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5879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PPTX
  • 页数:26
  • 大小:4.7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桃花源记 第二 课时 课件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 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几个简洁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一下。预 习 检 测1.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精 讲 点 拨 描写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做了气氛上的渲染,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

    2、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做了铺垫。2.朗读第二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描写这样的景致的目的是什么?见到了怎样的景致?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渔人见到的景致是 见到的人,,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怡然自乐”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

    3、,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3.朗读第三段,思考:(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2)“皆叹惋”说明了什么?(3)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2)“皆叹惋”说明了什么?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3)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

    4、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4.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1)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2)最后两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与此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结局的安排是很巧妙的。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

    5、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5.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 “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作者用一个似假似真似虚似实的动人故事,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人民的

    6、理想世界。5.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 “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桃花源记既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竟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讨论探究1.桃 花 源 美 在 何 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 美。2.桃花源人的幸福表现在何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

    7、(民主平等,民风淳朴)3.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4.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没有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5.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不想受到干扰的心理?不足为外人道也。7.归纳本文的成语,并解释。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没有人探求。拓 展 延 伸 欣赏桃花源诗嬴(y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q)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y n),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桑竹垂馀荫,菽(sh)稷(j)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王税。荒路暧(i)交通,鸡犬互鸣吠。俎(z)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拓 展 延 伸 欣赏桃花源诗童孺(r)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ni)清风,高举寻吾契(q)。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地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两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将欣喜为何如。课 堂 小 结 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布置作业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桃花源桃 花 源 记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政治思想,反映人民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587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