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4441033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493.9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东省 广州市 中学 深圳市 第二 高级中学 教育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下载 _模拟试题_中考复习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12022-2023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真光中学真光中学-深圳二高教育联盟联考深圳二高教育联盟联考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周伟英审题人:钱永产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仲一、一、单单选题选题(35*2=70 分)分)120 世纪 7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A 打制石器技术发达B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C 农耕经济已经产生D 手工业开始独立化2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

    2、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A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B 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C 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D 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3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国家改革变法的概况。据此表可知,该时期()国家(改革者)部分内容魏国(李悝)颁行法经,严厉惩罚侵犯私有权、反抗君主统治的行为。楚国(吴起)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优待为国报效的“战斗之士”。韩国(申不害)加强对臣下的控制,实行以“术”为核心内容的君主集权统治。秦国(商鞅)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废井田,开阡陌;普遍推行县制等。A 社会转型成为时代潮流B 专制集权成为社会共识C 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D 诸侯争霸战争日趋激

    3、烈4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正名”是孔子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这一主张旨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实现儒学的生活化C 稳定社会秩序D 确立儒学主导地位5秦朝建立后,又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秦朝上述举措()A 有利于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B 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C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D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6黄留珠在西安通史中说道:“据史料推算,按照秦朝初定时的人口以 2000 万计,当时服役的人数中,秦始皇陵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

    4、达 70 万人,防备匈奴 30 万人,戍守开发岭南 50 万人,再加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人口总数不下 200 万。”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研究主旨的是()A 民力与人心B 重法与坑儒C 农耕与游牧D 集权与分封7汉初,盐仍由民间自由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势力完全掌控该地区盐的产销,如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武帝时期,盐的产销模式变为“民制一官收一官运一官销”,且明令禁止百姓私自煮盐。这一变化()A 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B 便利了老百姓的生活C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 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28 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

    5、,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与拥有大量田庄的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产生矛盾,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这()A 推动了州刺史监察职能的演变B 瓦解了“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C 埋下了东汉末分裂战乱的隐患D 导致了东汉外戚和宦官的专权9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A 规范统治秩

    6、序B 发展游牧经济C 加速民族交融D 缩小南北差距10“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此后朝野剧变,户口逃逸,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种情形之下,唐朝()A 加强了地方藩镇势力B 革新了国家征税标准C 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D 变革了封建土地制度11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A 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B 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C 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D 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12宋

    7、仁宗宝元元年(1038 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 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A 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B 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C 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D 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13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 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 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14中国古代

    8、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分别是()A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 唐、五代十国、北宋C 五代十国、两宋、元D 元、明、清15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A 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D 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16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

    9、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 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 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 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 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17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这反映了宋朝()A 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B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 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D 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318图 1、图 2 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 政

    10、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C 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D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19明代,马欢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据其瀛涯胜览所载:“(郑和)所至颁中华正朔(指大统历),宣敷文教(如颁赐烈女传)”。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 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 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C 推动了受访国科技发展D 巩固了明朝上国地位20清朝中期,军机大臣曹振镛历经乾、嘉、道三朝,官运亨通,谥号文正。清人笔记中记载:“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该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 官僚队伍的腐化B 皇权专制的强化C 社会风气的败坏D 文字狱的常态化2116 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

    11、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B 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C 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D 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2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 明代理学倡导“

    12、致良知”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C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D 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23清朝统治阶级认为战争的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并没有认识到这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也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两国全方位差距造成的,而是把战争失败原因归结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由此可知,这场战争()A 改变了中国的外贸格局B 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C 并未促使清政府的觉醒D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1846 年至 1856 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从 420 万英镑涨到 840 万英镑,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的扩大()A

    13、阻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改变列强攫取中国利权手段C 推动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华D 瓦解中国传统朝贡贸易体系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425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A 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B 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清末新政C 加强边疆治理,新疆台湾设省D 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26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A 存在崇洋

    14、媚外的倾向B 深受主流思想排斥C 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71860 年后,随着湘军、淮军转战南北,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湘淮势力的崛起()A 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B 提升了满洲贵族地位C 形成了内重外轻局面D 源自于镇压维新力量28 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太平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拜上帝会造小天堂那样的反响,还不能真正地把农民群众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也不会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据此判断,资政新篇()A 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产物B

    15、 成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纲领C 缺乏实施的经济和群众基础D 冲击了社会成员传统角色定位29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 2 亿美元迅速增加到 1902 年的 15 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30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A 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B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 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D 理藩

    16、外交不适应列强侵华需要3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A 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 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C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农民运动D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32应该说,在民主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立宪派出来表示赞成,这对于安定局势,对于革命以后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主要是立宪派的作用,就和事实背离太远。材料认为,立宪派对革命的作

    17、用是()A 附和革命,助其发展B 投机革命,伺机破坏C 曲意逢迎,分化阵营D 积极决策,引领革命33为防袁世凯专权,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主权在民B 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制度的终结C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D 国家权力结构基本仿照三权分立但又有创新34下表是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5 年)数据编制时间18421895 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 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 年(五四运动

    18、前夕)产业工人约 10 万人约 60 万人约 200 万人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5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 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35新文化运动引入了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了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 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B 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C 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 强调促进劳动者的思想觉悟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0=30 分)分)36(10 分)

    19、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科举臻于成熟的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士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

    20、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10 分)37(10 分)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

    21、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替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章开沅、朱英中

    22、国近代史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10 分)高一历史 11 月联考试题,共 6 页,第页638(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89 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 1902 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 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设想有何不同?20 世纪初,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41033.html
    523738114@qq.com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