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风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培训 中风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风的中医治疗 王科峰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中风内容概述1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 3医案举例4 中风一、概 述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舌歪斜神昏偏身麻木+中风(一)中风的概念中风: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名“卒中”别名:“偏枯”、“仆击”、“大厥”、“薄厥”、“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中风(二)范围现代医学的认识 中风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种类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
2、血栓形成、脑栓塞 中风(三)证候特征主症:神昏神昏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偏身麻木。昏、瘫、喎、謇、麻兼症: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中风二、病因病机内伤积损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外邪侵袭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中风1、内伤积损2、劳欲过度阳亢风动素体阴亏年老体衰肝肾阴亏阴虚阳亢气血上逆烦劳过度纵欲过度耗伤肾阴水不制火(一)病因中风3、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饮酒过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化火生风风火痰热内盛横窜经络上蒙清窍4、情志所伤忧郁恼怒肝郁化火肝阳暴亢长期烦劳虚火内燔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素体阳盛
3、情志怫郁阳亢化风风阳妄动中风5、气虚邪中气血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气血痹阻形盛气衰痰湿内盛经络闭阻外风引动中风(二)、病机心脑肝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肾病理因素(标):风火痰气瘀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本)脏腑功能失调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中风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风入中 气血亏虚 瘀阻脑脉 积损正衰 (年老气虚)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风气痰 烦劳过度 阳气升张阳化风动 火血瘀横窜经络中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 情志过极 相上互蒙蔽清窍风 肝阳骤亢肝风暴动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热动风 煽逆结 中风中风瘀痰火风虚(三)、病理因素中风中风为风邪所致,风邪多通肝,“风气通于肝”;中风多由情志引起,特别是怒,怒伤肝
4、;“肝主身之筋膜”,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或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与肝之阴血不足或“肝风内动”有关。1、风 (外风、肝风内动 )中风2、火实火:肝火、心火、胃火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虚火:阴虚火旺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有成于发病之先者,为素蕴火热;有生于既病之后者,即因病而生之火热中风3、痰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
5、,发为中风。痰热痰湿中风4、瘀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立了其地位。中风5、虚指正虚 肝肾阴虚、脏腑久虚、精血亏虚、气血两虚、元气虚、气虚等等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中风病因病机小结 基本病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为主,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病理因素: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风(外风、肝风)、气(气逆)、血(血瘀)、虚(肝肾阴虚、气虚)病位:脑、与肝、
6、脾、心、肾有关。预后:中风病的转归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以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中风三、辨证论治(一)辨 病1、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中经络 中脏腑 发病特点: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诱因先兆:病发多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挣等诱因,病发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关检查:头颅、脑脊液、眼底检查。中风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丘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大脑中动脉梗死)中风正常眼底 视神经乳头水肿中风2、鉴别诊断(1)与口僻鉴别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
7、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中风中风()、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 反张为临床主证,病发时可伴高热、神昏,但无口舌歪斜及肢体偏瘫。中风()、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病证。临床以双下肢痿软无力多见,发病缓慢,病程长。中风(二)、辨 证中经络闭证中脏腑脱证辨证要点中风辩证要点辩证要点1 1、分期辨证:、
8、分期辨证:急性期:中经络发病后至周;中脏腑最长不超过个月。恢复期:发病后周或个月至半年。后遗症期:半年以上。中风2、辨病位深浅(辩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不伴意识障碍;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缺血性中风:起病相对较缓,多无意识障碍,以中经络者为主,少数患者可进行性加重而出现意识障碍,移行为中脏腑;出血性中风:多发病急骤,重者起病即见神昏,直中脏腑,轻者,仅表现为半身不遂等症而无意识障碍。中风中经络,不伴神志障碍中脏腑(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中风3、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脱证病性实虚病机邪气内闭清窍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症状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9、肢体强痉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昏、瘫、痉(噤)、闭 愦、瘫、软、开、遗中风闭证中腑者涡僻不遂,神志欠清,大便不通中脏者昏仆,不省人事,肢体拘急肝阳、风痰上扰心神风阳痰火蒙蔽清窍闭证阳闭阴闭痰火瘀热痰浊瘀阻中风脱证阴精耗灼阴竭阳亡风阳痰火炽盛口开目合,手撒肢冷,气息微弱由闭转脱中风4、辨顺逆 顺 中经络 中脏腑 逆 注意观察中风病人神志及瞳神的变化,根据“神”的变化以判断病势的顺逆。如起病时神清,而逐渐神识昏蒙者,则病势为逆;如发病即神昏,治疗后意识逐渐转清,则病势为顺;或虽见神昏,而正气未衰,瞳神正常,呼吸均匀,脉象实而有力,则尚有转机之势;若
10、昏愦不知,瞳神异常,出现呃逆、呕血、抽搐、高热等变证,则病势凶险,难以救治。中风5.临床辩证思路 辨病-诊断要点、类证鉴别、分期辩证、辩病位深浅 辩证-风、火、痰、瘀、气虚、阴虚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临床中以二、三证候要素组合为多。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演变为气虚、阴虚或兼有痰、瘀。临床辨证的思路是在客观、准确、全面地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的基础上,判断证候要素,通过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方证相应,达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中风病证候演变迅速,应注意证候的动态时空性特征。如急性期表现为风、火、痰为主者,数日后风邪渐熄,火热渐减,而成痰、瘀为患,当从清热熄风转为化痰通络,待病人
11、渐显正气不足时则当进补气之剂以扶助正气,促进康复。中风辨证候要素(基本证)风证特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火热证特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红绛,舌苔黄而干等痰证特征-多粘涎或咯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舌苔腻,脉滑等血瘀证特征-头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气虚证特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肢体瘫软,二便自遗,脉沉细无力等阴虚证特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盗汗,耳鸣,咽干口燥,两目干涩,舌红少苔或无苔等中风缺血性中风单证
12、演变规律风证中风病入院经过治疗病情逐渐趋于稳定,风证逐渐减轻,曲线呈现下降趋势中风缺血性中风单证演变规律气虚证随着风火痰瘀邪实证候的消减,气虚证逐渐显现出来,而及时扶助正气对于中风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中风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规律风痰证中风(三)、治疗原则急性期:治标祛邪中经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活血通络、通腑泻热。中脏腑:闭证 醒神开窍,涤痰、熄风、通腑。脱证 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益气活血,滋养肝肾,育阴熄风。中风(四)、证候分类中经络分为五类证候 中脏腑分为三类证候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痰热蒙闭心窍肝阳上亢,风
13、火上扰 痰湿蒙塞心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元气败脱心神散乱气虚血瘀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中风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常用方 化痰通络方 制半夏10g 生白术10g 天麻10g 胆南星6g 丹 参20g 香 附10g 大黄5g加减:瘀血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舌苔黄,兼有热象者,加黄芩10g、山栀5g;舌苔黄腻,加天竺黄6g;头晕、头痛,加钩藤10g、菊花10g、夏枯草10g。中风2.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
14、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泻火常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 钩 藤15g 生石决明30g 川牛膝10g 黄芩10g 山栀10g 夏枯草10g加减:头晕头痛加菊花10g 心烦不寐加莲子心10g、炒枣仁10g 口干口渴加麦冬10g、生地20g 苔黄腻加胆南星6g、天竺黄6g 便干便秘加生大黄6-10g中风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法:化痰通腑常用方:星蒌承气汤
15、 全瓜蒌30g 胆南星6g 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方中大黄用量以1015克、芒硝用量以610克为宜加减:口干口苦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0g、山栀6g 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20g、麦冬10g、玄参10g 痰多者加天竺黄6g、浙贝母10g 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0g、厚朴6g中风化痰通腑法应用优点:可通畅腑气,祛瘀通络,敷布气血,促进半身不遂等症的恢复;可清除肠胃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掌握通下的时机,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关键主要临床指征为舌苔黄腻、脉弦滑、便干便秘。若用药后虽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则为邪热伤阴之
16、象,应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中风4.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治法:益气活血常用方: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30g-120g 全当归10g 桃 仁10g 草红花10g 赤 芍10g 川 芎10g 地 龙10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太子参15g 言语不利,加远志10g、石菖蒲10g、郁金10g 心悸、喘息,加桂枝6g、炙甘草10g 肢体麻木,加木瓜15g、伸筋草15g 下肢瘫软无力加川断10g、桑寄生10g、
17、杜仲10g牛膝10g 小便失禁加桑螵蛸10g、益智仁10g 血瘀重者加莪术6g、水蛭6g、鬼箭羽10g、鸡血藤15g中风症状: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膝软。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常用方:镇肝熄风汤 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玄参15g、天 冬9g、龟 板(先煎)30g、代赭石(先煎)30g、白芍12g、川牛膝15g、川楝子 9g、茵 陈9g、麦芽9g、川 芎9g。或育阴通络汤加减 生地黄20g、山萸肉10g、钩藤15g、天麻10g、丹 参20g、白 芍10g加减:挟有痰热者
18、,加天竺黄6g、胆南星6g 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10g、夜交藤15g、珍珠母30g 头痛头晕重者,加生石决明30g、菊花10g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麻木者加当归15g、赤芍10g、鸡血藤15g、水蛭6g5.肝肾阴虚,上扰中风6.闭证阳闭、阴闭阳闭(痰热内闭清窍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主方: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九,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羚羊角粉0.6g(冲)珍珠母30g 竹 茹6g 天竺黄6g 石 菖 蒲10g 远志10g 夏枯草10g 丹皮10g 加减:痰多
19、者,加竹沥10或胆南星6g、全瓜蒌30g 热甚者,加黄芩g、山栀g 高热者,加生石膏g、知母g 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g 抽搐者加僵蚕10g、全蝎g 呕血者加生地g、水牛角g中风阴闭(痰湿蒙塞心神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主方: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风。制半夏10g、茯 苓10g、枳实10g、陈皮10g、胆南星6g、石菖蒲10g、远 志10g、竹茹g、丹参20g加减:四肢不温,寒象明显者,加桂枝g温阳通脉;舌质淡,脉细无力者,加生晒参g以补益元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