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6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6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地理 一轮 复习 农业 地域 形成 发展 36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八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目录目录CONTENTS考向1 农业区位因素考向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向3 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专项提升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补充: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课标要求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体系构建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 周期性。(2)区位因素。考向1农业区位因素(3)发展变化。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42022
2、-10-4 整合整合构建构建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里、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易错警示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52022-10-4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62022-10-4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典典题研析题研析(2016全国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
3、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命题立意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主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72022-10-4 即时即时训练训练(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调研)甘肃省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
4、贡米”。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3年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生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高温,热量丰富B.光照充足,有机质积累多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D.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2)20世纪80年代后,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市场C.政策D.技术(3)2016年,乌江镇
5、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粮食产量B.保护传统品牌C.发展绿色农业D.推进农业产业化解析:第(1)题,“乌江贡米”位于西北干旱区,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B项正确。我国各地水稻种植技术差异不大,D项错。水源、热量不如南方有优势,A、C两项错。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政策使该地种植作物转变。第(3)题,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传统品牌,提高收益,B项正确。引进的外地品种产量高,“乌江
6、贡米”产量较低,A项错;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是主要目的,C、D两项错。BBC82022-10-4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考向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92022-10-4考向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整合构建整合构建1.农业生产中改造不利自然条件或提高作物品质的方法热量不足: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地温低时可用盆栽并用支架支起。光照不足:室内用日光灯,用反光镜;苹果树下用反光纸等。水源不足:用日光温室改善热量,调节蒸发;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地形不
7、利:改造地形,发展梯田;选择河谷平原、河漫滩等地。改造红壤:掺沙;补充熟石灰(草木灰),增施有机肥;种茶树或松树等。改良盐碱地: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农田覆盖;采用鱼塘台田模式。防范冻害:秋冬季节,北方用人造烟雾;利用秸秆、地膜覆盖等;通过浇水或增施有机肥防霜冻。提高作物品质:铺沙或鹅卵石,增大昼夜温差;增强光照时间;延长作物生长期;采用良种;提高科技含量等。102022-10-42.说明某地某类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或原因)根据“迅速发展”判断,其优势条件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自然条件优越,品质优良;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经济发达地区近,便于销售产品(市场需求增大);农
8、业生产技术提高;政策扶持;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3.分析某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或说明某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措施)一般要从农产品品种、质量、上市时间、生产和运输成本等角度分析,如:地形、气候多样,品种丰富;纬度低(高),上市时间早(晚)或与其他主产区季节相反(反季节生产),错开上市时间;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价格较低;交通运输便利,冷藏、保鲜技术发达,物流成本低;(环境质量优良,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农产品绿色、生态、安全。考向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12022-10-4 考向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典典题研析题研析
9、(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
10、)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2)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122022-10-4即时训练即时训练(2019河南名校调研)树莓被西方人誉为“贵族水果”,采摘机械化程度低,且存储条件要求高,价格高昂。2008年以前,我国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内陆省份种植规模较小。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滩区,树莓种植始于2000年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种植户数变化不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008年以前内陆省份种植树莓较
11、少的主要原因有()A.当地市场较小B.气候条件限制C.地形地质复杂D.机械化水平低(2)促使封丘县开始树莓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政策C.土壤D.交通第(1)题,根据“贵族水果”“价格昂贵”等信息可以判断树莓为高端水果,内陆省份经济相对落后,市场狭小;而树莓存储条件要求较高,不便于长途运输至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内陆省份种植较少。A项正确。第(2)题,从材料信息中“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可以判断其开始种植树莓的主导因素是政策。B项正确。AB132022-10-4考向3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二、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 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12、,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3.商品谷物农业(1)概念:是一种以生产 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 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显著特点是生产规模 大,商品率 高。(3)分布:主要分布于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东北和 西北地区。2.水稻种植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需投入大量 劳动力。单位面积产量 高。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和 商品率较低。(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丰富的 劳动力。市场需求量 大。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
13、的 种植经验。152022-10-4整合构建整合构建1.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162022-10-4辨析比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比较1.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农场一般是国营的,有大面积的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借鉴意义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发展先进的科技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
14、经济效益。4.混合农业(1)概念:种植业和 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 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 基塘农业也属混合农业。(3)特点(以澳大利亚为例)182022-10-4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比较要点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发展特点;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借鉴之处生态农业体系方面,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山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经济结构多样化方面,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方面,应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
15、变化为导向,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4.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比较 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特点发展措施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美国、阿根廷;以养羊为主:澳大利亚、南非。大面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天然草场面积广大;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培育良种。乳畜业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西欧、中欧、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凉、多雨,日照少。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主要满足城市人口需要。动
16、物疫病的防治。202022-10-4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区位比较我国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区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现状比较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作物,使潘帕斯草原形成大牧场放牧业,其畜产品加工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我国牧区畜牧业我国内蒙古牧区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草场退化,牧区生态环境恶化,产品的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借鉴之处应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
17、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3.美国五大湖区周围乳畜带与我国大中城市周围的乳畜业区位比较美国五大湖区周围乳畜带美国五大湖区周围乳畜带分布地区气温较低,气候生长期短,不宜发展种植业,但降水量较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宜发展畜牧业,形成以牛奶生产为中心的乳畜带,还生产牛肉,发展家禽、蔬菜、水果和花卉等生产。我国乳畜业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是为了满足城镇、工矿企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其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分布范围较小,零散,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大城市周围的乳畜业的借鉴之处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生产的社会
18、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类型分布地区生产特点市场园艺农业一些大城市周围。随着长途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也发展了这种农业。游牧业在非洲和亚洲中部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随季节变化迁移放牧、自给自足的农业。热带迁移农业在热带雨林的低地与丘陵地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最典型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整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作物。地中海式农业地中海沿岸及北美洲、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园艺业、时鲜业比较发达。热带种植园农业橡胶种植园:主要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在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