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共44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九章方氏头皮针(共44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九 章方氏 头皮 44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九章 方氏头皮针方云鹏老先生治疗体系形成最早穴位穴区最为完备,具有四个取穴体系强调生物全息律与本疗法的天然联系强调中医理论知识在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性强调中西医两种医学知识在治疗中的协同 作用临床特点:疗效稳定,安全性好,病人耐受性高一、伏象穴区 伏象穴区位于人体头顶的骨缝,以冠矢点前为头部,冠状缝为上肢,矢状缝为躯干,人字缝为下肢,酷似一个趴着的人形。因为伏象位于人体最高点,属于阳中之阳,是人体经络系统功能联系“阳中枢”。内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名伏象。1、伏象穴区的解剖 人的颅骨由8块组成,骨与骨之间形成骨缝系统,在头顶部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顶颞缝。缝与缝之间形成交接点,分
2、别是冠矢点、人字缝尖、翼点和星点。矢状缝是人形穴位的躯干部,冠状缝是该人形穴区的左右上肢,人字缝是左右下肢,冠矢点即为前囟处,冠矢点部位,相当于伏象的颈椎部与胸椎部之交界处;冠矢点之前,则相当于伏象的头、颈部。在顶骨的前下角,冠状缝和颞顶缝相交之处,叫做翼点,相当于人形穴区的手指尖。人字缝与矢状缝相交之处,称为人字缝尖,即是后囟处,相当于人形的尾椎尖部。顶骨的后下角,人字缝与顶颞缝相交之处,称为星点,相当于人形穴区的足趾尖。2、伏象穴区的定位(1)头颈部:头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2cm。颈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1cm。因为头部下面和颈部上面,约有1cm的相互重叠。所以,头颈部在冠矢点前
3、,约总占3cm。(2)上肢部:要定准上肢部的位置,首先将一侧上肢分为肩、肘、腕3点。再从冠矢点开始沿冠状缝向下至颞顶缝,其长为11cm。冠矢点至伏象上肢的肩点,长为2cm;肩点至肘点长为3.5cm,肘点至腕点长为3.5cm,腕点至手指尖,长为2cm(以上为一侧定位,另一侧与此相同,故省略,以下各部定位,凡涉及双侧穴区或穴位,均同此)在此穴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许多与全身各部位相对应的特异刺激点。3、伏象穴区的作用与主治中央前回上部2cm的一段为下部;(1)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内脏,还包括上肢及胸以上的皮肤感觉和大脑的思维。分为上臂、下臂和手部,约各占0.中央前回上部2cm的一段为下部;是人体
4、神经功能的集中反映,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功能。强调生物全息律与本疗法的天然联系强调中医理论知识在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性6、失忆:以人字缝尖为顶点,向左前下方和右前下方分别划一条直线,与矢状缝成60角,在这条直线上,离人字缝尖约7cm处(3)躯干部:一由冠矢点到人字缝尖为伏象的躯部。这一部分是从颈下的上背部开始,到下臀部总约14cm。把躯干部分为3段:即背部、腰部、臀部。背部由冠矢点起分上中下三部分,各部长为2cm,总长为6cm。腰部分为上下两部,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臀部分为上下两部,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各部分左右宽度分别是:肩部4cm,背部3cm,腰部2cm,臀部3cm。3
5、、伏象穴区的作用与主治 伏象为“总运动中枢”,或“总经络中枢”。是人体神经功能的集中反映,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功能。针刺头部伏象穴区的各个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相应部位的疾病。特别是对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疗效,尤为显著。二、伏脏穴区 伏脏穴区即是头皮针的发际取穴体系,在头部前额上不要,为从额正中线,沿发际分别至左右两侧额角。在此穴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许多与全身各部位相对应的特异刺激点。如果将这些刺激点,一个个连接起来,则左右两侧各分别构成与人体左右相对应的半侧人体内脏、皮肤缩形图。人体缩形图的头部,向额正中线,足向额角,横伏于发际之部位。因其负担和调控“总中枢”中全身总感觉功能的重
6、要任务,附属为“总感觉中枢”。这个穴区以调节皮肤系统、内脏系统的功能为主,故称为“伏脏”穴区。伏脏 头部前面图1、伏脏穴区的定位 穴区之定位:从额正中线,沿发际向两额角,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也叫三焦、中焦、下焦。其总长约为6.5cm(上焦3cm,中焦1.5cm,下焦2cm)。三焦区域的划分,只是大概界限,因为脏腑在躯体内互相连贯,所以不能截然分开。(1)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内脏,还包括上肢及胸以上的皮肤感觉和大脑的思维。上焦前2cm,发际下0.5cm,发际上1cm为头部。颈部重叠于其内。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额发际上2cm作为一个点,再从额正中线旁开1cm,前额发际上3.5cm,作为一个
7、点,两点连线即伏脏上肢。分为上臂、下臂和手部,约各占0.5cm。上焦后1cm,发际下0.5cm,发际上2cm为胸部。(2)中焦:是脐以上,横膈以下腹部内脏,还包括躯干皮肤感觉。中焦占伏脏1.5cm,发际下0.5cm,发际上1cm为腰部。(3)下焦:是指脐以下的腹部内脏,还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及脐以下的腹部和下肢皮肤感觉。在下焦前1.5cm,发际下0.5cm,发际上1.5cm为小腹、臀、髋部。下焦后0.5cm,发际下1cm,发际上2cm为膝至踝部。发际1cm再向下0.5cm为足部。2、伏脏穴区主治 伏脏穴区之穴位,主要用来治疗内脏和皮肤感觉异常疾病。对全身皮肤的痛、触、冷、热、麻、痒、紧束之类异常
8、疾病。一、命名 倒象和倒脏穴区,实际上就是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倒象穴区即运动中枢,共有两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央前回部位,以管理躯体、四肢运动功能为主。倒脏穴区,即感觉中枢,亦有两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央后回部位,以管理躯干、四肢皮肤感觉功能和内脏功能为主。穴区内,不很规则的排列。从头部向下,依次分为倒象或倒脏的下肢、躯干、上肢、颈部和头部。因其上下位置的倒置,犹如一个倒立的人形缩形图,位于头皮部,故定名为“倒象”和“倒脏”。颅脑位置及中央沟位置二、定位 想要确定出倒象和倒脏区域的位置,首先就要找出中央沟在表皮表面的投影位置。要确定它的位置,先从眉顶枕线的中点向后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