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比赛说课稿合订本word版(共15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比赛说课稿合订本word版(共150页).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比赛 说课稿 合订本 word 150 下载 _其他版本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本资料分享自千人教师QQ群323031380 期待你的加入与分享目 录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2 函数的概念- 4 -3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说课稿- 6 -4 函数的奇偶性- 9 -5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2 -6 对数函数(第二课时)- 14 -7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6 -8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8 -9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19 -10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22 -1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27 -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说明- 32 -13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34 -14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2、37 -15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 41 -16 程序框图说课稿- 42 -17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说课稿- 44 -18 条件语句说课稿- 46 -19 循环语句说课稿- 48 -20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说课稿- 50 -21 秦九韶算法说课稿- 51 -22 排序说课稿- 53 -23 进位制说课稿- 54 -24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 56 -25 分层抽样说课稿- 59 -26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说课稿- 61 -27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64 -28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说课稿- 66 -29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68 -30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3、 71 -31 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74 -32 古典概型说课稿- 76 -33 (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说课稿- 79 -34 几何概型说课稿- 81 -35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说课稿- 84 -36 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教学设计- 86 -37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91 -38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周期性- 94 -39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教学设计说明- 99 -40 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说明- 101 -4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说课提纲- 103 -4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04 -4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110 -44 正弦定理-
4、 113 -45 余弦定理说课稿- 116 -46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 120 -47 数列的概念_说课稿1- 121 -48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2- 123 -49 等差数列说课稿- 125 -50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1)- 128 -51 等比数列说课稿- 130 -5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133 -53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说课稿1- 136 -54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说明- 138 -55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说课稿- 140 -56 线性规划_说课稿(定稿)- 143 -57 基本不等式_说课稿(定稿)- 147 -本资料分享自千人教师QQ群3
5、23031380 期待你的加入与分享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
6、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 教法分析 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
7、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
8、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
9、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10、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11、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五.板书分析 PPT 集合的含义与表
12、示定义 例1集合 元素 例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作业 2 函数的概念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
13、,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1. 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 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2003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日 期222324252627282930新增确诊病例数10610589103113126981521013.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 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