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一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外建筑史一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建筑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外建筑史一中外建筑史一【引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仿佛一首美丽的诗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那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v2.1木构特征v2.2建筑特征v2.3装饰特征本章内容2.1木构特征v2.1.1木构架的优点v2.1.2木构架结构体系v2.11木构架的优点v1.“墙倒屋不塌”v2.易安装拆卸v3.适应性强,隔热防寒减震v 叠梁式(抬梁式)v中国古代木构架 穿斗式v 井干式
2、v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与唐代,宋代精致化,明清达到高潮。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抬梁式(叠梁式)v1.春秋时期出现,唐代成熟。v2.多用于宫殿、庙宇大型建筑。chuan linv3.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v4.室内空间大、少柱。v5.用材多(柱梁处)施工复杂。35根梁v1.用穿枋串柱,檩条放柱头上,沿檩条再用穿枋串柱。v2.用料小,整体性高。v3.柱子太密,室内柱子多。穿斗式v1.用圆木式、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叠置,转角处交叉咬合。v2.再左右两侧立柱承脊檩。v3.用木多,尺度和门窗有限制,用于少数森林地区。井干式v 台基v建筑 屋身v 屋顶v一、屋身
3、:v1.山墙:v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v其上三角形部分叫“山花”。v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大木作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特别流行,一,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萧墙”。照壁照壁v大木作:我国木构架主要组成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组成因素。v柱:内柱v组成 v 外柱大木作v早期-商-秦-汉-南北朝圆形、下埋与土夯实柱下置卵石,石上加铜锧方柱八角、束竹、凹
4、楞、人像柱、倒栌式、直柱柱身 收分较大高莲瓣柱础、束莲花柱v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建筑雕刻我国现知最早梭柱形象。v宋-元v以圆柱最多 多用直柱、南方八角形、瓜楞 复用梭柱皖南民断面 居、祠堂柱v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罗汉院大殿遗址大木作v梭柱:上段收杀,中、下二段平直,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关系在营造法式中有规定。v柱径与柱高间比率越变越小v东汉-唐-清 v,1/5,1/9 1/10,1/15v南方民居v结构轻v1/15 柱v侧脚:柱子内向倾斜,越靠边倾斜越明显,宋,檐柱在前后檐向内斜10/1000,在山墙向内倾斜5、1000。v升起:柱列由中间向角柱逐渐价高,向外一间,升高2寸-13开
5、间高1尺2寸。v都柱:秦汉宫遗址或崖墓中,与厅堂品面仅一根柱子,汉文献中称“都柱”。柱v开间(又叫“面阔”):v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v通面阔:v各开间宽度的总和。v民间建筑 宫殿、庙宇 十分隆重v3、5间 5、7间 9间v11间的建筑:v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v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名词解释v明间(宋称当心间):v正中间一间v次间:v明间左右两侧v梢间:v次间再外侧v尽间:v最外侧v9开间以上的则增加次间数名词解释v步(清代称呼):v屋架上的檩lin(宋称槫cuan)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v通进深:v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即前后檐柱之间水平距离。即“进深”名词解释v
6、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名词解释v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出自营造法式中的殿阁地盘图。v例如:(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名词解释v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名词解释v金厢斗底槽(金箱斗底槽):v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v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名词解释v减柱造:v我国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v金柱:v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
7、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v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名词解释v移柱造:v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名词解释v副阶周匝za:v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v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v例:山西应县佛宫寺:底层的内、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 名词解释
8、枋v 额枋(宋:阑额)v枋 平板枋(宋:普柏枋)v 雀替(宋:棹幕枋、角替)zaov额枋: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v平板枋(宋称普拍枋):是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栱的构件,有时会被画上彩绘。v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v太和殿v斗拱: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合称斗拱。v 斗、升v斗栱 栱v 昂斗拱v斗、升:v位于一组斗栱最下的构件是坐斗(又叫大斗、宋称栌斗、汉称栌),有时也可单独使用。v栱: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v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