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ppt课件8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4.2《荷塘月色》ppt课件8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荷塘月色 14.2 荷塘 月色 ppt 课件 81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莲,又名荷花、芙蓉、芙蕖(q)、藕花、水芙蓉、水宫仙子等,未开的花蕾称菡萏(hn dn)。莲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君子花”。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出现了关于莲的描述。后来,“莲”的意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典诗歌中,赋予莲以美人、爱情、祥瑞、高洁人格、佛心佛性等象征意义,莲花图案和莲花节也成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荷塘月色作者简介 朱自清,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2、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朱自清是新文学家中的佼佼者,他用自己的文章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人物评价“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郁达夫)“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李广田
3、)“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一、初读感知一、初读感知朗读全文,扫清字音朗读全文,扫清字音梳理本文行文思路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煤煤屑屑路路 幽幽僻僻 踱踱着着 蓊蓊郁郁 弥弥望望 袅袅 娜娜羞羞涩涩 倩倩影影 媛媛女女 棹棹 敛敛 裾裾 梵梵婀玲婀玲 点点缀缀 树树梢梢 空空隙隙 酣酣眠眠 宛宛然然nio nunio nujjwnwnxixippduduwnwn mmssqinqinyuyu n nzhozholinlinfnfnzhuzhushoshoxxhnhn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如何理解题
4、目荷塘月色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自读全文,思考:自读全文,思考:1.1.本文的本文的线索线索是什么,你能找出体现作者是什么,你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地点行踪地点的词吗?的词吗?家家小路小路荷塘荷塘小小路路家家2.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散步?会突然想去荷塘散步?请用原文的话回答。请用原文的话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3.3.你能找出能体现
5、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吗?你能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吗?请画出来与大家分享。请画出来与大家分享。4 4、5 5两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两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暂静暂静 不宁静不宁静求宁静求宁静 失落失落怅然怅然若失若失思乡,思乡,不宁静不宁静 1 1段:这几天,心里颇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3 3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且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且受用受用这无边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的荷香月色好了。6 6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8 8段:这真是有趣
6、的事,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1010段:这令我到底段:这令我到底惦记惦记着江南了。着江南了。求宁静求宁静去途颇不宁静颇不宁静得得 宁宁 静静归途失宁静失宁静荷塘荷塘家家明线:游踪 (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把握结构思考:本文的文眼?(奠定全文的情感基思考:本文的文眼?(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调/点明独游荷塘的缘由)点明独游荷塘的缘由)这几天心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心境心境作者的情感为何如此跌宕起伏?这背后有什么作者的情感为何如此跌宕起伏?这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难言之隐?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
7、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朱自清,(朱自清,1927年年9月月17日的一封信)日的一封信)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
8、个依据,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哪里走哪里走)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又看不到前进的方向。白色恐怖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白色恐怖,即
9、反动统治者大肆逮捕、屠杀革命人民即反动统治者大肆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运动的残暴行为。据说名称源于镇压革命运动的残暴行为。据说名称源于法法国巴黎公社时期国巴黎公社时期。18711871年年3 3月巴黎公社成立月巴黎公社成立,政府军在普鲁政府军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士军队的帮助下,对公社成员发动攻击对公社成员发动攻击,公社成员也群起反公社成员也群起反抗。因为一时抗。因为一时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帜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帜,公社的公社的一名女工从自一名女工从自己穿的红裙上撕下一块红布己穿的红裙上撕下一块红布,作为作为公社的标志公社的标志。从此从此,红色便成为一切进步热情、反抗
10、不义的阶级解红色便成为一切进步热情、反抗不义的阶级解放放的符号。与此的符号。与此相对相对,大肆杀害革命者的政府军旗帜为白,大肆杀害革命者的政府军旗帜为白色色,于是于是“白色白色”便代表了反动、保守势力便代表了反动、保守势力,而由其发动的而由其发动的恐怖镇压行动恐怖镇压行动,就是所谓白色恐怖。就是所谓白色恐怖。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可联想到,作者不宁静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
11、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挖掘主旨:1.为什么“颇不宁静”?2.欣赏荷塘与月色时的作者心里宁静了吗?荷塘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正是作者的追求。作者寄情于景,在这片刻中获得了宁静,从中更能看出他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在头脑中构造出的精神避难所。3.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那为何行文结束时为何仍然不宁静?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作者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的残酷,是谓触景生情。“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12、。“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的“反革命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又对共产党的“革命革命”心怀疑惧,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就不能不陷入不知“哪里走哪里走”的的“惶惶然惶惶然”中中朱自清的朱自清的“不平静不平静”实源于此。实源于此。他们试图他们试图“躲到躲到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中中”,既是,既是“避难避难”,又在与,又在与“政治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知
13、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宁静的大自然)的的“梦梦”也正是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钱理群钱理群 关于朱自清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不平静”内心矛盾与冲突内心矛盾与冲突 4.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最后一句照应文章开头,使结构完整。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心的动荡与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
14、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现实现实带门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江南旧俗推门近来塘的四周颇不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无限慨叹惦记江南无法回避幽雅宁静朦胧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给全文奠定了忧愁的基调,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到了荷塘,他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和“淡淡的哀愁”相互交织。荷塘月色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
15、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课文主旨 文章哪些段落在直接描写荷塘月色?思考:从景物特点来看,这三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并用2-3个词组来概括。第四段:风姿绰约、宁静淡远缥缈轻柔幽暗迷蒙感知荷塘月色感知荷塘月色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第五段:第六段:荷塘的四周 在朱自清写下这篇散文后,很多人慕名来到了这片荷在朱自清写下这篇散文后,很多人慕名来到了这片荷塘,但是往往大失所望。现实中的荷塘美则美矣,但是却塘,但是往往大失所望。现实中的荷塘美
16、则美矣,但是却缺少了一丝梦幻和神韵。缺少了一丝梦幻和神韵。本文描写的荷塘只是清华园中一个普通的荷塘,本文描写的荷塘只是清华园中一个普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秀美静谧,令人神往。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秀美静谧,令人神往。我们可以说是朱自清用自己的文字为这片荷塘添了我们可以说是朱自清用自己的文字为这片荷塘添了一层滤镜,那到底是美在哪里?又为什么呢?一层滤镜,那到底是美在哪里?又为什么呢?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荷塘月光下的荷塘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用了哪些修饰词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其特点呢?荷花荷花荷韵荷韵(流水)(流水)田田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
17、裙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袅娜 羞涩羞涩 明珠明珠 星星星星 美人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闪电 凝碧凝碧脉脉脉脉荷叶荷叶荷香荷香荷波荷波按视线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按视线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所写景物所写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景物特点景物特点繁密、高柔媚,晶莹,净美清淡飘渺,沁人心脾有生机,动态美含情脉脉,别有风韵比喻拟人、博喻比喻、通感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手法手法本体喻体原句相似点荷叶 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
18、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比喻比喻通 感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荷叶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写荷叶的高颀挺拔,舞女的裙因旋转而展开,用来表现荷叶的浑圆和舒展,造型非常美,使人联想到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舞女,裙摆随舞姿飘荡洒脱,轻灵而欢快,高雅而美丽。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冰清玉洁冰清玉洁娇怯不语娇怯不语轻盈多姿轻盈多姿晶莹剔透 连用三个比喻,即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生动写出淡月照耀下盛开的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19、,生动写出绿叶衬托下的含苞欲放的荷花忽隐忽现;“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生动写出荷花白皙、娇嫩,柔美、水灵的美质。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 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使之更加丰富,多层次。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20、似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又称移觉。作用:启发读者想像和联想,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文采。(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袅娜:原本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的样子。:原本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的样子。这里采用这里采用拟人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荷花在月的修辞手法,表现的荷花在月光下光下柔美绽放姿态柔美绽放姿态,令人感到亲切可爱,令人感到亲切可爱 ,产,产生丰富的联想。生丰富的联想。羞涩羞涩:原本用来形容人难为情的样子。这里采用:原本用来形容人难为情的样子。这里采用拟人的修
展开阅读全文