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第五章中国传统节日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52777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PPTX
  • 页数:22
  • 大小:2.6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第五章中国传统节日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 第五 中国传统 节日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 (第3版)朱筱新 李军 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第五章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和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和文化 目录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内容提要 1.中国的传统节日,或源于原始的欢庆活动,或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源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及瘟疫,或源于宗教,或源于传说,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人们通过庆祝节日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愿望,因而节日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2.流传至今的春节、清明、中秋、端午、除夕等节日,虽起源各不相同,节日文化各异,

    2、但在演进的过程中,都形成了特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相应的应节食品。人们通过诗文、绘画作品抒发自己对节日的情感,成为一种节日文化。3.少数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按性质和内涵划分,可分为辞旧迎新的节日、纪念性节日、企盼和庆祝丰收的节日以及其他节日等几类。不同民族因文化习俗的差异,在同类节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应节的食品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绚丽多彩的浓郁的民族节日风情。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各民族自身

    3、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信仰、观念、艺术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许多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的产生,有的源于古老的传说,有的与一些重大的事件相关联,有的与曾遭受的严重灾难有关,有的则因自然景观的变化而产生,有的出自宗教的庆典或活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延续至今,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传统节日都具有扬善抑恶、反映社会的共识、代表人们的共同愿望的内涵。现在,我国已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民族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这样做正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使节日所体现的主旨和伦理道德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中国传统节日的寓意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

    4、材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祭灶、除夕等。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主要有新年、歌仙节、火把节、刀杆节、观音节、泼水节、那达慕等。根据寓意和内涵的属性,中国传统节日可以分为感恩、励志、警示、纪念几类。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庆祝的四大节日。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古时又称元旦、元日、元朔、元辰、正旦、春节、新正、新春、新年等,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一称,与中国传统

    5、历法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历法将每年的十二个月分为四季,正月初一,正值春季初始,故称春节。“年”在民间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在传统的春节习俗中,燃放爆竹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爆竹的由来,亦出自神话传说。拜年贺岁,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清明节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清明节,是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清明节,农村正值春播春种,世间万物开始复苏。古代,在清明节前两三天还有“寒食节”。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清明节的活动始于唐代。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祭扫祖坟,二是踏青郊游。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用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的,是作为全社会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的。寒食上

    6、坟被编入“五礼”,就是要求人们牢记前人的艰苦创业,不忘祖先的丰功伟绩,对前人报以感恩之心。清明踏青郊游,是因为这个时节正值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们在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后,来到郊野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景象,有益于身心健康。端午节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原作端五。“端”有“最初”之意。“端五”即初五。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初五,都可以称“端五”。为了区别五月与其他月的初五,古人便根据 农历纪年以干支纪月的方法,用五月的天干“午”替代“五”。由于“五”与“午”谐音,称“端午”更明确说明是指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7、,传说很多。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流传着五种说法:一是纪念晋人介子推,主要流行于河东地区(今山西);二是纪念吴人伍子胥,主要流行于吴越两地(今江苏南部、浙江等地);三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主要流行于会稽地区(今浙江宁波、绍兴等地);四是祭“地腊”神,属于道教信徒的活动;五是纪念楚人屈原,这是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国传统历法将七、八、九三个月定为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位于八月的中间,二者相和,正处于秋季的中间位置,故称“中秋”。中秋节既与古代的礼仪制度有关,又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明代以后,在中

    8、秋供月的果品中又有了圆如月亮的饼,即为月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被赋予圆满、团圆之意,中秋节因而被人们视为阖家团聚的节日。在各地的中秋节习俗中,不乏举家团坐、罗拜的活动内容。家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行礼,其乐融融,既蕴含感恩之情,又饱含亲情,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感情,增强凝聚力。重阳节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也是中国古人比较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名称,源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世间万物均有阴、阳两种属性,数字亦如此。凡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九”为阳数最大者,亦称极阳之数。九月初九,是两个“九”重合,故称“重九”;又

    9、因月和日的“九”均为极阳之数,且为两“阳”重合,故称“重阳”。从汉代开始,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饵(后代的糕)、插茱萸等就成为重阳节的习俗。除夕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除夕,也称为大年夜,一般是在农历腊月(十二月)三十。若腊月为小月,则在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是我国的一个古老传统,家人除夕晚上团聚一堂,共祝新年,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家业兴旺。吃罢年夜饭,一家人就忙着贴门神、贴春联。除夕的一个重要习俗守夜,亦称“守岁”,意为从旧年守候到新年,表示辞旧迎新。长者给孩子们压岁钱也是除夕夜的一项活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

    10、程系列教材新年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布依族、达斡尔族、白族、侗族、阿昌族、纳西族、黎族、土家族、羌族、朝鲜族、瑶族、畲族、毛南族、京族、仡佬族等民族,都同汉族一样采用农历纪年,因此也在春节过新年。除按照农历过新年外,还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特定的“过年”习俗,或按本民族的物候历过新年。居住在四川阿坝州的羌族,除春节外,还要过一次“羌年”。居住在云南西北部山区的独龙族,是将当年的大雪封山到次年的大雪再度封山作为一年的始终。傈僳族,也有本民族的物候历。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早在公元前就产生了本民族的历法。他们以月亮的圆缺、朔望确定月份。新年中

    11、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彝族使用传统的十月太阳历。这种历法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用十二生肖纪日。生活在云贵高原和湖南、广西等地的苗族,过年的时间是按照本民族的习惯历法,选择农历的九月、十月或十一月内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过年,但最忌讳在寅(虎)日过年,因为苗族认为老虎是十分凶残的动物。居住在新疆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也有自己古老的历法,以新月的出现作为一月之始,一年有12个月,并用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等动物纪年。中国少数民族新年节日的习俗虽然各异,但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企盼。纪念性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

    12、识课程系列教材 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上,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保护本族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反抗封建统治,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人们世代怀念这些英雄人物,并通过各种方式纪念他们,由此而形成一些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流行于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等的“火把节”。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一个纪念性节日。仡佬族的“拜树节”也是一个纪念性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八月十五各举行一次。“拜树节”所拜的是青刚树,是仡佬人崇拜的“祖树”。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妹。刘三妹之名,在以后的流传中又被改称“刘三姐”。海南黎族的“三月三”,黎语称为“孚念孚”

    13、。企盼和庆祝丰收的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由于我国是一个具有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便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节日。在农业生产中,牛作为主要的畜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敬牛的节日,诸如牛王节、牛魂节、牛生日、洗牛节等。广西地区的侗族有“迎春牛节”。农历的四月初八,壮族、仫佬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要过“牛王节”,人们采用各种方式为耕牛过节。傈僳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五过“浴牛节”。农历的六月初六,侗族也要过“洗牛节”。那达慕是生活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的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

    14、作物收获的季节里,也有一些少数民 族的特色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尼族、傈僳族、景颇族、彝族、布朗族等民族的“新米节”。其他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白族的传统节日“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一个源于佛教庙会的重要节日。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尽管源流不同,习俗各异,但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一,体现了扬善惩恶、弘扬正义的主题;其二,表现了亲善、和睦和友情;其三,蕴含感恩、励志、缅怀等内涵;其四,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时至今日,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传播文化、弘扬美德、促进交流、增进友情的作用。课后思考1.如何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神话传说?2.怎样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3.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怎样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第五章中国传统节日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527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