课 明标 灾难,历代都有。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灾难,历代都有。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各种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是与各种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唐
2、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任北宋中央政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任北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吏,为官清明、关注民生、政绩斐然。和地方官吏,为官清明、关注民生、政绩斐然。他曾写过多篇关于救灾的文章,他曾写过多篇关于救灾的文章,越州赵公救灾越州赵公救灾记记 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在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和思想。学习古人在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和思想。导课 明标越州赵公救灾记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曾巩1 1、熟读文章,熟读文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虚词及文言句式。2 2、把握、把握文章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将琐事写得
3、富有条理的特点。特点。3 3、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品质。导课 明标【独学】结合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了解作者曾巩及文体的相关知识。要求:圈点勾画,提取重点。自主 合作 一 曾巩曾巩(10191083)(10191083)字子固,世称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南丰先生”,南丰南丰(今属江西今属江西)人。人。北宋文学家,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之一。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勤学苦读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记忆力超群,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读书数万言,脱口
4、辄诵”。嘉祐二年嘉祐二年(1057(1057年年),39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踏上了仕途。熙宁二年熙宁二年(1069(1069年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他在地方任上减赋赈饥、治暴降盗、亳等州任知州,他在地方任上减赋赈饥、治暴降盗、完城修桥、储药救灾,政绩卓著。正因为他有着同完城修桥、储药救灾,政绩卓著。正因为他有着同样的实践体验,他所写的样的实践体验,他所写的越州赵公救灾记越州赵公救灾记才如才如此的实在感人。此的实在感人。展示质疑 赵抃(赵抃(100810081084
5、1084)字字阅道阅道,宋衢州,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进士,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铁面御史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一清如水,长厚清修。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一清如水,长厚清修。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心为国。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卒后谥清献卒后谥清献,苏轼曾
6、为之作,苏轼曾为之作赵清献公神道赵清献公神道碑碑。展示质疑记记,古代一种古代一种可以记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记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的文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一.游记游记 可以写景可以写景,可以状物可以状物,还可以抒情议论。还可以抒情议论。如如 等。等。二二.笔记文笔记文 如如 等。等。三三.碑记碑记 刻在石碑上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刻在石碑上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如如。四四.传记传记 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前者记前者记实成分居多实成分居多,如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越州赵公越州赵公救灾记救灾记。后者虚构成分多些。后者虚构成分多些,
7、如如柳敬亭传柳敬亭传大铁椎传大铁椎传等。等。展示质疑【独做】1.在解决难读的字音的前提下,自由朗读全文。2.默读课文第一、二、三段,结合注释试翻译这三段。自主 合作二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知知越州赵公,越州赵公,前前民之未饥,民之未饥,为书为书问问属县:灾所属县:灾所被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当廪廪于于官者几人,官者几人,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九月,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管理管理越州的赵公。越州的赵公。
8、在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之前,就,就下发文书下发文书询问所询问所属各县:灾害属各县:灾害覆盖的覆盖的多少乡,能够养活自己的多少乡,能够养活自己的百姓有多少户,应当百姓有多少户,应当被被官府官府救济救济的有多少人,的有多少人,展示质疑沟防构筑可沟防构筑可僦僦民使治之者几民使治之者几所所,库钱仓廪可发,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者几何,富人可募募出粟者几家,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僧道士食之羡羡粟粟书于书于籍籍者其几者其几具存具存,使各书以,使各书以对对,而,而谨谨其备。其备。可以可以雇用雇用民工让他们修筑的沟渠堤防有多少民工让他们修筑的沟渠堤防有多少处处,仓库里可供发放的钱粮有多少
9、,可以仓库里可供发放的钱粮有多少,可以征募征募出粮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家,僧人道士士人的富户有多少家,僧人道士士人多余的多余的在在簿籍簿籍上登记的上登记的粮食粮食,他们他们实际存在实际存在的有多少,让各的有多少,让各(县)呈文来(县)呈文来上报(上报(知州),并且知州),并且谨慎地谨慎地做做好好准备。准备。展示质疑州县吏州县吏录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九百余人以告。故事故事,岁廪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石而止止。公。公敛敛富人所富人所输输及僧道士及僧道士食之羡者食之羡者,得,得粟四万八千余石,粟四万八千余石,佐佐其费。其费。州
10、县官吏州县官吏登记登记幼年丧父、年老、患病、体弱不幼年丧父、年老、患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把能养活自己的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把(情况)上报(赵公)。(情况)上报(赵公)。按照旧例来按照旧例来,(官府),(官府)每年赈济每年赈济穷人,应当供给三千石粮米就穷人,应当供给三千石粮米就停止停止。赵公赵公征收征收富户人家富户人家上缴上缴的粮米以及僧人道士士的粮米以及僧人道士士人人多余的粮食多余的粮食,共得四万八千多石谷物,(用,共得四万八千多石谷物,(用它来)它来)补助补助那赈济所费。那赈济所费。展示质疑使自十月使自十月朔朔,人人受粟受粟日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一升,幼小
11、半之。忧其众众相相蹂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忧其且且流亡流亡也也,于城市郊野,于城市郊野为为给粟之给粟之所所,凡凡五十五十有有七,使各七,使各以便以便受之,受之,而而告以告以去去其家者勿给。其家者勿给。(赵公)让(百姓)从十月(赵公)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初一开始,开始,每人每天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领米的人太多太多会相互会相互践踏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
12、又担心百姓又担心百姓将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设置了发了发粮的粮的地方地方,共共五十七处,让各人五十七处,让各人在方便的时候在方便的时候领领粮,粮,并并把把离开离开自家的人不发给粮食(的规定)自家的人不发给粮食(的规定)告告谕(百姓)谕(百姓)。展示质疑计官计官为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寓于境者,给于境者,给其食而其食而任以事任以事。不能自不能自食食者,有是者,有是具具也。能自食也。能自食者,为之者,为之告告富人,无得富人,无得闭粜闭粜。又为之。又为之出出官粟,得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为粜粟之所,粜粟
13、之所,凡凡十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赵公)(赵公)估计官吏估计官吏设置设置不够用,便选取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没有任职但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但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把事情委任给他们委任给他们。不能。不能养活养活自己的人,有这样的自己的人,有这样的具体具体措施措施。能够。能够养活养活自己的人,(赵公)就替他们自己的人,(赵公)就替他们告告诫诫富人不能富人不能停止卖粮停止卖粮。()()又替他们又替他们调出调出官粮,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共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像领粮的一样自
14、行就便。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像领粮的一样自行就便。展示质疑又僦民又僦民完完城四千一百丈,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三万八千,计其佣佣与与钱,又与粟钱,又与粟再倍再倍之。民取息钱之。民取息钱者者,告富人,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责其偿。其偿。弃弃男女者,使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人得收养之。()又雇用民工()又雇用民工修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费工三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发给(他们)工钱,(他们)工钱,又给(他们)又给(他们)两倍两倍的粮食。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的粮食。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百姓,(官府)劝告富人尽可能借钱
15、给他们,百姓,(官府)劝告富人尽可能借钱给他们,等(谷物)成熟,官府替(债主)等(谷物)成熟,官府替(债主)责令责令债户偿债户偿还。还。被抛弃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展示质疑 明年明年春,大疫,春,大疫,为为病坊,病坊,处处疾病之无归者。募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僧二人,属属以以视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恃。凡死。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者,使在处随收瘗之。第二年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设立病院,病院,安置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照料病人医药和饮食的事病人
16、医药和饮食的事委托委托(他们),让(病人)(他们),让(病人)不失去不失去依靠依靠。凡是死去的病人,让(二僧人)。凡是死去的病人,让(二僧人)就地收殓埋葬他们。就地收殓埋葬他们。展示质疑【合作合作】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文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本文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提示: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自主 合作【合作合作】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
17、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文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本文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提示: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自主 合作 展示质疑思考:思考:赵公在救灾之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救赵公在救灾之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救灾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公是一个灾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人?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前前民之未饥,民之未饥,为书为书问属县问属县问受灾范围:灾所问受灾范围:灾所被被者几乡,者几乡,问受灾程度:民能自食者有几,当问受灾程度: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廪于官者几人
18、官者几人 问应对能力:问应对能力: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募出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羡粟书于书于籍籍者其几者其几具存具存,特点:防患于未然,调查统计,全面细致特点:防患于未然,调查统计,全面细致遇事从容遇事从容、严谨精细严谨精细,具有,具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展示质疑思考:思考: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 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