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系统.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2)运动系统.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运动 系统
- 资源描述:
-
1、第二节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一.运动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e movement (一)随意性运动(voluntary movement):由大脑皮层 支配而发生的复杂精细动作,特别是手指的 运动(如编织毛衣、弹钢琴、拉提琴等)以 及有目的性的动作(运用),如木工做家具 时应用刨、锤、锯等。 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冲动发自大脑皮层, 不是先天就有的。 (二)不随意性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自动的反 射性运动,机体适应外界时最低的本能活动。 是与生俱来的,生下来即存在。,随意运动的完成通过锥体运动系统, 是发自大脑皮层中央前
2、回的冲动,通过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两级神经元进行锁 链式传导,整个传导路径称为皮质肌肉 束。 不随意运动是通过锥体外系统、小 脑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完成。前两者到 骨骼肌通过前角、前根,后者到平滑肌 通过侧角、交感神经、付交感神经。,二.锥体系统与脊髓肌肉束: Pyramidal motor system and spinol muscular tract,(一)组成: 1.中枢部分:大脑皮层中央前回 2.传导部分: (1)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e) 皮质脊髓束(Cortico 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Leteral spinal tract)终止S
3、4 85% 皮质脊髓前束(Ventral spinal tract)终止T6 15% 皮质延髓束(Cortico bulbar tract) (2)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e) 脊髓肌肉束(Spinal muscular tract) 延髓肌肉束(Bulbo muscular tract) 3.周围部分:效应器(effector),1.中枢部分: 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相当于Brodamann氏分区第4域 前运动区(premotor area)相当于Brodamann氏分区第6域,2.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传导径路:,中央前回、前运动区皮层
4、的巨锥体细胞(Betz),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的前2/3),中脑大脑脚(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85%纤维交叉组成皮质脊髓侧束(侧索),15%纤维不交叉组成皮质脊髓前束(前索),发出轴突,组成,纤维集中,皮质延髓束:,在脑干的各部位与运动性颅神经核发生突触联系,中央前回头面部代表区,放射冠,内囊(膝部),中脑大脑脚(中3/5内侧),脑桥,延髓,下运动神经元:,脊髓肌肉束: 脊髓前角细胞 肌肉运动终板 延髓肌肉束: 脑干管理头面部运动核 头面部肌肉,3.周围部分:,效应器(肌肉运动终板),(三)临床意义:,1.名词解释: Paralysis 瘫痪 麻痹 单瘫(monople
5、gia): 一上肢或一下肢的瘫痪或力弱。 偏瘫(hemiplegia): 脑部引起的叫脑性偏瘫 脊髓引起的叫脊性偏瘫 脑性偏瘫(cerebral hemiplegia):一侧下部面肌、颏舌肌与上下 肢的瘫痪。 脊性偏瘫(spinal hemiplegia):一侧上下肢的瘫痪。 截瘫(Paraplegia) 上截瘫(upper paraplegia):两侧上肢的瘫痪。 下截瘫(lower paraplegia):两侧下肢的瘫痪。 四肢瘫(Tetraplegia):两侧上下肢的瘫痪。,2.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肌力(muscle strength),肌张力(muscle tone),肌容
6、积(muscle volume),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 肌萎缩(muscle atrophy),腱反射(tendon reflex),病理反射(pathological reflex),痉挛性(spasticity), 驰缓性(flaccidity),3.定位诊断,(1)皮质 特征: 刺激征:运动性部分性癫痫、Jackson氏癫痫 损毁征:单瘫,单指或趾瘫 临床疾病: 血管病(vescular lesion):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 (meningo vascular neurosyphilis) 肿瘤:神经胶质瘤(glioma)、
7、脑膜瘤(meningioma)、 脑豚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外伤:颅脑外伤(cranio-cerebral trauma),(2)内囊 internal capsule,特征:内囊三偏征。病灶对侧的 脑性偏瘫 偏身感觉缺失 同位性偏盲(视放射受侵) 临床疾病:脑出血 内囊部,(3)脑干 Brain stem,特征:交叉性瘫痪(crossed paralysis) 以中脑上丘水平,大脑导水管腹侧为例 病灶对侧的脑性偏瘫, 病灶同侧颅神经麻痹 临床疾病: 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Webersyndrome, 中脑上丘水平大脑脚部病变),(4)脊髓 spinal co
8、rd,部分性脊髓损害: 两侧锥体束损害: 病变在高颈髓(C4以上)表现四肢瘫(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痉挛性) 病变在胸髓或腰髓则为下截瘫(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痉挛性) 见于原发性脊髓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pinal sclerosis),两侧锥体束与后索病变: 病变水平以下 传导束性深层感觉障碍 后索 感觉性共济失调 表现为 Romberg氏征(+) 锥体束 四肢瘫或下截瘫(痉挛性) 共济失调性痉挛性截瘫 见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 两侧锥体束与前角细胞病变: 病变在颈膨大:上肢下运
9、动神经元性麻痹,下肢是上运动神经元 性麻痹,四肢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的合并表现。 见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脊性肌萎缩 侧索硬化 萎缩性侧索硬化 进行性延髓麻痹,脊髓半侧损害 特征:Brown-Squard氏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同侧的运动障碍,同侧深 层感觉障碍,对侧浅层感觉障碍,早期可有同侧病灶水平神经根刺 激征。 临床疾病: 肿瘤:脊髓外肿瘤 外伤:脊椎骨折 压迫:结核性脊椎炎, 脊髓横贯性损害:两侧后索、脊髓丘脑束、锥体束 特征: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
10、障碍 以T10为例 感觉症状: T10水平以下传导束型分布的深浅层感觉障碍 运动症状: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尿便功能障碍 临床疾病: 炎症:急性脊髓炎 肿瘤:脊髓肿瘤 外伤:脊椎骨折,不同部位的脊髓横贯型损害的运动障碍,颈膨大以上脊髓损害(高颈段病变C1-C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因膈神经也损害,出现呼吸肌瘫痪。 颈膨大(C5-T2)损害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C8-T1脊髓侧角损害,出现Horner 综合征。 颈膨大以下,腰膨大以上脊髓(T3-T12)损害 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剪刀型步态、痉挛步态、 腰膨大(L1-S2)
11、损害 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腰膨大以下即圆锥(S3-S5,尾1)损害 无四肢瘫痪,但大小便障碍,骶部及肛门周围皮肤感觉障碍(马鞍状分 布) 马尾(L1锥体以下),前角细胞损害: 特征:病变同侧的单瘫、节段性完全性瘫痪 临床疾病: 炎症: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Acute Poliomyelitis) 变性:进行性脊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三.锥体外系统(纹状体苍白球系统) Extra-pyramidal motor system (Striatal-pallidal system),(一)解剖与生理: 1组成:纹状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