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李老师yy
  • 文档编号:4439820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57.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李老师y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10 自考 00642 传播学 概论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202210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 页 (共 3 页)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11 A 12 C21 C 22 C(课程代码 00642)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3 B 4 D 5 C 6 C 7 A13 C 14 A 15 D 16 D 17 D23 D 24 A 25 B8 B18 B9 B19 A10 C20 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26 AD 27 ABD 28 ACE 29 ACDE 30 AB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31 从规模看

    2、,自我传播是最小的一种传播形式 (1 分)。传者和受者的角色通常由一个人 扮演,集传送、接受、贮存、加工等机能于一身 (1 分)。这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 自我传播, 构成了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1分) 。32“把关人理论”是勒温创立的 (1分)。该理论认为, 传播过程中内容有无效果,或能否 被受众接受,既取决于传者, 又取决于处在两者之间的那个守门人,如报社把关的老总 或编辑 (1 分)。之后,休梅克将“把关人”进一步定义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 人,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 (1分) 。33 报刊社会责任理论是 20 世纪中期出现的新闻自由观念, 是对自由主

    3、义理论的修正(1 分), 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1分) ;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 应承担起为大众和社会 服务的职能,对社会负责(1分) 。34 组织成员形成一种集体身份的归属感(1 分), 创造一种统一的价值观(1 分), 从而认 识到如何最有效地协同工作(1分)。35媒介把信息传送给社会成员,他们有选择地接收和理解这些信息;分化的社会结构是选 择性产生的重要基础 (1 分)。社会结构是由不同社会范畴的人群组成,社会范畴由诸 如年龄、性别、收入、教育、职业发展等因素决定 (1 分)。同一范畴的人对媒介信息 的反应基本相似;媒介效果不是直接的、强大的, 受制于社会范畴的差异 (1分) 。四、简答

    4、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 30 分。36 (1) 所谓 5W,是指谁(Who) -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 - 对谁(to whom) -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2 分)(2) 5W 模式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5W 即传播结构(过程) 中的 5 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和效果。(2 分)(3) 5W 模式率先明确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从 5W 着眼, 划分出 5 个研究领域:控 制(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2

    5、分)37 1940 年, 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等人用定量方法对当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进行调查, 旨在 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之后发表了人民的选择的调查研究报告。(2 分) 研究表明,大多数选民早在竞选宣传之前已作出了怎样投票的决定,只有 5%的人 由于宣传而改变了投票的意向,这些人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受亲戚、朋友、团体中的“意 见领袖”观点的影响。(2 分)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两级传播”理 论,即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2 分)38 (1) 促进经济。(1 分) 例: 由于地域屏障突破,商家可以及时了解、把握不同地区的 市场情况, 同时,对自身的调节

    6、和控制也更为便利。(1分)(2) 推动政治。(1 分)(3) 方便生活。(1 分)(4) 传承文化。(1分) 例: 电子媒介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 产生了新的飞跃。(1分)【评分参考】答对一点得 1 分, 适当展开酌情给分。39 (1) 利用媒介对政府消息的依赖。因为政府是新闻媒介最重要、最权威的消息来源;(2) 利用媒介自身利益上的诉求。大众传媒作为营利性组织,希望获得政府的某种回报 而在一些事情上和政府保持默契;(3) 利用广告投放实行软控制。政府投放的政治广告是大众传媒一笔数量惊人、收入可 观的资金;(4) 积极、主动开展政府公关活动。政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

    7、待会等方式,从 事新闻发布工作。【评分参考】答对一点均得 2 分, 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 6 分。40 (1) 知晓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2) 知晓权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要素;(3) 知晓权作为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 是信息化社会导致的必然结果;(4) 知晓权是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评分参考】答对一点均得 2 分, 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 6 分。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2 页 (共 3 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 文化偏见一直是跨文化传播中被频繁指出的问题。(1分)文化偏见的缘起。在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

    8、,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所属文化群体的成员 视为“自己人”,而将其他文化群体成员划归“外人”,对其抱着不信任和排斥感。同时, 由于民族中心主义观念作祟, 人们往往把本民族、本国的文化置于中心地位,并“以自 己的文化价值观点衡量其他文化, 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体现出一种民族优 越感。(2 分)久而久之, 这些有欠客观、真实的文化描述, 主要通过媒介呈现、学校 教育、社会交往等途径广泛传播,在固定人群中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或“思维定 势”。当人们依据这些“思维定势”去认知具体对象时,往往容易得出以偏概全的片面 结论。而这些结论,反过来进一步固化已形成的“文化定势”,并在高度整合概括之后

    9、, 产生文化偏见。(2 分)文化偏见多指对某一文化群体负面、消极、甚至带有贬毁性的观点,而且,由于个体情 感的深度卷入,很难在形成后加以改变或者匡正,反而容易引起文化歧视。比如美国媒 体对黑人、亚裔形象的负面塑造。(2 分)实例部分(3分)42对“知沟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上限效果”假说和 “信息沟”理论。(一)“上限效果”假说由爱蒂玛和克莱因提出。该假说认为,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非无止境,当达到某一 “上限”(饱和点) 后, 知识量的增加就可能减速或停止。(2 分)知识沟的扩大受到三个“上限”的制约: 信息源性质决定的上限; 受众本身的上限;现 有知识已达到上限。(3 分)(二)“信息沟”理论由卡茨曼于 1974 年提出。主要观点包括:(1) 新传播技术的应用必然使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大,但并非每 个社会成员都能均等地获得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利益。(2 分)(2) 现有的信息富裕阶层,通过及早采用和熟练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能拥有 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信息优势。(2 分)(3) 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出现,并以逐步加快的速度更新,“信息沟” 的发展趋势,可能是“老沟”未平,“新沟”又起。(1分)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3982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