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医科大学精品课件:第12章 DIC.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47109
  • 上传时间:2020-04-08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6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第12章 DIC.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第12章 DIC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12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1 2 流动性 出血性疾病 凝固性 血栓性疾病 止血 凝固性 正常循环 流动性 Blood血管内 异常 正常 血液内存在复杂机制保持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 平衡, 从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和凝固性 血管外 3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4 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抗凝抗凝 凝血凝血 纤溶纤溶 5 a 胶原 f 激肽释放酶原激肽释放酶 a Ca 2+ a-Ca 2+- a- Ca 2+- 凝血酶原凝血酶 内 源 性 凝 血 系 统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 Ca 2+

    2、外 源 性 凝 血 系 统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 Ca 2+ Ca 2+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 a或a a Ca 2+ 血液凝固过程 6 内源性凝血系统 因子激活方式: 固相激活:带负电荷物质与接触而激活 胶原、基底膜、细菌内毒素 酶性激活: 酶使蛋白缬AA和精AA之间 的链裂解 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胰蛋白酶 7 外源性凝血系统: 主要作用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 为跨膜糖蛋白,活性部位为磷脂,是因子 的辅因子,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等恒定表达 脑、肺、胎盘含量丰富,单核及血管内皮细胞 在病理情况下才表达TF。 组织损伤、感染等可使组织

    3、因子合成和释放 组织因子的活性 8 组 织 组织因子活性(/mg) 肝脏 10 肌肉 20 脑 50 肺脏 50 胎盘蜕膜 2000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9 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抗凝抗凝 凝血凝血 纤溶纤溶 抗凝系统 血液中存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血液中的抗凝因素:ATIII、蛋白C(PC) 完整的血管壁 正常的血流速度 健全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0 1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作用过程 TFPI结合a TFPI/a与a/TF结合 抑制a/TF

    4、活性 12 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 ATIII) 为单链糖蛋白,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肝素样物质形成复合物,灭活凝血酶 肝素可加强这种结合,使灭活速度加大2000倍。 13 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抗凝抗凝 凝血凝血 纤溶纤溶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14 15 (+) uPA 内皮细胞 tPA (+) 前尿激酶 (+) PAI (-) (-) 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FDP 凝血酶 激肽释放酶原 激肽释放酶 HMWK

    5、16 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抗凝抗凝 凝血凝血 纤溶纤溶 概 念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在某些病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而引起的以 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病理过程。由于广 泛的血管内血栓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 耗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临床可出现明 显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 17 凝血抗凝失衡与DIC 18 广泛微血栓 广泛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贫血 正常凝血抗凝平衡 低凝状态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广泛激活 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消耗 继发性纤溶

    6、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贫血 第一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 19 常见原因 严重感染 最常见 恶性肿瘤(消化、生殖系统肿瘤,白血病) 组织损伤(挤压伤、大面积烧伤、肝脑肺手术) 产科疾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 休克(各种休克晚期) 血液系统疾病(血管内大量溶血) 其他(毒蛇咬伤、中暑、冻伤、溺水、电击伤等) 20 发病机制 21 1. 凝血系统激活 2. 血管功能变化 3. 血细胞受损 4. 其它促凝物质 22 严重创伤, 烧伤, 大手术, 产科意外 白血病化疗放疗 大量 TF 入血 过多组织破坏 1.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细菌病毒内毒素 抗原抗体复合物 缺血缺氧酸中毒 恶性

    7、肿瘤 血管EC受损 肿瘤组织坏死 分泌前凝血物质 促进凝血 XII因子 接触激活 23 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意外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意外 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细胞破坏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细胞破坏 24 2.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凝血系统 损伤的损伤的VECVEC释放释放TF TF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VECVEC的抗凝作用降低的抗凝作用降低 产生产生tPAtPA减少,减少,PAI-1PAI-1增多,纤溶活性降低增多,纤溶活性降低 NONO、PGIPGI 2 2 、ADPADP酶产生减少,抑制酶产生减少,抑制PLTPLT粘附,聚粘附,聚 集的功能降低集的功能降低 胶原暴露

    8、,激活胶原暴露,激活F F,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25 异型输血、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白血病放、化疗 内毒素, IL-1, TNFa 释放大量ADP 激活血小板 释放TF RBC 大量破坏 大量破坏 WBC 激活 3. 血细胞受损,释放促凝物质入血 膜磷脂浓集凝血因子 血小板 粘附激活 胶原、凝血酶、ADP等 26 4. 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激活凝血酶原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 斑蝰蛇毒 激活FX 锯鳞蝰蛇毒 促凝物质 (肿瘤细胞) 严重感染引起DIC的发病机制 27 1 2 3 4 感染感染时产时产时产时产 生的生的细细细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胞因子作用于内皮

    9、细细细细胞可使胞可使 TFTF表达增加;而同表达增加;而同时时时时又可使内皮又可使内皮细细细细胞上的胞上的TMTM 、HSHS的表达明的表达明显显显显减少减少 内毒素可内毒素可损伤损伤损伤损伤 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细细细胞,同胞,同时释时释时释时释 放血小放血小 板激活板激活剂剂剂剂,促,促进进进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血小板的活化、聚集。 白白细细细细胞激活可胞激活可释释释释放炎症介放炎症介质质质质,损伤损伤损伤损伤 血管内皮血管内皮 细细细细胞胞 细细细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细细细细胞胞产产产产生生tPAtPA减少,而减少,而 PAI-1PAI-1产产产产生增多。生增多。 第二

    10、节 28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9 1.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2. 肝功能严重障碍 3. 血液高凝状态 4. 微循环障碍 Mo/Mf 系统功能 清除促凝物质 30 反复感染 严重肝疾病 长期过量使用 糖皮质激素 1.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损害 不能 1) 肝脏疾病的致病因子(病毒、Ag-Ab 复合物 )激活凝血因子 2) 肝细胞大量坏死释放TF 3) 生成抗凝因子(PC, AT-III, 纤溶酶原)和灭 活凝血因子(IXa, Xa, XIa) 能力下降 31 2. 肝功能严重障碍 32 酸中毒 妊 娠 3. 血液高凝状态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逐渐增加 AT-III, t-PA,

    11、u-PA逐渐减少 损伤内皮细胞 pH 肝素抗凝活性 凝血因子酶活性 血小板聚集性 33 4. 微循环障碍 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 巨大血管瘤时微血管血流缓巨大血管瘤时微血管血流缓 慢,出现涡流慢,出现涡流 低血容量时,肝肾抗凝和纤低血容量时,肝肾抗凝和纤 溶功能受损溶功能受损 第三节 34 DIC的分期和分型 分 期 (1)高凝期 (2)消耗性低凝期 (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35 凝血因子广泛激活 微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血小板 因大量消耗而减少 纤溶酶和 FDP 大量生成 高凝状态 出血 出血加重 分 型 发生时间 常见原因 临床特点 36 按发生速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数小时

    12、至12天 数天至数周 数月 分 型 发生时间 常见原因 临床特点 37 恶性肿瘤,胶原病 恶性肿瘤转移,宫内死胎 严重感染、创伤,羊水栓塞 急性移植排斥,异型输血 按发生速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分 型 发生时间 常见原因 临床特点 38 轻微或缺如 微血栓形成, 出血 休克、出血,恶化迅速 按发生速度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第四节 39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DIC 可导致四大后果: 1. 凝血与抗凝功能紊乱 - 出 血 2.微循环障碍- 休 克 3. 多器官功能障碍 - MOD 4. 微血管病性溶血 - 贫 血 40 为 DIC 最常见和最早的表现 DIC出血的特点 : (1) 发生率高 (

    13、7090%) (2) 多部位多类型 ,难以原发疾病进行解释 (3) 发生较突然,常伴有DIC的其他表现 (4)一般止血药物无效,须用纤溶抑制剂 . 41 出 血 42 皮肤瘀斑,紫癜皮肤瘀斑,紫癜 呕血,黑便呕血,黑便 咯血,血尿,鼻出血和阴道出血咯血,血尿,鼻出血和阴道出血 (1) 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性减少 凝血障碍 (2) 纤溶系统激活 纤维蛋白、凝血因子水解 XIIa 激肽释放酶 激活纤溶系统 子宫、前列腺、肺 变性坏死 释放 t-PA 肾上腺素或VEC损伤 合成释放t-PA、u-PA 43 出血原因 : 44 出血原因 : (3)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Fbg A、B,XD、

    14、Y D 、E 凝血酶 Fbn X、Y、D、E, D-dimer 纤溶酶 45 “3P3P”试验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血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血试验 鱼精蛋白与鱼精蛋白与FDPFDP结合,使原本与结合,使原本与FDP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 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DICDIC患者患者“3P3P”试验阳性。试验阳性。 D-D-二聚体检查二聚体检查 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凝血酶凝血酶 FbgFbgFbnFbn 纤溶酶纤溶酶 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多聚体 D-D-二聚体二聚体 FDP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46 血液灌流 / 缺血-再灌注损

    15、伤 WBC激活 / 炎症介质 多器官功能障碍常为DIC的主要死亡原因. 肺、肾、脑、心、肝 肾上腺、消化道 MOD MOD 组织缺血、局灶性坏死 47 肾皮质坏死肾皮质坏死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Sheehans syndrome 通透性,血浆外渗 48 shock ECBV 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FDP (A,B,C ) 微血管大量微血栓形成 广泛出血 微血管舒张 激肽、组织胺 心肌缺血损害 休 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RBC通过纤维蛋白丝网孔被黏着、 挤压或切割形成各种裂体细胞。 这些碎片脆性高极易溶血。 49 贫 血 50 红细胞通过纤维蛋白网 第五节 51 DIC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扩容解痉,抗血小板(阿司匹林) 建立凝血-纤溶新的动态平衡 高凝和消耗性低凝期:抗凝剂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抗纤溶治疗 慎用或不用抗凝剂 恢复期:补充凝血物质 52 1. 掌握DIC的概念、发发病机制、影响DIC 发发生发发展的因素 2. 掌握DIC的分期、临临床表现现及其机制 3. 了解分型和防治原则则 5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医科大学精品课件:第12章 DIC.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71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